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还曹操一个本来的面目

2014-06-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39
转发:0
评论:0
还曹操一个本来的面目 ,如果问三国中争议最大的人物是谁,我想这无疑是非曹操莫属了。在史学领域,一直存在着

如果问三国中争议最大的人物是谁,我想这无疑是非曹操莫属了。

在史学领域,一直存在着“帝魏寇蜀”和“尊刘贬曹”之争,对曹操的态度也时常波折。但无论是哪一个,都是中国历史文化中正统观念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反映。也就是说由于中国各个阶段的情形的不同,迫于统治方针的需要,对曹操的态度和看法也就经常变换。这或许是曹操争议最大的原因吧。这就很好解释,为什么两宋对曹操的态度竟然会有如此之大的差异。(宋真宗曾下令重修曹操的庙宇,而陆游则写出“邦命中兴,汉天下大讨曹”的千古名句。

直到有一天,一个名叫罗贯中的人带着他的大作《三国演义》走上了历史舞台,由于书中把曹操写成了一个小丑,颇费心机的丑化曹操,使得历史上对曹操的态度的争议随之大变,曹操成了什么的代名词我向大家都知道的,不再罗嗦,当然封建专制走向极端对曹操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然而几百年后,又诞生了一个名叫互联网的东东,又出来了BBS,网上翻案风盛行,把刘备马超甚至诸葛亮证明成小人的有之,给魏延翻案的有之,在这里面自然少不了给曹操翻案的。中国人有一个不大好的习惯,说一个人好的时候,什么都是好的,而一旦要说他是坏的,又能把它说得一无是处。说曹操也一样,给他翻案的同时,没有人记得说他的不足。(当然也可能是故意不说吧)把曹操证明成英雄的同时,对他的缺点等都有意无意的避开不谈,于是现在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曹操其实是被美化的曹操。

历史上的曹操的真实面目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我们都并非那各时代的人,不可能去一睹他的风采,我们能做的只有从历史留下遗迹中,找到一丝丝痕迹,把曹操的真实面目找出来。

毫无疑问,曹操平定北方、发展屯田、恢复中原经济这些功绩是无法抹去的,但是也不能对这些过分的夸耀这些,事实上,这很可能是客观上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而主观上仍然是为了自己的霸业,就象鸦片战争的爆发,使中国觉醒了,客观上对中国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着你难道能说我们还要感谢英国么?当然,我不能否认曹操这些功绩,否则我就成了我上面说的那种人了,这不是自己砸自己的脚?但是,过分地夸耀总是不对的,你说呢?

曹操自己想不想当皇帝,到底他有没有野心,这点是争议最大的了,要说这个话题,我们还是要从曹操的三次求贤令说起。求贤令和曹操的野心又有什么关系呢?别着急,让我慢慢道来~

历来对曹操的求贤令,都是持称赞的态度,认为曹操这项举措,是非常英明的决策,并借

以后的却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来证明,推动历史的发展,我想这是曹操自己也始料未及的,他当时的目的绝对不是大家想的那样纯,求贤令的最初目的和最终结果都并不是为了不拘一格取人才,尽管曹操自己这样标榜,相反是曹操霸业的一个铺路石。 什么?你说我这是恶意揣测?那让我们用事实说话吧:

首先,从求贤令的颁布时间来看,第一次求贤令就是在赤壁之战后不久颁布的,而这个时间,曹操集团已经基本形成了,并且曹操在此时此刻实力还是很骇人的,如果真的是为了求人才,为什么不在之前敌强我弱时,真正的需要人才的时候呢?很早就有人把曹操时代的人才归纳为四个阶段:原从阶段

其次,再从求贤令的实效来看,三国志魏书里面被立传的那么多人中,但是偏偏是属于这个时间段归属曹操的人却是很少很少。事实上这个时间段里取的人才也的却很少。还有一个例子,很早就有人把曹操时代的人才按时间的阶段分成了四个部分:初步阶段:包括诸曹诸夏侯,荀彧、李典等。豫州阶段:包括郭嘉、程昱、刘晔等,也包括这个时候归顺曹操的贾诩、张辽、徐晃等。河北阶段:包括张郃、陈琳、崔啖、田畴等袁绍旧将。荆州阶段:包括文聘、王粲等刘表旧将。而偏偏就不包括求贤令发出后的那些将。

再次,从求贤令的具体实施来看,曹操虽然表面上答应了毛玠、崔啖的建议,但是另一方面却又用实际的条文阻碍其实施。

最后,从求贤令的事实上的影响来看,求贤令并没有为曹操求得贤才,相反却时为曹操的称王扫平了道路。这话怎么说呢?求贤令中有一条就是恢复五等制,这个五等制也正是曾经王莽恢复过的。刘邦曾经公开宣称:非刘姓永不封王。恢复五等制的目的也正是为曹操自己以后称王作准备。

如果明了了这一点,以前的很多问题就很好解释了,比如迁都许、汉官多魏官、孔融之死等等不大理解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这样说来,曹操自己说:“我为周文王矣。”也正是暗示自己的儿子是武王,不知道自己这样得来的东西,几十年后被司马氏照葫芦画瓢照搬了过去,自己苦心经营最后是为他人作了嫁衣,曹操会怎么想?

当然了,不能否认这种改朝换代方式不好,相反,用和平的革命总比暴力带来的破坏要少得多,南北朝时期多用这种方式变革,这些不能不说对历史没有好处。但也不能用这个夸耀曹操吧?

同样,曹操几千年前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有着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所以他那样做,我们也不能苛求古人。另一方面:曹操自然也没有三国演义里说的那么残忍。但是我们也不能过分地夸耀他。你说呢?

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还曹操一个本来的面目
曹操是历史上争议最大的人物之一,几经人为的美化和丑化以后,现在大家看到的并非他的历史本来面目,现在我就来试着还他一个本来的面目:如果问三国中争议最大的人物是谁,我想这无疑是非曹操莫属了。在史学领域,一直存在着“帝魏寇蜀”和“尊刘贬曹”之争,对曹操的态度也时常波折。但无论是哪一个,都是中国历史文化中正统观念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反映。也就是说由于中国各个阶段的情形的不同,迫于统治方针的需要,对曹操的态度和看法也就经常变换。这或许是曹操争议最大的原因吧。这就很好解释,为什么两宋对曹操的态度竟然会有如此之大的差异。(宋真宗曾下令重修曹操的庙宇,而陆游则写出“邦命中兴,汉天下大讨曹”的千古名句。直到有一天,一个名叫罗贯中的人带着他的大作《三国演义》走上了历史舞台,由于书中把曹操写成了一个小丑,颇费心机的丑化曹操,使得历史上对曹操的态度的争议随之大变,曹操成了什么的代名词我向大家都知道的,不再罗嗦,当然...
· 三国中争议最大的人物:还原一个真实曹操的本来面目
曹操是历史上争议最大的人物之一,几经人为的美化和丑化以后,现在大家看到的并非他的历史本来面目,现在我就来试着还他一个本来的面目:如果问三国中争议最大的人物是谁,我想这无疑是非曹操莫属了。在史学领域,一直存在着“帝魏寇蜀”和“尊刘贬曹”之争,对曹操的态度也时常波折。但无论是哪一个,都是中国历史文化中正统观念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反映。也就是说由于中国各个阶段的情形的不同,迫于统治方针的需要,对曹操的态度和看法也就经常变换。这或许是曹操争议最大的原因吧。这就很好解释,为什么两宋对曹操的态度竟然会有如此之大的差异。(宋真宗曾下令重修曹操的庙宇,而陆游则写出“邦命中兴,汉天下大讨曹”的千古名句。直到有一天,一个名叫罗贯中的人带着他的大作《三国演义》走上了历史舞台,由于书中把曹操写成了一个小丑,颇费心机的丑化曹操,使得历史上对曹操的态度的争议随之大变,曹操成了什么的代名词我向大家都知道的,不再罗嗦,当然...
· 曹操的真实面目
魏晋多玄谈,我宁愿相信英雄奸雄之论只是后人清谈时即兴发挥的段子,而当时人对于那个敢于拿权贵开刀的少年英雄汉,则只有景仰之地.人是会变的,有时会变得叫所有人都认不出来,我想荀于在面对那个空盒时,一定有这样的想法.其实,盒子早在他辅佐曹操以前,就已经开始变空了.曹丞相原来不过是曹阿瞒的废墟而已.我要生在三国,宁可追随刘备,被乌丸骑兵乱箭射死在长阪坡.或者天天被道德品质有问题的猪肉佬张老三暴打.闲话少叙,请看好文.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李志宁一段时间里,溢美曹操,成了一种时髦。读了《炎黄春秋》95.5期上一篇文章《曹操性格琐议》(以下简称《曹》文),不禁为其春秋笔法,格外感慨。隐其大恶,撮其小过,又在论说中不知不觉地将其转化为“实干”、“勤政”、“不屈不挠”等美德的体现,于是,曹孟德几一完人矣!最使人惶惑莫解的是《曹》文竟无中生有地说曹操“不滥开杀戒”,而且,还“很同情遭受战乱之苦的人民...
· 美男还是丑男?还朱元璋一个历史真面目
关于朱元璋皇帝的相貌问题一直以来争议颇大,流传下来的画像主要有两个版本,一个为明孝陵享殿所供画像,一个为民间流传的“地包天”麻子脸朱元璋画像。小芥今天为大家来揭秘历史真正的朱元璋。明孝陵朱元璋像民间流传朱元璋画像其中一版从地理位置来看,朱元璋祖上是南京句容人,父亲娶了泗州(今江苏盱眙)人陈氏,自朱元璋祖父死后朱元璋伯父带着朱元璋父亲朱五四迁到了安徽凤阳。从中国各地区长相特征来看,江浙、苏南、上海一带人头部和下巴比较尖,颧骨比较平,身高中等,皮肤最好。自此看出,朱元璋只要不是太任性肯定长着一副南方面相。但是是不是像民间流传的画像这么离谱呢?答案是否定的,这种马刀脸容易出现在古浙江今绍兴一带;再说皮肤,南方地区皮肤是全国最好的,气候湿润,环境宜人,极少满脸麻子。从遗传学上看,朱标,朱棣的脸型与明孝陵朱元璋的脸型,最为相像,大家都知道,下颚和耳垂一样都是显性遗传,父亲母亲有突出的下颚,那么孩子有...
· 拨乱反正,还一代名相庞籍的历史真面目
一提起庞太师,无论是在古装戏里还是在现代剧里,他都是奸臣的代名词。出于对同姓的敏感,本人查阅了历史上的庞氏名人及宋史。我们中华庞氏自周朝发源至今三千多年中,位及宰相的只有一人,即宋仁宗时期的庞籍,确与包拯、狄青同朝为宫。根据历史记载,综观庞籍的一生及后人的评价,无论从历史地位、历史贡献等各方面来看,包拯根本无法与庞籍相提并论。而一些无赖文人为了吊读者胃口,无视历史,竟然杜撰庞洪、庞文、庞吉等人物对为中国历史和大宋王朝作出重大贡献的宰相庞籍进行污蔑。历史不容篡改,所幸如已有众多了解历史的有识之士纷纷为庞太师鸣不平。由杨天宇主编的《中国历代谋士》(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已将宰相庞籍与诸葛亮、魏征、刘伯温等人作为历史贤臣的典范共同编入。而我们作为庞氏后人,如不为庞氏先人拨乱反正,实在愧对先祖。为了使庞氏宗亲更加了解历受,了解庞氏先祖,今特将宰相庞籍的简历和生平事迹印发给各位,供大家研讨。庞籍(9...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