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一开始是没有姓的,只有名字。姓的最早起源与原始民族的图腾崇拜有关。氏族部落不但对图腾奉若神明,禁止食、杀、冒犯,而且把它作为本氏族统一的族号。在原始部落中,图腾、族名和祖先名常常是一致的,久而久之,图腾的名称就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记——姓。
嫦娥:大羿(后羿)的妻子。嫦娥原本叫姮娥,是在西汉的时候,为避汉文帝刘恒的讳,而改称嫦娥。又《准南鸿烈集解》引庄达吉云:“姮娥,诸本皆作恒,唯《意林》作姮,《文选》注引此作常,准南王当讳恒,不应作恒,疑《意林》是也”。汉文帝名恒故讳之,知姮娥作恒娥,而恒亦即常之意。《集解》又引洪颐煊云:“说文无姮字,后人所造。”
后羿,又称「夷羿」,夏王朝第六任帝,相传是夏王朝东夷族有穷氏的首领,同尧帝时代的羿一样,也善于射箭。民间传说中是嫦娥的丈夫,射日的英雄。
尧帝时代的大羿,简称“羿”,善于射箭,古籍记载曾助伊放勋(尧帝)射九日。
传说天帝(十日的父亲 叫 帝俊或帝喾或帝夋 )实在看不过去,就派擅长射箭的 “羿” 下凡解除灾祸。
部分学者认为传说中的后羿是抽取了后羿、大羿的特征而融合成的神话人物。
后来发展成中国的“羿”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