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农历

农历

农历,常被误称“阴历”,是现今东亚地区民间传统广泛使用的阴阳历及中国传统历法。古代相传为黄帝时代或者夏朝创制,又称黄历夏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格里历为“公历”,旧历改称“农历”,但在汉语,西方的格里历也称阳历,因此农历常被误称为阴历。

若从黄帝时代的公元前2698年起算,至今年为4714年。

注意:因为西元没有0年,故须再加或减1。

农历是阴阳历的一种,其有配合太阳阳光的二十四节气,其月球的部分是根据朔望月为基准确定的,其岁是以回归年为基准确定的。当前,农历是依据既定的规则,完全依照天文数据计算得来的,因此农历本质上也是一种天文历月球历

中国现存最早的历书是《夏小正》,成书于西汉时期,以后历法不断发展,到汉武帝时期制定太初历时已经有了相当完善的历法规则,之后又经历过多次修改。中国的农历,至今仍使用由西方传教士制订、从清初开始推行的时宪书,一直源用至今。

农历和格里历(现行...

农历相关文献
有人称现行农历为“假农历”是对不对?
有人称现行农历为“假农历”是对不对?,有人称现行农历为“假农历”,还说什么要给农民一个“真农历”,我个人不能苟同他们的
查看全文
农历
阴历、阳历与阴阳合历多数民族都有年和月的概念:通俗地说,所谓年,就是四季的周期;所谓月,就是月相盈亏周期。准确地测量年的长度和月的长度,可以发现一年比十二个月多大约11天,即一个普通的历法无法同时满足年和月的准确周期,这就有了阴历和阳历的区分。阴历的历月是以月相盈亏周期(朔望月)来制定,有着准确的月的周期,而年只是大体上符合一个四季循环,但其长度和四季周期有一些差异,这就导致新年并非固定于某个季节,而是缓慢推移,从冬季逐年移动到夏季。例如回历、古希腊历都是如此。阳历的历年是以太阳视运动周期(回归年)为制定的标准,故有着准确的年的周期,没有真正的月的概念,或者月只是大体符合月亮阴晴圆缺变化的周期长度,1个朔望月长约29.530588日,故历月的制订上大月就是30日,小月就是29日,若以12个月为1年,那1年的长度就落在354日或355日之间。例如公历中的月与一个真正的朔望月只相差0.5至1....
查看全文
有人称现行农历为 假农历 是对不对?
答:有人称现行农历为“假农历”,还说什么要给农民一个“真农历”,我个人不能苟同他们的说法;因为农历是一部特殊的阴阳合历(它是普通阴阳历性质和特殊的太阳历性质的集合),之所以说它特殊,就是因为普通的阴阳历只有闰月和固定的闰周(属于平气),而我们的农历则包含有太阳历性质的二十四节气,它是一个特殊的太阳历(特殊之处就是直接用太阳高度作为制历标准)另外还从节气引出的七十候(气候历)一起成为农历的一部分。我国农历还包含干支历(节气历)就是有关人所说的真农历;他们称农历是“假农历”的理由之一是说,农历有包含阴历的历月(即农历不是太阳历的),按传统的观点是和气候无关的,但现代科学发现,月相同样影响气候,所以在作精确的天气预报和地质灾害预报时一定要考虑月相,现阶段在这个问题上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级;且不说这个,我国劳动人民积累的各种谚语(是农业生产中经验的总结)都是以农历(节气的和历月历日的)为准的。另外,...
查看全文
什么是农历
由于阴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此使得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它不能反映季节,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后来人们定了一个折衷的历,就是所谓阴阳合历。现在我国还在使用的夏历(也有人叫它农历或阴历),就是这种阴阳合历。它跟阴历一样,也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定做一个月,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可是它又用加闰月的办法,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数跟阳历全年的天数相接近,来调整四季。夏历约每过二、三年多一个闰月。
查看全文
有人称现行农历为“假农历”是对不对?
有人称现行农历为“假农历”,还说什么要给农民一个“真农历”,我个人不能苟同他们的说法;因为农历是一部特殊的阴阳合历(它是普通阴阳历性质和特殊的太阳历性质的集合),之所以说它特殊,就是因为普通的阴阳历只有闰月和固定的闰周(属于平气),而我们的农历则包含有太阳历性质的二十四节气,它是一个特殊的太阳历(特殊之处就是直接用太阳高度作为制历标准)另外还从节气引出的七十候(气候历)一起成为农历的一部分。我国农历还包含干支历(节气历)就是有关人所说的真农历;他们称农历是“假农历”的理由之一是说,农历有包含阴历的历月(即农历不是太阳历的),按传统的观点是和气候无关的,但现代科学发现,月相同样影响气候,所以在作精确的天气预报和地质灾害预报时一定要考虑月相,现阶段在这个问题上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级;且不说这个,我国劳动人民积累的各种谚语(是农业生产中经验的总结)都是以农历(节气的和历月历日的)为准的。另外,阴历...
查看全文
农历相关标签
农历
中国历法
历法
农历导读知识
农历小寒
农历小寒
小寒,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于每年公历1月5—7日交节。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 冬至之后,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持续降低,温度在一年的小寒、大寒之际降到最低。民谚:“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这说明了小寒节气的寒冷程度。据长期的气象记录以来,在北方地区小寒节气比大寒节气更冷,在北方有“小寒胜大寒”一说;但对于南方部分地区,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 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雉鸲”的“鸲”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浏览量:1905次
农历正月十一
农历正月十一
正月十一是岳父宴请子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炮龙节”广西宾阳县举办独具特色的地方传统节日一“炮龙节”。“炮龙”是一种舞龙,但比常见的舞龙大,身长约40米,短的有7节,长的有11节。每年农历正月十一晚,宾阳县都要举办“炮龙节”,“炮龙”所到之处,各家各户燃放鞭炮、夹道相迎,有“炮声不停,龙舞不止”之说,故称“炮龙”。请紫姑日最早记载“紫姑”的文献是南朝宋人刘敬叔的《异苑》。她曾经是做小妾的,被正室妻子曹姑所嫉妒,经常像使唤下人那样叫她做肮脏、污秽不堪的事。正月十五那天,被害死在厕所里。天帝怜悯,封她为厕神。世人就在她死去的那个日子做了一个紫姑的形象,夜晚在厕所里面或者猪栏旁边恭迎她,嘴里念叨:子胥(她丈夫)不在这里;曹姑也回娘家去了。紫姑可以出来玩了。摆设美酒果肴供奉她,她能占卜众人的事情。她能够占卜未来和蚕桑情况。
浏览量:1667次
清明节是农历的哪一天
清明节是农历的哪一天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也是传统的重大春祭的节日。另外清明节,又被称为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的时间一般是在公历4月5日前后,即春分后第15日,这异一时间,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因为清明节一般是按照公历来算的,所以清明节的农历并不固定,像是今年的清明节的农历是就是在三月初五这一天,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过清明节。清明节的历史虽然悠久,但是在全国范围内设置扫墓假期,应该是唐宋以后了,根据资料的记载,唐代由于管理回乡扫墓,会耽误职守的事,因此开始规定寒食节放假四天,到了贞元六年(790年),假日加到七天。这样官员们可以从容地进行扫墓祭奠之事。宋朝的寒食、清明也是放假七天的。清明节,融汇了寒食与上巳两个节日习俗,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的禁火、冷食风俗与上巳郊游等习俗活动相融合定型;由于寒食节的禁火、冷食习俗移置到清明节,我国北方一些地方还保留着在清明节禁火与吃冷食的习惯。不过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蕴含着精神信仰和节俗礼仪等内容。祖先信仰与祭祀文化是清明节形成的重要因素,清明节是传承信仰、家庭人伦的重要载体,清明祭祀是文化表达,是感恩先人、密切人情的重要方式。清明扫墓祭祖习俗经历代沿袭已成为固定的礼俗主题。
浏览量:1873次
清明节是几月几日农历
清明节是几月几日农历
清明节在公历时间是4月5日,农历则是三月初五,星期二。 清明在一开始就是一个节气的名称,后来慢慢变成了和寒食节有关,历史上的晋文公都是直接把寒食节的后一天作为清明节,而清明节也是在中国的节日里作为一个时年八节,基本都是在每年公历的4月5日前后,也是在1953年的时候,将4月5日作为国家法定假日,另外也被叫做扫墓节。 在传统农耕社会,作为一年之首的春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很多宗族观念强的地区从二月春分起就开始扫墓祭祖,最迟扫到清明结束;在扫墓之前,全族的成年男丁要在祠堂举行祭祖仪式。祠堂祭往往是大规模的祭扫模式。 传统上祭祖的主要内容包括族人焚香、叩头、供祭品。主祭人当众朗诵格式、内容比较固定的祝文等,而且,按照《周礼·春官宗伯》中记载的古老传统:“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洞堂祭一般以全族聚餐或者分猪肉的方式结尾,或称为“吃清明”。
浏览量:2127次
仲秋是指几月份
仲秋是指几月份
仲秋指的是农历八月,仲秋是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叫做仲秋,民间也称为中秋。很多古代文献中都可以找到关于仲秋的记载。比如《书·尧典》中写道:“宵中星虚,以殷仲秋。”《纂要》中说:“八月仲秋,亦曰仲商。”古代“中秋”与“仲秋”两种叫法是通用的,春夏秋冬,四时成岁,每季都有孟、仲、季三个月,仲就是第二个月。农历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因此被称为仲秋。
浏览量:22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