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首页 > 名人历史
大清皇室族谱一览表
清朝皇室族谱以《玉牒》为核心,系统记载了自努尔哈赤起的爱新觉罗家族谱系,分为帝系、宗室、觉罗三大类,其中宗室(塔克世直系后裔)入黄册,觉罗(旁支后裔)入红册。以下从皇帝世系、宗室与觉罗区分、玉牒编纂与保存三个维度展开说明: 一、清朝皇帝世系表(1616-1912) (一)后金时期(1616-1644) 努尔哈赤(太祖,1616-1626 在位) 奠基者,统一女真各部,创立八旗制度。 子嗣:16 子,第八子皇太极继位。 皇太极(太宗,1626-1643 在位) 改国号为 “大清”,完善中央集权。 子嗣:11 子,第九子福临(顺治帝)继位。 (二)入关后(1644-1912) 福临(世祖,1644-1661 在位) 首位入关皇帝,由多尔衮摄政。 子嗣:8 子,第三子玄烨(康熙帝)因出过天花被选中。 玄烨(圣祖,1661-1722 在位) 平三藩、收台湾,开创 “康乾盛世”。 子嗣:35 子,晚年 “九子夺嫡”,第四子胤禛(雍正帝)胜出。 胤禛(世宗,1722-1735 在位) 推行摊丁入亩、改土归流,强化军机处。 子嗣:10 子,第四子弘历(乾隆帝)继位。 弘历(高宗,1735-1796 在位) 在位 60 年,自称 “十全老人”,晚年禅位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帝)。 颙琰(仁宗,1796-1820 在位) 处决和珅,未能扭转王朝衰落。 子嗣:5 子,次子旻宁(道光帝)因嫡长子身份继位。 旻宁(宣宗,1820-1850 在位) 经历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 子嗣:9 子,第四子奕詝(咸丰帝)继位。 奕詝(文宗,1850-1861 在位) 内忧外患中去世,唯一子载淳(同治帝)继位,慈禧太后开始掌权。 载淳(穆宗,1861-1875 在位) 无子嗣,慈禧选胞妹之子载湉(光绪帝)过继为咸丰帝子。 载湉(德宗,1875-1908 在位) 戊戌变法失败后被软禁,无子嗣,慈禧指定溥仪(宣统帝)继位。 溥仪(逊帝,1908-1912 在位) 清朝末代皇帝,1912 年退位,无子嗣。 二、宗室与觉罗的区分 血缘界定 宗室: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的直系后裔,系黄带子,享有封爵、俸禄等特权。 觉罗:塔克世兄弟(如德世库、刘阐)的后裔,系红带子,政治经济待遇远低于宗室,需通过军功或科举入仕。 特殊群体 革退宗室:因罪被削籍者降系红带子,如舒尔哈齐后裔、代善后裔等。 革退觉罗:降系紫带子,如德世库后裔。 命名规则 宗室近支需按行辈用字(如胤、弘、永、绵、奕、载、溥),并使用特定偏旁(礻、日、王等);远支和觉罗则无此限制。 三、玉牒的编纂与保存 编纂制度 每十年修纂一次,由宗人府主持,皇帝钦定总裁大臣。内容包括生卒、婚丧、封爵等,生者朱书,殁者墨书。 分为满、汉文本,格式有竖格(按辈分)和横格(按支系),皇族女子仅载于竖格玉牒。 历史沿革 首修于顺治十八年(1661),至 1921 年共修 28 次。1936 年伪满洲国续修《爱新觉罗宗谱》,汇历代玉牒为 8 册。 现存情况 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2600 册,沈阳辽宁省档案馆藏 1060 册,均为国家一级文物,2002 年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四、学术争议与文化价值 争议点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曾提出 “清朝皇族为宋英宗后裔”,但基因研究显示爱新觉罗氏父系为通古斯 C3b 单倍群,与汉族无关。 雍正继位合法性、光绪死因(砒霜中毒)等仍存讨论。 价值 玉牒是研究清代人口史、宫廷制度清朝皇室族谱以《玉牒》为核心,系统记载了自努尔哈赤起的爱新觉罗家族谱系,分为帝系、宗室、觉罗三大类,其中宗室(塔克世直系后裔)入黄册,觉罗(旁支后裔)入红册。以下从皇帝世系、宗室与觉罗区分、玉牒编纂与保存三个维度展开说明: 一、清朝皇帝世系表(1616-1912) (一)后金时期(1616-1644) 努尔哈赤(太祖,1616-1626 在位) 奠基者,统一女真各部,创立八旗制度。 子嗣:16 子,第八子皇太极继位。 皇太极(太宗,1626-1643 在位) 改国号为 “大清”,完善中央集权。 子嗣:11 子,第九子福临(顺治帝)继位。 (二)入关后(1644-1912) 福临(世祖,1644-1661 在位) 首位入关皇帝,由多尔衮摄政。 子嗣:8 子,第三子玄烨(康熙帝)因出过天花被选中。 玄烨(圣祖,1661-1722 在位) 平三藩、收台湾,开创 “康乾盛世”。 子嗣:35 子,晚年 “九子夺嫡”,第四子胤禛(雍正帝)胜出。 胤禛(世宗,1722-1735 在位) 推行摊丁入亩、改土归流,强化军机处。 子嗣:10 子,第四子弘历(乾隆帝)继位。 弘历(高宗,1735-1796 在位) 在位 60 年,自称 “十全老人”,晚年禅位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帝)。 颙琰(仁宗,1796-1820 在位) 处决和珅,未能扭转王朝衰落。 子嗣:5 子,次子旻宁(道光帝)因嫡长子身份继位。 旻宁(宣宗,1820-1850 在位) 经历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 子嗣:9 子,第四子奕詝(咸丰帝)继位。 奕詝(文宗,1850-1861 在位) 内忧外患中去世,唯一子载淳(同治帝)继位,慈禧太后开始掌权。 载淳(穆宗,1861-1875 在位) 无子嗣,慈禧选胞妹之子载湉(光绪帝)过继为咸丰帝子。 载湉(德宗,1875-1908 在位) 戊戌变法失败后被软禁,无子嗣,慈禧指定溥仪(宣统帝)继位。 溥仪(逊帝,1908-1912 在位) 清朝末代皇帝,1912 年退位,无子嗣。 二、宗室与觉罗的区分 血缘界定 宗室: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的直系后裔,系黄带子,享有封爵、俸禄等特权。 觉罗:塔克世兄弟(如德世库、刘阐)的后裔,系红带子,政治经济待遇远低于宗室,需通过军功或科举入仕。 特殊群体 革退宗室:因罪被削籍者降系红带子,如舒尔哈齐后裔、代善后裔等。 革退觉罗:降系紫带子,如德世库后裔。 命名规则 宗室近支需按行辈用字(如胤、弘、永、绵、奕、载、溥),并使用特定偏旁(礻、日、王等);远支和觉罗则无此限制。 三、玉牒的编纂与保存 编纂制度 每十年修纂一次,由宗人府主持,皇帝钦定总裁大臣。内容包括生卒、婚丧、封爵等,生者朱书,殁者墨书。 分为满、汉文本,格式有竖格(按辈分)和横格(按支系),皇族女子仅载于竖格玉牒。 历史沿革 首修于顺治十八年(1661),至 1921 年共修 28 次。1936 年伪满洲国续修《爱新觉罗宗谱》,汇历代玉牒为 8 册。 现存情况 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2600 册,沈阳辽宁省档案馆藏 1060 册,均为国家一级文物,2002 年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四、学术争议与文化价值 争议点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曾提出 “清朝皇族为宋英宗后裔”,但基因研究显示爱新觉罗氏父系为通古斯 C3b 单倍群,与汉族无关。 雍正继位合法性、光绪死因(砒霜中毒)等仍存讨论。 价值 玉牒是研究清代人口史、宫廷制度、宗法社会的核心史料,例如统计显示皇子平均寿命 32 岁,皇女 26 岁。 其编纂体现了 “家国同构” 的统治逻辑,黄绫装帧与避讳制度则凸显皇权至高无上。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一帝系分支或觉罗家族细节,可参考《爱新觉罗宗谱》(学苑出版社 1998 年影印本)或访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宗法社会的核心史料,例如统计显示皇子平均寿命 32 岁,皇女 26 岁。 其编纂体现了 “家国同构” 的统治逻辑,黄绫装帧与避讳制度则凸显皇权至高无上。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一帝系分支或觉罗家族细节,可参考《爱新觉罗宗谱》(学苑出版社 1998 年影印本)或访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103次浏览
神农氏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 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传位五百三十年。 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7575次浏览
宋太宗赵炅怎么读
赵炅,汉语配音:zhào jiǒng,北宋第二位皇帝,在位22年(976年至997年)。 开宝九年即位,改名炅,改元太平兴国。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并且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在位期间,改变唐末以来,重武轻文陋习。至道三年(997年),赵光义去世,庙号太宗,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葬永熙陵。
7830次浏览
赵匡胤怎么读
赵匡胤读作“zhào kuāng yìn”。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庙号太祖,史称宋太祖。 赵匡胤出身行伍,身受后周世宗柴荣器重,于征伐南唐时屡建战功。柴荣病重时,被任命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显德七年(960年),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随后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并回京逼迫后周恭帝禅位。同年,赵匡胤登基为帝,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 赵匡胤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致力于统一全国,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他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去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 赵匡胤还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徭役,赋税专收。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握。同时澄清吏治,劝奖农桑,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些举措不仅尽快医治了二百年的战争创伤,而且迅速把宋朝推向空前繁荣的局面,出现了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建隆之治”。
5959次浏览
蔡元培是谁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蔡元培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北伐时期,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筹设中华民国大学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1928年至1940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1933年,蔡元培倡议创建南京博物院,并亲自兼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抗战爆发初期,蔡元培与厉麟似等上海文化界知名人士联合组织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积极组织发动文化界人士及民众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葬香港仔山巅华人公墓。 在现代中国,蔡元培曾被人推崇至圣人和完人,尤其是他的爱国思想、革命精神和教育理念,是支撑他成为一代圣人和完人的三大支柱,也是他备受人们尊敬的核心精神。
5834次浏览
查良镛怎么读
查良镛读作:zhā、liáng、yōng。查良镛即金庸,浙江嘉兴海宁人,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与古龙、梁羽生、温瑞安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四大宗师”。 金庸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48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并被调往《大公报》香港分社。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1985年起,历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之一,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1994年,受聘北京大学名誉教授。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2007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荣誉教授。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2010年,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
5500次浏览
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谁
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王昌龄。 王昌龄,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是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大约在二十岁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开始了一段学道的经历,此时正是盛唐时期,王昌龄的诗中对盛世景象竭尽全力、忠贞不已地加以歌颂。后来他觉得在长安谋求发展,没见什么成效,于是他西出长安,投笔从戎,从此踏上出塞之路。 在二十七岁的时候,他创作了著名的边塞诗。开元十五年,王昌龄进士及第,开始了仕途,后在四十一岁的时候,因事获罪,谪赴岭南。四十二岁,遇赦北还。昌龄北归,游襄阳,访著名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快痊愈了,两人见面后非常高兴,孟浩然由于吃了些许海鲜而痈疽复发,竟因此而死,在这时期,王昌龄又结识了大诗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诗。冬,王昌龄离京赴江宁丞任,此时已与名诗人岑参相识,岑参有《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诗,王昌龄也有诗留别。 王昌龄存诗181首,体裁以五古、七绝为主,题材则主要为离别、边塞、宫怨。就数量之多,体制之备,题材之广说,王昌龄的诗实不如李白、杜甫和高适、岑参,但他的诗质量很高。在他为数不多的诗作中,送别诗有五十二首,占了四分之一左右。七绝七十四首占盛唐的绝句的六分之一。有《王昌龄集》留世,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4338次浏览
刘裕后代
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中国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南朝刘宋开国君主(420年—422年在位)。 【刘裕后代】 刘义符,长子,宋少帝,晋时为刘裕世子,刘裕篡位后为皇太子 刘义真,次子 刘义隆,三子,宋文帝,晋时封彭城公,宋时封宜都王,官至镇西将军、荆州刺史。受徐羡之推举为帝。 刘义康,四子,封彭城王,官至司徒、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执掌朝廷。
2635次浏览
伍姓历史十大伟人
伍姓,中文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芈姓、姬姓、姜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伍胥为得姓始祖。至2010年,按人口排序,伍姓列第89位,人口约二百六十万,占全国总人口的0.21%左右。那么伍姓历史上有哪些名人呢? 伍奢(?-前522),楚国(今属湖北省监利县)人,春秋后期楚国大夫。楚平王时为太子太傅,楚庄王重臣伍举之子,伍子胥之父。由于费无忌对太子的陷害,牵连伍奢被捕。费无忌担心伍奢的儿子伍尚和伍子胥要报仇,于是召他们来,表示来了就放过伍奢,不来就马上杀了他。伍尚和伍子胥明白去了也只是一同受死,伍尚不忍父亲独自受死,又怕自已报不了仇,被人耻笑,于是前往。伍子胥则逃走,准备报仇,辗转去到吴国,最终成功报仇。 伍尚,伍子胥的哥哥,伍奢的长子,为楚国椒(今安徽省阜南县焦陂镇)人。青少年时,好文习武,勇而多谋。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因遭楚太子少傅费无忌陷害,自己和父亲为楚平王所杀,弟弟伍员被迫出逃吴国,发誓必倾覆楚国,以报杀亲之仇,后成就英名。伍尚为人重德行,仁孝而慈爱,当楚平王派人召见他们兄弟时,本想逃跑的他,念及或许自己去真的可以救父亲,于是含泪与弟弟辞别,终与父亲被平王杀害。 伍子胥(?—公元前484年),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名员,字子胥,楚国(今属湖北监利)人之子胥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忌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带兵攻入楚都,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遂成为诸侯一霸。公元前483年,夫差派伍子胥出使齐国。太宰喜乘机进谗,说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夫差听信谗言,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在伍子胥死后9年,吴国果然为越所灭。 伍祐:字祐之,宋代宁化人,大中祥符年间进士,曾任太常博士。他任楚州团练推官时,重新营建了州里久已废弃的盐场,每年收入颇丰,人称"祐盐场"。 伍隆起:新会人,宋代名将。宋末,他率义军与元将张弘范力战不屈。后来,他手下的叛将谢文子杀了他,持首级投降了张弘范。当时的宋朝宰相陆秀夫十分惋惜,命人刻木为首以葬。后又派人抓到谢文子,杀之以祭祀伍隆起。 伍钝:明朝鄞人,字文琏,才识出众,长于言辞论辩,人们都劝他出仕。但他的母亲不希望他离开左右,故伍钝绝口不提仕进,一心侍奉母亲。他的母亲去世后,他结庐守墓三年,乡里称之为"伍孝子"。 伍福:字天锡,明朝时临川人,正统年间举人,历任咸宁教喻,陕西安察副使。伍福风格高迈,诗文典雅,兼工书法,编著有《咸宁县志》、《陕西通志》、《苹野纂闻》、《三吴水利论》、《南山居士集》、《云峰清赏集》。  伍修权:陆海空三军院校建设开拓者之一、军事外交的开拓者和领导者、我军情报工作的卓越领导者、辽沈战役纪念馆新馆建设的领导者。代表作品有《辽沈决战》《我的历程》《往事沧桑》《回忆与怀念》等等。 伍连德:主持兴办检疫所、医院、研究所、创办了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中国检疫、防疫事业的先驱。代表作品有《中华医学杂志》等。 伍肇龄:字崧生,四川邛州(今邛崃)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中张之万榜二甲二十三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后授编修、侍讲及侍讲学士。长期从教,先后主讲邛州书院、成都锦江书院和尊经书院,任山长多年,培育人才众多,有“天下翰林皆后辈,蜀中名士半门生”之誉。工书法,善诗文。着有《石堂藏书》、《石堂诗抄》等,并与董贻清等合修《直隶绵竹志》。
3986次浏览
李渊是唐什么宗
唐高祖李渊,中国唐朝开国皇帝(618年—626年在位),初唐政治家、军事统帅,唐太祖李虎之孙,唐世祖李昞之子。称帝后,李渊命其子李世民等统兵,击败陇西李轨、消灭西秦薛举父子、击退刘武周和宋金刚、擒获夏王窦建德,迫降洛阳王世充,并平定各地农民起义,基本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大业。他晚年未能妥善处理皇位继承问题。 作为唐朝开国创业的帝王,史学界对李渊的评价不一。有观点认为他优柔失断,赏罚不明,从起兵建唐到平定天下全靠李世民之力。也有观点认为他存在深谋多算、富有远见的一面。其在初唐颁行的一些措施,确立了有唐一代的基本制度、政策,为后来的“贞观之治”打下了基础。
2620次浏览
李密和李渊什么关系
李密和李渊并无关系。李密是西魏名将李弼的曾孙,而李渊则是西魏名将李虎之孙。 李密:字玄邃,一字法主,京兆郡长安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祖籍辽东郡襄平县(今辽宁省辽阳市),隋末唐初割据群雄之一。西魏名将李弼的曾孙。 李渊:字叔德,中国唐朝开国皇帝(618年6月18日-626年9月4日在位),初唐政治家、军事统帅,唐太祖李虎之孙,唐世祖李昞之子。
2739次浏览
王莽是哪个朝代的皇帝
王莽,字巨君,新朝开国皇帝、政治改革家,新显王王曼第二子。 王莽即位后,托古改制,更名天下田为“王田”,奴婢为“私属”,禁止买卖;设立五均赊贷和六筦;屡次改变币制,造成社会经济极大混乱。法禁烦苛,人民因铸钱犯法,伍人相坐,罚为官奴婢者以十万数。加以连年灾荒,饥馑疾疫相继,以致民不聊生。又强迫各少数民族统治者改换汉朝封授的印绶,贬王为侯,引起各族反抗,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终于爆发绿林赤眉起义。地皇四年(23年)九月,绿林军攻入常安,王莽被商县人杜吴杀死,新朝灭亡。
2765次浏览
苏轼的诗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是历史治水名人苏洵的儿子。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现有据可查的有24首,主要有《春宵》、《后赤壁赋》、《和子由踏青》、《雪后北台书壁》、《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其一)》、《有美堂暴雨》、《望海楼晚景》、《和子由渑池怀旧》等 【苏轼的诗词选摘】 《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030次浏览
三国荀氏八龙
荀氏八龙是指荀淑的8个儿子:荀俭、荀绲、荀靖、荀焘、荀汪、荀爽、荀肃、荀旉。 大龙荀俭 荀俭,字伯慈,荀淑的长子,人称荀大龙,曾任朗陵长。荀俭英年早逝,留下一子荀悦,是东汉末年的政论家和史学家,汉献帝时期,曾应曹操的征召,担任黄门侍郎,累迁至秘书监、侍中,侍讲于献帝左右,深得献帝的赞许。 二龙荀绲 荀绲,字仲慈,荀淑的次子,荀彧的父亲,人称荀二龙,曾担任过济南相一职。《典略》记载:“中常侍唐衡欲以女妻汝南傅公明,公明不娶。转以与彧,父绲慕唐衡势力,为彧娶之。彧为论者所讥”。说的是荀绲因为“忌惮宦官”,让儿子荀彧娶了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令荀彧成了别人讥讽的对象。 三龙荀靖 荀靖,字叔慈,荀淑第三子,有荀三龙之称。荀靖的名气与老六荀爽相当,被时人称为“二玉”,但是荀靖无意为官,终身隐居不仕,终年50岁。 四龙荀焘 荀焘,字慈光,荀淑的第四子,人称荀四龙,史书上对他几乎没有明确的记载。 五龙荀汪 荀汪,字孟慈,荀淑第五子,人称荀五龙,曾官至昆阳县令,史书无其他记载。 六龙荀爽 荀爽,字慈明,荀淑第六子,在兄弟之中,荀爽的名气最大,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的评价。荀爽也是众兄弟之中官位最高的,位及三公。荀爽自幼聪敏好学,潜心经籍,刻苦勤奋。汉桓帝时曾被太常赵典举为至孝,拜郎中,他在上奏时,将国家应办的事宜,小到婚丧嫁娶、大到财政民生,洋洋洒洒列了很多,可奏完就辞官不干了。后来为了躲避第二次党锢之祸,他隐遁汉滨达十余年,专以著述为事,先后著《礼》、《易传》、《诗传》等,号为“硕儒”。 七龙荀肃 荀肃,字敬慈,荀淑第七子,人称荀七龙,,曾官至舞阳县令,历史上没有详细的记载。 八龙荀旉 荀旉,字幼慈,荀淑第八子,人称荀八龙,曾官至司徒掾,其他信息历史上也无过多的记载。
3159次浏览
香港许氏四杰
许氏四杰是指中国香港娱乐圈的四位许氏兄弟:许冠文、许冠武、许冠英、许冠杰。因四人在中国香港娱乐工业有杰出贡献,被人称为“许氏四杰”。 许冠文在许氏四兄弟中排行老大。自幼随父母移居香港。高中时代就读于喇沙书院,与李小龙是同级生。毕业于香港艺员培训班。1968年开始在无线电视台主持节目,最初主持《星辰杯校际问答比赛》。1971年与弟弟许冠杰合作主持综艺节目《双星报喜》,大显喜剧天分。1972年,李翰祥邀他主演《大军阀》,后在邵氏为李翰祥主演了《一乐也》(1973)、《丑闻》及《声色犬马》(1974)等。1974年离开邵氏,创立许氏兄弟公司,与嘉禾公司合作拍摄电影,全部自编自导自演。开山作为讽刺喜剧片《鬼马双星》,上映后打破香港卖座纪录,其后《半斤八两》(1976)、《摩登保镖》(1981)都创下当年香港的最高票房纪录,掀起喜剧片热潮。许冠文是《荣获香港电影票房冠军最多的六位演员》中的第四名。 许冠武排行老二。中国香港男演员、摄影师、编导,主要作品有《摩登保镖》等,时常带给公众微笑,专职负责幕后制作工作。 许冠英一九四六年在广州出生,排行第三。许冠英只当配角,却乐天知命,中学毕业后,没念上大学,做过写字楼杂工,七一年加入邵氏训练班,自从与冠文及冠杰合作演《半斤八两》成名之后,他一直活跃演艺界。在七四年曾写《无情夜冷风》红极一时,而由他一手包办曲、词的《夜雨声》也深得乐迷喜爱。七七年起推出畅销大碟如:《发钱寒》、《夏之恋》、《钱作怪》等,以其独特的声音演唱情歌亦别具一格。 许冠杰,1948年9月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在香港乐坛被尊称为“歌神”、“香港流行音乐祖师”和“广东歌鼻祖”。许冠杰是现代粤语流行歌曲的开山鼻祖,他创造的香港口语演绎法开创了香港本地歌曲的新纪元,完成了古典与流行的历史性嫁接,对现代粤语歌的推行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同时他也是香港乐坛自作自唱的先驱。
3222次浏览
历史上哪个皇帝是太监
曹腾,字季兴,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祖籍江苏沛县,是一位在东汉中后期有着很大声望的大太监。虽然权力很大,但名声却很好。曹腾在宫廷三十余年,奉事四帝,未尝有过。好进达贤能,他所推荐的陈留虞放、边韶、南阳延固、张温,弘农张奂、颍川堂溪典等皆致位公卿,而不夸耀自己的功劳。 曹腾收同族曹嵩为养子,曹嵩之孙曹丕代汉建魏,曹丕之子曹叡于太和三年(229)追尊曹腾为“高皇帝”。在中国历史上,被正式授予正统王朝皇帝称号的宦官,仅此一人。
2605次浏览
蔡京的儿子孙子
蔡京,字元长,北宋宰相、书法家,先后四次任宰相,任期达17年,四起四落堪称古今第一人。宋钦宗即位后,蔡京被贬岭南,途中死于潭州(湖南长沙)。 【蔡京子孙】 儿子 长子蔡攸,字居安,曾任宋朝宰相,与蔡京不睦。靖康元年(1126年)赐死。 次子蔡鯈(音tiao),早卒。 三子蔡翛(音xiāo),曾任宋朝礼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靖康元年(1126年)赐死。 四子蔡绦(音tāo),字约之,官至徽猷阁待制,后流放白州。 五子蔡鞗(音tiáo),娶宋徽宗的女儿茂德帝姬赵福金为妻,成为驸马,官宣和殿待制,靖康元年被掳至金国,茂德帝姬改嫁完颜宗望。 六子不详 七子蔡脩,靖康元年与父在潭州崇教寺暴病而亡。 八子不详 孙子 长孙蔡行,官至保和殿大学士。 蔡衎、蔡术、蔡征、蔡同等皆为学士。
3224次浏览
蔡京是哪个朝代的
蔡京,北宋宰相、书法家,先后四次任宰相,任期达17年,四起四落堪称古今第一人。北宋末,太学生陈东上书,称蔡京为“六贼之首”。宋钦宗即位后,蔡京被贬岭南,途中死于潭州(湖南长沙)。 在艺术方面,蔡京天赋极高,素有才子之称。在书法、诗词、散文、戏曲等文学艺术许多领域也颇有成就,更是中国书法史上有影响的大书法家。
2495次浏览
康有为简介
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其弟子尊其为“南海先生”,世称“康南海”。康有为在书法上力倡北碑,其书自成一格,书法风格一生多变,早年为馆阁体帖学风格,中年成碑帖融合之势,晚年形成独立风貌——“康体”。康体,指的是清末著名思想家康有为独有的书法风格,学术界又称康体为“破体”。北京大学教授陈玉龙曾评价:“纵观20世纪中国书坛,真正凭深厚书法功力胜出,达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数康有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几人。” 是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可以说是中国近代时期的风云人物,发动了“公车上书”及“百日维新”运动,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进程。康有为变法失败后,开始周游列国,游历广泛,由此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旅行家之一。吴昌硕曾给他刻制一枚印章:“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铭记康有为经受的苦难经历与难得的游历见识。周游列国的经历,拓展了康有为的胸襟与学识,这在近代知识分子当中亦是屈指可数的。
3244次浏览
刘挚与苏轼
刘跂的父亲刘挚和唐宋散文八大家的苏轼、苏辙弟兄是文友,有过诗赋唱和。刘跂与苏轼也有过交往。刘挚(1030-——1098),字莘老,北宋永静东光(今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人,看出生时间,刘挚比公元1037年出生的苏轼年长七岁。 刘挚十岁的时候就是孤儿,也在那时来到东平外祖父陈希古家居住,在东平读书学习,并在东平安家。他出生在儒士之家,也通过习书读经考取功名。于嘉祐四年中进士甲科,其能力出众,为官期间政绩卓然。最初受王安石的赏识,但应上书宋神宗王安石新法的弊端而被贬。后来官场浮沉,与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被流放新州(今广东新兴),不久含冤而死。刘挚一生刚正不阿,正气森严,忠贞爱国。宋哲宗死后,韩忠彦为右丞相,为刘挚翻案,并给予“忠肃”称号,后被追赠为“元祐忠贤”。 宋治平三年(1066),刘挚调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为观察推官,一直干到宋英宗熙宁三年(1070)四月。正是在这个期间刘挚认识了回京候职的苏轼。 苏轼,一身才名,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但是因为他豪放直率的性格,以及反对新法,所以在官场上也是屡遭贬谪。他经历了王安石变法、乌台诗案、元祐更化,从汴京到黄州、再到惠州、最后到儋州,几度沉浮。
2845次浏览
12345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