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岭南文化―摩崖石刻―南宋潮阳莲花峰摩崖石刻

2014-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76
转发:0
评论:0
岭南文化―摩崖石刻―南宋潮阳莲花峰摩崖石刻,南宋潮阳莲花峰摩崖石刻位于潮阳市海门镇西南海陲的莲花峰,史称“莲峰海色”,为潮

南宋 潮阳 莲花峰摩崖石刻 位于潮阳市海门镇西南海陲的莲花峰,史称“莲峰海色”,为潮阳八景之一。石刻范围包括莲花峰、尖山、叠石等3处,从宋代至现代共93题。《光绪潮阳县志》记载:“宋文丞相登此石以望帝舟,命题‘莲花峰’三字书其上,”自此之后,历代宦仕到此凭吊忠贤或吟哦山水,留下了内容丰富,书体多样的题刻,是研究潮阳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其中较具代表性的题刻有:宋代文天祥题刻“莲花峰”,行书,刻石为1.5米,“终南”,楷书,刻石为0.60.28米。潮阳知县臧宪祖题诗:“丞相勤王到海崖,精忠踏碎石莲花;思扶弱主回天顾,致使孤臣痛日斜。浩气一腔吞巨浪,丹心万古照寒沙;成仁取义酬君父,读史谁能不叹嗟。”刻面为2.2.5米。现代刘海粟题“海天砥柱”、“云龙风虎”和1962年诗人老舍的游海门题莲花峰诗二首,其一:“遥怜信国此峰头,水黑云寒望帝舟,今日红旗明碧海,神州儿女竞风流。”其二:“饮露餐明霞,青莲十丈花,海门潮起落,万古卫中华。

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岭南文化—摩崖石刻—南宋潮阳莲花峰摩崖石刻
南宋潮阳莲花峰摩崖石刻位于潮阳市海门镇西南海陲的莲花峰,史称“莲峰海色”,为潮阳八景之一。石刻范围包括莲花峰、尖山、叠石等3处,从宋代至现代共93题。《光绪潮阳县志》记载:“宋文丞相登此石以望帝舟,命题‘莲花峰’三字书其上,”自此之后,历代宦仕到此凭吊忠贤或吟哦山水,留下了内容丰富,书体多样的题刻,是研究潮阳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其中较具代表性的题刻有:宋代文天祥题刻“莲花峰”,行书,刻石为6×1.5米,“终南”,楷书,刻石为0.68×0.28米。潮阳知县臧宪祖题诗:“丞相勤王到海崖,精忠踏碎石莲花;思扶弱主回天顾,致使孤臣痛日斜。浩气一腔吞巨浪,丹心万古照寒沙;成仁取义酬君父,读史谁能不叹嗟。”刻面为2.3×2.5米。现代刘海粟题“海天砥柱”、“云龙风虎”和1962年诗人老舍的游海门题莲花峰诗二首,其一:“遥怜信国此峰头,水黑云寒望帝舟,今日红旗明碧海,神州儿女竞风流。”其二:“饮露餐明霞...
· 岭南文化—摩崖石刻—清潮阳刘永福书“虎”字摩崖石刻
清潮阳刘永福书“虎”字摩崖石刻位于潮阳市海门镇莲花峰,字体长1.9米、宽1米,是象形大字,上面为两颗大眼睛,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无上款,下款书“光绪壬辰孟冬刘永福书”。光绪壬辰为光绪十八年(1892年)。
· 岭南文化―摩崖石刻―清潮阳刘永福书“虎”字摩崖石刻
清潮阳刘永福书“虎”字摩崖石刻位于潮阳市海门镇莲花峰,字体长1.9米、宽1米,是象形大字,上面为两颗大眼睛,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无上款,下款书“光绪壬辰孟冬刘永福书”。光绪壬辰为光绪十八年(1892年)。
· 岭南文化—摩崖石刻—南宋台山巫公岩摩崖石刻
南宋台山巫公岩摩崖石刻位于台山市海宴镇通亨村西面的巫公岩(又称西岩)。巫公岩由三块巨石相倚而成。洞高5米、宽6米、深3米。岩洞上盖刻“巫公岩”三字,每字径0.15米,字的四周刻有方框,字横书在方框内。洞右侧一块横卧巨石上刻有《西岩行》(共308字)和《西岩诗》(共56字)两首诗,字迹清楚。《西岩行》、《西岩诗》为岫云书镌。在巫公岩南边大石刻有“洞天”二字,左旁有“岫云书”三字。岫云即巫岫云,字正得,海宴通亨村人,生卒年月不详,曾任南宋州级官吏,宋德祐二年(即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元兵入粤时弃官隐居于巫公岩。在岩北边群石上刻有“回顾”、“渐入”、“眠云”、“泽有”、“自酌”、“棋局”等字,无书写年月及书写人姓名。宋景炎元年刻。
· 岭南文化―摩崖石刻―南宋台山巫公岩摩崖石刻
南宋台山巫公岩摩崖石刻位于台山市海宴镇通亨村西面的巫公岩(又称西岩)。巫公岩由三块巨石相倚而成。洞高5米、宽6米、深3米。岩洞上盖刻“巫公岩”三字,每字径0.15米,字的四周刻有方框,字横书在方框内。洞右侧一块横卧巨石上刻有《西岩行》(共308字)和《西岩诗》(共56字)两首诗,字迹清楚。《西岩行》、《西岩诗》为岫云书镌。在巫公岩南边大石刻有“洞天”二字,左旁有“岫云书”三字。岫云即巫岫云,字正得,海宴通亨村人,生卒年月不详,曾任南宋州级官吏,宋德宋德祐二年(即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二年(即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元兵入粤时弃官隐居于巫公岩。在岩北边群石上刻有“回顾”、“渐入”、“眠云”、“泽有”、“自酌”、“棋局”等字,无书写年月及书写人姓名。宋景炎元年刻。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