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姓氏

姓氏

姓氏是表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同一个祖先繁衍的后代称为宗族。姓氏与人名一起构成了一个人的姓名。相关的学科是人名学。

姓氏简介资料
surname
相关人物
姓氏相关文献
中华姓氏历史,各个姓氏由来
中华姓氏历史,各个姓氏由来,  (1)古代的姓沿用至今。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其后人有
查看全文
姓氏姓氏源流
姓氏姓氏源流,姓氏源流红(Hóng)姓源出有:源流一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公族子孙,属于以
查看全文
姓氏略考-荆姓-姓氏渊源
姓氏略考-荆姓-姓氏渊源,0400姓氏略考-荆姓-姓氏渊源0400荆[G,读音作jīng(ㄐㄧㄥ)] 
查看全文
姓氏略考-田姓-姓氏渊源
姓氏略考-田姓-姓氏渊源,   姓氏略考-田姓-姓氏渊源田[田,读音作tián(ㄊㄧㄢ@)]      
查看全文
姓氏
姓氏的起源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因此姓氏的产生,标志着从群婚制到以血缘关系的婚姻制的转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汉族姓氏起源华文中的姓氏一词,最早时期“姓”与“氏”不同。姓产生在前,氏产生于后。“姓”的本意是女人生的子女,在上古时代,人类还处于母系社会,“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子女的姓是随着母亲的姓而改,也可以看出那时上古八大姓中姓“姬”、“姒”、“妫”、“姚”、“姜”和“嬴”等字的部首,都是从女字部这一特点,随时间发展到父系社会后,姓则随父亲。随着同一祖先的子孙繁衍增多,这个家族往往会分成若干支散居各处。各个分支的子孙除了保留姓以外,另外为自己取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也就是说,姓是一个家族所有后代的共同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姓产生后,世代相传,一般不会更改,比较稳定...
查看全文
姓氏相关标签
姓氏
伦理与准则
家族谱大览
中华姓氏谱 : 谢(姓)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现代出版社, 2000年. 1册 : 世系表. 收藏所:台湾省姓氏研究学会. 受姓祖 : 申伯. 佐周中兴,封谢邑,以邑为姓. 浙江始祖 : 谢灵运. 闽中始祖 : (唐) 谢成. 福建永春支祖 : (唐) 谢万宠. 因官饶阳太守,家于泉州莆田. 闽西支祖 : (唐) 谢善宰. 后裔分布建宁,宁化 ; 又迁江西广昌; 广东梅县; 浙江等地. 散居地 : 中国各地.
浏览:0
中华姓氏谱 : 林(姓)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现代出版社, 2000年. 1册 : 世系表. 收藏所:台湾省姓氏研究学会. 受姓始祖 : 林坚,名泉,字长思. 殷少师比干之子. 周武王伐纣后,旌表忠烈,表比干墓,征其后嗣. 因泉生于长林石室中,赐姓林,易名坚,拜坚为大夫. 食采于清河,封博陵公. 下邳肇基祖 : (晋) 林礼,字元副. 任中郎主簿,迁太子太傅丞,由济南徙籍下邳(江苏睢宁). 晋安始祖 : (东晋) 林禄,字世荫. 任琅琊府参军,太宁三年奉敕守晋安,居郡治侯官(今福州市区). 漳州始祖 : (唐) 林孔著. 原光州固始人,高宗时期入闽,定居漳州. 入闽始祖 : (唐末) 林穆. 福建陶江林氏,先世源于济南谏议大夫林希旦. 后裔由济南迁光州固始,至林之子于随王审知入闽,任左朝奉大夫,卜居闽县归义里枕峰乡,子孙以穆为始祖. 福州吴山始祖 : (唐) 林延皓. 广明元年举家投奔王审知,授威武军节度使,拜拱宸控鹤都使. 唐末始居福州,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卜居闽县吴山,后裔因其官衔而称为控鹤林氏或吴山林氏. 泉州始祖 : (元) 林闾,字君和,号睦斋. 由海上入闽经商,后定居泉州. 孙林广齐修理东岳庙,立下马碑闯杀身之祸,株连宗族. 族人为了避祸,改林姓为李. 林闾成为泉州林,李两姓之始祖. 黄冈肇基祖 : (元) 林千一,字宣教,号秀发. 待在江西为官,仕后游楚邦,见湖北黄冈山川聚秀,乃卜居黄冈县九龙山. 散居地 : 中国各地.
浏览:0
中华姓氏谱 : 萧(姓)
原书: [北京] : 现代出版社/华艺出版社, 2002年修(固安印刷厂). 1册. 收藏所 : 台湾省姓氏研究学会. 注 : 本书为中华姓氏谱中的“萧”姓分册。 萧氏之各方源头 : (1) 叔大心. 封于萧,子孙以国为氏。(2) 孟亏. 作士于箫,其后人遂以萧为氏。(3) 他姓或外族改姓,为契丹人之一族。 迁徙考略 : 发源地 : 徐州萧镇. 先秦时期因战乱外迁至金陵, 长陵, 兰陵, 杜陵. 唐宋之前分布山东, 河南, 河北, 安徽北京, 福建, 广东等地. 元明清时期,徙居南方四川, 湖南, 江西, 湖北等地. 清末开始移居台湾. 内容包含 : 萧氏源流, 迁徙考略, 各代郡望大族, 当代分布情形, 各代名人及文物概述, 萧氏源头资料, 及各地家谱目录等. 杜陵始祖 : (西汉) 萧望之...等. 江西始祖 : (楚) 萧觉...等. 江苏始祖 : (宋) 萧汉杰...等. 山西始祖 : (南宋) 萧性渊...等. 湖南始迁祖 : (北宋) 萧汉三...等. 广东始迁祖 : 萧七郎 ; 萧天锡...等. 福建始祖 : 萧成全 ; 萧曦 ; 萧国梁...等. 散居地 : 中国各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版心题 : 中华姓氏谱 : 萧姓卷.
浏览:0
姓氏寻源 [45卷]
原书: 枣华书屋藏板, 清道光18[1838]. 15册. 内容 : 描述解说中国姓氏来源.
浏览:0
增补古今姓氏族谱笺释 [8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务本堂, 清雍正2[1724]序. 8册. 详列中国各地姓氏及名人传记. 封面题 : 氏族笺释. 版心题 : 增补氏族笺释. 卷端题 : 新纂氏族笺释.
浏览:0
姓氏寻源 [45卷]
原书: 枣华书屋藏板, 清道光18[1838]. 15册. 内容 : 描述解说中国姓氏来源.
浏览:0
姓氏导读知识
姓氏字辈的由来
姓氏字辈的由来
  字辈命名是我国重要的一种取名方式,也是我国姓名文化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根据初步研究,我国以字辈命名的文化现象起源很早。东晋南北朝时,一些文化优越的大族子弟就竟相以字辈命名。我们知道族谱的核心内容是记载家族的世系源流、血缘系统。以防血缘关系紊乱而导致家族瓦解。对于字辈而言当时的命名方式,有些是兄弟共享某些汉字作为名字的偏旁,有些是同辈人中分别使用某些相近的字作为辈份的标志。显然,这些都已具备了字辈的性质。近现代以来,由于人们取名的手段越来越丰富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采用字辈取名的人除在较为落后的农村以外,大部分姓氏和家族都不再使用了。
浏览量:3353次
黑姓氏怎么读
黑姓氏怎么读
黑姓在作为姓氏的时候主要读作hēi,而在东汉许慎著的《说文解字》中写到,当黑姓作姓氏时,也读hè,可见古代和现代的发音上或会有一些区别。黑姓的人群分布上一部分来自于汉族,一部分来自于少数民族,《潜夫论》云:“宋微子后有黑氏。”因为宋微子是黄帝的后裔,所以出自宋微子后的黑姓,当是黄帝后裔。得姓始祖来看有“也黑迭儿、黑的儿、黑鸣凤、黑永德、黑资哩、姬黑肱、曹黑肱、娑葛、黑齿·常之”,从姓氏郡望上来看主要有京兆郡、蓝田县、长沙郡等,历史上也出过很多的名人人物,如明代弘治举人黑光翰、明代辽东参将黑元龙等,在地区分布上黑这个姓氏在今天的山东、西南、晋北等都有分布。
浏览量:3222次
欧姓氏
欧姓氏
欧姓,中华姓氏之一,现行较常见姓氏之一。汉代有欧宝,平都人;宋代有欧庆,乾德人,永春知县;明代有欧大,顺德人,国子博士。 欧姓来源 源流一:出自姒姓,属于欧阳姓简姓 宋朝时,欧姓大约2万多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3%,排在第二百位以后。明朝时,欧姓大约有7万多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8%,宋元明600年中,欧姓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率,而且欧氏的人口分布和欧阳氏分布几乎一致,可以发现欧氏主要还是欧阳氏由于各种原因省姓而来的,大量欧氏族谱显示多数欧氏源于欧阳氏。 源流二:出自独孤氏 由于逃亡、迁徙、避难以及其它原因,同一个祖宗的后人分别拥有不同的姓氏,再三国时期独孤氏一部分人改成了欧氏。 源流三:来自孔氏 汉朝时孔氏的一些人为了避嫌改姓了欧氏。 源流四: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1)明朝初期迁居于查海(今辽宁阜新)的蒙古贞部中,有一个努日艾里部落,部族人称欧力氏。蒙古语“努日艾里”的汉义就是“靠湖之村”,音译为欧力营子,欧力氏即以居地名称为姓氏,汉化今称欧氏。 2)蒙古族努图格沁氏,源出蒙古察哈尔部,明朝时期所冠汉姓即为欧氏。 源流五:源出待考,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老满洲欧寇氏,汉义“犁铧”,世代居住在今内蒙古自治区的通辽地区,但人数很稀少。奇怪的是,至今满族人皆认为欧寇氏纯属于蒙古族的姓氏,而蒙古族人则声称在蒙古族中没有此姓氏。 源流六: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壮族、白族、苗族、彝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欧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縻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欧氏,世代相传至今。
浏览量:3216次
中国姓氏文化
中国姓氏文化
中国人的姓氏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据统计,文献记载和现存的共有5600个姓氏。姓氏文化包括多个方面,姓氏源流是频繁讨论的话题,姓氏源流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同姓不一定是同源,异姓也可能是同出一宗。姓氏,是姓和氏的合称。在发展之初,这两者的概念并不相同,“姓”是区别血缘的,是宗族的根本族号;“氏”是姓的支系,是姓族的分支标记。后来,姓氏才逐渐合成同一概念。我国姓氏分为单姓和复姓,且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有所增减。姓氏文化包含的内容是很多的,从大的范围来说,它涉及到社会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字学、地理学、民俗学、人口学、地名学、星象学、心理学等众多社会科学。从小的范围来讲,姓氏都包含来源、迁徙、人口分布、郡望、堂号、楹联、字辈、名望等信息。中华姓氏的起源,追溯到距今大约5000多年前伏羲氏时期。自伏羲氏开始“正姓氏,别婚姻”。我国最古老的姓氏为姬、姜、姒、嬴、妘、妫、姚、姞,也就是上古八大姓,主要是在母氏社会发展而来。后来,姓氏的来源逐渐增多,也就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姓氏。
浏览量:1615次
佴姓氏读什么
佴姓氏读什么
佴姓的"佴"读"nài"。.始祖为佴湛。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佴氏始祖为平阳府、洪洞县、赵城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陕西、甘肃、安徽、山西等地。佴姓的记载最早见于唐朝《元和姓纂》。姓源:其姓源以地名为姓。据《通志·氏族略》记载,江宁有佴村,是佴氏所居之村也。云南有佴革,居住在这里的人有以地名为姓者。明滁州有佴姓。据《池北偶谈》记载,山东有佴姓。郡望:佴姓的郡望主要有古滇国。战国时楚国使庄足乔率兵平定夜郎诸国,至滇池(在今云南省昆明市),据地为王,号称滇国。汉武帝时,滇王降,以其地置益州郡,后改永昌郡。相当于今云南省昆明一带。名人:佴姓的历史名人晋代有佴湛;明代有佴祺;晋代有佴谌。供橱:佴姓祖宗神位供奉在大槐树祭祖堂三号供橱。
浏览量:22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