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勒热夫战役
勒热夫战役的主要行动可分为四大战役以及一系列小型战役。四大战役分别是:1942年1月8日—4月30日的第一次勒热夫-维亚济马进攻战役;1942年7月30日—8月23日的第一次勒热夫-瑟切夫卡进攻战役;1942年11月24日—12月16日的第二次勒热夫-瑟切夫卡进攻战役(作战代号为火星行动);1943年3月2日—3月31日的第二次勒热夫-维亚济马进攻战役。苏军于1942年1月8日至4月20日的第一次勒热夫-维亚济马攻势,西方面军与加里宁方面军分别从南北两翼深远迂回维亚济马,形成了“勒热夫-瑟切夫卡-维亚济马”一线的“勒热夫突出部”,试图夺取维亚济马;但德军于2月3日停止后撤稳住了防线,在此构建了大量防御工事坚守。1942年8月12日至9月8日德军装甲第2集团军向西方面军左翼的第61集团军、第16集团军结合部发起进攻,德方称之为“旋风作战”(Wirbelwind),苏方称为苏希尼奇防御战役。德...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九鬼嘉隆
生平前期天文11年(1542年)在志摩国英虞郡九鬼泰隆的波切城(三重县志摩市大王町波切)出生,家中三男。父亲是九鬼定隆(泰隆嫡男)。母亲是英虞郡甲贺(志摩市阿儿町甲贺)出身。九鬼泰隆领有两座城,嘉隆的长兄九鬼净隆在答志郡的田城(鸟羽市)出生。九鬼氏的出身不详,但是在家传书中是藤原北家的子孙,由纪州九鬼浦(现今尾鹫市九鬼町)送到志摩波切的川面氏的养子隆良因为立下武勲,被当地的五奉行推举而成为地头。但是隆良没有儿子,于是收英虞郡和具(志摩町和具)青山丰前的次男为养子。嘉隆与隆良没有血缘关系,而是在6代后成为当主。天文20年(1551年)父亲死去,家督由长兄净隆继承。永禄3年(1560年),志摩的地头中,有12人受伊势国司北畠具教的援助而进攻田城。嘉隆帮助田城城主‧长兄九鬼净隆,但是净隆在战斗中死亡,嘉隆于是协助净隆之子九鬼澄隆,但是失去城主的九鬼一方没有战意而惨败。于是嘉隆等残党向朝熊山逃亡。...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阿莱克修斯一世
生平阿莱克修斯一世是拜占庭皇帝安德洛尼卡一世之孙。1185年安德洛尼卡一世被杀害,他与弟弟大卫成为了安德洛尼卡一世仅存的男性后代。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了君士坦丁堡,拜占庭的一些皇室后裔与贵族纷纷建立了拜占庭的继承国。作为科穆宁家族的后代,阿莱克修斯与大卫建立了特拉比松帝国,他也成了特拉比松首位君主。他的后代一直以科穆宁家族为豪,自称为“伟大的科穆宁”(梅加斯·科穆宁,MegasKomnenos)。1205年,阿莱克修斯一世曾成功地抵抗了塞尔柱土耳其人对特拉比松的围攻。1214年,土耳其人攻陷了锡诺普,阿莱克修斯被擒。最终,阿莱克修斯只得臣服于凯考斯一世,才得以被释放。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魏晋南北朝服饰
男子服饰穿笼冠大袖衫的魏晋男子笼冠大袖衫魏晋时期的贵族男子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直到南朝时期,这种衫子仍为各阶层男子所爱好,成为一时的风尚。笼冠的形像与北朝墓葬中出土的图像略同,然而时间却比其他资料要早,可见笼冠并非出自胡俗,而是先在中原地区流行以后,才逐渐传到北方,成为北朝时期的主要冠式之一。裤褶裤褶本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服装(胡服),基本款式为上身穿齐膝大袖衣,下身穿大口裤。这种服装的面料,常用较粗厚的毛布来制作。穿裤和短上襦,合称襦裤,但贵族必须在襦裤外加穿袍裳,只有骑马者、厮徒等从事劳动的人为了行动方便,才直接把裤露在外面。贵族是不得穿短衣和裤外出的。到了晋代这种习惯才有所改变。南北朝时五胡乱华后,汉族和北方胡人的文化互相影响,这种服装也被汉人接受为汉服的类。裤有大口裤和小口裤,以大口裤为时髦,穿大口裤行动不便,故用锦带将裤管缚住,有、又称缚裤。女性服饰甘肃出土的前秦时期紫缬襦、绯碧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美国电影协会
机构历史建立初期:1922–1929美国电影协会成立于1922年,最初命名为美国电影制片人和发行人协会(简称MPPDA),是电影公司的行业协会。曾任邮政总局局长的威尔海斯是该协会的首任主席。在成立的时候,它代表约70到80%的美国电影。MPPDA最初几年专注在公关活动,以吸引华尔街的投资,同时确保美国电影保有"干净的道德色彩"MPPDA还制订行为守则,以管理演员在屏幕外的行为。为了确保美国电影在海外的利益,协会鼓励片厂避免对外国人的种族主义。初期,威尔海斯反对官方审查制度,而协会也努力提高民众对此制度的反对意识。然而在协会创立当时,地方的审查委员会常常为了让好莱坞电影符合地方制度,而将电影修改得语无伦次,造成观看人数的下降与负评。1924年,威尔海斯提出"守则"(TheFormila),这是一个给制片人的方针,以期望电影工业能自律。"守则"要求制片人将电影的概要给海斯审查,然而制片人并没有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高圆宫宪仁亲王
生平1954年(昭和29年)出生,是三笠宫崇仁亲王的三男。就读松涛幼稚园、学习院初等科、学习院中等科、学习院高等科,高校时期参加摄影社,之后摄影也成为生活的嗜好之一。1978年自学习院大学法学部毕业后,前往加拿大的皇后大学留学,至1981年才返国。随后,于与外务省相关的国际交流基金工作。1984年4月23日,于加拿大驻日本大使馆举办的酒会上,认识了实业家鸟取滋治郎的长女鸟取久子,5月上旬时父亲崇仁亲王即向鸟取久子确认是否对宪仁亲王存有好感。5月20日,鸟取久子以英语“Willyoumarryme?”向宪仁亲王求婚,得到亲王的承诺回应。8月1日,双方结为连理获得皇室会议的承认,9月17日进行纳采之仪,12月6日举行结婚的相关仪式,同日也代表高圆宫家正式成立。之后,共育有三名女儿,分别是承子女王、典子女王与绚子女王。此外,久子王妃的曾祖母和贞明皇后为表亲关系。虽然在皇位继承顺位上与众皇族相比,...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马拉拉·尤萨夫扎伊
早年童年1997年7月12日,尤萨夫扎伊生于巴基斯坦西北部开伯尔-普什图省斯瓦特县的一个逊尼派穆斯林家庭。她的名字马拉拉意为“悲痛欲绝”,源于阿富汗南部著名的普什图女诗人和女战士MalalaiofMaiwand。而她的姓氏尤萨夫扎伊,源于巴基斯坦斯瓦特山谷的大型普什图博客联盟,是她生长的地方。她的家在明戈拉,有两个弟弟、父母——齐亚乌丁和索尔·佩卡和两只宠物鸡。斯瓦特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其自然风光和优美景色,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到此一游,就连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造访该地区时,称赞它是“东方的瑞士”。尤萨夫扎伊有一口流利的普什图语、英语和乌尔都语,很大程度上受到担任克胡肖尔公立学校校长、著名诗人、教育活动家父亲齐亚乌丁·尤萨夫扎伊的教育。尤萨夫扎伊在一次采访中曾表示自己想成为一名医生,后来在父亲的鼓励下才改为当政治家。齐亚乌丁提到了女儿的过人之处,把两个弟弟送上床后,他允许女儿晚上熬夜谈论政治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苏军驻德集群
历史苏联驻德集群由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构成,正式成立于1945年7月9日。在漫长的冷战时期,驻德集群始终为齐装满员,装备和训练也是最好的。它们位于苏军向西进攻计划的第一梯队。苏军驻德集群的单位参与了1968年针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入侵行动。1989年,作为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一部分,苏联驻德集群转变为防御力量的部队,坦克部队于1989年撤出德国,并在1989年6月1日更名为西方集群。战斗序列从60年代开始苏军驻德集群的兵力稳定为6个集团军20个摩步师和坦克师构成,具体布置如下。1979年驻德集群各师:炮兵第34师近卫坦克第2集团军第3集团军近卫第18集团军近卫第20集团军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近卫第8集团军1979年末近卫第18集团军指挥部和其下属的其中近卫坦克第6师和部分独立旅、团撤出东德移防白俄罗斯,下属另两个师分属其他集团军。1982年近卫摩步第14师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稠密集
度量空间中的稠密集在度量空间(E,d)中,也可以如下定义稠密集。当X的拓扑由一个度量给定时,在X中A的闭包A¯¯-->{displaystyle{overline{A}}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琅琊王氏
简介秦朝名将王翦之孙王离死于钜鹿之战,王离长子王元,为避秦乱,迁于琅邪郡(今山东临沂),为琅邪王氏始祖。王元之弟王威则是太原王氏的祖先。王元的曾孙王吉,字子阳,官至博士谏大夫,王吉之子王骏为御史大夫、孙王崇官至大司空,封扶平侯。王吉祖孙三代皆以贤称著于史。王崇之子王遵,光武帝嘉其忠义,拜太中大夫,封向义侯。王遵之子王音,为大将军掾,生四子王谊、王浚、王典、王融。王融官至南康尹,有二子王祥、王览,兄弟二人皆以孝著称。东晋名臣王导即王览之孙、王元十二世孙。琅邪王氏在衣冠南渡时为东晋政权的稳固居功至伟,被称为“第一望族”,时人皆谓“王与马,共天下”。整个家族在东晋和南朝共出现过九位皇后,七位驸马,一位北朝妃嫔。侯景之乱时,琅邪王氏与陈郡谢氏一起因拒绝侯景联姻,而受侯景报复性地大屠杀,自此几乎在政局失去影响力;唐朝仅有四人官至宰相(王方庆、王璿、王玙、王抟);五代时期则无一人被史书立传。代表人物王
人物百科 | 2017-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