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征和

征和

征和(元年:前92年- 末年:前89年),又作“延和”,是汉武帝的第十个年号。汉朝使用征和这个年号一共四年。

应劭注《汉书·武帝纪》说征和是“言征伐四夷而天下和平”。后世学者多认为“征和”应为“?和”,?为“征”的异体字,认为是形近而误。陈直在《汉书新证》中还提到“西安汉城遗址中,曾出土‘?和元年’瓦片”,还有许多考古证据和文献记载表明是?和。而?又和“延”字非常相似,因此李崇智在《中国历代年号考》中认为汉代文物中学者释为延和的年号,疑为?和。《中国历代年号考》中说东汉中晚期的记载已经多为征和,而应劭按征和解释,当有所本。

居延汉简有征和五年正月庚申朔庚、(后元)元年九月丙戌朔丙戌。

征和简介资料
公元前92 年
征和相关文献
唐大和上东征传
本书的作者及编撰本书作者真人元开(即淡海三船,平假名:おうみのみふね;生卒:722年─785年),是日本天智天皇的后裔、奈良时代文学家。早在鉴真于753年东渡日本之前,真人元开曾受过佛教的教诲。到鉴真到达奈良后,便由他亲自化导。真人元开的撰书动机,与当时日本佛教教团派系间的相互倾轧有关。鉴真生前的传戒弘法活动,触动到旧教团的既得利益,因而对鉴真及其一派进行诽谤攻击。鉴真的一位弟子思托为了反驳,便撰述有关鉴真的传记,《大唐传戒师僧名记大和尚鉴真传》,邀请身为上层知识分子中的“文首”,又曾受鉴真化导的真人元开帮忙撰书。于是,真人元开便于779年,即鉴真逝世十六年后撰写本书。内容概要本书叙述了鉴真的早年事迹、年少出家,在淮南地区教授戒律,在佛教界具有影响力,后来获日本僧侣荣叡、普照的诚意邀请下东渡,以及在日本接触贵族、僧侣,传授佛法,创立唐招提寺,以及在当地去世的一生事迹。另外,书中还收录了真人
查看全文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定义给定一个向量空间E{displaystylemathbf{E}},从E{displaystylemathbf{E}}到E{displaystylemathbf{E}}自身的线性变换T{displaystylemathbf{T}}是—个保持向量加法和标量乘向量这两种运算的函数,例如
查看全文
征和
大事记征和四年,武帝下轮台罪己诏。出生逝世纪年参看中国年号索引参考文献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中华书局,2004年12月ISBN7101025129
查看全文
以“不征”为特征的和平外交政策
? 明朝肇建之初,统一大业尚未完成,国内的统治还不稳固,残破的经济尚待复苏,需要有一个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朱元璋登基之后,便着手恢复与邻近诸国的外交活动,并着手制定用以指导这一活动的外交政策,力求与周边国家和平相处,构建一个和谐安定的国际秩序。 元朝初期,一度实行穷兵黩武的对外政策,企图用武力征服邻近国家。成吉思汗曾经大举西征,并东征高丽。忽必烈建立元
查看全文
纸鸢的历史源流和形态特征
纸鸢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古有“鹞子”“纸莺”等别名,它造型多样且色彩对比强烈,不论是外观造型的形式上还是其所承载的文化意蕴的内容上,纸鸢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纸鸢本身的功能在历史中不断发生变化,从最初用于传递战事信息,到后来用于民间休闲玩耍,再到表示吉祥祝福的夙愿,而后又成为一项体育竞技项目……纸鸢依托于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反应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历史源流:纸鸢有着千年的历史,唐代诗人元镇《有鸟》诗:“有鸟群纸莺,因风假势童子牵。去地渐高人眼乱,世人为尔羽毛全。风吹绳断童子走,馀势尚存犹在天。”宋代诗人陆游《观村童戏溪上》诗:“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雇挟风鸣”。明代郎瑛《七修类稿》记载:“纸莺俗曰鸦子者,鹅乃击乌几不太高,拟今纸莺之不起者”。纸鸢在题材的选择上来源于生活中的事物,例如各种植物和动物,总体来说,纸鸢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体来说,不同题材的纸鸢所寄托的情感会...
查看全文
征和相关标签
前90年代中国
西汉年号
前1世纪年号
前80年代中国
家族谱大览
舒氏和公通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和公祠四房同刊, 清光绪11[1885]年修. 28册 : 插图. 注 : 此谱不含目录, 不标卷数. 不确定是否齐全. 部分书页破损不全. 注 : 此谱书名页注光绪10[1884]年修,增补记事至光绪11[1885]年. 鼻祖(1世) : (宋) 舒致和,名永淑(一处作叔),号纯一,别号泰源. 宦籍长沙辰州,继迁古义陵县大湾溪. 致和公三传分四支(4世) : (宋) 舒保归(长支) ; 舒保临(次支) ; 舒保达(三支) ; 舒保誉(四支). 保归公生四子(5世) : (宋) 舒惟元(住仲夏) ; 舒惟新(居高田) ; 舒惟忠(居太坪乡舒家塘) ; 舒惟信(徙居武冈州麻山高村). 保临公生四子(5世) : (宋) 舒惟逊 ; 舒惟遴(居沅州芷江县) ; 舒惟逵 ; 舒惟选(住小址坊岩湾). 保达公生四子(5世) : (宋) 舒惟仁,字天爵(住庄坪) ; 舒惟义 ; 舒惟礼 ; 舒惟智(子孙住氼水). 保誉公生四子(5世) : (宋) 舒惟圣(住岩门) ; 舒惟贤(居明家塘) ; 舒惟能 ; 舒惟传. 惟元公生二子(6世) : 舒永祥(子孙析置中间岭,仲夏茅坡头,塘边,鸡笼冲,亭子边等地) ; 舒永梁(子孙居尖垅溪等地). 惟新公下派祖(6世) : 舒太发(住高田) ; 舒本发(住水田) ; 舒自发,更讳楚荣(居辰邑麻溪) ; 舒楚琳 ; 舒楚英(住塘湾,张家冲等地) ; 舒楚芹(住瀼水湾). 惟忠公生三子(6世) : 舒永尧(迁广西全州,未载) ; 舒永舜(迁邵陵新宁) ; 舒永年(住太坪). 惟信公生三子(6世) : 舒弘贵 ; 舒弘德 ; 舒弘通. 子孙析置麻山村, 京塘, 马栏冲 ; 贵州省黎平府鳌鱼嘴等地. 惟遴公生五子(6世) : (宋) 舒孟柱(住沅州芷江黄桑冲,黔阳罗岩江等地) ; 舒孟科,字特富(住芷江县报木冲,五郎溪,船溪冲等地) ; 舒孟梅(住芷江县小江,毛坪塘湾等地) ; 舒孟兰 ; 舒孟周(住芷江址坊坪). 惟义公生五子(6世) : (宋) 舒益(居承田) ; 舒永(居塘头) ; 舒翼 ; 舒远(居岩儿塘) ; 舒阳(居马子桥). 惟圣公生二子(6世) : 舒润亮 ; 舒润理. 惟贤公生四子(6世) : (宋) 舒从卿(住明家塘,子孙析置岩里,均坪,螃蠏园等地) ; 舒润祖,字克绳,别号温水(住思溪) ; 舒俊卿 ; 舒进卿. 惟能公生四子(6世) : (宋) 舒伦 ; 舒甫 ; 舒典 ; 舒籍,字部匣(住葛曹垅,龙王江等地). 惟传生二子(6世) : 舒从龙 ; 舒从虎. 另支祖(6世) : 舒楚贵. 祖辈不详. 子孙析置辰邑麻溪金坡上士界,炉里牛尾溪等地. 太发公生三子(7世) : 舒文升(子孙析置九思冲) ; 舒文兴(住高田) ; 舒文甫(住仲夏等地). 本发公生二子(7世) : 舒文衡(迁居冷水溪) ; 舒文玉(迁岩垅头). 楚荣公生三子(7世) : 舒文斌 ; 舒文政 ; 舒文杰. 惟仁公下三房(7世) : 舒天佐,字良臣(住庄坪) ; 舒天祥 ; 舒天保. 益公生五子(7世) : 舒文玊 ; 舒文玉 ; 舒文堂 ; 舒文刚 ; 舒文相. 文斌公生三子(8世) : 舒茂(住柳林) ; 舒敬 ; 舒威. 文杰公下分七房(8世) : 舒翼(大房,住佛洞松岭上,板栗冲等地) ; 舒翅(二房,住麻溪,奠家园,报母塘等地) ; 舒翔(三房,住二都湾) ; 舒翱(四房,住佛动) ; 舒(昻羽)(五房,住岩门乡,麻溪等地) ; 舒䎋(六房,住麻溪) ; 舒翎(七房). 楚琳公二传四支祖(8世) : 舒洪(住辰邑进财冲,管子垅等地) ; 舒和 ; 舒华(住辰邑大湾) ; 舒荣(住大湾,举山坪等地). 文政公二传八支(9世) : 舒永伸 ; 舒永韬 ; 舒永信 ; 舒永冕 ; 舒永才(住塘福园) ; 舒永唐(或作永堂,住龙头上) ; 舒永淳(住水赖溪茅禾田) ; 舒永旺(住麻溪). 楚荣公下派祖(9世) : 舒永逊. 二传分二支(11世) : 舒廷臣(子孙析置坪头园, 松树园,溆浦丝茅坪,谢溪塘,麻溪老屋,岭山唱歌垴等地) ; 舒廷闵(子孙析置瀼水湾,塘湾等地). 文兴公下迁四川祖(17世) : (清) 舒应文,号拔俊. 乾隆初年由印江县迁四川酉阳州龙潭镇蒲海塲. 散居地 : 湖南省怀化县, 溆浦县, 武冈县, 芷江县 ; 贵州省黎平县 ; 及四川省酉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舒氏家乘
浏览:100
影印原本郑和家谱校注
原书: 昆明 : 晨光出版社, 2005年(云南民族印刷厂). 1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宜兰市问心斋陈永瑞藏. 远祖 : 赛曲赤. 西域人士,随蒙古成吉思汗西征,为云南行省平章政事,元朝追封咸阳王. 始祖 : 马哈只. 云南昆阳人,生子二人 : 马文铭(长子) ; 马和(次子). 受姓祖 : 郑和. 原名马和,马哈只次子,为内官监太监,天子赐姓郑. 散居地 : 云南省昆阳县, 昆明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浏览:0
舒氏和公通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和公祠四房同刊, 清光绪11[1885]年修. 28册 : 插图. 注 : 此谱不含目录, 不标卷数. 不确定是否齐全. 部分书页破损不全. 注 : 此谱书名页注光绪10[1884]年修,增补记事至光绪11[1885]年. 鼻祖(1世) : (宋) 舒致和,名永淑(一处作叔),号纯一,别号泰源. 宦籍长沙辰州,继迁古义陵县大湾溪. 致和公三传分四支(4世) : (宋) 舒保归(长支) ; 舒保临(次支) ; 舒保达(三支) ; 舒保誉(四支). 保归公生四子(5世) : (宋) 舒惟元(住仲夏) ; 舒惟新(居高田) ; 舒惟忠(居太坪乡舒家塘) ; 舒惟信(徙居武冈州麻山高村). 保临公生四子(5世) : (宋) 舒惟逊 ; 舒惟遴(居沅州芷江县) ; 舒惟逵 ; 舒惟选(住小址坊岩湾). 保达公生四子(5世) : (宋) 舒惟仁,字天爵(住庄坪) ; 舒惟义 ; 舒惟礼 ; 舒惟智(子孙住氼水). 保誉公生四子(5世) : (宋) 舒惟圣(住岩门) ; 舒惟贤(居明家塘) ; 舒惟能 ; 舒惟传. 惟元公生二子(6世) : 舒永祥(子孙析置中间岭,仲夏茅坡头,塘边,鸡笼冲,亭子边等地) ; 舒永梁(子孙居尖垅溪等地). 惟新公下派祖(6世) : 舒太发(住高田) ; 舒本发(住水田) ; 舒自发,更讳楚荣(居辰邑麻溪) ; 舒楚琳 ; 舒楚英(住塘湾,张家冲等地) ; 舒楚芹(住瀼水湾). 惟忠公生三子(6世) : 舒永尧(迁广西全州,未载) ; 舒永舜(迁邵陵新宁) ; 舒永年(住太坪). 惟信公生三子(6世) : 舒弘贵 ; 舒弘德 ; 舒弘通. 子孙析置麻山村, 京塘, 马栏冲 ; 贵州省黎平府鳌鱼嘴等地. 惟遴公生五子(6世) : (宋) 舒孟柱(住沅州芷江黄桑冲,黔阳罗岩江等地) ; 舒孟科,字特富(住芷江县报木冲,五郎溪,船溪冲等地) ; 舒孟梅(住芷江县小江,毛坪塘湾等地) ; 舒孟兰 ; 舒孟周(住芷江址坊坪). 惟义公生五子(6世) : (宋) 舒益(居承田) ; 舒永(居塘头) ; 舒翼 ; 舒远(居岩儿塘) ; 舒阳(居马子桥). 惟圣公生二子(6世) : 舒润亮 ; 舒润理. 惟贤公生四子(6世) : (宋) 舒从卿(住明家塘,子孙析置岩里,均坪,螃蠏园等地) ; 舒润祖,字克绳,别号温水(住思溪) ; 舒俊卿 ; 舒进卿. 惟能公生四子(6世) : (宋) 舒伦 ; 舒甫 ; 舒典 ; 舒籍,字部匣(住葛曹垅,龙王江等地). 惟传生二子(6世) : 舒从龙 ; 舒从虎. 另支祖(6世) : 舒楚贵. 祖辈不详. 子孙析置辰邑麻溪金坡上士界,炉里牛尾溪等地. 太发公生三子(7世) : 舒文升(子孙析置九思冲) ; 舒文兴(住高田) ; 舒文甫(住仲夏等地). 本发公生二子(7世) : 舒文衡(迁居冷水溪) ; 舒文玉(迁岩垅头). 楚荣公生三子(7世) : 舒文斌 ; 舒文政 ; 舒文杰. 惟仁公下三房(7世) : 舒天佐,字良臣(住庄坪) ; 舒天祥 ; 舒天保. 益公生五子(7世) : 舒文玊 ; 舒文玉 ; 舒文堂 ; 舒文刚 ; 舒文相. 文斌公生三子(8世) : 舒茂(住柳林) ; 舒敬 ; 舒威. 文杰公下分七房(8世) : 舒翼(大房,住佛洞松岭上,板栗冲等地) ; 舒翅(二房,住麻溪,奠家园,报母塘等地) ; 舒翔(三房,住二都湾) ; 舒翱(四房,住佛动) ; 舒(昻羽)(五房,住岩门乡,麻溪等地) ; 舒䎋(六房,住麻溪) ; 舒翎(七房). 楚琳公二传四支祖(8世) : 舒洪(住辰邑进财冲,管子垅等地) ; 舒和 ; 舒华(住辰邑大湾) ; 舒荣(住大湾,举山坪等地). 文政公二传八支(9世) : 舒永伸 ; 舒永韬 ; 舒永信 ; 舒永冕 ; 舒永才(住塘福园) ; 舒永唐(或作永堂,住龙头上) ; 舒永淳(住水赖溪茅禾田) ; 舒永旺(住麻溪). 楚荣公下派祖(9世) : 舒永逊. 二传分二支(11世) : 舒廷臣(子孙析置坪头园, 松树园,溆浦丝茅坪,谢溪塘,麻溪老屋,岭山唱歌垴等地) ; 舒廷闵(子孙析置瀼水湾,塘湾等地). 文兴公下迁四川祖(17世) : (清) 舒应文,号拔俊. 乾隆初年由印江县迁四川酉阳州龙潭镇蒲海塲. 散居地 : 湖南省怀化县, 溆浦县, 武冈县, 芷江县 ; 贵州省黎平县 ; 及四川省酉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舒氏家乘
浏览:100
舒氏和公通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和公祠四房同刊, 清光绪11[1885]年修. 28册 : 插图. 注 : 此谱不含目录, 不标卷数. 不确定是否齐全. 部分书页破损不全. 注 : 此谱书名页注光绪10[1884]年修,增补记事至光绪11[1885]年. 鼻祖(1世) : (宋) 舒致和,名永淑(一处作叔),号纯一,别号泰源. 宦籍长沙辰州,继迁古义陵县大湾溪. 致和公三传分四支(4世) : (宋) 舒保归(长支) ; 舒保临(次支) ; 舒保达(三支) ; 舒保誉(四支). 保归公生四子(5世) : (宋) 舒惟元(住仲夏) ; 舒惟新(居高田) ; 舒惟忠(居太坪乡舒家塘) ; 舒惟信(徙居武冈州麻山高村). 保临公生四子(5世) : (宋) 舒惟逊 ; 舒惟遴(居沅州芷江县) ; 舒惟逵 ; 舒惟选(住小址坊岩湾). 保达公生四子(5世) : (宋) 舒惟仁,字天爵(住庄坪) ; 舒惟义 ; 舒惟礼 ; 舒惟智(子孙住氼水). 保誉公生四子(5世) : (宋) 舒惟圣(住岩门) ; 舒惟贤(居明家塘) ; 舒惟能 ; 舒惟传. 惟元公生二子(6世) : 舒永祥(子孙析置中间岭,仲夏茅坡头,塘边,鸡笼冲,亭子边等地) ; 舒永梁(子孙居尖垅溪等地). 惟新公下派祖(6世) : 舒太发(住高田) ; 舒本发(住水田) ; 舒自发,更讳楚荣(居辰邑麻溪) ; 舒楚琳 ; 舒楚英(住塘湾,张家冲等地) ; 舒楚芹(住瀼水湾). 惟忠公生三子(6世) : 舒永尧(迁广西全州,未载) ; 舒永舜(迁邵陵新宁) ; 舒永年(住太坪). 惟信公生三子(6世) : 舒弘贵 ; 舒弘德 ; 舒弘通. 子孙析置麻山村, 京塘, 马栏冲 ; 贵州省黎平府鳌鱼嘴等地. 惟遴公生五子(6世) : (宋) 舒孟柱(住沅州芷江黄桑冲,黔阳罗岩江等地) ; 舒孟科,字特富(住芷江县报木冲,五郎溪,船溪冲等地) ; 舒孟梅(住芷江县小江,毛坪塘湾等地) ; 舒孟兰 ; 舒孟周(住芷江址坊坪). 惟义公生五子(6世) : (宋) 舒益(居承田) ; 舒永(居塘头) ; 舒翼 ; 舒远(居岩儿塘) ; 舒阳(居马子桥). 惟圣公生二子(6世) : 舒润亮 ; 舒润理. 惟贤公生四子(6世) : (宋) 舒从卿(住明家塘,子孙析置岩里,均坪,螃蠏园等地) ; 舒润祖,字克绳,别号温水(住思溪) ; 舒俊卿 ; 舒进卿. 惟能公生四子(6世) : (宋) 舒伦 ; 舒甫 ; 舒典 ; 舒籍,字部匣(住葛曹垅,龙王江等地). 惟传生二子(6世) : 舒从龙 ; 舒从虎. 另支祖(6世) : 舒楚贵. 祖辈不详. 子孙析置辰邑麻溪金坡上士界,炉里牛尾溪等地. 太发公生三子(7世) : 舒文升(子孙析置九思冲) ; 舒文兴(住高田) ; 舒文甫(住仲夏等地). 本发公生二子(7世) : 舒文衡(迁居冷水溪) ; 舒文玉(迁岩垅头). 楚荣公生三子(7世) : 舒文斌 ; 舒文政 ; 舒文杰. 惟仁公下三房(7世) : 舒天佐,字良臣(住庄坪) ; 舒天祥 ; 舒天保. 益公生五子(7世) : 舒文玊 ; 舒文玉 ; 舒文堂 ; 舒文刚 ; 舒文相. 文斌公生三子(8世) : 舒茂(住柳林) ; 舒敬 ; 舒威. 文杰公下分七房(8世) : 舒翼(大房,住佛洞松岭上,板栗冲等地) ; 舒翅(二房,住麻溪,奠家园,报母塘等地) ; 舒翔(三房,住二都湾) ; 舒翱(四房,住佛动) ; 舒(昻羽)(五房,住岩门乡,麻溪等地) ; 舒䎋(六房,住麻溪) ; 舒翎(七房). 楚琳公二传四支祖(8世) : 舒洪(住辰邑进财冲,管子垅等地) ; 舒和 ; 舒华(住辰邑大湾) ; 舒荣(住大湾,举山坪等地). 文政公二传八支(9世) : 舒永伸 ; 舒永韬 ; 舒永信 ; 舒永冕 ; 舒永才(住塘福园) ; 舒永唐(或作永堂,住龙头上) ; 舒永淳(住水赖溪茅禾田) ; 舒永旺(住麻溪). 楚荣公下派祖(9世) : 舒永逊. 二传分二支(11世) : 舒廷臣(子孙析置坪头园, 松树园,溆浦丝茅坪,谢溪塘,麻溪老屋,岭山唱歌垴等地) ; 舒廷闵(子孙析置瀼水湾,塘湾等地). 文兴公下迁四川祖(17世) : (清) 舒应文,号拔俊. 乾隆初年由印江县迁四川酉阳州龙潭镇蒲海塲. 散居地 : 湖南省怀化县, 溆浦县, 武冈县, 芷江县 ; 贵州省黎平县 ; 及四川省酉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舒氏家乘
浏览:100
叶氏寿和堂四修族谱
作者: 叶世均(纂修) 堂号: 寿和堂 始迁祖:叶希泽,叶钧全 地区: 广东韶关市南雄市 年代: 民国16年(1927)
浏览:0
郑和家谱考释
原书: 云南 : 崇文印书馆, 民国26[1937]. 64页 : 人像. 收藏者 : 纽约 : 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 始祖 : (明) 郑和,即三保太监. 散居地 : 云南省昆阳县等地.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