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中华南方文明之源:五溪文化(一)

2015-01-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43
转发:0
评论:0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中华南方文明之源:五溪文化(一), 湖南洪江高庙遗址被评为“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6年入

 

  湖南洪江高庙遗址被评为“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6年入列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庙考古的重大发现,将人类祭祀史至少前推千年,证明在为拥有“五千年文明”而骄傲的华夏大地上,历来被称之为“蛮荒之地”的五溪,远在七千年前却已是“文明之邦”!笔者几年来对“五溪(高庙)文化”进行着孜孜不倦的探索与研究,萌生了一个大胆假设:至少可以说中华南方文明起源于五溪地域!

    一、中华南方长江文化的五溪寻根探源

   1、五溪文化是中华南方文明之源。五溪八蛮地,楚国旧边城. 势雄接云贵,万壑赴洞庭。五溪乃酉溪、辰溪、巫溪、雄溪、朗溪之总称。五溪汇而沅水成。沅与源,在文字没有发明之前,是同音表达,沅水的真正含义是源水,是远古人类文化与文明的起源之水!五溪文化顺沅江而下,对三湘大地以及长江流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孕育催生了辉煌的中华南方文明。这一推测得到了以高庙为核心的五溪区域考古发现的有力证明。一系列的五溪考古发现表明:以高庙为代表的五溪文化不但上有继承下有传播,不但影响了同时期的湖南长沙大塘文化、稍晚的浙江河姆渡文化、珠江三角洲文化、江浙一带的良渚文化、山东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中原的仰韶中晚期文化和商周的青铜文化及当今的民族民间文化,还向西传播到了西亚,影响了那里的苏美尔文明。在古印度、埃及等文明中,也可找到高庙文化的影子。

  2、五溪流域是我国稻作发源地。中国稻作文化历史悠久,中国稻作之父丁颖根据古籍记载和出土遗踪,论证了中国水稻起源于距今5000多年前的神农时代,对于水稻起源地点,尽管受到上世纪前叶考古成果的局限,丁颖仍将其地域圈定在了主要以云贵高地的某一区域为中心,沿着那些大河川的河谷及河谷之间,呈放射状向四周扩展的某一个区域。这一水稻起源的观点,在随后开展的中国稻作史研究中也得到了支持。而五溪大地正好处于云贵高原的东半部向长江中游丘陵的过度地带。高庙考古的重大发现,为中国水稻的发源地点燃了一盏明亮的灯:发源处就在五溪区域。随着越来越多远古遗址的发现,在五溪考古学家们又发掘出距今5000年左右的稻作文化遗址达12处之多。在这批早期的“贝丘遗址”中不仅发现大量的打制石片石器,还发现了不少的磨制的石斧、石锛、石片和石铲。同时,还发现直接用于收割农作物的工具——蚌镰与石镰。在新晃大洞坪贝丘遗址土的陶片里,还发现有稻谷壳的碳化物。说明在高庙文化时期,“五溪”先民已开始种植水稻了。历史与现实总是惊人的相似与巧合!惠及全人类的杂交稻的发明者袁隆平院士,乃住在沅水东岸的安江农校,与7400年前的高庙遗址仅一江之隔。

  3、五溪巫傩文化是中国道教的源起。儒学、道学和外来的佛学,共同构筑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足鼎立、三教融合的局面。儒教文化产生在黄河流域,佛教文化产生于恒河流域,而中国道教则源起于五溪巫傩文化。五溪巫傩文化大体可以分为:辰州傩、瑶族盘瓠祭祀、苗族跳香祭祀和新晃的“咚咚推”侗族傩戏。作为五溪巫傩文化之首的辰州傩,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五溪地区的民间日常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五溪人自古以来生产、生活与文化传承的缩影,是原始宗教和古老戏剧的活化石。传承千年的辰州傩文化,保存着古代祭祀仪式多姿多彩的风貌,涵盖了民族民间政治、历史、民族、宗教、考古、语言、文学、艺术等诸方面内容,它的仪式、唱本成为了进一步进行研究的人类学研究文本。《楚辞.九歌序》中说:“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作歌舞以乐诸神。”至今此风犹存。

  二、雄踞五溪的远东巴比伦神庙——高庙

  1、高庙遗址的地理位置。高庙遗址所在地洪江市在自然地理区划上属于沅水中游,与沅水上游同样具有山地与河谷相间的地貌特征,而与沅水下游地区丘陵与冲积平原相间的地貌有明显差别。从Googel Earth卫星地图上看,高庙遗址东依雪峰山系而与资水相隔,西、北屏嶂武陵山系与乌江和澧水相背,西南倚云贵高原和南岭余脉与珠江分界,是一个高山环绕的相对封闭的地理单元,在远古堪称 “天府之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中华南方文明之源:五溪文化(三)
1、五溪人早已会人工取火和熟食。在五溪发现的大批旧石器地点中,有不少地点出土有可用于取火的黑色燧石。在新晃大桥溪地点、鹤城岩屋滩地点还发现被火烧烤过而留下的红褐色斑痕的砾石和打制石器。值得提及的是,考古工作者在发掘新晃大桥溪旧石器地点时,在出土打制石器的地层中,还发现有红烧土块。进一步证明五溪人在这时期已使用火的事实。新晃大桥溪地点位于舞水河的二级阶地,属中更世晚期,即考古学的旧石器时代中期。说明五溪人至迟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已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方法,并使之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之中。2、渔猎在高庙人的生产和生活中仍占重要地位。高庙文化遗址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遗址的文化层由大量的螺、贝、蚌和鱼刺、兽骨堆积而成,人们常称为“贝丘遗址”。堆积的厚度,多在3米以上,其中高庙遗址最厚处达7米。在其文化层中发现和出土大量的石网坠,证明高庙时期五溪人的捕鱼作业,由先前的个人作业、徒手作业进入了集体的拉网式作业。遗址中...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中华南方文明之源:五溪文化(二)
2、高庙遗址的文化特征。通过三次发掘,高庙遗址在台地顶部主要分布着史前居民的房屋、祭祀场所和墓地,地层堆积厚约0.8~1.5米,有3~10个左右的文化层。其周围的斜坡则属于贝丘堆积,厚约3.5~6.5米,最多可分为27层。在遗址区地表分布着现代房屋及耕地,其下的文化堆积依次属于明清时期、东周时期及新石器时代,其中明清和东周时期的遗存已破坏殆尽。遗址中保存的主要是新石器时代文化堆积,可以划分为上、下两大部分(各自包含若干地层),分属于不同的考古学文化。其中,堆积的文化特征明显有别于周邻地区同时期的考古学文化。这类遗存在本地区的辰溪、中方和麻阳县的多个地点均有出土,区域特征鲜明,以高庙遗址所出最为典型,且又是最先发现,故可命名为“高庙文化”。3、高庙是7000年前的祭祀场所。高庙是一处大型祭祀场所,距今7000年以上,占地约1000平方米。其年代之早,规模之大,而且可以明确辨认出诸多祭祀设施:...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傩文化:寻找湖湘文化之源
对“傩文化”三个字,人们也许并不感到陌生。但“傩”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傩文化到底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它的发祥地在哪,它与湖湘文化的关系如何?在傩文化专家林河的书房里听这位75岁的“奇人”侃傩文化,是件十分惬意的事。书房窗子两侧是两长溜“顶天立地”的大书柜,里面密密摆满了书。进门的左侧墙上,挂着中央工艺美院院长张仃的书法。正文是:雅琴飞白雪,高论横青云。上款是:“林河先生大方家法教”,“方家”还嫌分量不够,前面还要加个“大”字,可见张仃对林河的看重。张仃是海内外知名的大画家。不光画家看重林河,音乐家谭盾也是林河的忠实读者,看了林河的书就要。林河将自己51万字的专著《中华文明基因初探———中国巫傩史》送给谭盾,谭盾高兴得不得了,特意拿着书和林河照了好几张像,还打破砂锅问到底向林河请教青铜器上的花纹在傩文化中是什么含义。林河的居室里挂满了形形色色的傩面具,颇有些神秘色彩。谈起和“傩”结缘,林河幽...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楚湘文明之地:古代之湖南(一)
湖南,古荆州之域,楚湘文明之地。早在5000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在湖南这块土地上溥衍生息,过着定居的农业生活。因受到中原诸部落的影响,当时的湖南就有了种植水稻的经验。同时,湖南是上古时期比较开发的地区,这主要反映在夏禹治水、黄帝轩辕氏等神话传说和部分遗迹上。公元前6世纪的商周时期,湖南与中原关系进一步融洽,引来了性冉纳涂蒲Ъ际酢=夥乓岳矗?ahref=http://www.hxonl.comtarget="_blank">湖南各地出土的青铜器文物达3000多件,大多是精美之物,实属国内罕见的珍品,如兽面纹大铙、牛尊、牺首兽面纹方尊等,说明那时的湖南,炼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它是对世界冶金技术的一个重大贡献。春秋战国时期,楚人大量地移居湖南。楚人不仅与湖南的土著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也创造了新兴的村建制度文化与充满着神奇色彩的精神文化。春秋中晚期楚国大量移民至湖南垦...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湖湘文化与江浙文明(二)
加尔文教改革之后,英法等西欧国的资本主义迅猛发展,而德国并没有,德国人保持着中世纪那样简单淳朴的田园牧歌式生活。从日常生活上德国人是落后的甚至原始的;在政治、经济上德国人没有什么起色。但是,德国有最虔诚的基督徒和最深刻的哲学家,而且,这些哲学家一律是唯心主义哲学家。所以,德国古典哲学又称为德国唯心主义。德国哲学的个性特征、思想深度和自由精神,都是其他民族的哲学难以企及的。德国人在音乐和文学艺术上,也达到了世界的巅峰。就连德国的语言,也是最深刻的。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法国大革命闹得轰轰烈烈,德国仍然无动于衷。直到拿破仑崛起,法国军队横扫欧洲时,德国人才开始躁动起来。哲学家们精神的、理念的、文化的东西,不能只存在于内心,而要外化,要异化,要走向现实世界,要在物质领域中发展,最终回归精神领域。比如说,普鲁士人要走出内心世界,决心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强大国家。但是,他们的思路与中国人的思路很不一样...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