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斗门区

2017-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18
转发:0
评论:0
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宋朝以前,斗门一带称黄字围,属新会潮居都。宋朝绍兴二十二年(1152)黄杨山附近岛屿划归香山县管辖,仍称潮居乡。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香山县潮居乡改称黄梁都。大沙、马墩、上横属新会县潮居都。清朝绪六年(1880)黄梁都改称黄梁镇。清宣统二年(1910)改镇为区,按数字编列,称香山县为第八区。1925年,改称为中山县八区。1930年,改称为中山县黄梁区。1931年,区名按数字编列,称中山县第八区。上横、大沙、马墩称新会县第八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1年3月,仍为中山县第八区。上横、大沙、马墩称新会县第九区。1958年11月,称中山县斗门大公社,为中山县7个大公社之一。横粉乡、大沙乡属新会县睦洲人民公社。1965年7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斗门县,隶属广东省佛山地区。1983年7月,斗门县归属珠海经济特区,成为珠海唯一的市辖县。2001年4月,国务院批...

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

宋朝以前,斗门一带称黄字围,属新会潮居都。

宋朝绍兴二十二年(1152)黄杨山附近岛屿划归香山县管辖,仍称潮居乡。

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香山县潮居乡改称黄梁都。大沙、马墩、上横属新会县潮居都。清朝绪六年(1880)黄梁都改称黄梁镇。清宣统二年(1910)改镇为区,按数字编列,称香山县为第八区。

1925年,改称为中山县八区。

1930年,改称为中山县黄梁区。

1931年,区名按数字编列,称中山县第八区。上横、大沙、马墩称新会县第八区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1951年3月,仍为中山县第八区。上横、大沙、马墩称新会县第九区。

1958年11月,称中山县斗门大公社,为中山县7个大公社之一。横粉乡、大沙乡属新会县睦洲人民公社。

1965年7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斗门县,隶属广东省佛山地区。

1983年7月,斗门县归属珠海经济特区,成为珠海唯一的市辖县。

2001年4月,国务院批准斗门撤县建区,同年12月斗门区正式挂牌成立,称为珠海市斗门区 。

行政区划

斗门区下辖5个镇和一个街道办事处。

井岸镇

乾务镇

斗门镇

莲洲镇

白蕉镇

白藤街道

人口

斗门区共有常住人口340377人,其中汉族人口有337665人,占斗门区总人口99.21%;斗门区有30个少数民族,共有少数民族人口2712人,总人口0.8 % 。

语言

本地通行四邑方言,斗门地区人民俗称斗门话,与标准粤语有一定的差距。另外还有使用蜑家话(水上话)和客家话。

旅游

斗门十景

御温泉度假村

黄杨山

耀朗假日休闲俱乐部

金台寺

菉猗堂

十里莲江

斗门古街

尖峰山森林公园

灯笼沙水乡

排山古村

地方特产

禾虫

蔗子狸

斗门南美白对虾

黄金凤鳝

白藤莲藕

斗门海鲈

教育

斗门区第一中学

斗门区田家炳中学

斗门区和风中学

斗门区实验中学

斗门区第二中学

斗门区第四中学

斗门区城东中学

斗门区白藤湖中学

斗门区实验小学

斗门区城南学校

斗门区白藤湖中心小学

斗门区白藤湖幸福小学

斗门区教师进修学校

斗门区广播电视大学

斗门区机关幼儿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广东-珠海-斗门区黄佐
黄佐(1489~1566),字才伯,号泰泉,广东香山县荔山(今属珠海)人。祖籍江西,明初定居香山。祖父黄瑜,世称双槐先生,父亲黄畿,世称粤洲先生,皆为一代儒宗,以品学知名。黄佐聪慧好学,幼承家风,3岁即受读《孝经》,8岁钻研诗、词以及天文、历算之书。明正德五年(1510)中解元。嘉靖元年(1520)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在“大礼议”之争中,黄佐主张依礼追嘉靖帝生父为皇叔,因而被外放任江西佥事。旋改任广西督学。任内,倡修乡村社学,拆除淫祠,编印《理学本源》颁行所辖郡邑。后因母病致仕。居家9年后被重新起用,为翰林院编修兼左春坊左司谏。不久进职侍读,掌南京翰林院,召为右谕德,擢南京国子监祭酒。丁母忧后又任少詹事。与首辅夏言议河套事,意见相左。其时,吏部右侍郎职位空缺,欲谋此位者互相诋毁,使龙颜大怒。黄佐虽未参与其事,却因是被荐举的候选人而受牵连罢官。淡泊功名的黄佐自此绝意仕途。归居广州...
·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梁金震
梁金震(一?),字允大,号容洲,乾务乡人。自幼聪颖过人。及长,体格魁梧,性情敦厚温和。好读书,为文纯雅有致,诗作“变化自然,体质都雅,飘然物外”。年三十受聘执教得山县乡学。康熙四十年(1701)壬午科乡试中式第十五名举人,授贵州省思南府安化县知县。为官清廉正直,“杜贿赂,绝请托”。安化土地贫瘠,文化落后,到任后大力倡修水利,鼓励农耕,发展生产;又兴办学校,培育人才,深得民心。年六十六告老还乡。他性情耿介敦厚,学识渊博,名重一时,与石岐李东揆诸人友善,诗酒唱酬,晚年应聘修县志,书成未梓,以八十高龄于家病逝。生平酷爱吟诗,著述甚富,有《录筠诗集》六卷,《录筠文集》四卷行世。两集于今尚未发现,现存有《登黄杨山访邓光荐先生遗迹》、《小岭》、《望贵》等诗作,散见于《香山诗略》及志书中。
·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黄瑜
黄瑜(生卒年月不详)字廷美,祖籍江西,明初定居香山石岐仁厚里。明景泰七年(1456)丙子科举人。天顺元年(1457),帝颁诏求直言,其应诏上疏六事。成化五年(1469),授惠州府长乐县知县,有惠政。后以年迈告老归会城番山下,亲手种植槐树两株,又盖一凉亭,吟啸其间,自称“双槐老人”,学者称“双槐先生”。著有《应诏六疏事》、《书传旁通》10卷、《双槐文集》10卷、《双槐岁抄》10卷等。卒年73岁。
·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黄槐森
黄槐森(1829-1902),字作銮,号植庭,荔山乡人。少时攻读群籍,稍长习研诸子百家,才思敏捷,为文神速。咸丰十一年(1861)中举人,同治元年(1862)成进士,即被任(翰林)庶吉士,在翰林院国史馆编清史。后历任山东道御史、云南道事授刑科给事中、顺天文武乡同考监试官、文武会试监试官、考试汉学教习官、直隶大顺广道、四川川北道、云南迤东道、贵州按察使、护理巡抚、广西布政使、护理广西巡抚、云南巡抚、广西巡抚。光绪二十七年(1901),以七十二岁高龄辞官还乡,次年病故。他清高正直,不畏强豪。屡上书揭发营私舞弊官员,陈述兴废意见,为朝廷所重视,享“风鸣朝阳”美誉。任川北道,严惩土豪劣绅,理清积案。任贵州巡抚,觉该地政务松弛,遂雪夜巡城,考核勤惰,官员皆感震慑。任广西巡抚,郁林、博白、北流等地匪徒猖獗,民不聊生,他亲住督剿,杀贼枭数十,匪患遂息。对地方建设,夙夜操劳。曾致力整顿臃肿机构,整肃官纪。...
·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黄金仑
黄金仑(1441-?),字世美,号香山主人,荔山乡人。明成化元年(1465)参加广东乙酉科乡试,中式第七十三名举人。成化十一年(1475),参加乙未科会试,中式第一百六十名进士,官至广西副使(广西省级副长官,官阶四品)。为人厚道,重感情,勤奋好学,沉默寡言而胸怀大志。家世代务农,出身贫苦。小时在乡间从塾师学,后仰慕江门陈白沙,离乡赴江门拜陈为师。当时陈白沙带学生登山游览,黄铯走到最后,一个自傲学生吟出上联:“猛水流沙粗在后”,企图作弄他,谁知黄论随口对出下联:“狂风播谷秕占先”。诸生见对仗工整,出语不凡,嗣后便不敢小看。白沙先生十分赞赏他为人厚道、勤奋好学,悉心培养,为他成才打下扎实的基础,师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黄金仑中进士,其年三十四岁。初受大理寺评事,因办事秉公,作风细密,评事据理,审谳据实,是非曲直,经他评判,上下皆服,甚得上司赞赏,后升广西佥事,官晋一级。他廉洁俭朴,为官多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