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
起源。蒙古人认为
苍狼和白鹿是自己的
祖先。蒙古人之所以选择狼和鹿作为自己
民族的
图腾,从现在来看我们可以分析出这与他们祖先所生活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因为狼和鹿就是生活在
山林和
草原当中。既然是图腾,那苍狼和白鹿就被蒙古人尊奉为
神灵之物,同时又赋予了神秘而美好的
传说。
《
蒙古秘史》和《旧唐书》记载:苍狼和白鹿是
成吉思汗的祖先,他们奉上天之命降生到
人间。然后共同渡过腾汲思,在
斡难河源头、
不儿罕山前开始
繁衍生息,生下了
巴塔赤罕。这里所说的巴塔赤罕就是成吉思汗的
始祖。其实,苍狼和白鹿在
蒙古语中分别读为:勃儿帖赤那和豁埃马兰勒,只是汉译为苍狼和白鹿。
蒙古民族的真正族源的问题上,现、当代多数
学者认为蒙古族出自
东胡。东胡,是包括同一族源、操有不同
方言、各有
名号的大小
部落的
总称。据
司马迁《史记》记载:“在匈奴东,故曰东胡。”公元前5至前3世纪,东胡各部还处于原始
氏族社会发展阶段,各部落过着“俗随水草,居无常处”的生活。
4世纪
中叶,鲜卑人的一支,自号“契丹”,生活在
潢水和
老哈河流域一带。居于
兴安岭以西(今
呼伦贝尔地区)的鲜卑人的一支,称为“室韦”。室韦,始见于《
魏书》,作失韦。室韦与契丹同出
一源,以兴安岭为界,“南者为契丹,在北者号为失韦”(《北史》卷94《室韦传》)。
6世纪以后,室韦人分为南室韦、北室韦、钵室韦、深末恒室韦、大室韦等5部,各部又分为若干
分支。
按
语言学家从
语系方面的推论,活动在
蒙古地区的诸部分为蒙古语系和
突厥语系两大部分。在
突厥文
史料中,称室韦为“达怛”(鞑靼)。
公元732年在斡尔浑河右岸建立的《阙特勒碑》文中,记有三十姓达怛。三十姓达怛可能是紧邻
突厥的一个强大的室韦部落或
部落联盟的名称,
突厥人用这一名字称呼所有的室韦部落。
后来,达怛又成为蒙古诸部的总称。因为,“他们在远古的大部分时间内,就是大部分部落和地区的
征服者和
统治者,伟大、强盛和充分受尊敬”“由于(他们)极其伟大和受尊敬的
地位,其他突厥部落,尽管种类和名称各不相同,也逐渐以他们的名字著称,全都被称为鞑靼”(拉施特《
史集》卷1第1册)。由于蒙古部的强大,“达怛”一名逐渐又被“蒙古”所代替,成为室韦诸部的总称。文字记载蒙古之
称谓,始见于《旧唐书》,称作“蒙兀室韦”,是大室韦的一个成员,居住在
额尔古纳河以南地区。
12世纪时,这部分人
子孙繁衍,氏族支出,渐分布
于今
鄂嫩河、
克鲁伦河、土拉河三河上源和
肯特山以东一带,组成部落集团。其中较著名的有
乞颜、
札答兰、
泰赤乌、
弘吉剌、兀良合等民族和部落。当时与他们同在
蒙古高原上的有游牧在今
贝加尔湖周围的
塔塔儿部,住在贝加尔湖东岸色楞格河流域的
蔑儿乞部,活动在贝加尔湖西区和
叶尼塞河上源的
斡亦剌部。这3部都使用
蒙古语族语言。另外,还有三个信奉
景教的突厥
贵族统治的蒙古化的突厥部落,即占据回鹘汗庭
故地周围的
克烈部,其西的
乃蛮部,和靠近阴山地区的
汪古部。
这些部落按其
生活方式和发展水平,大致分为“草原游牧民”与“森林狩猎民”两类。第一类包括久住原地过游牧生活的突厥诸部,和后来迁入接受突厥影响,完成向游牧生活过渡的蒙古诸部;第二类是留居森林
地带,主要从事狩猎的诸部。
随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出现了阶级分化;阶级对立代替了氏族的平等关系。富裕者从氏族中分离出来,成为叫作“那颜”的游牧贵族,他们占有众多的
牧畜,握有支配
牧场的
权力,一些强有力的游牧贵族还
在身边聚集一批称为“那可儿”的军事随从。一般牧民称为“哈剌出”,由原来有
平等权利的氏族成员变为向贵族纳贡服役的依附者。还有因被俘掠或其他原因沦为
奴仆地位被叫作“孛斡勒”的人。有人根据纳贡服役和人身依附现象,认为当时的蒙古社会性质是封建牧奴制;也有人根据俘掠他人
为奴的现象认为是
奴隶制。这两说还在讨论之中。
蒙古人的祖先到底是谁?
2021-07-15

1

888

提交答案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