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春秋战国轰动轰动一时的崤之战详情介绍

2016-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99
转发:0
评论:0
春秋战国轰动轰动一时的崤之战详情介绍,秦晋之间的崤之战是春秋时期一场非常重要的战役,当时是齐桓公已经去世,齐国称霸

  秦晋之间的崤之战是春秋时期一场非常重要的战役,当时是齐桓公已经去世,齐国称霸的时代过去,而晋国在晋文公的带领之下趁机崛起,成为了中原霸主,而这个时候南方的楚国依旧强大,西方的秦国也蠢蠢欲动,所以晋国和秦国一直交好,以避免南抗楚国,西对秦国的艰难处境,而崤之战就改变了这一格局。  

  早在前630年的时候,秦晋就约好一起攻打郑国,因为郑国和秦国不接壤,所以约好打下郑国之后,晋国把自己的焦瑕之地给秦国,这正好符合秦国东进入中原的战略目的,所以秦国同意了。但是碰上烛之武,他像秦穆公痛陈利弊,认为郑国灭亡只会便宜了晋国,而秦晋相接,一旦晋国强大起来,危险的就是秦国,于是秦穆公留下了几个士大夫,自己就回去了。虽然晋文公觉得自己深受秦国大恩还未报所以没有和秦国交战,但是这件事也让双方的结盟变得不再牢固。

  后来郑文公、晋文公相继去世,秦穆公觉得这是攻打郑国的大好时机,询问大夫蹇叔是否可以出兵,大夫蹇叔认为这样长途跋涉很难有所收获,是不会成功的,但是利益的太大,即使成功率很低秦穆公也愿意为之冒险,当时秦国首都在雍,要奔袭1500多里地,途径多个雄关险地才能达到,可以说是非常冒险,果然不出蹇叔所料,秦军到了滑国的时候,正好被在当地做生意的郑国商人碰上了,于是他一面假扮滑国国君的使者稳住秦军,一面通知国内,结果郑国做好了防守准备,秦军难以攻克只能回去。

  班师回秦的途中经过崤山,结果被得知了情报的晋国大军埋伏,前后夹击,最后全军覆没,也让秦晋之好从此成为了过去式。

  崤之战是怎么回事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战火不断,崤之战就是当时一场非常轰动的战役,这一场战役之中秦军被晋国埋伏,全军覆没,也让秦晋之间从原先良好的关系变成了日后的世仇,因为这一场战役发生在崤山,所以也被称为是崤之战。 

  在当时,西方的秦国已经比较强大,想要东进参与到中原的争霸之中,为了能够达成这一目的,秦穆公积极的交好晋国,帮助晋文公登基,晋国在晋文公的治理之下逐渐变得繁荣,但是也是因此双方之间有了矛盾,因为晋国是秦国东进的第一道障碍,本来秦穆公是打算交好晋国,然后借助晋国插手中原的,但是随着晋国的强大,晋国对于秦国的防范也越来越多。后来更是出现了著名的烛之武退秦师,使得双方的结盟出现了裂痕。

  后来郑文公和晋文公都去世了,而当年留在郑国的杞子、逢孙、杨孙等士大夫也颇受重用,因此他们发来消息称可以趁着这个时机攻打郑国,里应外合之下,郑国必灭,但是当时秦国和郑国千里之遥,途中很容易就暴露了,郑国因此做好了准备,而得之这个消息的晋国就在秦军回国的必经之路崤山一带设下埋伏,等到秦军无功而返的时候出手,全歼了秦军。同时俘虏了三个将军。

  之后在晋文公夫人的帮助下,这三个秦将最后回到了秦国,秦穆公没有责怪他们,反倒是继续任用他们。之后秦国和晋国交恶,先是有秦国大将孟明伐晋失败,后来秦穆公亲自领兵出征,过河而焚舟,结果一路打到了晋国的王官,晋人不敢出来,秦军就转头去了崤山,祭奠当年战死的将士们。

  崤之战知识点

  一直以来文言文都是学生们学习的难点,因为古人的用语方式和一些习惯都和现在不同,所以不少小朋友们在文言古文上都比较薄弱,这里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秦晋崤之战这篇文言文的一些知识点。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它的出处,崤之战最早记载在《左传》之中,是春秋时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一部编年体的史书,同时也是一部历史散文集,有着较高的文学价值。接下来小编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其现的几个通假字。“文王之所辟风雨夜”这里面的“辟”通“避”,有躲避的意思。“以间蔽邑”很多人都不太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但是如果知道这里的“间”是“闲”的通假字就很好翻译了,就是“使之休息”的意思。“若得而食之不厌”这里的“厌”并不是厌恶的意思,通假了“餍”字,表示满足。

  除了这些比较难以理解的通假字之外,还有一些特殊句式比如宾语前置的“何施之为”“尔何知”;介词结构后置的“败秦师于崤”“使归就戮于秦”等都是比较简单比较易于理解的句式。除此之外本文的主旨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全文以“蹇叔论战”为核心来展开,通过事实来证明蹇叔正确的军事思想和战略目光,并且通过这一段历史故事告诉读者行军打仗必须知己知彼,不能一味看到胜利,否则很容易失败。而这段文章之中也表现出了作者明显的好恶观点,从前面的贬秦扬郑到后来的抑晋扬秦,可以说是很鲜明的表达了作者自身的思想情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春秋战国时期轰动一时的崤之战介绍
秦晋之间的崤之战是春秋时期一场非常重要的战役,当时是齐桓公已经去世,齐国称霸的时代过去,而晋国在晋文公的带领之下趁机崛起,成为了中原霸主,而这个时候南方的楚国依旧强大,西方的秦国也蠢蠢欲动,所以晋国和秦国一直交好,以避免南抗楚国,西对秦国的艰难处境,而崤之战就改变了这一格局。秦晋崤之战军事图早在前630年的时候,秦晋就约好一起攻打郑国,因为郑国和秦国不接壤,所以约好打下郑国之后,晋国把自己的焦瑕之地给秦国,这正好符合秦国东进入中原的战略目的,所以秦国同意了。但是碰上烛之武,他像秦穆公痛陈利弊,认为郑国灭亡只会便宜了晋国,而秦晋相接,一旦晋国强大起来,危险的就是秦国,于是秦穆公留下了几个士大夫,自己就回去了。虽然晋文公觉得自己深受秦国大恩还未报所以没有和秦国交战,但是这件事也让双方的结盟变得不再牢固。后来郑文公、晋文公相继去世,秦穆公觉得这是攻打郑国的大好时机,询问大夫蹇叔是否可以出兵,大夫...
· 春秋战国——崤山惨败
?晋国世子晋欢即位,这就是晋襄公。晋襄公奉送晋文公的灵柩到曲沃殡葬,规制就是晋文公生前希望的王制,虽然周天子并不同意。刚出绛城,晋文公灵柩中突然响声大作,像牛叫一样,灵柩一下变得沉重起来,群臣没有不惊骇的。神算子卜偃占卜后,请众人跪拜,并说:“先君命令我们准备打仗,将有西方的兵马经过我国领土。我军攻击他们,必定能取得重大胜利。”群臣下拜后,柩中声音顿时停止,也不觉得沉重了,和先前一样。先轸说:“西方,指的是秦国。”随即派人到秦国探听消息。却说秦国大夫杞子并两千军士驻扎在郑国北门,目睹郑国公子姬兰即位后,亲晋排楚,并且不遵守当年秦穆公同郑国大夫烛武的盟誓,便愤然不平,心里道:“我等为郑国戍守,以抗拒晋兵,现今,郑国又投降晋国,显得我们无功了。”赶忙派人秘密回国报告秦穆公:“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国都北门,如果偷偷地把兵开来,就可以占领他们的国都。”秦穆公问众臣,上卿蹇叔奏道:“远征郑国,兵马必...
· 崤山之战-居姓起源
周襄王二十四年(公元前628年),郑文公、晋文公相继去世。周襄王二十五年(公元前627年),秦穆公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偷偷越过晋国过境,偷袭郑国。想不到被郑国牛贩子弦高发现了,就假装犒劳郑国军队,随后到滑国抢掠一番,准备回国。消息传到了晋国。晋国正在国丧中。中军帅先轸说:“秦国不顾我们同姓国国丧,不顾礼节,大逆不道。一日纵敌,后患数世。”晋国新君晋襄公采纳先轸的意见,决定有先轸和他的儿子先且居领兵阻击秦军。晋襄公穿孝服亲自督军。先轸与姜戎联合,埋伏在崤山。正在回师的秦军不知道晋国阻击,到了崤山,突然杀出晋军。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位将领被擒,秦军全军覆没。崤山之战是先轸父子的得意之作。后来先轸父子屡立战功。后来在箕之战中,先轸牺牲。先且居继承中军帅职位,统领晋国军队,辅佐晋襄公,使晋国越来越强大。先且居的子孙中有以居为姓,尊先且居为始祖。居姓来自先姓,先姓来自杜姓,杜姓来自刘姓。居姓还...
· 崤山之战是怎么回事?揭开崤山之战的战争经过
公元前629年,晋国、秦国联军兵围郑国,郑国有亡国之患。郑大臣烛之武出城面见秦穆公,告诉他,秦国离郑国远,而晋国离郑国近,若郑国灭亡,有利于晋,于秦国无益处。秦穆公认为烛之武言之有理,于是与郑国结盟,命秦国大将杞子、逢孙、杨孙等戍守郑国。秦军退去,晋军也无奈而退去。公元前627年,晋文公去世,晋襄公即位。郑国使杞子守北门,杞子使人密报秦穆公说:“若派军前来偷袭郑国,必取之。”秦穆公就此事征求大臣蹇叔的意见,蹇叔说:“千里行军,其谁不知?劳师以袭远,此事闻所未闻。师劳力竭,郑国必有所备,此事断然不可。”秦穆公不听,命百里奚之子孟明视、蹇叔之子西乞术、白乙丙带军远征。蹇叔哭而送之,告诉其两子:“晋军必设伏于崤山。崤山有二陵,其南岭,为夏王的陵墓所在;北岭,周文公在此避过风雨,秦军必葬身于此处。”秦师大举东进,次年春,秦师过周都王城的北门,兵车卫都脱去头盔,下车步行,但立即又上车,战车有三百乘。...
· 秦晋崤之战是怎么回事崤之战知识点是什么
春秋战国,诸侯纷争,战乱不断,在这段时间发生了很多经典的战役,崤之战就是春秋时期秦晋两国之间爆发的一场争霸战,奠定了之后一段时间的天下大势,可以说是至关重要,那么这一场大战是怎么一回事呢?当时秦国很强大,正是秦穆公在位的时期,秦穆公重用贤臣,国力渐强,于是对于东进加入中原有了想法,而当时晋国就是秦穆公东进的最大阻碍,因此秦穆公和晋国交好,先后支持两任晋国国君登基,其中就包括晋文公。在公元前630年的时候,郑国对晋国不敬,晋国欲要攻打郑国,同时晋国许诺攻下整过之后就把焦瑕之地给秦国,秦国于是和晋国一起攻打郑国。但是后来秦国被烛之武一番言语给劝退了,还把自己的将士留在郑国帮助防守,而这也为秦晋两国埋下了仇怨。后来秦穆公得知郑国和晋国的国君先后去世,而留在郑国的那些守将传来消息说可以里应外合,所以秦穆公不顾手下人的阻拦,草率的出兵,当时秦国和郑国之间相距甚远,要经过很多的天然险地,结果这么大规模...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