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普米族饮食 普米族传统饮食简介

2016-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24
转发:0
评论:0
普米族饮食普米族传统饮食简介,普米族以玉米为主食,间食大米、小麦、青稞、荞子、洋芋等。玉米的食用方法是先将

  普米族以玉米为主食,间食大米、小麦、青稞、荞子、洋芋等。玉米的食用方法是先将玉米用石磨磨成粉,用筛子去玉米壳层,分成三种食用,壳层一般作家畜饲料,较粗玉米碎粒,可拌入大米一起煮吃,也可先用锅煮成粥,再将细面拌进用锅烧煮食用。玉米面还可以煮甜酒、蒸粑粑,玉米还用来制作酥理玛酒、做糌粑炒面等熟食。

  普米族一般习惯日食三餐。早餐多吃面食点心,喝酥油茶或盐茶,中午和晚上为正餐,多以玉米为主食。常用煮、蒸、烧、烘烤等方法制作米饭、烤饼、面片、面条等。

  普米族的日常蔬菜种类繁多,有南瓜、茄子、西红柿、辣椒、韭菜、萝卜、蔓菁、青菜、大葱,此外还经常采集木耳、香菌(香菇)、蕨菜苦菜花、花椒等。

  普米族普遍以饲养的畜禽为其肉食来源。常见的有猪、牛、羊肉,并能制作酥油、乳饼等乳制品。肉类多煮食和烤食,不习惯炒食。普米族擅长用风腌办法把猪肉制成猪膘肉或腊肉,以琵琶肉最为驰名。其制作方法是:将宰后的生猪掏去内脏,抽去所有的骨头,用盐巴和花椒撒在猪腹内,然后把猪腹。

  缝合,风腌起来,就成了一头完整的腊猪,它的外形很象琵琶,因此也叫“琵琶肉”,这是招待客人的上品。

  平时狩猎归来,也经常能吃到黑熊、野猪、獐子、鹿子、岩羊、雉鸡等野味,肉食多好煮吃和烤吃,不习惯炒吃。食具是别具风格的本勺、木碗和本盆。1949年后,普米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他们与内地的交往日益频繁,内地的生活用品大量输送到普米族地区,普米族人民已经普遍使用瓷、塘瓷食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普米族饮食普米族饮食文化简介
普米族面食类食品的加工方式主要有烤制和煮制两种,各种粮食都可以加工成粉,成年人常食用较硬的烤粑粑,老人和儿童常食用烤稀面饼,普米人也常吃煮面片。普米族食用肉类食物的数量较大,主要是猪、牛、羊、鸡肉,以猪肉为主。普米人大多集中在冬天杀猪,一方面便于贮藏,另一方面也是为大过年做准备。猪膘肉是普米人加工整猪的一种特殊方法,即将猪杀死后去毛、头、内脏和四肢,加盐进行腌制,再将腐部缝合成即成猪膘,猪膘一般可以放置数年不变质,食用时要一圈圈地切下来,一般每个普米家庭每年都要制作一至两个猪膘,猪膘的多少也能反映一个家庭的富裕程度。普米人食用牛肉则是随杀随吃,一般是煮牛肉、骨头做牛排汤。普米人吃羊更为普遍,食用方法也与牛肉类似。普米族已经广泛开始种植蔬菜,主要有洋白菜、青菜、白菜、南瓜、萝卜、土豆等,做菜的方法比较简单,多采取煮、炒、腌等方式。普米人有喝茶的嗜好,每天起床后以及中午和晚饭前都各喝一次茶。酒...
· 普米族节日普米族传统节日简介
尝新节普米族的尝新节没有固定日期,一般在农历七月中旬或八月举行,主要根据当地农作物收获的情况确定。尝新节期间,户户将新粮酿制成苏里玛酒,先祭‘宗巴拉”神,后祭祖先,随后人们尽情畅饮,以示庆贺。在尝新节上,家家都要煮新米,敬供灶神,点上灯盏,祭祀祖先,人们才开始吃用新粮。当天还宰鸡杀羊,煮猪膘肉,宴请新友,庆祝丰收。普米族在"尝新年"时和过年时一样要给狗喂饭团。转山节普米族的转山节日期不固定,有的选在农历七月十五日,有的选在农历七月二十五日,也有的选在农历十月的一天。转山节主要是祭山神活动,普米族各村寨都有自己的神山,转山节这天,便到各村寨的神山祭神。有的神山是周围各民族所共同祭祀的,如宁蒗永宁的格姆女神山,为当地的普米族、摩梭人、藏族等民族共同信奉。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当地及群众便约集在一起,到格姆山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转山节这天,人们都身着节日盛装,携带丰盛的食品,骑马或步行到附近的神...
· 普米族习俗普米族过年习俗简介
大过年,是普米族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之一,一般从腊月二十九祭祖先、吃年饭到正月初七过完人的生日为止,要七八天时间。在宁蒗,以腊月初七为岁首,而兰坪和维西则在正月过春节。兰坪一带有杀年猪宴亲的习俗,不论来客多少,总要馈赠每人一份火烤肘肉和一碗骨头汤,以示“亲如骨肉”、“情同手足”之意。腊月三十晚上,由男家长主祭“门神”,敬“锅庄”,然后全家老小围拢火塘吃团圆年饭。大年初一清晨,各家以供品祭锅庄,祭龙潭。所念祷词,提及同氏族内各家族祖先亡灵和自家三代列祖以及各路名山大川的名字,表示迎新年祈丰收。宁蒗普米族在除夕之夜,先要放火炮三响、吹海螺,在锅庄上供猪头。吃完除夕团圆饭后,年满13岁的男孩子、女孩子,按性别各聚一处,通宵狂欢。待东方发白,各自回到自己家中,由家里人为他们举行“穿裤子”或“穿裙子”成丁仪式。澜沧江畔的普米族在如果是女孩,她便走到火塘右前方的“女柱”旁,双脚分别踩在猪膘和粮食袋上,猪...
· 普米族建筑普米族民居特点简介
普米族传统房屋为纯木结构,用直径12厘米左右的去皮杉木,四角探头垛成木墙,一米长左右的顺木纹劈成的木板瓦,从屋檐向屋脊一层一层搭头铺成人字形屋顶,当地人称这样的房子为木楞房、木垒子。这种房子不仅就近取用木料,备好料后建造起来也快捷,搬迁时按编号拆装也很方便。每户由正房、面房、厢房围成能做晒场的院落,各房转角的空当设狗窝、鸡笼,也有用栅栏、柴堆遮挡的。带门楼的院门正对着的平房就是正房,建在高台上,是院落的主建筑。正房四角立柱,中央竖一大柱,称擎天柱,意为神灵所在之处,有祖先神灵护佑的意思。以中柱为依托,在屋内中间、高两米处建一个半楼,空出火塘上方,并留两块能滑动的木板瓦以利排烟采光。正房是家庭的多功能居室,房门朝东,一般为两大间,设房门一间为正厅。正厅里靠山墙设太平灶,由高约0.3米的木架围成一个土台,以粘土夯实台面,也叫锅庄、火塘,上面立着金属三脚架,后面放有锅庄石和灶神的佛龛。过去火塘周...
· 普米族习俗普米族传统的风俗习惯
服饰根据普米族古老的习俗,普米族儿童在十三岁以前不分性别,全穿一件右襟麻布长衫,女孩发饰前留一辫,上拴红绿料珠,男孩则在头部的前边和左右各留一辩,不佩珠。十三岁成丁礼以后才改穿衣裤、衣裙式短装,转为成年人装束;普米族成年男子发服装各地基本相同,上穿麻布短衣,下穿宽大长裤,外罩长衫,束腰带。普米族妇女多留长发并以发辫粗大为美,喜欢用牦牛尾和丝线编入发辫之中,盘于头顶,外包黑布包头;宁蒗地区的普米族妇女多穿束腰、多褶的长裙,在裙子的中间,通常都横绣一道红色彩线。她们说这是祖先迁移的路线,人死了以后需沿这条路线去寻找自己的归宿,否则就回不了老家。男女无论衣式如何,均外着羊皮坎肩或披肩。饮食习俗普米族以玉米为主食,间食大米、小麦、青稞、荞子、洋芋等。玉米的食用方法是先将玉米用石磨磨成粉,用筛子去玉米壳层,分成三种食用,壳层一般作家畜饲料,较粗玉米碎粒,可拌入大米一起煮吃,也可先用锅煮成粥,再将细面...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