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安庆岳西储氏族谱以 “四德堂” 为核心,是当地最具影响力的家族文献之一。以下从源流、谱牒内容、字辈、宗祠及修谱动态等方面综合梳理:
一、家族源流与迁徙脉络
岳西储氏尊战国时期齐国相储子为始祖,其为舜帝直系后裔,因封地 “储亭” 得姓。唐代著名诗人储光羲(开元进士、监察御史)为家族重要历史人物,但其至宋代的世系因战乱记载不全。
迁潜山始祖为南宋储永钰(光羲十六世孙),于开禧三年(1207 年)自安徽石台迁居潜山槎水镇,成为灊阳(潜山古称)储氏一世祖。永钰公生三子:代贤、代俊、代贵,形成三大房支。其中,代俊公次子储太忠于元代至正年间(1341-1368 年)从潜山迁居岳西中关乡(原属潜山),成为岳西储氏主支,后裔繁衍至今约 8 万人,占岳西人口五分之一。
二、谱牒内容与编纂特点
岳西储氏以四德堂宗谱为总谱,历经十二届修纂。2023 年最新版宗谱采用 “序、表、书、像、列传” 五体结构,新增图腾、堂徽、宗祠史及外迁分支信息,同时纠正了往届谱牒的讹误。其核心内容包括:
源流考证:结合《史记》《孟子》等正史,梳理从黄帝到储子的世系脉络,确认家族与舜帝、田齐政权的关联。
世系记录:重点记载太忠公支系,自元代至今已传二十余代,分元、亨、利、贞四房,详细记录各房分支迁徙轨迹(如清代乾隆年间大规模迁往陕南、鄂西北)。
文化传承:收录历代谱序、家训、名人传记(如储光羲传略),并新增族贤名录,强调 “仁、志、孝、贤” 四德家风。
文献整合:参考十几种宗谱及地方志,结合互联网大数据和学术研究成果,对历史疑点(如光羲公前五十八世世系)进行存疑处理。
三、字辈排行与分支差异
岳西储氏字辈因房支不同略有差异:
代贤、代贵公房:
“明显孟仲泳,仁义礼智信,忠孝继先宗,道学万枝春,茂德诚昭著,诒谟愈久长……”
代俊公房(岳西主支):
“文安太伯叔,仕浩启聪明,睿志贤良达,恩光万枝春,茂德诚昭著,诒谟愈久长……”
字辈自第 23 世起三房统一为:
“茂德诚昭著,诒谟愈久长,本源期克绍,兰桂应联芳……”
四、宗祠与谱牒保存
四德堂宗祠为岳西储氏核心文化地标,始建于 1853 年,坐落在中关镇,占地 1236 平方米,为徽派建筑典范。其前身为储太忠公祠,民国时期改为族学(今中关初中),1947 年成为刘邓大军鄂豫皖军政大学皖西分校旧址,现为岳西县文物保护单位。宗祠内保存有历代谱序碑刻及 2023 年新修宗谱。
谱牒收藏方面,岳西县图书馆藏有 2025 年捐赠的《储氏家谱》(叔银公房支谱,29 卷)及 2023 年四德堂宗谱,部分残卷(如光绪二十四年谱)可通过族谱网、云家谱网等平台在线查阅或购买。潜山、石台等地的总谱(如 1898 年《储氏宗谱》)也与岳西谱牒形成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