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量部
名称
“正量”顾名思义,为所立法义,经权衡刊定,确认无邪无谬。
历史
《异部宗轮论》记载在犊子部确立后百年内,因为对《发智论》中的一颂的解释不同,又分出四个分支,其中正量部最为兴盛。犊子部分裂即正量部确立的时间在迦多衍尼子造《发智论》之后,在《异部宗轮论》中推定为佛灭第三百年中。根据《大唐西域记》等文献记载,正量部在公元7世纪前后,在印度全境除了北印度以外都有传播。义净三藏《南海寄归内法传》称其为“圣正量部”,并认为从它分离出四部。
宗义
正量部宗义继承了犊子部的理论,在印度佛教中晚期与其他部派及大乘佛教的交锋中也有新的破立。
业报
正量部反对“新阿毘达磨”如《大毘婆沙论》的“业种子”相续概念,依据《八十诵律》等中的“不失法”偈颂:‘假令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解释证沙门果之圣者仍受宿业恶报问题,发展出了自己的业报理论:“不失法如券”,最早见于龙树《中论》的转载:
按世亲《大乘成业论》记载,不失法自体实有,是心不相应行法。
所缘缘
正量部反对据说为说一切有部新提出的“行相”理论和瑜伽行唯识学派的“所缘缘”理论。普光《俱舍论记》记载:
关于阿陀那识
正量部反对瑜伽行唯识学派的“阿陀那识于凡愚不开演”的说法,窥基《成唯识论述记》:
南传记载
赤铜鍱部《论事》的觉音注释记载,如下观点是正量部所有:
我论:我(补特伽罗puggala)是由真实义、第一义可得。
退论:阿罗汉会从罗汉位退。
梵行论:诸天中无梵行住。
渐渐论:逐渐地断烦恼。
断论:于凡夫断欲贪、瞋恚。
次第现观论。
第八人论:第八人见缠已断。
天眼论:依据于第四禅的肉眼当下即是天眼。
天耳论:依据于法的肉耳成为天耳。
受用所成之福论:受用所成之福会增长。
中有论:有中有。
在色界的处论:色界有情具有眼等六处。
色即业论:心等起之色是善不善之业。
命根论:命根是心不相应故没有色之命根。
业因论:因业阿罗汉从罗汉位退。
色即是道之论:正语、正业、正命是色。
表(业)是戒之论。
随眠之三论:随眠是无记、无因、心不相应。
无间缘论:前五识相互连续生起。
系论:色贪于色界随增是色界系。
业之积集论(kammūpacaya-kathā):业之积集异于业系心不相应、无记、无所缘。
色是善、不善之论。
色是异熟(业果)之论。
中间禅论:有中间禅。
外部链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APP下载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