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宋国(英文:State of Song),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国君子姓,约存在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286年之间,位于现在河南商丘一带,版图跨今河南东部、江苏西北部和山东西南部之间,面积约有十万平方公里,皆膏腴之地,国都商丘。

公元前1040年左右,曾降周的商纣王的兄长微子启被分封到商朝的旧都商丘,建立宋国。公元前286年,齐、楚、魏三国联手灭掉宋国,瓜分宋国领土。

宋简介资料
宋国
子姓
睢阳 (河南商丘市睢阳区)
公元前286 年
公爵,前318年称王
宋相关文献
宋 ,李迪:北宋大臣。
查看全文
宋姓源出宋都睢阳
宋姓源出宋都睢阳,宋姓是全体宋姓人的统称,包括由旁姓改为宋姓的兄弟氏族和散居在世界各地的宋姓族人或
查看全文
宋姓源出宋都睢阳
宋姓源出宋都睢阳,宋姓源出宋都睢阳宋英泽     宋姓是全体宋姓人的统称,包括由旁姓改为宋姓的兄弟
查看全文
历史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白莲教韩山童自称宋徽宗八世孙,与刘福通等人召集河工起义,五月被颍州官吏发觉,韩山童被杀。其后刘福通召集部众,仍旧发动起义。至正十五年(1355年)二月,刘福通以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为帝,号“小明王”,立国号为宋,称日月重开大宋天,有恢复宋朝之意,年号龙凤。军称红巾军,发动三路北伐。龙凤四年(1358年)占领汴梁,并迁都之,但旋即遭到元军察罕帖木儿等人的反攻。龙凤五年(1359年)开封城破,韩林儿逃至安丰(今安徽寿县),母杨太后、皇后、某皇子都被俘,押送京师处决。龙凤九年(1363年),张士诚派部将吕珍围攻安丰,刘福通战死,韩林儿被朱元璋救出。此后,韩林儿被朱元璋安置在滁州,仍然被奉为皇帝,但实际上由朱元璋掌握政权。龙凤十二年(1366年),朱元璋派廖永忠迎接韩林儿至应天(今江苏省南京市),途中在瓜步渡长江时,韩林儿所乘船只沉没,韩林儿遇难。韩宋灭亡,次年朱...
查看全文
历史商朝商王武丁曾分封自己的儿子子宋(宋伯歪)于宋国,有数块甲骨文上提到“宋”这个国家。西周武王克殷,殷商灭亡。按照分封制的礼法,朝代虽然灭亡,胜利者仍然不能让以前的贵族宗祀灭绝,或者说是殷商还有一些军队与实力,因此当周武王分封诸侯时,仍然封商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以奉其宗祀。武王死后,武庚叛乱,被周公东征而杀死,另封纣王的庶兄,当年曾降周的微子启于商丘,国号宋,以奉商朝的宗祀,为周朝的二王三恪之一。孔子的论语“尧曰”篇曾记载此一原则叫做“兴灭国,继绝世”。春秋春秋初年,宋国仍奉行着兄终弟及的传位制度。公元前728年,宋宣公卒,其弟宋穆公继位。而在宋殇公时,在位尚未满十年,即为华父督所杀。此一同时,宋国因时常干涉卫国、郑国内政而发生战争。前690年宋国内乱,诸公子纷外逃。宋国后来逐渐发展强大,宋襄公曾经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但和其他四霸不同,其他四霸(齐、楚、秦、晋)称霸时都有强大的实力,召集各...
查看全文
宋相关标签
周代诸侯国
泗上十二诸侯
二王三恪
河南历史政权
东夷古国
商丘历史
古政权(中国)
家族谱大览
宋氏支谱
原书: 安徽 : 夺锦堂重镌, 民国30[1941]年重修(太湖晋熙 : 曹克承梓). 存13册 : 插图, 世系表. 修谱人员 : 宋隆香,字子惠,号子儒 ; 宋宗培,字盛明 ; 宋尧辅,字朝枢,号樵庵 ; 宋隆锡,字桂元 ; 宋宗福,字仪恺.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6. 迁彭始祖 : (宋) 宋启二,讳仁俊. 原籍婺源. 官彭泽,遂家于讲暇山之西山. 启二公下三大派祖 : 宋民一 ; 宋民二(迁望江吉水镇,另谱) ; 宋民三,字民琼(迁宿松墩及太湖回龙寺). 皆为启二公11世孙. 迁湖始祖(1世) : (明) 宋民一,字士超. 洪武初由江西彭泽迁居安徽省太湖韩家坂. 民一公下四大支(2世) : 宋荣一(居韩家坂,此谱之祖) ; 宋荣政(居宋家园姚汉寨) ; 宋荣闻(迁怀化) ; 宋荣佳(迁怀化). 荣一公下二派祖(4世) : 宋正,字友福 ; 宋福. 正公生四子(5世) : 宋栐纲,字总维 ; 宋栐纪,字周绪 ; 宋栐绂,字佩绶 ; 宋栐纶,字转绣. 福公生一子(5世) : 宋栐经,字素锦. 民三公生二子(2世) : 宋均,字均美 ; 宋慎(居宿邑). 栐纲公生一子(6世) : 宋栢梁,字宏承. 栐纪公抚一子(6世) : 宋栢榆,字巨材. 栐绂公生二子(6世) : 宋栢桦,字德宽,号棋野 ; 宋栢榆(承栐纪公嗣). 栐纶公生一子(6世) : 宋栢椒,字庆一. 栐经公生三子(6世) : 宋柏元,字虢盟 ; 宋柏凯,字虢安 ; 宋柏胜,字虢成. 行派 : 应世之士 时会方隆 祖尧宗舜 亲贤近仁 懿和绍述 长发其祥. 散居地 : 安徽省太湖县, 马鞍山市, 宿松县 ; 及陜西省商南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宋氏支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夺锦堂, 清宣统3[1911]镌(江右 : 沈鸿兴梓). 合13册 : 插图, 世系表. 纂修者 : 宋方璜,字廷珍 ; 宋隆卓,字进德 ; 宋隆璧,字银高,号银汉 ; 宋隆诚,字士成,号淮清 ; 宋隆范,字锡畴,号洪九. 受姓祖 : (周) 微子. 受封于宋,以国为氏. 彭泽始祖 : (宋) 宋启二,讳仁俊. 原籍婺源. 官彭泽,遂家于讲暇山之西山. 派祖 : (明) 宋良六,讳𧃰,字添仪. 启二公10世孙. 良六公下三子(1世) : (明) 宋民一,字士超(自江西彭泽迁太湖韩家坂) ; 宋民二(迁望江吉水镇,另谱) ; 宋民三,字民琼(迁宿松墩及太湖回龙寺). 韩家坂派祖(2世) : (明) 宋荣一,字表臣. 民一公长子. 荣一公下二派祖(4世) : (明) 宋正,字友福 ; 宋福,字友正. 皆为德溁公(字庆禄)之子. 正公生四子(5世) : (明) 宋栐纲,字总维 ; 宋栐纪,字周绪 ; 宋栐绂,字佩绶 ; 宋栐纶,字转绣. 福公抚一子(5世) : (明) 宋栐经,字素锦. 原为正公第四子. 民三公下派祖(5世) : (明) 宋履,字纹履. 生一子 : 宋鸣续. 栐纲公生一子(6世) : (明) 宋柏梁,字宏承. 生二子 : 宋万表,字显章 ; 宋万膳,字美馐. 栐纪公抚一子(6世) : (明) 宋柏榆,字巨材. 原为栐绂公次子. 生二子 : 宋万普,字宇含 ; 宋万仓,字幽员. 栐绂公传一子(6世) : (明) 宋柏桦,字德宽,号棋野. 生二子 : 宋万仁,字心爱,号独山 ; 宋万义,字心事,号杯山. 栐纶公生一子(6世) : (明) 宋柏椒,字庆一. 生五子 : 宋万铺,字打陈 ; 宋万赋(止) ; 宋万珊,字联瑚 ; 宋万四,字倍两 ; 宋万五,字交中. 栐经公生三子(6世) : (明) 宋柏元,字虢盟 ; 宋柏凯,字虢安 ; 宋柏胜,字虢成. 履公下房祖(10世) : (明) 宋刚,字至大. 生二子 : 宋应运 ; 宋应通. 行派(11世起) : 应世之士 时会方隆 祖尧宗舜 亲贤近仁 懿和绍述 长发其祥. 散居地 : 安徽省太湖县, 宿松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书签题编目.
浏览:100
礪山宋氏知申公派谱
仁济大学中央图书馆, 1200-2001 礪山宋氏知申公派谱刊行会,宋收浩编纂委员会,发行编辑,2001年发行 始祖宋惟翊,始祖宋璘的子孙录
浏览:0
宋氏族谱[20卷](别名:鹤山宋氏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苹冈大魁堂, 清光绪3[1877]. 20册 : 世系表. 卷端题 : 鹤山宋氏族谱. 始祖 : (宋) 宋肇雄. 散居地 : 广东省鹤山县苹冈乡等地.
浏览:100
宋氏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世德堂镌, 民国19[1930]. 30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中国湖北省图书馆. 受姓祖 : (周) 微子启. 封于商坵宋国,后以国为氏. 一世远祖 : (战国) 宋勇. 昭公次子. 迁桐始祖 :(明) 宋至武,字秉鉴,号诚斋. 自婺迁桐西. 派祖(12世) : (明清之际) 宋正亨,字明甫,号逸叟. 下有二子 : 宋祚昌,字士恒 ; 宋祚胜,字士友. 其他派祖(12世) : 宋正彩,字郡先 ; 宋正国,字祥甫 ; 宋正皿,字应明 ; 宋正初,字湛甫 ; 宋正壮,字迓先 ; 宋正壬,字心诚 ; 宋正祐,字楚咸 ; 宋正纬,字时甫. 祚昌下四子 : (清) 宋嗣郊,字苍孚 ; 宋嗣都,字苍雨 ; 宋嗣(康阝),字苍贮 ; 宋嗣郐,字宗藩. 二, 三子失考. 仅传长房, 及四房资料. 祚胜下四房 : (清) 宋嗣祁,字着六 ; 宋嗣隆,字伊翰 ; 宋嗣郁,字斐彦 ; 宋嗣郭,字储献. 散居地 : 安徽省桐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镇川宋氏大同谱
首尔特别市恩平区,镇川宋氏大宗会,宋炳七,1987年发行 高丽大学中央图书馆, 800-1987 始祖宋舜恭的子孙录
浏览:0
宋导读知识
宋代四大才女
宋代四大才女
【李清照】 1084年-1155年,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朱淑真】 约1135年—约1180年,生于仕宦之家,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 其诗词多抒写个人爱情生活,早期笔调明快,文词清婉,情致缠绵,后期则忧愁郁闷,颇多幽怨之音,流于感伤,后世人称之曰“红艳诗人”。作品艺术上成就颇高,后世常与李清照相提并论。 【吴淑姬】 约1185年前后在世,失其本名,湖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十二年前后在世。父为秀才。家贫,貌美,慧而能诗词。 有《阳春白雪词》五卷,《花庵词选》黄升以为佳处不减李易安。 【张玉娘】 1250年—1276年,宋末文学家,处州松阳(今属浙江丽水市)人。字若琼,自号一贞居士,张玉娘自幼喜好文墨,尤其擅长诗词,当时人曾经将她比作东汉曹大家(班昭)。 然她才丰而运蹇,未尽其才,将婚而逝,事追“梁祝”,一生充满了痛苦与坎坷。 著有《兰雪集》两卷,留存诗词100余首,其中词只有16首,诗词既有闺怨,亦不乏金戈之声。
浏览量:2287次
南宋历代皇帝列表
南宋历代皇帝列表
南宋,是宋朝的第二个时期,其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靖康之变后,宋室南迁,由于疆域相对于北宋而言位置靠南,史称南宋。与北宋相比,南宋的南部和西南部的边界是没有变化的,但是北界因为金军的入侵而大大南移,金军一度攻入今湖南、江西和浙江三省的中部。绍兴八年(1138年)金朝领三省事宗磐等人将河南、陕西之地归还宋朝。绍兴九年(1139年),宋金第一次和议成立,双方确定以当时的黄河为界。但次年金军毁约,出兵取河南、陕西。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金议定以淮河为界。第二年又将西部界线调整至大散关(今陕西宝鸡市西南)及秦岭以南。以后虽有局部变动,基本稳定在这条界线。南宋是加强中央集权、“干强枝弱”的时期。南宋历代皇帝列表:南宋历代皇帝共九位: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昚、宋光宗赵惇、宋宁宗赵扩、宋理宗赵昀、宋度宗赵禥、宋恭帝赵隰、宋端宗赵昰、宋卫王赵昺。宋高宗赵构:(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男,字德基,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宋朝第十位皇帝(1127年6月12日-1162年7月24日在位),南宋开国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宋孝宗赵昚:(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赵伯琮,后改名赵瑗,赐名赵玮,字元永,籍贯秀州(今浙江嘉兴),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宋高宗赵构养子。宋朝第十一位皇帝、南宋第二位皇帝(1162年7月20日-1189年2月18日在位)。宋光宗赵惇:1147年9月30日—1200年9月17日),宋朝第十二位皇帝,南宋朝第三位皇帝,(1189年2月18日—1194年7月24日在位),临安府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宋孝宗赵昚第三子,母为成穆皇后郭氏。宋宁宗赵扩:(1168年11月19日-1224年9月17日),临安府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宋朝第十三位皇帝,南宋第四位皇帝(1194年7月24日-1224年9月18日在位),宋光宗赵惇与慈懿皇后李凤娘的次子。宋理宗赵昀:(1205年1月26日-1264年11月16日),初名赵与莒,后改名赵贵诚,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宋朝第十四位皇帝(1224年9月17日—1264年11月16日在位),南宋第五位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十世孙,赵德昭九世孙。宋度宗赵禥:(1240年5月2日-1274年8月12日),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宋朝南渡后第六位皇帝(1264年11月16日—1274年8月12日在位),宋理宗赵昀之侄,荣王赵与芮之子,初名赵孟启,又名赵孜,字长源。宋恭帝赵隰:1271年7月2日—1323年5月),又称宋恭宗、宋恭帝,南宋第七位皇帝(1274年8月12日-1276年2月4日在位),宋度宗之次子。宋端宗赵昰:(1269年7月10日-1278年5月8日),临安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南宋朝第八位皇帝(1276年6月14日-1278年5月8日),宋末三帝之一。宋卫王赵昺:(1272年2月12日-1279年3月19日),男,汉族,临安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宋度宗第三子,宋恭帝、宋端宗的弟弟,南宋朝第九位皇帝,曾被封为信国公、广王、卫王等爵位,母亲是俞修容,景炎三年在碙州即皇帝位,改年号为祥兴。
浏览量:3533次
宋四家是哪四个
宋四家是哪四个
宋四家是指在北宋时期在书法上有成就的四大家的合称,他们分别为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因为这四个人大致上是可以代表宋代的书法风格,并且成就最高,所以被称之为“宋四家”。不过在明清的时候,有些人认为宋四家中的“蔡”原本应该是蔡京的,只是后人不齿其为人,所以把蔡京换为蔡襄,并认为蔡襄的艺术成就在蔡京之上。宋四家的成就主要是体现在行书,此外是楷、草两体,米芾有少量的篆、隶书作,但不值得称道。就楷书而言,其中蔡襄的楷书就很不错,其的书法多似颜真卿,是有很多文人气息的,而后有人说蔡襄的书法“如少年女子,体妖娆,行步缓慢,多饰繁华。”苏轼的楷书在字形上压扁的,重视的是意态肥厚,黄庭坚的楷书是稍嫌松散,米芾就没有大楷传世。在草书上,宋四家中成就最高的人大概是黄庭坚,苏轼、米芾鄙薄张旭、怀素为“书工”,认为他们视书法为事业,违背书法娱己悦人的宗旨,丧失了林下之风的淡雅,而“有如市娼抹青红”。而苏轼的草书就比较罕见了,米芾草书的数量也是很少的,线条尖薄油滑,创作行书时的自信一扫而光。蔡襄草书被称为“散草”,夹有章草遗意。他自诩道:“每落笔为飞草书,但觉烟云龙蛇,随手运转,奔腾上下,殊可骇也。他们除了书法以外,个人在其他领域上也是有不一样的成就的,比如苏轼是在词的创作上取得非凡的成就;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派宗师和领袖,米芾平生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蔡襄擅长正楷、行书和草书。
浏览量:2352次
中国理学
中国理学
理学是北宋时期形成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对我国影响深远。理学产生于两宋时期,又称为道学、宋学、义理之学等。广义上讲,理学指的是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包含的流派非常多。狭义的理学专指以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说,即程朱理学。理学的出现与北宋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有关,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周敦颐吸收了道家学说的精华,张载等人丰富了理学的理论体系,初步建立了一套探讨宇宙本源、万物、人生哲理的理论。程颢、程颐两人以“理”为最高哲学范畴,提出了更为系统的人性论、格物致知等。朱熹则在此基础上创立了程朱理学。程朱理学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得以迅速传播,对后世影响深远。宋代理学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是以二程和朱熹为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学派,也就是程朱理学;另一派是由南宋陆九渊为首的主观唯心主义学派,即心学。
浏览量:1953次
宋太宗是谁
宋太宗是谁
宋太宗赵炅,宋代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炅。 太宗即位后,继续进行始于后周周世宗时的统一事业,鼓励垦荒,发展农业生产,扩大科举取士规模,编纂大型类书,设考课院、审官院,加强对官员的考察与选拔,进一步限制节度使权力力图改变武人当政的局面,确立文官政治。这些措施顺应了历史潮流,为宋朝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因为急功好利,几次北伐攻辽都受挫,太宗转而执行守内虚外的政策。晚年政治大计循规蹈矩,使宋朝渐渐形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给宋代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浏览量:185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