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族谱
查阅族谱
我的家谱
常见问题
修谱
编修族谱
族谱体例
家庭谱制作
头条
姓氏头条
历史文化
人物百科
姓氏文化
族谱知识
导读专栏
专题知识
姓氏
姓氏百科
中华姓氏网
百家姓
家族圈
寻根
历史
历史词条
历史上的今天
问答
应用
老黄历
周公解梦
网上祭拜
APP下载
登录/注册
置顶
首页 >
专栏首页 >
名人历史
朱载垕怎么读
朱载垕,读音:zhū zǎi hòu,即明穆宗,明朝第十二位皇帝。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世宗驾崩,裕王朱载垕即位,改元隆庆。 即位后,立即纠正其父的弊政,将之前以言获罪的诸臣全部召用,已死之臣抚恤并录用其后,方士全部付有司论罪,以前的道教仪式全部停止,免除次年一半田赋及嘉靖四十三年以前的所有欠赋。重用徐阶、李春芳、高拱等内阁辅臣,致力于解决困扰朝局多年的“南倭北虏”问题,采纳内阁大学士高拱、张居正等人的建议,与蒙古俺答汗议和,是为隆庆和议。
2709次浏览
叶天士简介
叶天士(1666年,一说1667年—1745年),名桂,字天士,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又号上律老人。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其高祖叶封山从安徽歙县迁居苏州,世居上津桥畔。清代著名医学家,“温病四大家”之一。 叶天士最擅长治疗时疫和痧痘等证,是中国最早发现猩红热的人。在温病学上的成就非常突出,是温病学的奠基人之一。清代乾隆以后江南出现的一批以研究温病著称的学者就是以叶天士为首的。他们总结前人的经验,开创了治疗温病的新途径。叶天士著的《温热论》,为我国温病学说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他概括了温病的发展和传变的途径,成为认识外感温病的总纲;还根据温病病变的发展,分为卫、气、营、血四个阶段,作为辨证施治的纲领。其主要著作除《温热论》之外,还有《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等。
2244次浏览
黄宾虹山水画
黄宾虹(1865年1月27日—1955年3月25日),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男,原籍安徽省徽州歙县,生于浙江省金华市。中国近现代国画家,擅画山水,山水画一代宗师。也是书法家,与白蕉、高二适、李志敏合称“20世纪文人书法四大家”。黄宾虹山水画具有以下特点: 一、 浑厚华滋 浑厚华滋是他所达到的山水画的最高境界。他把这一特点提到了中华民族性格的高度,对于近代以来的山水画绘画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 继承创新 黄宾虹认为师古人是为了继承和发展民族优良传统,要师长舍短,合众长为己有,就必须废弃守旧式的临摹,必须师造化。 三、笔墨虚实 黄宾虹的山水画,在技法理论方面,他总结中国画用笔用墨的规律,提出五种笔法:平、圆、留、重、变;七种墨法:浓、淡、泼、破、渍、焦、宿。 四、技法深邃 黄宾虹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的意味。“黑、密、厚、重”的画风是他显著的特色。
2279次浏览
葛洪简介
葛洪(283—363),字稚川,号抱朴子,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市)人,东晋时期道教理论家、著名医药学家,世称小仙翁。 葛洪一生著述颇丰,《抱朴子》是其代表作。该书分内、外两篇。内篇20卷,论述神仙方药、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总结晋代前的神仙方术,包含守一、行气、导引等,为医药学积累了宝贵的资料;外篇50卷,论述人间得失,世事臧否,阐明其社会政治观点。全书将神仙道教理论与儒家纲常名教相联系,开融合儒、道两家哲学思想体系之先河。《抱朴子》的问世,对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有《碑颂诗赋》百卷,《军书檄移章表笺记》三十卷,《神仙传》十卷,《隐逸传》十卷;又抄五经七史百家之言、兵事方技短杂奇要三百一十卷。另有《金匮药方》百卷,《肘后备急方》四卷。惟多亡佚,《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共收其著作十三种。
2358次浏览
黄宾虹作品
黄宾虹(1865年1月27日—1955年3月25日),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近现代国画家,擅画山水,山水画一代宗师。也是书法家,与白蕉、高二适、李志敏合称“20世纪文人书法四大家”。 黄宾虹被称为“中国人民优秀的画家” ,知名画作有《富春江图轴》《峨眉龙门峡》《松雪诗意图》《花卉四屏条》《设色山水图》等。
2254次浏览
赵恒的儿子
赵恒,宋朝第三位黄帝,宋太宗赵炅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有6个儿子,分别是赵禔、赵祐、赵祇、赵祉、赵祈、赵祯。 1、温王赵禔,早亡,宋徽宗时改追宗室,赐名赵禔,追封温王。 2、悼献太子赵祐,十岁时夭折,母皇后郭氏。 3、昌王赵祇,早亡,宋徽宗时改追宗室,赐名赵祇,追封昌王。 4、信王赵祉,早亡,宋徽宗时改追宗室,赐名赵祉,追封信王。 5、钦王赵祈,早亡,宋徽宗时改追宗室,赐名赵祈,追封钦王。 6、仁宗赵祯,生母宫人李氏,养母皇后刘氏、淑妃杨氏。
2382次浏览
每年黄帝陵墓公祭活动时间
黄帝陵公祭活动时间主要是在每年的清明节。黄帝陵公祭活动自古以来便是一样非常重要的活动,而对上古人物黄帝的祭祀活动主要还分为了民祭以及公祭。黄帝陵在全国各地不止一个,但从民俗上认知度相对较高的还是陕西延安黄陵县城北桥山的黄帝陵,这处黄帝陵也是西汉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的黄帝陵,同时也是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主要场所,而黄帝陵公祭活动在历史中一直都有,时间上以每年清明节为主要的祭祀活动时间。 位于黄陵县的黄帝陵墓,也有“天下第一陵”的称呼,同时也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这边还有黄帝手植的柏树,以及印池、轩辕桥、龙尾道、碑亭、祭文碑、汉武挂甲柏、龙魂大钟、龙威大鼓、轩辕殿等景观。
1861次浏览
公祭炎帝典礼
公祭炎帝典礼是对上古时期首领,神农氏炎帝的祭祀典礼,炎帝陵祭典活动也是主要流行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的民俗活动,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例如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祭典祭礼活动,从历史上来说,炎帝陵公祭典礼活动沿于秦,始兴于汉唐,盛于宋,而历史中的炎帝公祭典礼活动也分为了公祭和民祭两种,而公祭炎帝的祭祀活动也是炎黄文化、凝聚民族情感的一种重要的载体。 在古代早期人们大多对炎帝最后逝世的地方有着多种说法,往往不见陵墓及文字的记载,到了西晋时期,皇甫谧在他的著作《帝王世纪》中记载,“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长沙。”可以说是在古代典籍中对于炎帝陵大致位置的较早的文字记载,而这边的长沙则是古代的长沙郡。在目前,国内炎帝陵不止一个,相对而言在湖南株洲炎陵县鹿原镇鹿原陂的炎帝陵往往认知度较高些,炎陵县的炎帝陵墓也是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着“神州第一陵”的称呼,在现在,炎帝陵每年都还会有相应祭祀炎帝的活动,在历史中往往时间上春在清明,秋在重阳。
1943次浏览
司马师和司马昭的关系
司马师是司马昭是兄弟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兄长,他们的父亲是司马懿。 司马师(208-255年3月23日),字子元,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奠基人之一。他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长子,司马昭的兄长,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伯父。司马师沉着坚强,雄才大略,以抚军大将军辅政,独揽朝廷大权。掌权后,制定选拔官吏的法规,命百官推荐贤才,整顿纲纪,任命文武大臣使各有职掌,朝野肃然。 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他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次子,司马师的弟弟,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父亲。早年随父抗蜀,多有战功。正始初,迁洛阳典农中郎将。曹髦时,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揽国政,走向代魏之路。甘露五年,景元四年,封晋公。咸熙元年三月加为晋王,次年病死,时年五十四岁。
2038次浏览
张大千擅长画什么
张大千(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四川省内江市人,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港人,斋名大风堂,中国近现代国画家,景星学社社员。擅长画山水画。 张大千与张善子昆仲创立“大风堂派”,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特色的泼墨画工。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张大千用新法画山水画时,会先用大笔将清水有起伏地“画”在半生熟宣纸上,然后再趁着纸张没有干掉,用大笔引导画盘中的浓墨往上面倾泼,这时一座大山就屹立于纸上了。最后再用小笔蘸清水将山脚边沿破开,使之与浓墨衔接。开始泼清水实际上就是为下一步泼墨作铺垫,接下来泼墨就不会显得墨在纸上的过渡过于僵硬。待主山稍干后,再将石青、石绿快泼或慢洒在浓墨上,之后才用花青再破石色轮廓。此时,画面上呈现出的已是水、墨、色的和谐叠加状态了。
1735次浏览
皇甫谧简介
皇甫谧(215年—282年),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郡朝那县(今甘肃省灵台县)人,后徙居新安(今河南新安县) 。三国西晋时期学者、医学家、史学家,东汉名将皇甫嵩曾孙。他一生以著述为业,后得风痹疾,犹手不释卷。晋武帝时累征不就,自表借书,武帝赐书一车。其著作《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其实,除此之外,他还编撰了《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 、《列女传》、《元晏先生集》等书。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在针灸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并被誉为“针灸鼻祖”。 皇甫谧总结了魏晋以前的针灸学成就,做了十分繁重的选材整理工作,并加入了自己的实践经验而著成《针灸甲乙经》。本书成于公元282年。前六卷论述基础理论,后六卷记录各种疾病的临床治疗,包括病因、病机、症状、诊断、取穴、治法和预后等。采用分部和按经分类法,厘定了腧穴,详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和禁忌、针刺深度与灸的壮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针灸学专著。
2091次浏览
清明节公祭黄帝
公祭黄帝的祭祖典礼往往清明节是一个重大的活动,而在清明时公祭黄帝也是历史中自古就有的习俗和传统,而在历史中流行于陕西省黄陵县的祀典礼仪,可以说是比较大的黄帝祀典,这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在以前清明当天祭祀人文初祖黄帝的活动往往会有公祭和民祭两种,而祭拜黄帝的活动在历史中一直都有,我们从《国语》、《礼记》、《礼祀》等书籍的零星记载中可以看出,从尧、舜、禹时代直至春秋时期,公祭黄帝的活动其实从未间断。 黄帝是上古时期人物,五帝之首,据《史记》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本姓公孙,后改姬姓,为少典与附宝之子,关于他的传说有很多,而关于他的纪念活动在历朝历代和现在各地就更多了。
1655次浏览
孙思邈简介
孙思邈(581-682),京兆华原(现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称为“药王”。 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他从小便表现出了过人的学习天赋,长大后兴趣转向了道家学说。由于当时的社会动荡,孙思邈隐居陕西境内的秦岭太白山中钻研医术,因此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朝廷曾征他为国子监博士但被他拒绝,他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对道家和医学经典的研究之中,”济世活人“成为了他的终身事业。他走遍深山老林只为了了解各种中草药的特性,同时又不断走访于民间,吸取民间的医疗经验并记录下来,最终在自己的努力之下完成了医学史上的不朽之作《千金要方》。当代建立之后,孙思邈终于接受了朝廷的邀请,与朝廷展开合作,又于公元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公元682年孙思邈无疾而终。 孙思邈在中外医学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功勋,千余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和崇拜。唐太宗李世民赞孙思邈“凿开径路,名魁大医。羽翼三圣,调合四时。降龙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师”。现今我国各地都有他的祠堂以示纪念。
2106次浏览
戚继光抗倭是哪个朝代
戚继光抗倭即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击日本海盗骚扰的斗争。明代嘉靖年间,我国东南沿海经常有倭寇从海上侵入,登陆后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浙闽近海地区老百姓饱受这些侵略者造成的苦难,许多人家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处流浪,乞讨求生。 在朝廷授意之下,名将戚继光在浙江沿海迅速组建了一支精锐的军队,人称“戚家军”,专门对付倭寇。经过大小战斗十多次,“戚家军”英勇杀敌,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狠狠地打击了侵略者。戚继光同时还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
2008次浏览
成吉思汗墓
成吉思汗墓通常指的是古代蒙古帝国可汗——孛儿只斤·铁木真的陵墓,在现在常提到的成吉思汗陵墓位于巴音昌呼格草原之上,在我国的内蒙古鄂尔多斯伊金霍洛,距鄂尔多斯市区车程约40公里,这边的成吉思汗陵墓是一处成吉思汗的衣冠冢,在古时因为当时蒙古族较盛行“密葬”,所以真正的成吉思汗本人安葬在什么地方一直是个谜。 成吉思汗墓也称为成吉思汗陵或简称为“成陵”,在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在旁边还有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吉思汗陵旅游区,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而成吉思汗陵每年也有隆重、庄严的祭祀祭典活动,往往称呼为“祭成陵”,祭礼一般分平日祭、月祭和季祭,有着固定的日期。
1949次浏览
盖叫天墓在哪里
盖叫天墓是指京剧艺术大师盖叫天位于杭州的墓,盖叫天墓位置是在杭州的西湖南岸金沙港,杨公堤旁,在旁边有慕侠亭,附近有西湖国宾馆,墓地是在一个小山坡上,墓碑上刻有“艺人盖叫天墓”。 盖叫天原名为张英杰,号燕南,出生于1888年11月13日,河北省高阳县西演村人,是当时著名的京剧演员,工武生。在京剧艺术中刻苦钻研,不断创新,讲究人物的造型美,往往把民间武术和雕塑艺术融会贯通到舞台中去,在当时他还有“江南第一武生”“江南活武松”之称,尤其擅长饰演武松。盖叫天墓建于50年代,建筑结构上坐东朝西,土石结构,在墓前还有石碑石碑坊上书"学到老"三字,在亭子两边的楹联为"英名盖世三岔口,杰作惊天十字坡",可以说将他的名字和擅长的艺术表现形式巧妙的刻画在了里面。
2053次浏览
神农氏简介
神农氏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首领炎帝的尊称,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由于姜姓部落的首领懂得用火,遂得到王位,因此被称为炎帝。 相传神农氏牛首人身,据《淮南子·修务训》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一日而遇七十毒。”他亲自品尝百草,尝试用草药治病,因此他历来被视为药物的发现者和使用者,尊奉为中国医药学之创始者。也是因为如此,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药物的著作才会被被命名为《神农本草经》。 除此之外,他还发明了翻土农具,教人们种植庄稼,还制出了陶器和炊具用以饮食。因此炎帝又被尊为神农大帝。华人自称炎黄子孙,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表现了几千年来中国民族的共同精神追求。
2616次浏览
张大千简介
张大千(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四川内江人,原名张正权,后改为张爰,字季爰,号大千,后因出家为僧,法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港人,斋名大风堂。 张大千在绘画、书法、篆刻、诗词方面都有造诣,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影响巨大,又最为传奇的国画大师,代表作品有《荷花图》《爱痕湖》《长江万里图》《秋曦图》等。他最早在山水画方面研习古人笔法,颇有成果;后来海外的经历又让他将工笔与写意相结合、水墨与色彩融为一体。又开创了绘画的泼墨与泼彩之法,在中国画坛上形成了新的风格。他师古人、师近人、师万物、师造化,因为其作品强烈的个人特征,后形成了“大千画派”,也就是大风堂画派。
2353次浏览
赵祯
宋仁宗赵祯(1010年5月12日-1063年4月30日),初名赵受益。宋朝第四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宋真宗赵恒第六子,母为李宸妃。 早年历封庆国公、寿春郡王、升王,官中书令。天禧二年(1018年),被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 乾兴元年(1022年),赵祯即位,时年十三岁。他在位初期,由章献明肃皇后刘氏垂帘听政,至明道二年(1033年)始亲政。在位中期爆发第一次“宋夏战争”,经三年交战后,双方签订“庆历和议”。期间,辽朝趁机重兵压境,迫宋增输岁币,史称“重熙增币”。针对北宋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赵祯于庆历三年(1043年)任用范仲淹等开展“庆历新政”,但因反对势力庞大,改革旋即中止。 嘉祐八年(1063年),赵祯崩逝,享年五十四岁。在位四十二年,为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谥号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庙号仁宗,葬于永昭陵。
2995次浏览
晋景帝简介
司马师(208年—255年3月23日),字子元,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的奠基人之一,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的长子,晋文帝司马昭的同母兄,晋武帝司马炎的伯父。 司马师沉着坚强,雄才大略,早年与夏侯玄、何晏齐名。高平陵之变后,以功封长平乡侯,旋加卫将军。司马懿死后,以抚军大将军辅政,独揽朝廷大权,次年升为大将军。掌权后,他制定选拔官吏的法规,命百官推荐贤才,整顿纲纪,使其各有职掌,朝野肃然。司马师也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曾用计于新城之战击溃吴国诸葛恪的大军。 嘉平六年(254年),魏帝曹芳与中书令李丰等人密谋除司马师,事情泄露,司马师杀死参与者,迫郭太后废曹芳,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次年,亲自率兵平定毌丘俭、文钦之乱。回师途中病死,年四十八,谥号“忠武”。后被追尊为晋景王。西晋建立后,被追尊为景皇帝,庙号世宗。
2211次浏览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
下一页
尾页
最新相关
龙首蛇身:人道成圣的伏羲蛇年启岁
看到琼瑶去世后,你是否第一反应也以为琼瑶是一部言情小说?
项羽失败的因素有哪些?
北洋水师英烈林履中
周姓,周氏名人知多少
孙悟空:属于中国人的超级英雄
名人关注
奥运冠军全红婵打破女性枷锁,AI名人科技梁文锋“单开族谱”引关注
马英九拜谒中山陵!还将去往湖南!他祖上原来是东汉将军!
【中华大宗师】家祭无忘告乃翁:遗愿未了,含恨而终的爱国诗人
【小谱说堂号】中国十大名人祠堂,你去过几个?
孙权任命五位顾命大臣相互残杀,死于非命
古人保护环境:明清皇帝禁献奇珍异兽
名人溯源
言传身教好家风 —— 李宏塔家风故事
张养浩传记:元代散曲家的人生轨迹
刘墉家族:清朝官场的传奇世家
谭延闿家族世系图:民国时代的教育家、政治家与文化名士
谭姓历史名人:杰出政治家、文化名人及军事家盘点
李姓历史名人:政治、军事、文化领域的杰出代表
项目介绍
招商加盟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投诉建议
官方小程序
官方公众号
Copyright
2022
zupu.cn
浙ICP备1802441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