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妃
清朝以前
隋唐时期设内廷主位,嫔,婕妤,美人,才人,自嫔以下即是庶妃。才人之下为秀女,不被列为皇室宗谱之内。
明朝后宫在皇后以下设置皇贵妃、贵妃、妃、嫔,自嫔以下有册封位号的皇帝妾室即可视为庶妃,包括有贵人、美人、女子等称号。这些女性虽然已被承认为妃嫔,并非一般宫人身份,但不单独安排宫殿居住,不举行册封典礼,待遇较举行正式册封典礼的妃嫔低。她们如非为皇帝殉葬而死,死后只能用火焚烧。被成化帝废黜为庶人的皇后吴氏,就因为没有了妃嫔的身份,死后几乎被焚尸。只有获得嫔位甚至妃位的认可追赠,方可得到皇室妃嫔的丧葬祭奠礼仪,如嘉靖帝杨常嫔、万历帝王僖妃等,家眷也能得到作为外戚的官爵赏赐。
清朝初年
清朝初年后宫体制并未完备,和前朝不同清初之后宫体制实际上由满族传统福晋制度演化而成,皇后源自正福晋(又称“嫡福晋”、“大福晋”),妃源自侧福晋,而庶妃则源自庶福晋。正福晋就如汉族的正妻,侧福晋则如汉族的良妾,其地位只较正福晋稍低,庶福晋就如汉族中的贱妾,地位低下,其地位好不了包衣多少。皇太极称帝后把正福晋改称皇后、侧福晋称为妃、庶福晋称为庶妃,按满族规定正福晋、侧福晋须经册封,而庶福晋则不需要,因此庶妃也鲜见被册封,其地位也如庶福晋一样低下。正因出身低下,庶妃能晋为皇妃者甚为罕见,其中只有顺治年间康熙帝生母佟妃晋为康妃(因康熙帝出过天花具有免疫力而被选为继承人,母凭子贵被破格提升。)及康熙年间皇长子胤禔生母惠妃纳喇氏(因庶妃出身,其地位乃较一般皇妃为低)二人,其余均为后代晋尊且无一人晋尊为妃。正是因为地位低微庶妃没有可能被晋尊为皇太妃,也没有皇太庶妃之封,绝大多数庶妃结果没有得到尊封,天聪朝、顺治朝所有庶妃全不获尊封,康熙朝仅有四位庶妃获世宗时晋尊为皇考贵人,高宗时再晋尊为皇祖嫔,其余一律没有被晋尊。皇太极时皇子皇女的生母多为庶妃;顺治年间六位皇女及皇子常宁、奇授等的母亲均为庶妃;康熙年间的庶妃主要有皇长女母张氏、固伦恪靖公主母郭络罗氏、和硕悫靖公主母袁氏、十一公主母王氏、十七皇女母刘氏、皇子胤禧母陈氏。
康熙以后
康熙帝以后,后宫制度开始完备,再也不是只有皇后、皇妃、庶妃三级,内廷主位也变成依次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亦如前朝般自嫔以下为庶妃,自高到低即为贵人,常在,答应。
参考资料
《清史稿卷二百十四 列传一》
章乃炜、王蔼人,责任编辑:陈晓东. . 清宫述闻(正续编合编本), 封扉设计:李猛. 2009年12月第1版. 北京: 紫禁城出版社. 2009年12月: 419. ISBN 978-7-80047-907-6.
参见
御息所(日语:御息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APP下载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