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白骨精到底是什么精?名气很大为何法力那么弱?

2016-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93
转发:0
评论:0
白骨精到底是什么精?名气很大为何法力那么弱?,白骨精到底是什么精?名气很大法力却为何那么弱?在西游记的众多妖怪中,要论

  白骨精到底是什么精?名气很大法力却为何那么弱?

  在西游记的众多妖怪中,要论知名度,除了牛魔王,白骨精恐怕是最高的,三打白骨精的情节几乎无人不知。然而,仔细看这段故事,却发现很多剧情设置有些不太合乎情理的地方。

  故事中的三个疑点

  首先,白骨成精不科学。按照传统二元论的观念,人是由肉体和魂魄两部分组成的,但两者并不是平等存在的。身体不过是一个容器,皮囊而已,决定人之为人的是他的魂魄。无论是人还是动物,无论是想成神还是成妖,都要靠魂魄的修炼。

网络配图

  人死之后,魂魄要么被黑白无常带到了地府,要么就成了无处安放的孤魂野鬼,剩下的一堆骨头纯粹是个无生命的物体了。无论是佛还是道,都没有供他修炼的法门,所以,按理说白骨根本无法成精啊。吴承恩为什么安排这样一个不合情理的妖怪存在?

  其次,白骨精弱的可怜。孙悟空虽然有大闹天宫的辉煌战绩,但取经路上,很多妖怪却都能与他大战三百回合,许多次是不分胜负,甚至孙悟空还常常在妖怪的神通或法宝下败下阵来。唯独白骨精却弱的不像话,每次都是被动挨打,一棒子都受不了,根本没见到她反抗。这么弱的妖怪,为什么不单纯地做个宅女,却要跑出来丢妖怪界的脸呢?

  再次,白骨精身为一个女妖精,不想着夺唐僧的处男之身,反而竟然想吃唐僧肉来谋求长生不老,这又一次表明了她的与众不同。因为我们知道,西游记中有关唐僧的长生不老之法有两种,一种是吃肉,一种是夺他的元阳。本文为趣历史原创,未经趣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这两种吃法又基本与妖怪的性别挂钩,要吃肉的基本都是男妖怪干的事,女妖怪捉住唐僧都想着与他成亲,夺取他十世童子身修成的一点元阳,比如女儿国之后的蝎子精以及地涌夫人老鼠精等。

  总之一句话,作为一个妖怪,白骨精为何如此清新脱俗、与众不同呢?

  白骨精是什么精?

  要解决上面的三个困惑,我们先要对白骨精的身世做一番考察,看看吴承恩创作白骨精时参照的原型是什么。

  吴承恩《西游记》较早的母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有这样一则故事,在原书第六回《过长坑大蛇岭处第六》:

  “又过火类坳,坳下下望,见坳上有一具枯骨,长四十余里。法师问猴行者曰:“山头白色枯骨一具如雪?”猴行者曰:“此是明皇太子换骨之处。”法师闻语,合掌顶礼而行。

  欲经一半,猴行者曰:“我师曾知此岭有白虎精否?常作妖魅妖怪,以至吃人。”师曰:“不知。”良久,只见岭后云愁雾惨,雨细交霏;云雾之中,有一白衣妇人,身挂白罗衣,腰系白罗裙,手把白牡丹花一朵,面似白莲,十指如玉。覩此妖姿,遂生疑悟。猴行者曰:“我师不用前去,定是妖精。待我向前向他姓字。”

网络配图

  猴行者便是孙悟空的前身。在这则故事里,出现了长达四十里的白骨,虽然没有成精,但已经很有神异色彩。之后出现的妖怪是白虎精,她的手段是化作一个妙龄女子来唐僧。这里的元素有白骨、白虎、妙龄女子。我们对比下吴承恩的白骨精故事,白骨夫人最开始也是变作一个妙龄女子。

  而唐僧遇到白骨夫人的地方名称又恰好叫白虎岭,“此山叫做蛇回兽怕的白虎岭”。而且,在下一难中,黄袍怪把唐僧又偏偏变成了猛虎。这些都暗示了这一难与白虎密切相关。所以,白骨精原型很有可能就是《取经诗话》中明皇太子所化的白骨和白虎精的结合。

  为什么要三打白骨精?

  西游记的每一次劫难,既是一段有趣的故事,背后又往往有一些象征。那么,三打白骨精背后的隐喻是什么呢?

  有这样一种解释,三打白骨精是道教斩三尸的象征。在道教的术语中,三尸是指人体内的三种虫子,所以又称作三尸虫,代表着人的三种欲望。具体来说,分为上中下三类虫。上尸三虫,在人的头中,名彭侯,让人蠢笨无智慧;中尸三虫,在人的胸中,名彭质,让人烦恼妄想无清静;下尸三虫,在人腹内,名彭矫,让人贪图男女饮食之欲,统一称为“三尸九虫”。凡人要想修炼得道,必须消灭这三尸九虫,斩断一切执念。只有斩三尸,才能证得金丹大道。本文为趣历史原创,未经趣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这种说法有没有证据呢?一方面,作者直接把这一回合称作是“尸魔三戏唐三藏”。另一方面,白骨精变化的形象又是人的欲望的投射,比如第一次的妙龄女子,打杀三次与斩三尸在次数上又相同。因此,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

  白骨精象征的是人的欲望,三打白骨精便是斩三尸的隐喻。它与性别的关联度并不是非常大,因此,白骨精的女性性别没有被特别强调,她的女性身份也是在最后被打死后才暴露,“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败本,被我打杀,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因为被叫做夫人,我们才知道她是个女妖怪。

网络配图

  三打白骨精这一难,因为并不是特别强调女色的危害,所以白骨精不必要和唐僧结亲,夺取他的元阳。它隐喻的是要想得道,必须要先斩三尸,也就是斩灭人的执念和欲望。人的欲望有时候看起来很弱小,似乎一棒就能打杀。

  然而,其实不然。有形体的欲望可以消灭,无形的执念本身却很难消除。孙悟空虽然打死了白骨精,但结果却是被唐僧驱除,根源在于他消灭的只是三尸的外在化身,不但没有化解唐僧内心的执念反而却进一步引发了它。

  行文至此,最开始提出的关于白骨精的三个疑惑,似乎有了答案。之所以选择匪夷所思的白骨成精,其实是来源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明皇太子的白骨和白虎精的结合,隐喻她是人体内的执念化身,是三尸的象征,所以才将白骨精设置的如此与众不同,如不夺元阳、化身弱小等。

  三尸并不好斩,执念最难放下,孙悟空虽然杀死了欲望的外在化身,却很难消灭执念本身,所以故事的结局是被逐出师门。个人理解,欢迎讨论。本文为趣历史原创,未经趣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白骨精
三打白骨精孙悟空一打白骨精(颐和园长廊彩绘)白骨精出现于《西游记》第27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走到白虎岭,唐僧疲惫下马休息。因为四周没有人家,孙悟空只发现很远的地方有桃子可以摘。白骨精发现了唐僧,想吃他的肉长生不老。于是变成一个去给丈夫送饭的少妇来到唐僧处,想骗走唐僧。这时被孙悟空回来看见,他用火眼金睛看出这是白骨精变的,于是一棒打死。但是白骨精用解尸法留下一具尸体跑了。唐僧责怪孙悟空打死人,他和猪八戒都不相信他打死了妖怪。于是唐僧念起紧箍咒,孙悟空只好求饶。颐和园长廊彩绘中的三打白骨精情节:唐僧念紧箍咒,疼的孙悟空满地打滚,沙僧和猪八戒在求情师徒四人再次上路后,白骨精又变成一个老太婆,声称他们打死的是她的女儿,但是又被孙悟空识破一棒打死,白骨精又留下一具假尸跑了。但是唐僧却不相信那是妖精,于是又念起紧箍咒,孙悟空疼的满地打滚,在猪八戒和沙僧的求情下才饶了...
· 三打白骨精为何成为《西游记》流传最广的故事
三打白骨精是《西游记》中最脍炙人口的篇章之一,可是我们翻看原著,却发现在小说中,这不过只是并不起眼的短短的一回,和波澜壮阔的大闹天宫以及一波三折的三借芭蕉扇完全不能同日而语。为什么九九八十一难中的这一难会成为《西游记》中流传最广的故事之一,是因为它短小精悍吗?在我看来,这一回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给人们提供的阐释空间很大。首先,来自于政治。一个非常著名的诗词唱和,就是1961年毛主席和郭沫若观看完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之后,郭沫若作《七律·看》,第一句是:“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是革命的首要的问题。唐僧被认为是人妖不分的典范,而孙悟空有火眼金睛,一眼看穿妖魔鬼怪牛鬼蛇神,不仅打倒,还要将重要的妖怪打三遍,正符合革命群众打倒搞臭的革命信条。所以,在一个政治严肃时期,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和大闹天宫一样政治正确的重要文艺形式。其次,则来...
· 西游记中的白骨精有何本事
白骨精身上有诸多之“最”。比如,妖之中她最贫贱;最先打唐僧的主意;战斗力最一般;最会演苦情戏;结局最悲惨;几百年后,她的名气最大。因此,白骨精的一生是值得说说的。她真的教会了我们不少。不被理解要振作《西游记》里的妖怪,大多是动物转世,少数由植物成精,均未脱生命形式,唯白骨精出身一具骸骨。但这堆白骨没有因为不被理解而放弃作为,她和其他妖怪一样,吸纳天地日月之精华,通过千年修行,最终拿到了“文凭”,在白骨岭顺利就业,做了白骨夫人,还获取了方圆四十里的土地管理权。白骨精告诉我们,人生在世,想得到所有人的理解,除非你是出来打酱油的。机会来了要把握公元某年某月某日,原本偏僻冷清、百业萧条的白骨岭,忽然热闹起来。一个超豪华的明星团队路经此地,有金蝉子转世的唐僧,有大闹天宫的孙悟空,还有曾经的天蓬元帅和卷帘大将。对于小地方的妖怪来说,平时想见这些明星大腕一面,都是件非常艰难的事儿,如今一股脑儿全到了,焉...
· 为何说白骨精是取经队伍最危险的敌人?
白骨精是唐僧师徒四人合璧后遭遇的第一个妖魔。白骨精本身不是一个法力强大的妖魔,但它却凭借其花招给取经队伍造成了极大的麻烦,几乎使得取经大业毁于一旦。事实上,就“三打白骨精”本身来说,其故事性并不强,何以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呢?究其原因,还在于它比较突出地表现了唐僧师徒三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的性格特征。简而概之,就是指唐僧的不辨妖邪是非,孙悟空的嫉恶如仇除恶务尽,以及猪八戒的报复心等等。这些性格特征,几乎贯穿于整个西天取经路途中。网络配图在三打白骨精之前,唐僧师徒四人已经受到了几次考验。第二十三回,“四圣试禅心”,就出现了以黎山老母为首的四个菩萨对唐僧师徒的考验,这种考验来源于菩萨们对取经人的不信任。这也无可厚非,因为西天之途本来就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事业,如果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佛祖的极大虔诚,根本就不会获得成功。考验的工具是“财”“色”(它也是一般人所难以拒绝的)。初步考验的结果...
· 刘璋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真的有那么暗弱吗
刘璋到底是什么样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诸葛亮的《隆中对》对刘璋有这样的评价,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也是因为诸葛亮这样对刘璋评价,也导致我们对刘璋的印象是暗弱无能的,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益州百姓丰衣足食,库存的粮食也是比较多,但是刘璋不知道去亲和百姓,而且刘璋的手下也不是对他多拥戴,一直想侍奉圣明的君主,但是小编认为刘璋其实不是暗弱而是仁慈,而且对百姓也是非常的好的,不然也不会在战乱时期还能做到民殷国富,说刘璋的手下不拥戴他,也不完全对,刘璋在益州还是挺受手下拥戴的,但是刘璋只想安安稳稳的守好益州过日子,所以导致了一些有野心的手下看到天下大乱别人正在建功立业,自己却在这里安安稳稳不能去建功所才不拥戴刘璋的。刘璋其实并没有我们想的暗弱,只是太仁慈了。在刘备入蜀的时候确实是有支持他的益州人,李严、法正、...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