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谁有名人的故事?”的回答
姓氏名人
手机版
关注问题
景他他
2021-07-14
<李嘉诚和一枚硬币>一次在取汽车钥匙时,李嘉诚不慎丢落一枚2元硬币。硬币滚到车底。当 时他估计若汽车开动,硬币会掉到坑渠里。李嘉诚及时蹲下身欲拾取。此 时旁边一名印度籍值班见到,立即代他拾起。李嘉诚收回该硬币后,竟给他 100元酬谢。李嘉诚对此的解释是:“若我不拾该2元,让它滚到坑渠,该2 元便会在世上消失。而100元给了值班,值班便可将之用去。我觉得钱可以 用但不可以浪费。” 这件小事说明了李嘉诚的一种理财哲学,也说明了他 的思维风格,这就是用社会总净值的增损来判断个人行为合理与否。只要社 会总斗争值增加了,自己损失一点也不算什么;相反,如果社会总净值减少 了,自己即使收获了一定的财利也是损失。 不要小觑了着眼社会总净值的 思维方式,这是关系到国家富强的大问题。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有这样一个重要论点:人以自利为出发点对 社会贡献,要比意图改善社会的人的贡献大。这样的“自利”或者说“自私” 就有几分可爱了。因为如此,“自利”能给别人带来利益,自己的“利”和 别人的“利”加起来,社会总净值必然会增加,国家自然富强。 中国传统 社会是一个“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社会。“不患寡”,就是不怕社会积弱; “患不均”,就是怕别人比自己好。别人好了,我要想办法让他不好,虽然 这样做我也没利。“内耗”的结果是没有“利”的我和没有“利”的别人组 成了一个平均型的“寡”的会。 用社会总净值衡量,也能说明制造假冒伪 劣产品的行为为什么可恶。制假货造成的资源和人国成本的浪费,最终造成 的是社会总净值的减少。如果任其发展,势必削弱国国。一部分藉此先富起 来的人和其他被剥夺了财富的人组成的是一个不均型的“寡”的社会。 李嘉诚的境界是富国的境界。他的心态既是传统文化的异质,也是不规 范的市场经济文化的异质,值得我们好好揣摩。
0条评论
取 消 确 定
相关问题互动
沈姓的祖先是谁?
锺文懿
赞0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