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庶妃

2017-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205
转发:0
评论:0
清朝以前隋唐时期设内廷主位,嫔,婕妤,美人,才人,自嫔以下即是庶妃。才人之下为秀女,不被列为皇室宗谱之内。明朝后宫在皇后以下设置皇贵妃、贵妃、妃、嫔,自嫔以下有册封位号的皇帝妾室即可视为庶妃,包括有贵人、美人、女子等称号。这些女性虽然已被承认为妃嫔,并非一般宫人身份,但不单独安排宫殿居住,不举行册封典礼,待遇较举行正式册封典礼的妃嫔低。她们如非为皇帝殉葬而死,死后只能用火焚烧。被成化帝废黜为庶人的皇后吴氏,就因为没有了妃嫔的身份,死后几乎被焚尸。只有获得嫔位甚至妃位的认可追赠,方可得到皇室妃嫔的丧葬祭奠礼仪,如嘉靖帝杨常嫔、万历帝王僖妃等,家眷也能得到作为外戚的官爵赏赐。清朝初年清朝初年后宫体制并未完备,和前朝不同清初之后宫体制实际上由满族传统福晋制度演化而成,皇后源自正福晋(又称“嫡福晋”、“大福晋”),妃源自侧福晋,而庶妃则源自庶福晋。正福晋就如汉族的正妻,侧福晋则如汉族的良妾,其地位...

清朝以前

隋唐时期设内廷主位,嫔,婕妤,美人,才人,自嫔以下即是庶妃。才人之下为秀女,不被列为皇室宗谱之内。

明朝后宫在皇后以下设置皇贵妃、贵妃、妃、嫔,自嫔以下有册封位号的皇帝妾室即可视为庶妃,包括有贵人、美人、女子等称号。这些女性虽然已被承认为妃嫔,并非一般宫人身份,但不单独安排宫殿居住,不举行册封典礼,待遇较举行正式册封典礼的妃嫔低。她们如非为皇帝殉葬而死,死后只能用火焚烧。被成化帝废黜为庶人的皇后吴氏,就因为没有了妃嫔的身份,死后几乎被焚尸。只有获得嫔位甚至妃位的认可追赠,方可得到皇室妃嫔的丧葬祭奠礼仪,如嘉靖帝杨常嫔、万历帝王僖妃等,家眷也能得到作为外戚的官爵赏赐。

清朝初年

清朝初年后宫体制并未完备,和前朝不同清初之后宫体制实际上由满族传统福晋制度演化而成,皇后源自正福晋(又称“嫡福晋”、“大福晋”),妃源自侧福晋,而庶妃则源自庶福晋。正福晋就如汉族的正妻,侧福晋则如汉族的良妾,其地位只较正福晋稍低,庶福晋就如汉族中的贱妾,地位低下,其地位好不了包衣多少。皇太极称帝后把正福晋改称皇后、侧福晋称为妃、庶福晋称为庶妃,按满族规定正福晋、侧福晋须经册封,而庶福晋则不需要,因此庶妃也鲜见被册封,其地位也如庶福晋一样低下。正因出身低下,庶妃能晋为皇妃者甚为罕见,其中只有顺治年间康熙帝生母佟妃晋为康妃(因康熙帝出过天花具有免疫力而被选为继承人,母凭子贵被破格提升。)及康熙年间皇长子胤禔生母惠妃纳喇氏(因庶妃出身,其地位乃较一般皇妃为低)二人,其余均为后代晋尊且无一人晋尊为妃。正是因为地位低微庶妃没有可能被晋尊为皇太妃,也没有皇太庶妃之封,绝大多数庶妃结果没有得到尊封,天聪朝、顺治朝所有庶妃全不获尊封,康熙朝仅有四位庶妃获世宗时晋尊为皇考贵人,高宗时再晋尊为皇祖嫔,其余一律没有被晋尊。皇太极时皇子皇女的生母多为庶妃;顺治年间六位皇女及皇子常宁、奇授等的母亲均为庶妃;康熙年间的庶妃主要有皇长女母张氏、固伦恪靖公主母郭络罗氏、和硕悫靖公主母袁氏、十一公主母王氏、十七皇女母刘氏、皇子胤禧母陈氏。

康熙以后

康熙帝以后,后宫制度开始完备,再也不是只有皇后、皇妃、庶妃三级,内廷主位也变成依次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亦如前朝般自嫔以下为庶妃,自高到低即为贵人,常在,答应。

参考资料

《清史稿卷二百十四 列传一》

章乃炜、王蔼人,责任编辑:陈晓东. . 清宫述闻(正续编合编本), 封扉设计:李猛. 2009年12月第1版. 北京: 紫禁城出版社. 2009年12月: 419. ISBN 978-7-80047-907-6.

参见

御息所(日语:御息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嫡庶
东亚嫡妻中国正常情况下一夫多妻的家庭里面,一个男子只能有一位正妻,称为嫡妻,中国宋代之前只有贾充等数人因特殊情况得到皇帝许可而有地位相等的左右夫人。正妻在服制,车制等礼仪制度方面与丈夫享受同等待遇,比如皇后的袆衣和皇帝的十二章衣,其裨、纽、约、佩、绶等配件便是完全相同的。在宋元之前多数朝代,无特殊许可而有两位正妻的行为,会被处以一年以上徒刑和相应的杖刑处分,并被强制离婚,但后世渐趋宽松,明清时期有不少男性都有平妻。男子娶正一般需要娶背景相当的女子,娶亲之时,通过婚书写明双方家庭门第、嫡庶、年龄等资料。于某些朝代例如唐代,如果弄虚作假,娶到不相称的女子,无论女方地位高于还是低于男方,这段婚姻通常都会被强制解除,且追究作假一方的法律责任。娶妻的仪式非常隆重,周代周天子娶妻前后历时一年多,诸侯则超过半年。后世娶妻仪式虽然简化,但仍包括聘书、礼书、迎书等三样文件(三书),经过纳采、问名、纳吉(又称...
· 庶吉士
沿革明太祖洪武十八年(1385年)时开始此制,选进士于六部诸司及翰林院之下观政。翰林院、承敕监等近傍衙门之下者称庶吉士,六部之下者称观政进士,行人司下设行人。之后观政集中至翰林院就学于文渊阁。明英宗以后惯例,科举进士一甲状元、探花、榜眼,授予翰林修撰、编修。另外从二甲、三甲中,选择年轻而才华出众者入翰林院任庶吉士,称为“选馆”。庶吉士分翰林、六科两等。鲁迅祖父周福清曾任庶吉士,其故居今存之“翰林”匾额清雍正以后,选馆更为严格,由皇帝主持之朝考决定。庶吉士一般为期三年,期间由翰林院内经验丰富者为教习,授以各种知识。三年后,在下次会试前进行考核,称“散馆”。成绩优异者留于翰林,授编修或检讨,正式成为翰林,称“留馆”。其他则被派往六部任“主事行走”、“御史行走”,或者外派各地方任官,通常是知县,此类庶吉士亦有“半个翰林”之称。明代的翰林为朝廷储备高才之地。明英宗后有惯例: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
· 牛锡庶
牛锡庶: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唐德宗贞元三年(787)丁卯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三人。考官:礼部尚书萧昕。牛锡庶才华出众,性情孤寂,累举进士不第。一次,因避朝官误入礼部尚书萧昕府第。萧昕此时年老独居,少有人来拜望,见牛锡庶来见,大喜,引入厅堂,此时牛锡庶尚不知老者系何官何人,悄悄问侍者,方知是萧尚书。索性将错就错,恭敬有加,交谈之余,尚书又索要牛锡庶之文卷,阅后再三称赞。又问道:"外面议论,明年何人知贡举?"牛锡庶对答:"萧尚书办事公正,肯定是您知贡举。"萧昕道:"来年若知贡举,君即状头也。"牛锡庶起身拜谢,忽然外面传呼"尚书知举"。牛锡庶又拜。
· 庶(shù)姓
庶(shù)姓分类:姓氏介绍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19/06/13【摘要】始祖为子思、邾庶其。庶姓的记载最早见于南宋《古今姓氏书辩证》。〔姓源〕其姓源主要有二:①源自姬姓。春秋时卫国之公族,以非正嫡,号庶氏。据《万姓统谱》记载,庶,卫公族子思之出母,为庶氏。②源自邾庶其之后。邾庶其奔鲁国,其后裔以先人名字中的庶为姓。〔名人〕庶姓的历史名人春秋时邾国有大夫庶其:西周时有庶秀,是周公的老师;又有庶霸遂。〔供橱〕庶姓祖宗神位供奉在大槐树祭祖堂七号供橱。始祖为子思、邾庶其。庶姓的记载最早见于南宋《古今姓氏书辩证》。〔姓源〕其姓源主要有二:①源自姬姓。春秋时卫国之公族,以非正嫡,号庶氏。据《万姓统谱》记载,庶,卫公族子思之出母,为庶氏。②源自邾庶其之后。邾庶其奔鲁国,其后裔以先人名字中的庶为姓。〔名人〕庶姓的历史名人春秋时邾国有大夫庶其:西周时有庶秀,是周公的老师;又有庶霸遂。〔供橱〕庶姓祖宗神...
· 徐庶
生平徐庶年少时好任侠击剑,初平时与石韬一同来到荆州,在荆州时与诸葛亮和庞统相交甚笃。刘备在新野时候,徐庶曾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后来曹操征讨荆州,徐庶与刘备一同南下,因其母被曹军虏获,徐庶只好向刘备辞别并投靠曹操。徐庶投靠曹操后,黄初时为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太和时诸葛亮出兵陇右,知道徐庶仕才如此,曾感叹地说:“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二人指徐庶与石韬,石韬曾与徐庶一同投靠曹操,黄初时为太守、典农校尉)”数年后徐庶病逝。评价诸葛亮:“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阙损矣。违覆而得中,犹弃敝趫而获珠玉。然人心苦不能尽,惟徐元直处兹不惑。又,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勤渠,有忠于国,则亮可以少过矣。”“昔初交州平,屡闻得失,后交元直,勤见启诲。”(《三国志·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尹义尚:“徐元直西蜀之谋士,关云长刘氏之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