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正量部

2017-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57
转发:0
评论:0
名称“正量”顾名思义,为所立法义,经权衡刊定,确认无邪无谬。历史《异部宗轮论》记载在犊子部确立后百年内,因为对《发智论》中的一颂的解释不同,又分出四个分支,其中正量部最为兴盛。犊子部分裂即正量部确立的时间在迦多衍尼子造《发智论》之后,在《异部宗轮论》中推定为佛灭第三百年中。根据《大唐西域记》等文献记载,正量部在公元7世纪前后,在印度全境除了北印度以外都有传播。义净三藏《南海寄归内法传》称其为“圣正量部”,并认为从它分离出四部。宗义正量部宗义继承了犊子部的理论,在印度佛教中晚期与其他部派及大乘佛教的交锋中也有新的破立。业报正量部反对“新阿毘达磨”如《大毘婆沙论》的“业种子”相续概念,依据《八十诵律》等中的“不失法”偈颂:‘假令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解释证沙门果之圣者仍受宿业恶报问题,发展出了自己的业报理论:“不失法如券”,最早见于龙树《中论》的转载:按世亲《大乘成业...

名称

“正量”顾名思义,为所立法义,经权衡刊定,确认无邪无谬。

历史

《异部宗轮论》记载在犊子部确立后百年内,因为对《发智论》中的一颂的解释不同,又分出四个分支,其中正量部最为兴盛。犊子部分裂即正量部确立的时间在迦多衍尼子造《发智论》之后,在《异部宗轮论》中推定为佛灭第三百年中。根据《大唐西域记》等文献记载,正量部在公元7世纪前后,在印度全境除了北印度以外都有传播。义净三藏《南海寄归内法传》称其为“圣正量部”,并认为从它分离出四部。

宗义

正量部宗义继承了犊子部的理论,在印度佛教中晚期与其他部派及大乘佛教的交锋中也有新的破立。

业报

正量部反对“新阿毘达磨”如《大毘婆沙论》的“业种子”相续概念,依据《八十诵律》等中的“不失法”偈颂:‘假令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解释证沙门果之圣者仍受宿业恶报问题,发展出了自己的业报理论:“不失法如券”,最早见于龙树《中论》的转载:

按世亲《大乘成业论》记载,不失法自体实有,是心不相应行法。

所缘缘

正量部反对据说为说一切有部新提出的“行相”理论和瑜伽行唯识学派的“所缘缘”理论。普光《俱舍论记》记载:

关于阿陀那识

正量部反对瑜伽行唯识学派的“阿陀那识于凡愚不开演”的说法,窥基《成唯识论述记》:

南传记载

赤铜鍱部《论事》的觉音注释记载,如下观点是正量部所有:

我论:我(补特伽罗puggala)是由真实义、第一义可得。

退论:阿罗汉会从罗汉位退。

梵行论:诸天中无梵行住。

渐渐论:逐渐地断烦恼。

断论:于凡夫断欲贪、瞋恚。

次第现观论。

第八人论:第八人见缠已断。

天眼论:依据于第四禅的肉眼当下即是天眼。

天耳论:依据于法的肉耳成为天耳。

受用所成之福论:受用所成之福会增长。

中有论:有中有。

在色界的处论:色界有情具有眼等六处。

色即业论:心等起之色是善不善之业。

命根论:命根是心不相应故没有色之命根。

业因论:因业阿罗汉从罗汉位退。

色即是道之论:正语、正业、正命是色。

表(业)是戒之论。

随眠之三论:随眠是无记、无因、心不相应。

无间缘论:前五识相互连续生起。

系论:色贪于色界随增是色界系。

业之积集论(kammūpacaya-kathā):业之积集异于业系心不相应、无记、无所缘。

色是善、不善之论。

色是异熟(业果)之论。

中间禅论:有中间禅。

外部链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经量部
源流在南传《岛史》中记载经量部从说转部分出,北传《舍利弗问经》中二者是并列的部派,失译《十八部论》和真谛译《部执异论》的十八部派记载中二部合一而说转部为本名,在玄奘译《异部宗轮论》中改称为经量部为本名。经量部源于譬喻师传统,在说一切有部集结出《大毗婆沙论》之前,虽有可据此分为不同部派的教义分歧,但未彻底决裂。在《大毗婆沙论》成立之后,迦湿弥罗派主张应以《大毗婆沙论》为主,但另一派的人,认为应该以脩多罗经为主,于是另外形成经量部。藏传佛教格鲁派声称因为宗义的不同,经量部后来又分成二派,一派是随阿笈摩经量部,又称随教行经部宗,俱舍宗与成实宗都源自此派。另一派被称为随理量行经部派,重视因明学。著名人物一般将经量部创始人认定为历史上著名的大譬喻师鸠摩罗罗陀(义译为“童受”),因而称其为“经部祖师”或“经部本师”。经量部最重要的人物是室利逻多上座,他在阿逾陀国编写了《经部毘婆沙论》,众贤《顺正理论》...
· 阿部正能
略历宽永15年(1638年)4月、从祖父·正次处分得大多喜藩主1万石。庆安5年(1652年)6月25日、成为阿部忠秋养子。(9月18日承应改元)宽文11年(1671年)5月25日、继承家督。延宝元年(1673年)12月23日、任职老中。延宝4年(1676年)10月6日、老中辞职。
· 阿部正邦
经历万治元年(1658年),作为武藏国岩槻藩阿部3代藩主·阿部定高的次男出生。父亲定高于万治2年(1659年)、25岁去世,因嫡子正邦年仅2岁,定高之弟阿部正春代之就任4代藩主。但是,家臣中有人不满,于是宽文11年(1671年)12月19日、正春将家督让位于正邦,正邦在14岁成为5代藩主(9万9000石)。但是,正邦与幕府关系疏远,10年后的天和元年(1681年)转封丹后宫津藩(9万9000石),在16年后的元禄10年(1697年)增加1000后转封下野宇都宫藩,成为10万石的大名,又于13年后的宝永7年(1710年)、转封备后福山藩(10万石)。入封福山藩之时的正邦已经53岁了。正邦在入封备后福山藩的翌年、正德元年(1711年)3月28日进入福山国,命令各村提交“指出帐(宝永差出帐)”来把握领内的实情。此差出帐记录了各村的米谷的收获量、寺社、商品作物、火枪等村中概要和地租缴纳的方法以及五...
· 阿部正伦
人物为福山藩3代藩主·阿部正右三男。其母为中岛氏。正室为柳泽信鸿之女,继室为津轻信宁之女。子女有阿部正精(三男)、土岐赖润(五男)、女儿(与阿部正识有婚约、后为土屋英直正室)、女儿(松平乘宽正室)、女儿(稻叶正备正室)、女儿(青山幸孝正室)、女儿(三浦毘次正室)、女儿(板仓胜尚正室)、女儿(土井利谦正室)。幼名运之助,名主计,字子范,隐居后号绪水、字和卿、闲旭楼等。经历作为阿部正右三男于延享2年(1745年)(有一说为延享3年(1746年))出生。因长兄·阿部正表、次兄·阿部正固去世而成为嫡子。明和4年(1767年)授备中守任从五位下,明和6年(1769年)因正右去世而继承福山藩主。从前代开始福山藩陷入了财政危机,正伦袭封的同时即致力于财政改革,但是并无太大效果,并且由于天候不顺而更进一步受到收入不足的压力。并且一揆爆发后改革受阻,结果造成了更严重的财政紧缩。此时,代替了一直占据改革核心位
· 阿部正精
生涯作为前代藩主阿部正伦的三男在江户出生。享和3年(1803年)因正伦隐居而在30岁之时继承家督。袭封之后半年,文化元年(1804年)任奏者番,同年兼任寺社奉行。之后因病辞任寺社奉行,后于文化7年(1810年)再任。文化14年(1817年),从宽政改革期起已经过了26年仍留在幕阁中的老中首座松平信明病危,将军德川家齐开始密谋改造幕阁。先是将亲信水野忠成从侧用人兼务提拔为老中,接着将正精从寺社奉行跳过大坂城代和京都所司代直接拔擢为老中。这是因为家齐厌恶严苛的宽政改革,而正精对于保守派来说不会造成障碍。实际上,在正精任老中期间,政治贿赂空前横行。正精任老中期间的功绩,有划定了江户的区域范围等。文政6年(1823年),正精因病辞任老中,同9年(1826年)藩主在任期间去世,享年53岁。其后由三男正宁继承。正精在藩政上继承了前代正伦发起的财政重建,以削减经费和偿还负债为目的给予特定的豪商、豪农便利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