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股民间修谱热在武汉兴起。昨天,刚刚花了120万元修完家谱的蒋先生拿到家谱后,激动地说,终于有了一本属于蒋家人的教子秘方。
“拿外人当榜样,不如拿自家祖先当榜样更有说服力。”去年,蒋先生从网上找到武汉欢乐大道一家专业修家谱的公司,想将家庭成员的信息汇总,编印成家谱。经过一年多的编印,不久前正式完成,共录入本族30代成员、2万人左右,花费120万元。其中60万元左右交给了修谱公司,排版印刷了300册,其余的60万元,用于族人四处出差收集资料的成本开支。
花巨资去找人修家谱到底值不值?修的家谱是否可靠?这些都是修家谱经济将带来的问题。修家谱的现实意义很多,比如通过家谱研究,满足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谒祖”的需求。“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回国寻根谒祖,探亲访友,慷慨解囊,投资家乡的经济建设。家谱作为一个家族血缘关系的总记录,将海外华人与祖国亲人紧紧连在一起。
但是,修家谱怎样才能保证靠谱呢?萧姓立萧何为祖先;张姓立张良、张飞为祖先;李姓则立李世民为祖先,姓赵的总想攀上赵匡胤,姓王的总想认上王羲之,而姓孔的都想成为孔子的第多少代孙等等。“自从宋代开始允许私人修谱以后,不少家谱为‘光宗耀祖’,往往攀附帝王名臣为自己的祖先,还有的编纂者突出个人,把一家之谱修成了一人之谱,或是把一族之谱修成了一家之谱。有的认钱不认人,捐钱多的树碑立传,没捐钱的一笔带过;甚至还有不交钱则不入谱的事情发生。
据了解,一般修谱的惯例是: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但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少地区家谱出现了十年一修甚至五年一修的情况,每次都是大手笔大开销,其背后多是攀比心理在作怪。
所以,修家谱本身是一件非常积极,追宗溯源的好事,但是如果不正规,不靠谱,那修出来的家谱其实际意义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