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撖蓝
2021-07-15
在我国
古代,酒被视为神圣的物质,酒的使用,更是庄严之事,非祀天地、祭
宗庙、奉佳宾而不用。形成
远古酒事活动的俗尚和
风格。随
酿酒业的普遍兴起,酒逐渐成为
人们
日常生活的
用物,酒事活动也随之广泛,并经人们
思想文化意识的观照,使之程式化,形成较为系统的酒
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内容涉及人们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其
形式生动活泼、姿态万千。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
文化,分布各地的众多
民族,酝酿了丰富多姿的
民间酒俗。有的酒俗留传至今。一、
传统的饮酒文化根基──酒德和酒礼: 历史上,
儒家的
学说被奉为治国安邦的正统观点,酒的
习俗同样也受儒家
酒文化观点的影响。儒家讲究"酒德"两字。 酒德两字,最早见于<<尚书>>和<<
诗经>>,其
含义是说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象夏纣王那样,“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尚书·
酒诰>>中集中体现了儒家的酒德,这就是:“饮惟祀”(只有在祭祀时才能饮酒);“无彝酒”(不要经常饮酒,平常少饮酒,以
节约粮食,只有在有病时才宜饮酒);“执群饮”(禁止民从 聚众饮酒);“禁沉湎”(禁止饮酒过度)。儒家并不反对饮酒,用酒祭祀敬神, 养老奉宾,都是德行。 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时还有说上几句敬酒辞。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敬酒时,敬酒的
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普通敬酒以三 杯为度。 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的五十六个民族中, 除了信奉
伊斯兰教的
回族一般不饮酒外,其它民族都是饮酒的。饮酒的习俗各民族都有独特的风格。“满月酒”或“百日酒”,中华各民族普遍的
风俗之一,生了孩子,满月时,摆上几桌
酒席,邀请亲朋好友共贺,亲朋好友一般都要带有
礼物,也有的送上红包。
婴儿出生一个月称“满月”,主人设宴亲贺,称为摆满月酒。此俗
旧时十分流行,小康人家满月之日,设家宴聚之,款待
亲友,抱婴儿见客人。婴儿满月后,由娘舅抱着理发。解放后,摆满月酒少了,时兴给婴儿照相,以留纪念。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