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幕府时代,即武家时期,武士有“苗字带刀”的特权,所谓的“苗字”就是拥有姓名权,日语词汇“苗字”翻译成汉语就是“姓”;而“带刀”就是众所周知的日本武士“佩戴双刀”的特权(丧失武士身份的浪人只能带一把长刀,地痞流氓有时也带一把刀而无人敢过问)。 因此明治维新以前的一般日本老百姓如农民从来无姓,也无名,纵然有名也是“诨名”一类的东西,或仅以兄弟排行相称,如太郎、二郎、三郎……一男、二男、三男等等。 明治以后何以突然允许一般百姓拥有姓氏?日本的一般民众是在进入明治以后,才有姓名权。何以会有如此变化呢? 首先日本新政府立志改革,建设“文明开化”的近代国家,宣布“万民平等”以树立日本人的自立精神,此福泽谕吉等所谓“一人独立则一国独立”,老百姓连姓名都没有就更别谈什么“文明开化”! 其次1869年以后将军、大名“版籍奉还”,于是土地、人口管理一律收归明治政府,名义上属于天皇。但明治新政府在课税征役时发现,许多日本人无名无姓,管理起来很麻烦。为了方便户籍管理和激励国民,明治政府便于1870年决定,一般老百姓可以拥有姓氏权,可以给自己取姓。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日本农工商已经奴化,加之习以为常,或是不识字不会取的缘故,竟然响应号召的人并不太多。于是,明治政府不得不于1875年再次下令,要求“凡国民必须有姓氏”,没有姓的则给他起名起姓,否则受罚。这样一来普通老百姓才急急忙忙请人取姓,才开始有了姓氏,不过是非常古怪的姓,如田中、田边、犬养之类。 當眼淚滑濄﹎臉颊.~忽嘫發現﹎ 我 真啲︷ 罒.舍吥嘚 伱 .喓學會昣惜
日本奇怪的姓氏文化,真的和中国没什么关系
2021-07-14

1

453

提交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