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农历正月二十天穿节,盘点天穿节民俗

2023-02-10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609
转发:1
评论:0
在正月二十这一天是民俗中的“天穿节”也称为“补天节”所以民间一直有流传着“正月二十补天补地”的说法,在天穿节这一天主要是为了纪念“女娲补天”而流传下来的一个传统节日,在一些北方地区以及客家人聚居地尤为流行,在天穿节的时间上一般在民俗上各地不同,过的日子也会有所区别,其中就有正月初七、十九、二十、二十三、二十五日不定,但是大多数地区过的最多的还是在农历正月二十这一天。从天穿节这个节日来看,前文中我们讲到,节日本身主要还是为了纪念女娲补天拯救人类,是自古以来的一个传统日子,与此同时也是人们祈福盼丰收、和平的节日,从历史民俗中也是一个由家庭主妇担纲祭祀的民俗节日。传说正月二十日,女娲从昆仑山炼出五色石补天,这个神话出自《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

   在正月二十这一天是民俗中的“天穿节”也称为“补天节”所以民间一直有流传着“正月二十补天补地”的说法,在天穿节这一天主要是为了纪念“女娲补天”而流传下来的一个传统节日,在一些北方地区以及客家人聚居地尤为流行,在天穿节的时间上一般在民俗上各地不同,过的日子也会有所区别,其中就有正月初七、十九、二十、二十三、二十五日不定,但是大多数地区过的最多的还是在农历正月二十这一天。


农历正月二十天穿节,盘点天穿节民俗


    从天穿节这个节日来看,前文中我们讲到,节日本身主要还是为了纪念女娲补天拯救人类,是自古以来的一个传统日子,与此同时也是人们祈福盼丰收、和平的节日,从历史民俗中也是一个由家庭主妇担纲祭祀的民俗节日。传说正月二十日,女娲从昆仑山炼出五色石补天,这个神话出自《淮南子·览冥训》: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水。苍天补,四极正; 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从古籍来看天穿节的时间上主要有正月二十日、二十三日两种说法,而最早记载天穿节的资料应当是东晋王嘉所撰的《拾遗记》。今天族谱网阿族就带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关于天穿节相关的民俗,总的来说天穿节当天的主要民俗可以归类为一吃、二填、三祭、四不动,主要的体现形式在“吃饼、填仓节、祭仓官”等民间习惯上。


农历正月二十天穿节,盘点天穿节民俗



【正月二十天穿节当天的民俗习惯】


1、吃煎饼“补天穿”:

    补天穿主要讲的是当天吃的煎饼或者烙饼,在天穿节当天在古代民间有为祈祷苍天保佑“雨水之日,屋无穿漏”的说法,而在当天人们则会使用红色的丝线系上煎饼,然后将其扔到屋顶的上面,有“补天漏”或“补天穿”的寓意,其实是对女娲补天的一种模仿,《拾遗记》云:‘江东俗称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以红缕系煎饼置屋上,曰补天穿。’相传女娲氏以是日补天故也。”可以看出,从东晋时正月二十日就已经有了补天穿的习俗。


2、天穿射:

    天穿射是在天穿节当天去郊外进行射箭活动,这个习俗隐含着女娲拯生民于水火之伟绩的意思。在明代杨慎《同品》中就因“词不甚工而事奇”而载一词,曰《蓦山溪》,这首词为宋人葛胜仲所作,描述了天穿节郊外射箭活动的情景:春风野外,卵色天如水。鱼戏舞绡纹,似出听、新声北里。追风骏足,千骑卷高门,一箭过,万人呼,雁落寒空里。天穿过了,此日名穿地。横石俯清波,竞追随、新年乐事。谁怜老子,使得纵遨游,争捧手,共凭肩,夹路游人醉。


农历正月二十天穿节,盘点天穿节民俗


3、甜粄扎针:
    这个习俗在南方岭南、福建、台湾等地的客家人聚居地较为流行,在当天妇女们会把甜粄做成大圆块,然后下锅油煎之后再在上面扎针,也就是“补天穿”之意。


4、填谷:

    在正月二十也叫填仓节,这也是当天的一个老习俗,在当天人们需要在清晨把自家的炉灰取出来在院子里或打谷场画出一个个的,谷仓,之后再在谷仓里放上五谷杂粮,而到了傍晚还要把特殊的十五方仔米缸和水缸里,这便是“填仓”,本意上还是和古代的祈祷来年丰收有关,而从民间习俗来看,填谷仓还分为了小填仓和大填仓,而正月二十是小填仓,在接下来的正月十五这一天则是大填仓,而在二十五这一天还会举行相关的祭祀活动。


5、祭仓官:

    祭仓官和填仓节的民俗有关系,也是天穿节这一天前后开始的,根据相关历史文献记载,在古代的时候北方因为干旱而捣汁天地里颗粒无收,这时候官府还不管百姓死活征粮纳税,这时有个看守粮仓的仓官于心不忍,于是偷偷的打开了粮仓救济百姓,在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正月二十这天设为祭仓官的日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今天谷雨:谷雨节气的含义和民俗盘点
谷雨是农历中24个节气中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的节气日子在名称上的释义有“雨生百谷“的意思,是一个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尤其在华南以及长江以南地区,通常在谷雨这一天前后,气候特点往往是雨水渐增,到了春雨绵绵的时候,这个时候空气的湿度变大,天气的温度升高,而寒潮天气基本上已经退下了“舞台”,农历的节气往往反应出的也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在这个时候也有很多的传统农活会在这个时间段进行,例如埯瓜点豆、播种移苗、病害防治等都是谷雨前后要忙的农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在文中的记载来看,谷雨这一天的农事在农耕活动中还是比较关键的,和一些植物的播种的时机有关。谷雨这个节气在每年的公历中大多日子有所不同,但通常是在4月19日或20或21日这其中一天,原因在于二十四节气最...
· 正月初九天日节是什么节日?天日节的由来和传说
天日即正月初九,汉族民间传说中玉皇大帝的生日。农历正月第九天,一般都是在立春的节气刚过,恰是“一阳初始”是大自然开始“万象回春”的时刻。明王逵《蠡海集》记载:“神明降诞,以义起者也。玉帝生于正月初九日者,阳数始于一,而极于九,原始要终也。”明黄道周的《月令明义》:“正月初一日,天神地祇朝三清玉帝;初九日,玉皇大帝圣诞。”清黄奭的《月令注解》也有类似记载。天日,也叫“玉皇诞”、“天公生”。这一天里道观要举行盛大的祝寿仪式,诵经礼拜。家家户户于此日都要望空叩拜,举行最隆重的祭仪。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有些地方,天日时,妇女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民间传说正月初九,传为玉皇大帝圣诞之日,天水汉族民间直呼为天爷生日。玉皇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是世俗心目中道教的至高天神。相传他为光严妙乐国的王子,舍弃王位,于普明香严山中学道修真,辅...
· 山西民俗—春节民俗—祭灶节
山西,是中国岁时节日民俗最早出现的地区之一。中国历史上长期奉行夏历,而夏历最初的含义,正是历史上夏王朝使用的历法。山西省的南部地区是夏代的发祥地之一,史籍中记载的“夏都安邑”就在境内。而北部地区,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胡汉杂居。在历史的发展中,少数民族逐渐汉化,同时也将本民族的传统风俗融入汉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民俗。全省境内,名山众多,建有佛、道两教的许多寺观。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的五台山,道教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盛誉九州,驰名海外。强大的宗教文化,构成了境内儒、释、道共存的民俗现象。山西还居住着许多回族人民,传统的回族节日,又为境内的岁时节日民俗增添了异样的光彩。历史上,山西山多交通不便,加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显得特别封闭。因此,虽然是同一个节日,却往往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纪念的形式各异,甚至相左,呈现出多层次的瑰丽色彩。但就普遍性讲,全省仍具有明显的农业生产特点...
· 山西民俗—春节民俗—人节
正月初七日,称为人节。旧俗将六畜、五谷与人从正月初一日开始排位轮值。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初八为谷日。人日又称“人节”。从正月初一日开始,民间旧习用天干、地支来测算吉凶祸福。主要寻十天干中的“辛”日,十二地支中的“辰”日。那一天对到辛日,则意味那一天交好运。辛日越靠近元旦越好。初几是辛日,便称“几日得辛(幸)”。那一天对到“辰”日,则意味着当年是“几龙治水”。一龙治水,意味着雨涝;十二龙治水,意味着干旱。如果初七日逢辰,则雨水均匀,意味丰收。如今,测算日子的习惯渐少,代之而起的是早上观察天气的阴晴变化,并根据当地历代人们总结出来的经验,以预测本年度的年景丰欠。阳城等地旧有“此日清和,民无灾害”的俗话。晋东南地区要于“人日”之夜,焚香点灯。并用煮熟的稷米祭祖北斗星,进行祈福活动。临县等地习惯在门前或地里堆一堆谷糠煨燃,称作“灸地”...
· 山西民俗—春节民俗—石头节
正月初十日,称为石头节,亦称老鼠娶亲日,俗称十指。石头节定在初十日,应该是从初十的十音化来。十与石同音。这一天,民间忌动石器,不搬石头,习惯祭祀碾神、磨神、碓臼神、泰山石敢当神等等。旧俗在除夕于这些石器上贴春联后,正月初十日以前,是禁止使用的。过了正月初十日,则可以开封使用,无所讲究了。石头节,应该与原始人类的大山及石头崇拜有着源流关系。因为墙基用石头垒砌,老鼠又多生活在墙角窟窿里的缘故,正月初十日,民间传说是老鼠娶媳妇的日子。晋东南地区,习惯用谷面作蒸食,称为“十子团”。夜晚时,放置于墙角土穴等处供老鼠吃。晋南地区是在墙根置放面饼,以庆祝老鼠娶媳妇。忻州地区在这一大习惯吃莜面或高梁面鱼鱼。妇女们搓鱼鱼一手五根,两手同时动作,面板上搓动着十根细长的面鱼,故把这一天称为十指。搓面鱼的时候,要捏一些花轿同时蒸熟,放置墙角瓮底等处,以备鼠郎娶亲使用。初十日,许多地方要在屋隅、墙角及水瓮里点灯、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