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基·洛克
早年生活他生于纽约州的斯克内克塔迪,具有爱尔兰和法国血统,家庭信仰天主教。六岁时他父亲离开了家庭,后来父母离婚。他与弟弟妹妹跟随母亲搬到了佛罗里达居住,他的继父是名迈阿密海滩的警官,有5个孩子。1971年洛克从中学毕业。他在青少年时期就对体育很感兴趣、爱上拳击运动,并参加了一些职业比赛。事业1980年代,他在Diner、《斗鱼》和《爱你九周半》中相继演出,而在《夜夜买醉的男人》和《天使之心》中的演出获得好评。1991年接受拳击训练成为一名职业拳手。后来他又在一些电影中担任配角,如《造雨人》,《脱线痞子俏佳人》,《誓死追缉令》,GetCarter,OnceUponaTimeinMexico和ManonFire。由于拳击比赛影响脸部,让他动了4次整形手术以便重整鼻子跟颧骨,连带也使得原本俊帅的外表产生落差,因而即便回到好莱坞也难再度扮演过往类型的电影主角。2005年,他又回到好莱坞的主流圈,出...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伤寒杂病论
成书过程《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张仲景去世后,失去了作者的庇护,《伤寒杂病论》开始了它在人世间的旅行。当时,书籍的传播只能靠一份份手抄,流传开来十分艰难。不久,原书亡失。在纸张尚未大量使用,印刷术还没有发明的年代,这本书很可能写在竹简上。《伤寒杂病论》时光到了晋朝,《伤寒杂病论》命运中的第一个关键人物出现了。这位名叫王叔和的太医令在偶然的机会中见到了这本书。书已是断简残章,王叔和读着这本断断续续的奇书,兴奋难耐。利用太医令的身份,他全力搜集《伤寒杂病论》的各种抄本,并最终找全了关于伤寒的部分,并加以整理,命名为《伤寒论》。《伤寒论》著论22篇,记述了397条治法,载方113首,总计5万余字,但《伤寒杂病论》中杂病部分没了踪迹。王叔和的功劳,用清代名医徐大椿的话说,就是“苟无叔和,焉有此书”。王...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苏丹依布拉欣·依斯迈
早年生活依布拉欣是10名兄弟姐妹中的大王子,其名字取自曾祖父的名字,即时任柔佛州苏丹依布拉欣爵士(SultanSirIbrahimibniSultanAbuBakar)。母亲约瑟芬·特蕾沃柔(JosephineTrevorrow)是一名英国女子,在嫁给苏丹依斯干达后改信回教,并改名为卡宋·阿都拉(KalsomAbdullah)。不过两人在不久后离婚。其父王在几年后和吉兰丹王族查娜丽亚成婚。依布拉欣早年在柔州阿都拉曼天猛公一校接受教育,并于1968年至1970年期间到澳洲升学,随后才在苏丹阿布巴卡学院接受中学教育。依布拉欣也在新山的两所宗教学校接受宗教教育。依布拉欣在完成中学教育后,就被父王送往哥打丁宜的陆军训练中心接受为期3个月的基本军训。而为了加强基本军事知识,依布拉欣再被送往美国接受步兵及航空官员的基本课程。随后依布拉欣还在美国接受特别行动组官员课程。在回国后,依布拉欣即被委任柔州武装...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迈尔·阿姆谢尔·罗斯柴尔德
早年迈尔·阿姆谢尔·罗斯柴尔德,生于1744年德国法兰克福犹太人聚居地。他的父亲是AmschelMosesRothschild(于1755年去世)、母亲是Schö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后过程主义考古学
考古学方法主观主义后过程主义考古学和过程主义考古学(俗称新考古学)是两种相反的观点。过程主义考古学如实证主义一般,相信考古调查应当用科学方法仅允许考古学家根据证据用客观的陈述过去社会。后过程主义考古学质疑这个方式,认为考古学是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挖掘出来的考古纪录是用来呈现与证实考古学家的观点。过程主义考古学马修·约翰逊(MatthewJohnson)说“后过程主义考古学家认为考古学家永远无法直面理论和数据,相反的,考古学家透过理论之云来看数据。”解释由于他们认为考古学家是主观的,后过程主义考古学家认为“所有的考古学家无论是否公开承认,总是将自己的观点和偏见强加于对考古数据的解读”。大部分状况下,他们认为这种偏见是政治性的。后过程主义的菁英主义者丹尼尔·米勒(英语:DanielMiller(anthropologist))认为过程主义的实证主义方法,只有那些被观察、实测的时候,预测的时候才...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宋学
宋代的学术代表流派宋学的主要学派包括周敦颐的“道学”派(以“道”为核心概念)、邵雍的“数学”派(以“数”为核心概念)、张载的“气学”派(以“气”为核心概念)、二程与朱熹的“理学”派(以“理”为核心概念)、陆九渊的“心学”派(以“心”为核心概念)、陈亮与叶适的“事功学派”、吕祖谦的经世致用派等。陆九渊本人则提出“六经注我”的治学方法。气学程朱理学心学(陆九渊)永嘉学派永康学派金华学派东发学派四明学派宋学吸纳儒、释、道三派,形成了所谓的理学与心学,凌廷堪认为“宋学不求于经而但求于理,不求于故训典章制度而但求于心”。方东树则认为“窃以孔子没后,千五百余岁,经义学脉,至宋儒讲辨,始得圣人之真。平心而论,程、朱数子廓清之功,实为晚周以来一大治。”。宋代著名的书院北宋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岳麓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河南商丘应天书院史上各家对宋学的论述正面钱穆以为“宋学精神,厥有两端:一曰革新政...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大小一腰
以规定的刃长标准来划分日本刀类别的做法,称为“定寸”。众所周知,太刀与打刀作为日本刀的典型代表,现代的定寸标准是超过2尺以上者。现代日本尺的一尺约等于30.3cm,2尺是60.6cm,但约定成俗的以30cm等同于定寸中“1尺”。所以刃长超过60cm即划入太刀与打刀的范畴,胁差的定寸标准则是1尺-2尺之间,即刃长介于30-60cm者。而短刀的刃长则不超过30cm即1尺。在安土桃山时期,胁差的角色开始明确下来,一口打刀加一口胁差一同插于腰间的“大小一腰”,逐渐成为日本武士们出外的标准配置。由于时代的惯性,此时的胁差主要有两种较典型的形式:一种是刃长1尺6、7~9寸的镐造大胁差,外形也多如当时长刀流行的南北朝大磨上那样豪壮的姿态;另一种则是由之前的平造寸延短刀进化而来的小胁差,刃长1尺1~4、5寸左右。然而也有一些武士腰携2尺8寸的长刀与2尺5分到2尺1、2寸的胁差行走于外的记载——刃长超过2尺...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三纲五常
起源孟子提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分别为“仁”、“义”、“礼”、“智”的源头,并列“四端”。在《韩非子·忠孝》中,首次提出:“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天下治;三者逆,天下乱。”而“三纲、五常”的说法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何晏在《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中的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这种名教(名分与教化)观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即通过上定名分来教化天下,以维护社会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三纲之观念原存于法家,《韩非子》中讲:“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汉武帝时董仲舒从天人关系出发,根据“天尊地卑”思想,明辨了三纲五常,称“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又循“阴阳五行”说,确立了“纲常”理论,曰:“天数右阳而不右阴”。又说:“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妇...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辐射
电离辐射拥有足够高能量的辐射可以把原子电离。一般而言,电离是指电子被电离辐射从电子壳层中击出,使原子带正电。由于细胞由原子组成,电离作用可以引致癌症。一个细胞大约由数万亿个原子组成。电离辐射引致癌症的概率取决于辐射剂量率及接受辐射生物之感应性。α、β、γ辐射及中子辐射均可以加速至足够高能量电离原子。α粒子α粒子是氦-4(两个质子与两个中子)核,它们会和物质强烈作用,在一般速度下它们只能在空气中行进数公分,在一些低密度介质中只数毫米,如装在某些盖格管(Geigercountertubes)中能让α射线穿透的薄云母片。这表示一般衰变的α射线无法穿透皮肤,故不会伤及底下的组织。宇宙线约有10%是高能量的α射线,这些α射线能穿入人体甚至金属薄片,不过只对太空人有危险,因为地球磁场会使之偏向,大气层也会挡住它们。当摄取到会射出α粒子的放射性同位素时α射线是很危险的,因为它离组织细胞近到能损坏的距离了...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马礼逊学堂
附设时期“马礼逊教育会”从英美募资金,每月向郭实腊(KarlFriedichAugustGutzlaff)夫人温施蒂(Wanstall)提供15英磅资助,在其主办的澳门女子私立学校附设男塾。据1837年之年会报告,1835年开设时学生有十二名女童和两名男童,分别为获裨治文牧师收留,被父兄弃于市之孤儿韦光,及温施蒂买办(即其管家)的邻居之子容闳。到1837年已增至五名男童,其中两人来自星加坡。1839年11月4日,温施蒂因受鸦片战争影响离开澳门及关闭女子私立学校及男塾后,学生停学返家。澳门时期同年应邀前来的美国传教士、耶鲁大学毕业生勃朗(SamualRobbinsBrown)正式创办“马礼逊学堂”,由勃朗任校长,校址在澳门半岛沙梨头附近。课时安排半天读汉语,半天读英语。课程有英语、汉语、算术、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生理卫生、地理、音乐、美术等。学制为三至四年。这是中国第一所西式学堂。最初招...
人物百科 | 2017-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