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二十天穿节,盘点天穿节民俗
在正月二十这一天是民俗中的“天穿节”也称为“补天节”所以民间一直有流传着“正月二十补天补地”的说法,在天穿节这一天主要是为了纪念“女娲补天”而流传下来的一个传统节日,在一些北方地区以及客家人聚居地尤为流行,在天穿节的时间上一般在民俗上各地不同,过的日子也会有所区别,其中就有正月初七、十九、二十、二十三、二十五日不定,但是大多数地区过的最多的还是在农历正月二十这一天。
从天穿节这个节日来看,前文中我们讲到,节日本身主要还是为了纪念女娲补天拯救人类,是自古以来的一个传统日子,与此同时也是人们祈福盼丰收、和平的节日,从历史民俗中也是一个由家庭主妇担纲祭祀的民俗节日。传说正月二十日,女娲从昆仑山炼出五色石补天,这个神话出自《淮南子·览冥训》: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水。苍天补,四极正; 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从古籍来看天穿节的时间上主要有正月二十日、二十三日两种说法,而最早记载天穿节的资料应当是东晋王嘉所撰的《拾遗记》。今天族谱网阿族就带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关于天穿节相关的民俗,总的来说天穿节当天的主要民俗可以归类为一吃、二填、三祭、四不动,主要的体现形式在“吃饼、填仓节、祭仓官”等民间习惯上。
【正月二十天穿节当天的民俗习惯】
1、吃煎饼“补天穿”:
补天穿主要讲的是当天吃的煎饼或者烙饼,在天穿节当天在古代民间有为祈祷苍天保佑“雨水之日,屋无穿漏”的说法,而在当天人们则会使用红色的丝线系上煎饼,然后将其扔到屋顶的上面,有“补天漏”或“补天穿”的寓意,其实是对女娲补天的一种模仿,《拾遗记》云:‘江东俗称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以红缕系煎饼置屋上,曰补天穿。’相传女娲氏以是日补天故也。”可以看出,从东晋时正月二十日就已经有了补天穿的习俗。
2、天穿射:
天穿射是在天穿节当天去郊外进行射箭活动,这个习俗隐含着女娲拯生民于水火之伟绩的意思。在明代杨慎《同品》中就因“词不甚工而事奇”而载一词,曰《蓦山溪》,这首词为宋人葛胜仲所作,描述了天穿节郊外射箭活动的情景:春风野外,卵色天如水。鱼戏舞绡纹,似出听、新声北里。追风骏足,千骑卷高门,一箭过,万人呼,雁落寒空里。天穿过了,此日名穿地。横石俯清波,竞追随、新年乐事。谁怜老子,使得纵遨游,争捧手,共凭肩,夹路游人醉。
3、甜粄扎针:
这个习俗在南方岭南、福建、台湾等地的客家人聚居地较为流行,在当天妇女们会把甜粄做成大圆块,然后下锅油煎之后再在上面扎针,也就是“补天穿”之意。
4、填谷:
在正月二十也叫填仓节,这也是当天的一个老习俗,在当天人们需要在清晨把自家的炉灰取出来在院子里或打谷场画出一个个的,谷仓,之后再在谷仓里放上五谷杂粮,而到了傍晚还要把特殊的十五方仔米缸和水缸里,这便是“填仓”,本意上还是和古代的祈祷来年丰收有关,而从民间习俗来看,填谷仓还分为了小填仓和大填仓,而正月二十是小填仓,在接下来的正月十五这一天则是大填仓,而在二十五这一天还会举行相关的祭祀活动。
5、祭仓官:
祭仓官和填仓节的民俗有关系,也是天穿节这一天前后开始的,根据相关历史文献记载,在古代的时候北方因为干旱而捣汁天地里颗粒无收,这时候官府还不管百姓死活征粮纳税,这时有个看守粮仓的仓官于心不忍,于是偷偷的打开了粮仓救济百姓,在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正月二十这天设为祭仓官的日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APP下载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