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族说帝王】废嫡妻立小妾为后,却被后世赞许深情,你知道这个皇帝是谁吗?
提起古代的帝王,总会联想到三宫六院中夜夜笙歌,无数美女左拥右抱的场景。历史上哪些不受人待见的昏君、暴君、亡国之君,也总是被人冠以“荒淫无度”四个字加以批判。然而当我们仔细观察,其实他们和我们普通人没什么区别,常人有的需求他们也有,只是身处那个位置,各种需求都因为权力和地位的尊贵,放大化了而已。即便如此,还是有一些帝王,虽然身边美女无数,但始终爱着自己的妻子。下面,阿族就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下,历史上动了真情的帝王和他们的爱人。一、汉宣帝&许皇后汉宣帝刘洵的身世非常尊贵、又极为悲惨。尊贵的是他是汉武帝的曾孙子,悲惨的是他在襁褓之中就经历了灭门之祸,爷爷、父亲一家被奸贼诬陷致死,全家只剩下他一个人。幼年的汉宣帝流落民间,依靠祖母史氏一家抚养长大。后来经掖庭令张贺说媒,娶了许平君为妻。后来因缘际会,大将军霍光废黜昌邑王刘贺,改立刘洵为皇帝,是为汉宣帝。宣帝即位之后,即封许平君为婕妤。当时朝廷内卫都是...
新闻动态 | 2017-11-10 -
【修谱说】修谱最容易出现的八大误区,你一定要知道!
很多人认为,编修族谱跟修订古籍一样,要按照古籍原本的字体、形式进行修订,但这样的做法其实并不适用于修谱。修谱过程中有哪些常见误区呢?修谱误区一:文字使用大多数人认为修谱应该沿用以前族谱的字体,用繁体字或者异体字为好。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所有文字一律使用现行通用的简化字,对繁体、异体字一律改为常用简化字,对字典上查不出或电脑中打不出的字,可结合上下文推断选择一个字形相似并且字义合理的字代替,但必须在其后面用括号说明原字结构,对看不清笔画、无法辨认的字,使用小括号代替。这样也方便后人查询。修谱误区二:年代时间在大多数族谱中,我们会看到像顺治十四年、后唐同光二年这样的年代记载。正确的年代记载一定是公元年代,在皇帝年号或甲子年代后加小括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比如清同治末年,就可以用清同治末年(公元1874年前后)这样的方式记载。修谱误区三:地名名称在修谱过程中涉及历史叙述的时候,用到的地名不能只用古代...
新闻动态 | 2017-11-10 -
【修谱说】想要编修族谱,这些最基础的知识一定要知道!
虽然编修族谱只是自己家族的事,不需要公开展示,但也不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基本的族谱术语是一定要知道的。一本完整的族谱有哪些术语呢?世系表简单来说,就是血缘数据库。用图标或者树形图的方式展现家族成员的血缘关系,上面不仅要显示家族男丁的名讳字号、生卒年月、配偶姓氏,还要详细列出所生子嗣,几子几女,子娶何氏,女嫁何地等。目前较为普遍的形式包括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四种。谱名谱名,就是辈份代码。简单来说,我们在编修族谱的时候,每一辈就有固定的辈分代码,可以是一首诗,也可以是老人们起的话。在每一辈人的名字前加上谱名,还能起到消除同名同姓的作用。谱名通常是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领谱字号家谱上的条形码。家谱编修完成后要根据本族的各房各支规定族谱的数量,每一本家谱都有固定的号码,不能多发,也不能少发,这样也能避免有部分族人私自誊抄买卖家谱的行为。谱序序言。编修家谱就像写一本小说,写完后需要有名望...
新闻动态 | 2017-11-09 -
【修谱说】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反对修谱?续修族谱真的有意义吗?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反对修谱?旧时族人“烟火连接,比屋而居,虽家与家分炊,但同一血缘合成了巨大的向心力。”而到如今,家族的圈子正在一步步缩小,直系亲族除了父母和孩子再加上祖父母外祖父母,尤其生活在城市的居民,一家一户为单位,没有跟族人比邻而居的情感联结和体验,很难有对宗族传承的看重。其次,修谱费时费力,对普通人来说难度太大,即使像刘强东那么大的企业家,也在寻根路上不断受挫。所以,对很多家庭来说,重修家谱的可行性还是比较低的。既然这样,我们续修族谱还有意义吗?自古以来,国有史,乡有志,家有谱。一个宗族的发展,不能忘记历史,一个宗族,就是一条血脉搏。族之本在谱,族谱是一个家族繁衍的历史见证,文化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联系全球华人的亲情纽带。编撰统谱是追溯得姓渊源,彰扬受姓始祖,探索血脉演变,记录传承脉络,让族人知道自己的血统源流,知道祖先创业的艰辛;经历的磨难,获得的成果。进而弘扬祖德...
新闻动态 | 2017-11-06 -
【阿族说帝王】因童年阴影排斥女性,却只对她情有独钟,这么痴情的皇帝你知道是谁吗?
对于皇帝而言,拥有三宫六院,后妃成百上千,是家常便饭之事。尤其是唐玄宗、唐太宗、晋武帝,后妃多达上万,雨露均沾都顾不过来,真可谓是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三妻四妾在民间都是合法的,更别说是皇家了!但是,就是有那么几位皇帝极为与众不同,他们一生只有一位皇后,典型的一夫一妻制!一、明孝宗朱佑樘明孝宗的童年非常坎坷凄惨。生母纪氏原是广西纪姓土司的女儿,纪姓叛乱平息后,少女纪氏被俘入宫中,管理皇帝私房钱。一次宪宗偶尔经过,见纪氏美貌聪敏,就留宿了一夜。事后,纪氏怀孕,宠冠后宫的万贵妃知道后,命令一宫女为纪氏堕胎。纪氏的人缘很好,派来的宫人不忍下手,回报万妃时就谎称是肚内长了瘤子而不是怀孕,万贵妃仍不放心,下令将纪氏贬居冷宫。纪氏是在万贵妃的阴影下,于冷宫中偷偷生下了朱祐樘,万贵妃得知后又派门监张敏去溺死新皇子,但张敏却冒着性命危险,帮助纪氏将婴儿秘密藏起来,每日用米粉哺养。被万贵...
新闻动态 | 2017-11-06 -
【修谱说】族谱中一定不能缺的两个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
在编修族谱中,还有一部分很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家训和堂号。家训家训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传统宗族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然而,这些都是形成一个国家的基石。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因为,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丰富多采。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在家谱中有不少详记家训、家规等以资子孙遵行的。当中,最为人称道的名训,如颜氏家训:寡欲淡泊方远致,唯至诚能胜至伪朱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至今脍炙人口。家训之所以为世人所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
新闻动态 | 2017-11-05 -
【修谱说】族谱中的姓氏源流应该怎么写?大多数人忽略了这一点!
族谱3000多年的发展史,也是历史不断推进、演化的过程。在先秦时,社会上就流传有《世本》等谱学通书,主要记载从黄帝到春秋时期的“帝王”、“诸侯”、“卿大夫”的世系和氏姓,也记载帝王的都邑、制作、谥法等。秦汉以后,又出现了《帝王年谱》、《潜夫论·志氏姓》、《风俗通.姓氏篇》等谱学著作。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门阀盛行,做官和婚嫁都很重视门第,家谱就成了身份地位高低的重要信息来源。于是便迅速发展起来。隋唐五代后,世族新贵和有识之士带头私修族谱,修谱从官方开始流行到民间。明清时期,统治者鼓励老百姓编修族谱,于是出现了家家有谱牒、户户有家乘的风气。发展到现代,现代文化和社会变迁的冲击使得族谱逐渐不被人们所重视,以致想修谱也找不到门路,想寻根,也不知道去何处寻!我们知道,修谱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不仅要有一腔热忱,还需要科学系统的指导!上两篇文章编修族谱必不可少的几大步骤,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修谱第一步应...
新闻动态 | 2017-11-04 -
【阿族说帝王】一生勤政爱民,却被世人列了十大罪状,这么惨的皇帝你知道是谁吗?
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2000多年封建历史中,共出现422位皇帝。如果对这些皇帝进行一项评比,看谁最勤于政事,恐怕非清朝的雍正帝莫属了!雍正帝虽然为政勤勉,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但也极具争议,甚至留下恶名!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一提到雍正帝,人们肯定会想到“九子夺嫡”这件事。康熙往年,他的几位皇子为争夺皇位爆发激烈的斗争,最终不为人看重的皇四子胤禛即位。围绕着胤禛的即位,有人说康熙是害死的,雍正帝属于篡位。此外雍正帝即位后,对参与皇位争夺的兄弟们,进行了残酷的打击,甚至将皇八子改名“阿其那”,皇九子改名“塞思黑”,意为猪狗不如。处理完兄弟们后,雍正帝还对当初帮助自己登位的亲信进行打击,以隆科多、年羹尧为首的功臣均遭处罚。此外,就连雍正帝自己的第三子弘时也被其赐死。因此雍正帝给人一种冷酷无情的冷血帝王的印象。当时的文人曾静还给雍正帝扣上了十大“罪名”:“一谋父,二逼母,三弑兄,四屠弟,五贪财,六...
新闻动态 | 2017-11-04 -
想修谱没门路?欲寻根没方向?关注“族谱网”公众号,你想要的我们都有!
想修谱没门路?欲寻根没方向?关注“族谱网”公众号,你想要的我们都有!
新闻动态 | 2017-11-03 -
【阿族说帝王】大军逼近,部下逃离并盗走传国玉玺!你知道这个皇帝是谁吗?(下)
六、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唐高祖李渊的第二个儿子。公元618年,隋炀帝被杀之后,李渊建立唐朝,立大儿子李建成为太子。但随着李世民的功名日盛,李建成开始排挤李世民。是年,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亲信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目的是掌握兵权并趁机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在危急时先发制人,发动了著名的玄武门事变。三天后,李世民便被立为皇太子,从他父亲李渊手里接过实际的皇权。随后不久,唐高祖李渊禅位,李世民即位,是为太宗皇帝。唐太宗即位后,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终于成就了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的贞观之治。贞观二十三年,即公元649年5月,久卧病榻的唐太宗终于不治身亡,享年五十二岁。七、宋太宗赵光义北宋开宝九年,即公元976年,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一夜之间猝然驾崩,其弟三十八岁的晋王赵光义登上皇帝大位,是为宋太宗。宋太祖驾崩前夜,曾诏晋王赵光义入宫。赵光义入宫后,宋太祖屏退左右,与赵光义酌酒
新闻动态 | 2017-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