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在不足2132年中,中国共有皇帝422人。秦始皇嬴政是中国第一位皇帝,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帝制朝代。 中国朝代顺序如下: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十六国【五凉(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四燕(前燕、后燕、南燕、北燕),三秦(前秦、后秦、西秦),二赵(前赵、后赵),一成(成汉),一夏(胡夏)】;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

郡望和姓氏有什么关系?
0回答·880关注
姓氏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其实也是标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而古代时尤秦汉以前,姓和氏有明显的区别。而郡望一词通常取自该族祖先受封之地的地名,或是显赫祖先住过的地名。在古代不少是大家族的标志,但其实在《百家姓》所列,每个姓都有郡望。
唐朝为什么是以胖为美?
0回答·540关注
说到胖美人,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杨贵妃。传说杨贵妃睡凉席,肉都要从凉席的缝隙间流出来。虽然夸张,但可见杨贵妃的确比较胖,而且比较软,是一个胖胖软软的美人。唐朝对女性的审美观确实与众不同,放到现在,如果身材发福,无论五官多美精致,皆与美无缘。 从唐朝流传到现今的画像也可以看出,唐朝的确是以胖为美的,这一点毋庸置疑。那些画像上的女人,个个都是胖女人,脸大胸大。但在当时,这就是美! 为什么唐朝以胖为美呢?
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有谁?
0回答·1822关注
公元643年3月23日,唐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跟随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功臣,第一次在凌烟阁中展示了大画家阎立本所绘24位功臣的画像,人称“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明朝1566年发生了什么大事?
0回答·10890关注
在公元1566年也就是明朝的嘉靖年最后一年(明嘉靖四十五年),嘉靖年号结束,在1566年这个时期的世界,正在酝酿一次大规模的变革,全世界都有很多标志性的事件发生。而在嘉靖在位期间,明朝的保守势力强大,拒绝做出改变,嘉靖皇帝驾崩则成为一个契机,新即位的隆庆皇帝任用张居正,便有了著名的“隆庆开关”,明朝民间的商业力量得以更好的发展。
大明王朝1566年发生了什么事
0回答·10518关注
历史上的1566年的时间段在是明朝嘉靖四十五年,明世宗去世,裕王朱载坖即位,即明穆宗,年号隆庆,翌年为隆庆元年。
中国是一个王朝大国,朝代更迭时有发生,中国为何跳不出王朝更迭循环的怪圈?
0回答·1155关注
<<西游记>>出自于哪个朝代?
0回答·417关注
约翰这个姓氏来源于哪个朝代?
1回答·960关注
    据《美利坚掠影》介绍,美国人的名字很简单,虽号称3500多个,但实际常用的,女孩不过500个,男孩约800个,这些名字绝大多数是从《圣经》上抄下来的,不外约翰、彼得、约瑟、玛丽等。美国父母为孩子取名,不像中国父母那样绞尽脑汁,大做文章,只要照着《圣经》选一个满意的就行了。 相形之下,倒是美国人的姓极其复杂。美国是“民族大拼盘”,世界各色人种混居杂处,带来各自的文化、语言、血统,也带来各自的姓氏,稀奇古怪、五花八门,美国姓氏之杂必居全球之冠。五大洲各色移民且不论,仅来自英伦三岛的盎格鲁——撒克逊血统移民姓氏之怪,就让人大开眼界~
咸阳古渡和什么朝代有关
5回答·869关注
    咸阳古渡,即咸阳从古至今的渡口,本为汉唐西渭桥(即便门桥)旧址。咸阳,故址在今咸阳市东南里许。桥废后,至明嘉靖(1522-1565)年间,以舟为桥,后则冬春设桥,夏秋舟渡。通陇通蜀,欸乃之声,彻夜不息,为秦中第一大渡。咸阳古渡几千年,名闻遐尔。赞曰:往来名利之客,络绎不绝。沽舟泛泛,渔艇悠悠。黑鳗赤鲤,沉浮于绿水之中,白鹭青鸟,出没于烟波之上。樵士羊肠而往,牧童牛背而归。歌喧斗草,曲唱采莲。助诗家无限精神,是为一景。 据咸阳地方志记载,“咸阳古渡”建筑于明嘉靖年间,渡品处建有一座木桥,通陇通蜀,过客众多,为秦中第一渡。“咸阳古渡”为古长安通往西北西南的咽喉要道,处于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木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明清时期西北地区的交通、经济、军事,以及渭河流域的桥梁建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物证。 李商隐有诗云:京华庸蜀三千里,送到咸阳见夕阳。 从长安城到咸阳桥,送行送出一天的路程,颇有送君千里的情谊
郡县制历代的变化,可以简要说一下每个朝代对其的继承和完善或改变吗?谢谢
1回答·1396关注
    秦统一后,行来郡县,废分封制 汉代源实行郡、国并行,部分实行郡县制,部分实行分封制。汉武帝始在郡之上设州一级,但是州一开始只是监察区,郡由中央直辖。后来州官的权力逐渐扩大,到了东汉末年,州正式凌驾于郡之上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区,郡县制由二级制变成了州郡县三级制 魏晋南北朝基本沿袭,但是州、郡数量逐渐增加直至泛滥,州、郡的辖区大大缩小,权力重叠。 有鉴于此,隋文帝废郡,将地方政区从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二级制,隋炀帝时又改州为郡,恢复郡县制。 唐初改郡为州,后又有反复,唐肃宗最终定为州领县。唐代在州之上还有道一级,道最初是监察区和军区,后来逐渐成为行政区,唐代地方政区也就由州县二级制变成了道州县三级。 宋代实行路州县三级制。宋代也有郡,但是宋代的郡都是府州的别名,比如宋代南海郡就是广州的别名,因此没啥实际意义。到了元朝,不再有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