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郎遭婚闹被绑树上狂泼面粉,“闹婚”变“婚闹”古代有没有这种现象?
近日,湖北襄阳一对夫妇新婚时,新郎被亲友绑在树上泼面粉,当地人还称这是习俗。明显的恶俗婚闹现象被“习俗”掩盖。“婚闹”是从什么时候发展而来的,古代的“婚闹”也是这样的吗?族谱网小编带大家探究一下~闹婚,又称“闹新娘"也称“闹洞房”,最早起源于先秦,是封建时期用来增进因缺少婚前交往而“盲婚哑嫁”的新婚男女感情的传统婚俗。古人闹洞房,取辟邪驱恶之意,又有融洽新人关系,表达宾客祝福之愿。只要言行不要太出格,适当地“闹”一下,做一些诙谐有趣的游戏,可以给婚礼增加喜庆元素,也让新人有所回味,是锦上添花的喜乐之事。有言曰“新婚三日无大小”,指的是在婚后的三天内,乡邻、宾客、亲友不分辈分高低,男女老幼都可以汇聚新房逗闹新郎、新娘,有“越闹越喜”之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习俗之一,闹洞房的形式多种多样,妙趣横生,其中“有问必答(向新人提出各种难题)”,“闺房藏鞋(新郎找到新娘的婚鞋,新娘方可上轿)”等尤其完美...
历史文化 | 2022-01-11 -
古代没有银行转账,那么古代朝廷如何发俸禄呢?
自古以来,人们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生存,而无论是当官的还是打工的,都是需要有工资的,有了钱才能养活自己么,那么在现在,我们发工资可以通过银转账来获取,那么在古代,没有这些快捷的支付方式,他们是如何发工资呢?毕竟古代的交通不发达,官员又是遍布全国的,这些外地的官员是如何领取工资呢?今天就让族谱网小编来讲一讲古代朝廷是如何发俸禄的。在古代,古人的官员的工资是被称为俸禄的,其形式不像现在就是钱财,而是非常多样的,并且古时候发放俸禄的方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也是非常漫长的。图源自网络在秦汉时期,那时候发放的俸禄主要是以粮食和钱币为主,不过在秦朝的时候,不同等级的官吏所得到的的粮食是不一样的,而在汉朝,除了朝廷会发放的俸禄以外,皇帝还会赏赐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也是当时官员的重要收入之一。每次到节假日或者说一些庆典的时候,皇帝就会赏赐一些黄金、车马等物,这也算是官员们额外的收入了。那么...
历史文化 | 2022-01-11 -
古代有没有电视剧?你知道吗?
其实古代是没有电视剧的,但是古代存在一种类似于电视剧的民间传统艺术,叫做皮影戏。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历史文化 | 2022-01-10 -
唐朝有哪些专属女性的官职?叫什么?
从唐朝女性的体形以及衣服风格来说,唐朝是相对于比其他朝代更开放,也对女性没有那么大限制的朝代。说到各朝女官,首推女子地位最高的唐朝。唐代内廷有宫官制度,系仿照朝廷六部尚书制度而置,分设六尚,即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下统二十四司,分掌宫廷事务。管理宫廷事务的机构。隋炀帝时始置全,唐、宋、明沿设。《隋书.后妃传序》:“[开皇二年]又采汉、晋旧仪,置六尚、六司、六典,递相统摄,以掌宫掖之政。一日尚宫,掌导引皇后及闺阁廪赐。管司令三人,掌图籍法式,纠察宣奏;典琮三人,掌琮玺器...炀帝时]又增置女官,准尚书省,以六局管二十四司。”前蜀花蕊夫人《宫词》之十七:“六宫官职总新除,宫女安排入画图。二十四司分六局,御前频见错相呼。”《明史.职官志三》:“女官。六局。尚宫局,领司四:司记,司言,司簿,司闱。尚仪局,领司四:司籍,司乐,司宾,司赞,彤史。尚服局,领司四:司宝,司衣,司饰,司仗。尚...
历史文化 | 2022-01-07 -
男子索要恋爱花费网友无语,古代有哪些让人下头的爱情故事?
近日,一男子和女友分手向女友索要恋爱花费,甚至在恋爱期间男子妈妈包的饺子都被折合成钱让女子赔偿。这种下头行为网友直呼无语,你知道,在古代有哪些让人下头的爱情故事吗?古代大多是父母之名,媒妁之言。男女之间很难有先恋爱再结婚的机会。但确实有一大批勇敢追爱的男男女女们,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有些浪漫,有些凄美,也有一些爱情故事确实很让人下头,今天,族谱网小编就带大家看看古代奇葩的爱情故事。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明朝万历年间,南京布政老爷的儿子李甲上京游玩,遇到风尘女子杜十娘。杜十娘虽出生烟花之地,但美丽善良才艺双全,很快俘获了李甲的心。在一来二去的相处中杜十娘也对这个富家子弟动了情。但老鸨为了绑住杜十娘这颗摇钱树便狮子大开口要300两银子才能让其赎身。李甲为了见杜十娘早就花光了带的钱财,在李甲好友的帮助下才凑足了钱给杜十娘赎了身。李甲和杜十娘在朋友的帮助下在京城结了婚然后打算回到南京,结果李甲父亲听说了此...
历史文化 | 2022-01-06 -
古人是怎么刷牙的?你知道吗?
秦汉时期的口腔清洁方式比较简单,一般都是用水漱口,但是这个水也并不是清水,而是盐水、茶水、药水等等。那时的人们就已经有了“晨漱不如夜漱,此善于养齿者”的观念了。
历史文化 | 2022-01-05 -
今日小寒,小寒是怎么来的,有哪些习俗?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5个节气。小寒节气的到来,意味的新一轮的降温又开始了。在我国北方地区,往往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那小寒是怎么来的,小寒节气又有哪些习俗呢?族谱网小编给大家详细介绍介绍!小寒由来小寒之所以叫小寒,这是因为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月初寒尚....月半则大矣”,就是说,在黄河流域,当时大寒是比小寒冷的。又由于小寒还处于“二九”的最后几天里,小寒过几天后,才进入“三九”,并且冬季的小寒正好与夏季的小暑相对应,所以称为小寒。位于小寒节气之后的大寒,处于“四九夜眠如露宿”的“四九”也是很冷的,并且冬季的大寒恰好与夏季的大暑相对应,所以成为大寒。小寒中的三候,其物候反映分别是:“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在候鸟中,一候,阳气已动,大雁开始向北迁移,但还不是迁移到我国的最北方,只是离开了南方最热的地方;二候,喜鹊此时感觉到阳气...
历史文化 | 2022-01-05 -
大连火灾损伤严重,冬季火灾频发你知道古代是如何防火的吗?
近期,大年发生火灾损伤严重。冬季由于气候干燥,是火灾的高发期,现代有烟雾报警器等各种防火措施,你知道古代是如何防火的吗?我国古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火灾防范经验,并且各朝各代对失火都制定了详细的刑法以惩罚火灾责任人、制约火灾的发生。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古人是如何防火的。我国古代防火先民防火意识强历史上,先民对于防火具有相当强的意识,并在生活中十分注重防火。早在商周时期(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易下经》就载:“象日:水在上,水大相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提出防患于未然的论述。为防火需要,当时就开始探索防火技术。在甘肃秦安大地弯大型建筑遗址,我们看到的5000年前的火灾现场遗址中那些未烧完的木柱上保存着一层坚固的防火涂料,证明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探索防火的技术。据《艺林汇考》载:我们的祖先春秋时代便“使用雄黄避火”。东汉时,“防患于未然”的论述进一步完整。《中鉴....
历史文化 | 2022-01-04 -
冬季羊肉进补,那么古代人喜欢吃羊肉吗?
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有着各种吃食,食材的种类也是非常多,其烹饪的方式也是花样百出,所以很多人会在不同的季节吃一些相对应的食物,比如说羊肉,因为羊肉是一种温性食物,是可以去除人体内的寒气,能够使血液循环加快,身体温度上升,所以冬天吃羊肉是可以进补的。那么古代人喜欢吃羊肉吗?哪个朝代的人最喜欢吃羊肉吗?今天就让族谱网小编来说一说。图源自网络其实在上古时期,人们对于羊肉的追求已经开始了,有这么一条民生记载,“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主要就是说,抓了一只公羊扒了皮,然后放在火山烤熟,这就是古人祭祀的时候的一种仪式了,而从侧面看出,在当时,古人已经开始吃烤羊肉了。不过,这在那个时候是比较常见的,毕竟在当时还没有真正进入到农耕时代,因此畜牧业与农耕业是并存的,也正是因为这样,古人吃羊肉是非常常见的行为,只是随着农耕经济的兴起,以五谷杂粮为基本饮食之后,羊肉时代就成为了过去。图源自网络直到唐王朝时期,虽然这...
历史文化 | 2022-01-04 -
古代的墨有哪几种类型?你知道吗?
墨是中国传统文房用具之一,也是文房四宝之一,是古代书法、绘画的重要颜料,大多为黑色,后来逐渐发展了朱墨和各种彩色墨。墨的主要原料是煤烟、松烟、胶等,墨的水分及胶的成分不同,会影响到墨的黏度,也就形成了不同用途的墨。那古代的墨主要有哪些类型呢?跟着族谱网的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图源网络墨从制作材料划分主要分为“松烟墨”和“油烟墨”两种。松烟墨以松树烧取的烟灰制成,特点是色乌,光泽度差,胶质轻,只宜写字。油烟墨多以动物或植物油等取烟制成,特点是色泽黑亮,有光泽;最常见的桐烟墨,坚实细腻,具有光泽。中国画主要是使用油烟墨,一些需要上色的画会使用松烟墨,如若是为了表现无光泽物体时最好也使用松烟墨。在选择画中国画使用的墨时,可以依据墨的颜色来考量。墨泛青紫光的最好,黑色的次之,泛红黄光或有白色的最劣。中国墨按用途可分为普通墨、贡墨、御墨、自制墨、珍玩墨、礼品墨等。图源网络一、御墨御墨,就是古代皇室宫廷用...
历史文化 | 2018-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