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亨索伦王朝
霍亨索伦-法兰克尼亚系霍亨索伦(霍汉索伦)-法兰克尼亚系的腓特烈三世通过继承,获得拜罗伊特和库尔姆巴赫,其曾孙腓特烈五世在1363年被皇帝查理四世封为帝国伯爵,1415年,腓特烈六世成为勃兰登堡选帝侯,称选帝侯腓特烈一世。1473年其第三子阿尔布雷希特·阿喀琉斯为选帝侯时立下规约:勃兰登堡选帝侯称号属于直系继承,非长子也有继承权,领地不得分割。据此,其长子约翰·西塞罗成为选帝侯。因此,勃兰登堡的霍亨索伦家族(选帝侯系)在1618年通过继承得到普鲁士公国统治权。在腓特烈·威廉大选帝侯统治时期(1640年-1688年),勃兰登堡-普鲁士日趋强盛,1701年,普鲁士公国升为王国,选帝侯成为国王腓特烈一世,1871年,普鲁士国王霍亨索伦家族的威廉一世成为德意志帝国皇帝。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后,霍亨索伦家族的统治被推翻。霍亨索伦-士瓦本系霍亨索伦-士瓦本系于16世纪在德意志西南部声势颇盛。1...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柳宗元
家族背景柳宗元祖籍河东郡(今山西省永济市),河东柳氏与河东薛氏、河东裴氏并称“河东三著姓”,是真正的门阀贵族。祖上世代为官,七世祖柳庆为西魏侍中,封平齐县公。柳宗元的堂高伯祖柳奭曾官居宰相,反抗武后而死高宗朝。曾祖父柳从俗、祖父柳察躬都做过县令。其父柳镇曾任侍御史等职。柳宗元的母亲出自范阳卢氏北祖帝师房,连续五代祖先都是大儒。柳宗元没有亲兄弟,只有两个姐姐。唐朝立国后,柳氏被皇室倚重。唐高宗李治一朝(公元649年—683年),只尚书省任职就多达20人,权倾一时。也是在高宗时期,柳家开始走向衰败。柳母卢氏出身世家,通晓诗书,文采不凡。柳宗元4岁时,父亲孤身在外,卢氏带着孩子们暂住长安西郊乡下。家中没有书籍,她就背诵口授。公元789年,柳镇担任殿中侍御史,却在审理案件时得罪了权倾一时的宰相窦参,被陷害而贬至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十五世祖柳轨,晋吏部尚书。十四世祖柳景猷,晋侍中。十三世祖柳耆,...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龙虱科
语源龙虱科的学名源于希腊语的δυτικός(dytikos),意思就是“可潜水”。特征龙虱成虫呈长卵流线形,扁平,光滑,背面拱起,后足扁平刚毛发达。触角为丝状,共11节,下颚的触须较短。常见个体大小为10至20毫米,部分物种身长可达35毫米以上。龙虱的成虫和幼虫均以肉食性为主,喜食水中昆虫、孑孓、小鱼、蝌蚪等,部分亦属植食性和腐食性。成虫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当它们见到灯光时便飞向高空,趋向光源。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七七》:“龙虱生水中,外甲壳而内软翅,似金龟虫,也能略飞”。食用性龙虱科物种的成虫,特别是大龙虱属(Cybister)物种,皆食用。在墨西哥,当地人会把C.explanatus烤过后再加盐,与玉米面豆卷伴食。在日本,日本真龙虱(C.japonicus)在部分地区(例如:长野县)被视为食物。在中国的广东省,除了会食用日本大龙虱之外,还会吃黄缘真龙虱(C.bengalensis)、黑...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神武天皇
人物简介神武天皇(日语:じんむてんのうJinmuTennō),是神话中日本第一代天皇,天照大神后裔,最早在《古事记》中则名为神倭伊波礼毘古命(日语:神倭伊波礼琵古命/かむやまといわれひこのみことKamuyamatoiwarehikonomikoto)。较晚成书的《日本书纪》中的汉字译为神日本磐余彦尊(日语:かむやまといわれひこのみことKamuyamatoiwarehikonomikoto),传说他建立最早的大和王权,为日本开国之祖与天皇之起源。人物生平神武东征根据记载,神武十五岁立为太子,并娶吾平津媛为妻。45岁时与诸皇兄、子商讨东征之事,该年(甲寅年)十月即横渡濑户内海,意图征服东土。历经半年的旅程,途中经筑紫、安艺、吉备等地,终于在河内国登岸。这时大和国的土豪长髓彦因恐惧皇子入侵,遂于孔舍卫阪率兵迎战。激烈的战事中,神武天皇领悟到身为太阳神之后裔,不应朝向东边(太阳自东方昇起)征讨,于...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武臣政权
概要高丽王朝初期的贵族政治以文治主义为立脚点,因此朝廷重文轻武,导致了武臣在社会地位上的没落。武臣无论是在政治还是经济方面都处于劣势;与此相对地,文臣则深受朝廷的重用。这使得文臣与武臣之间矛盾的日益加深。1013年(高丽显宗五年),上将军崔质、金训曾发动叛乱,随后,在崔质、金训的威权下,朝中的高级武臣都兼任文官的官职。虽然这次叛乱在次年即被平定,但武臣在朝中的势力已经逐渐抬头。到了高丽毅宗时期,这种矛盾达到了极点。由于高丽毅宗亲近文臣而忽视武臣,导致了武臣不满的爆发。1170年,毅宗出游普贤院,大将军李绍膺在御前表演五兵手缚戏,遭到文臣的羞辱。随驾的武臣郑仲夫、李义方、李高等人,借此契机发动兵变,废黜高丽毅宗,拥立高丽明宗,并大肆屠杀文臣。此后,武臣完全控制了朝政,国王形同傀儡。1173年,金甫当发动叛乱,欲拥立毅宗复位。失败后,李义方杀死了毅宗,并且怀疑文臣参与此事,因此迫害文臣。117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魏襄王
生平魏惠王后元十六年(前319年),其父魏罃逝世,嗣位魏王,史称魏襄王。襄王元年(前318年),各国在不断受挫后醒悟,重提公孙衍倡议,但早已瓦解的南北合纵,由楚怀王芈槐担任盟主,集结赵、魏、韩、燕、齐四国共同攻击秦国。齐国采用田文谋略,答应出兵,却命远征军行动愈加迟缓。五国联军抵达函谷关却不同心,各国皆欲保实力,既不敢也不愿先攻。数天后,秦国守将赢疾出奇兵切断楚国粮道,楚军因乏食先撤,其他四国亦随之撤军。襄王二年(前317年),在魏国宰相张仪建议下宣布退出南北合纵,请张仪担任中间人与秦国和解;张仪辞去宰相职务,返回秦国。襄王五年(前314年),秦国因其境内魏人叛乱,遣军攻占曲沃,而把住户全部逐回。襄王七年(前312年),趁楚国新败之余,遣军攻击楚国,抵达邓城。襄王九年(前310年),遭齐国遣军攻击,在张仪设计游说下班师,任命张仪担任宰相(一年病逝);与秦王荡在临晋举行高阶层会议。襄王十一年...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禅宗
宗义概述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像,上方文字为禅宗理念“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由日本书法家白隠慧鹤画画禅宗的这个“禅”字由于梵文“禅那”(ध्यान)音译而来,意为“静虑”、“思维修”、“定慧均等”。它是指经由精神的集中(奢摩他,samādhi,又译为止、定、禅定、心一境性),以进入有层次冥想(即毗婆舍那)过程。它是佛教很重要而且基本的修行方法,被称为三无漏学之一,也是大乘六波罗密之一。但是禅宗所谓的“禅”非谓修证“四禅八定”的“禅定”,而是六度波罗蜜的第六度-“般若”,亦即指能够引导学人参究,因而证悟到的本来自性清净心。印度源流禅宗最早起源于楞伽师,以修习《楞伽经》为主,与印度的如来藏学派有着很深的关系。但是进入中国之后,与中观般若学及道家思潮相结合,最终形成了这个彻底中国化的大乘佛教宗派。小乘禅观佛教从释迦牟尼开始,就追求着如何脱离轮回,进入没有苦恼的自由境界(涅槃)的方法。能够达到这种境界,...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朱守谦
生平童年朱文正被罢黜时,朱守谦甫四岁,朱元璋抚摸著守谦的头说:“你不用恐惧,你的父亲不受教,让我担忧,我不会因你父亲的过错而废了你。”养育在宫中。守谦的幼名是“铁柱”,吴元年改名“炜”。洪武三年更名“守谦”,洪武三年(1370年)受封靖江王。就藩洪武九年到封地靖江(今桂林)。俸禄视同郡王,官属为亲王的一半,太祖命年长的儒者赵埙为长史辅佐他。靖江有元顺帝潜邸,改为王宫,守谦上表谢恩。太祖对跟去的从臣说:“朱守谦年幼而镇守西南,要好好辅导他。”被废守谦知书,却好于结交小人,使得当地人有怨言。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召朱守谦返还京师,戒谕他。守谦作诗,诗中颇有怨言。朱元璋怒,废为庶人。复爵与禁锢居住在凤阳7年后,太祖恢复其爵位。改镇守云南,和妻子的弟弟徐溥一起去,又赐书戒谕,语极挚切。但朱守谦还是和以前一样暴横。太祖召回京,让他再次居住在凤阳。朱守谦又强取牧马,太祖于是将他禁锢于京师。逝世与身...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舍利弗
名称舍利弗(Śāriputra)的名称来自其母亲,意译鹙鹭子、秋露子。其母名为舍利(Śāri),这是一种鸟名,义译秋露、鹙鹭、鸲鹆、鹆、鹙、百舌鸟。相传其母之眼,美丽如鹙鹭鸟,因此得名;另一个说法则是她擅长议论,如同百舌鸟,因此得名。putra,是“儿子”、“男子”的意思。汉地旧译为身子、珠子他又名优婆低沙(Upatissa),或称优波底沙、优婆提舍、优波帝沙,这个名字来自其父亲之名,提舍(Tissa,又译为低沙、帝沙)。简介舍利子的舍利子。舍利弗诞生在古印度摩揭陀国,离首都王舍城大约有二三里的路程。他诞生于婆罗门种姓的家庭。父亲是婆罗门教中著名论师,名叫低沙。他从小就才智过人,善于辩论,非常出名。二十岁时拜六师删惹夷为师,但经过一个时期学习,对删惹夷的学问不满足。他因听到马胜比丘(Assaji)说因缘所生法的偈颂,决定和好友目犍连一同加入释迦牟尼僧团。他与目犍连的弟子,共两百名,也随之加...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塔纳赫
历史《塔纳赫》是犹太教的经籍,一般认为《塔纳赫》并不是在一个时期内产生,而是经过一段颇长时间写成。普遍认为是由巴比伦之囚时期开始直到公元前一世纪,在此段约240年的时间写成。全书由一批犹太圣哲和文士整理古代犹太教的历史典籍和律法文献,最后在公元100年前后经犹太教拉比在加姆尼亚(Jamnia)所举行的宗教会议中,正式确立为《塔纳赫》的定本。《塔纳赫》主要以用希伯来文写成,而《文集》内有些晚期经卷是以亚兰文(希腊化时代的叙利亚地区官方语言)所写成。其主要内容围绕古代犹太人生活为主,而大部分都是记述犹太人被流放的历史,尤其强调流放的原因乃是犹太人背离了上帝的诫命,结果遭上帝惩罚而流放异地。《塔纳赫》是现在世界上被翻译得最多的著作,当中一原因是《塔纳赫》被收纳为基督宗教经籍之一部分。但两者仍存分别,除基督宗教称《塔纳赫》为“旧约”外,《圣录》部分书卷的次序亦略有不同。不过,两者的内容上基本是一样
人物百科 | 2017-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