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轳寸
2021-07-14
钱穆先生在《国学概论·弁言》的开端,写下一句令人触目惊心的话:“‘国学’一名,前既无承,将来亦恐不立。”如何理解他的这个论断?我以为,这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中国过去有“国学”之实,而无“国学”之名,“国学”其实是“五四”以后,面临“西学”的冲击而立名的。第二,按照西式的学科分类,学者可以从国学中抽绎出文学、史学、哲学来,待到抽绎完毕,钱先生担心“国学”也许就会自然解体。
我们认为,钱先生的这个说法前一半是对的,因为现今的国学概念,的确过去没有,无所师承。后一半的担心则是过虑了。经过几十年的学科分立实践,我们承认,学者确实可以从国学中抽绎出文学、史学、哲学来,但这种抽绎的结果,绝对不会是国学的解体,反而可能是国学的提升。如果处理好国学与文史哲学科的关系,那就不仅不会互相抵消,反而是可能相得益彰的。
在中国古代,“国学”本是国家一级学校的称谓。《周礼·春官·乐师》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