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文化
手机版
关注问题
尉迟馨艺
2021-07-15
  从现在 往前推500年, 1511年,是 明朝,明武宗 正德六年。
  想来楼主会问这个问题,是想弄清楚“五百年前是一家”这句俗语的由来吧。
  其实 这句话 渊源于明朝 初年的一次大规模移民活动——“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
  元朝 末年,自然灾害频发, 黄河 地区 水患尤为严重。同时 统治者的高压统治,导致 红巾军起义, 战乱 纷争,使得 中原地区民不聊生,人口大量减少。于是 明初 洪武年间开始从山西移民垦荒,使农业有所恢复。然而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又发生了“靖难之变”战乱四年,又一次造成河北、山东、河南、皖北、淮北 等地的荒凉局面,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为了恢复社会生产力,永乐皇帝不得不继续进行强迫式的移民。
  当时当局常常将山西境内的许多移民集中到位于 晋南的洪洞县的一棵 大槐树下,再分批迁往其他 省份。根据《 明史》、《 明实录》等 史书记载,自洪武六年(1373年)到永乐十五(1417年)近50年内,先后共计从山西移民18次,其中洪武年间10次,永乐 年间8次。这些移民迁往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陕西、甘肃等十 余省,500多个县市。
  在中国北方地区,大量的 民间 家谱、 碑文资料有详细记载,在地方志如《 温县志》、《 宝丰县志》、《 宁阳县志》、《丹风 县志》、《 商南县志》、《 山阳县志》等都明确记载了在山西洪洞大槐树下集中移民。至今在河北、河南、山东、东北等地区仍流传着一句民谣:“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在此后的从明初到 清末民初的500多年间,“大槐树”后裔已遍及全国。民国初年,人们初次见面互问老家,会说:“啊!原来是洪洞老乡。”若再问:“老乡贵姓?”若回答为同姓,问者就会说:“啊!五百年前是一家。”逐渐,同姓之间“五百年前是一家”这句俗语也就这样一直延续至今。
0条评论
取 消 确 定
相关问题互动
沈姓的祖先是谁?
锺文懿
赞0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