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倩霞
2021-07-14
寄姓的意思是认作他人的亲属而用人家的姓氏。“寄姓”大约就是我们现在还多少知道的“寄名”。旧时迷信,为求孩子长命而认他人为义父母,用其姓氏命名;或拜僧尼为师而不出家,这都谓之寄名。清·黄生《义府·寄名》还追溯了这种习俗的历史:“今俗有生子不利,而寄名他人者。其事已起汉世。按《后汉·何后纪》:后生辩,养于史道人家,号曰史侯。注云:‘灵帝数失子,不敢正名,寄养道人史子眇家’,即其事也。按‘道人’二字亦始此,注谓‘道术之人’。今俗亦有寄名于僧道者。”我国近代民俗研究大家胡朴安先生,在其编著的《中国风俗·上编》“杭州寄干儿女之风俗”条中就有这样记载:“杭州承寄干儿子、干女儿之风最盛,盖唯恐其不寿,而以出姓为名,其实亦不过以有事为荣也。”这说明到了民国年间,这种风俗在我国一些地区仍然存在,而且有的地方还很盛行。
经过查看,寄姓不是百家姓之一,但【新编千家姓】收录了寄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