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10种已经消失或即将消失的传统习俗及其100字左右说明

2021-07-14
5
2544
习俗。说明。懂?
提交答案
5个回答
梅心心
2021-07-14
①传统成人礼【男子为冠礼,女子为笄礼】 在中国的传统中,男子20岁,女子14岁至20岁,举行成人礼,预示着他是一个成年的人。 在成人礼上,孩子依次换上寓意着孩童,少年,成年,礼服的衣服,为【三加】之礼,寓意着孩子经历e799bee5baa631333330356236了孩童少年时期,可以穿上礼服,独当一面了。 成人礼时,孩子会得到一个【字】,作为【名】的补充,以及对他今后的期望。 孩子会进行三次跪拜,为【华夏之祖】【父母】【师长】 分别感谢父母养育,师长教诲,和为国家民族尽忠。 孩子最后【聆训】,听父母对于他今后生活的期望和教诲,自此,孩子正是成年。 ②七夕斗巧 七夕节在传统上称为【乞巧节】【女儿节】,在七夕节的时候,女孩子会展开【斗巧】的活动,具体为把针在莲藕上插一排,比赛谁先把针全部穿好,或者是在一个盆中放水,几个女孩子比赛看谁能第一个把针浮在水面上。最后女孩子在一起祭拜织女星,祈求自己能有一个好手艺,是为【乞巧】。 而在前面斗巧中胜出的女孩子,则被大家认为是来年手艺最巧的女孩。 ③昏礼 在中国传统里,婚礼又称昏礼,意为【黄昏举行之礼】(屈原的离骚中就有相关记载)。昏礼在传统上一般是正午十二点之前新娘要被接入夫家,但是整个礼应该在黄昏时候举行。现在因为西式婚礼的流行等种种原因,婚礼举行的时间已经十分随意了。 ④端午浴 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意外,还有【端午百草成药】一说,和雄黄酒,点雄黄等都是为防治疾病。而传说中端午节正午更是有【百草成药洗药水浴】的习俗。药水浴主要是特定的几种草药,回家用一个大锅熬制,然后洗浴。这种习俗在我国一些地区还有保存,但是已经很少人遵循了,一般买药草的都是一些老人。 ⑤祭月 中秋节的时候,传统上大家会对着月亮摆上一个桌子上面放上瓜果和月饼,念祭文,拜月亮,最后分食祭祀过的月饼,意味团圆(吃掉同一个圆),现在很多地方这个习俗已经没有了,只在一些老城区零零散散的有所保留。 ⑥丧礼后红纸包钱 参加丧礼之后,传统习俗是要主家用红纸包一个钱币(面额随意)发给参加丧礼的人的,有些还会发一个碗,因为在传统上丧礼是接触阴气比较重的,需要用红纸包钱来镇压,所以参加丧礼的人无论如何一定会拿着个回家。现在这个习俗存留也不多了。 ⑦吃寿桃寿面 中国传统过生日是要吃寿桃寿面分发红鸡蛋庆贺的,特别是老人,寿面是一根面条作成一碗,越长表示老人越长寿。不过现在大家都吃蛋糕去了,还吃这些的人几乎没有了 ⑧画九九消寒图 冬至的时候,按照传统是要画九九消寒图的。九九消寒图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均为繁体字,九字每字九划共九九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也称作“写九”。一般而言在九九消寒图的一侧还应写有《数九歌》。 除了文字版本的九九消寒图,还有用图形表示的九九消寒图。将宣纸等分为九格,每格用笔帽蘸墨印上九个圆圈,每天填充一个圆圈,填充的方法根据天气决定,填充规则通常为:上涂阴下涂晴,左风右雨雪当中。这种图形版本的九九消寒图简单易行,但显然没有文字版本的漂亮。 此外,也有些九九消寒图采用图画的形式,也称作“画九”。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在寒梅图的一侧常常写有“试看图中梅黑黑,自然窗外草青青”。这种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又被称作“雅图”。 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 ⑨春雷放炮 立春之后在惊蛰附近几天,会打响春天的第一声雷,按照传统习俗是要放鞭炮的。意味有春雷今年就会有好的收成,要放炮把春雨“放下来”。不过随着国家对鞭炮的管制,这种习俗除了在鞭炮管制很松的个别地方,已经消失了。 ⑩做风肠 风肠和腊肠不同,风肠是在秋分之后,做好猪肉肠,在外面用秋风吹干的一种肉肠,而腊肠则是把猪肉肠用炭火熏干,又称为熏肠。 传统习俗之中,秋分前后,家家户户都会做风肠,储存食物到冬天吃(特别是过年),现在不少城市还保留着冬天吃香肠的习惯。但是吃的是熏肠而不是风肠了。 民间有说法,谁家风肠挂的多,就说明那家收成好。 现在秋分前后做风肠的习俗连农村也很少见了,一般做也是做熏肠拿去卖钱。(风肠要吹很长的时间)
冯梓霆
2021-07-14
1、中国古代e68a84e799bee5baa631333431366361的成人礼 中国古代的成人礼指冠礼和笄礼,这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明朝。古代中国华夏族的成年礼,男子满20岁时行冠礼,即加冠,表示其已成人,被族群承认,之后可以娶妻。女子则是在满15岁后行笄礼,及笄之后可以嫁人。 2、斗巧 斗巧是七夕节期间的一种竞赛性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女孩子们比赛穿针引线、 蒸巧饽饽、烙巧果子、做巧芽汤 , 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做装饰品等等。谁的手艺好,谁就得巧 。七夕前,预先备好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 活动开始后,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即为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斗巧寄托着中国劳动人民朴素的审美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昏礼 昏礼于黄昏举礼,不举乐,不庆贺,古人重的是夫妇之义与结发之恩,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可以喧闹嘈杂的事情,那时候的昏礼很简朴干净,不举乐。 没有后代的乱七八糟的挑盖头闹洞房这样杂耍般的玩意,结发携手而入洞房,衣服也不是大红大绿,而是汉民族真正传统的昏礼服,新郎着爵弁服,下裳为纁色,镶有黑色的边。新娘头戴发饰,身穿镶有黑边的纯玄色衣裳。 族谱知识 4、春节祭神 记得小时候在农村,快过年了,老人总是要到集市上购买神仙年画,贴在家里祭祀。 这些神仙有很多种类,大致可分为:玉皇大帝、灶王爷、门神、代表先祖的年画等。我还记得玉皇大帝年画贴在正堂,上写着“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上面画着玉皇大帝、西王母,还有各路神仙,玉皇大帝年画两侧,还要各贴上童男童女。 灶王爷贴在灶台之上,记得灶王爷是最晚消逝的,因为它对老百姓的影响最大,是玉帝的人间使者,人们希望它能够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5、拜年磕头 磕头是中国的老礼了。出来上学后,再回老家过年,最尴尬的一件事,就是拜年磕头。虽然是过去的旧礼节,但拜年时都是一大家子人一起出去,向各家各户的长辈拜年,大家都在院子里磕头。 6、挂桃符 以前春节,人们为了辟邪,在大门两侧挂上桃木板。后来又在上面写字,再后来演变成了用红字写春联。 桃符是历史悠久的中国民俗文化。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悬挂、嵌缀或者张贴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据说桃木有压邪驱鬼的作用。这就是最早的桃符。 7、吃糖瓜 二十三,糖瓜粘。腊月二十三,小年,灶王爷要上天报账,为了让它多说甜言蜜语,民间就专门做糖瓜来祭祀。等祭祀完了,小孩们就可以吃糖瓜了。记得小时候过年没有太多甜的食物,糖瓜算是非常受欢迎的一个。 8、送穷娘 古时,为了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会用纸扎一个女人,俗称“穷娘”。正月初五这天,将“穷娘”里面装上屋里的尘土,送到大门外,然后放鞭炮炸掉。寓意“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放鞭炮也能放出花来呀。 9、祭月 古代对月神的祭祀。先秦已有此神祭祀活动,称为“夜明”或“夕月”。是中国炎黄子孙的重要团圆节日之一。在广东地区,人们有着在八月十五晚上祭拜月娘的习俗。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少数民族祭月的活动内容除了与汉族的中秋节相似外,还有极富民族特色的一系列活动,比如壮族的祭月亮,所以也叫“祭月节”。 10、端午浴 端午浴是端午节习俗之一,此俗至今尚存,且广泛流行,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端午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日遍地皆药。端午期间,我国不少地方有采草药煲草药水冲凉的习俗,端午草药的药性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关问题
给祖先上坟有什么禁忌吗
有的。首先,上坟时忌穿颜色鲜艳的衣服,清明节在扫墓的时候,不宜穿得过于显现,因为扫墓本来就是一件比较严肃的事情,所以着装尽量淡雅一-些, 大红大紫的颜色,在中国具有喜庆的意味,所以不适合在这样的场合出现,当然,清明节除了扫墓以外的时间,比如和亲人一起踏青什么的,衣着倒是没有太多的讲究,主要是看具体的场合吧。 另外,忌嬉笑打闹除了衣着上的讲究,言行举止也要有所讲究,不要在扫墓的时候嬉笑打闹,或者做一些不严谨的举止,因为按照老人的说法,这会惊扰了先人,也是对先人的不尊重的行为。所以扫墓的时候,尽量要恭敬和严谨些,以表达对先人的尊敬。 最后一点就是要注意上坟时的贡品。一般上坟都会带贡品吧,这些贡品是用来祭献祖先的,在没有给先人祭献之前的,人是不能先食用的。而是等_上供之后,大家回到家,再一起分享。如若不然,也是对先人的一种不尊重。没有先人,就没有后人,没有先人辛苦的付出,也就没有后人幸福的现在。所以我们对于先人的尊重,也是需要在清明节的时候体现出来的。
沈姓的祖先是谁?
沈姓在百家姓中排列在十四位,目前来说,其人口是有600万人左右,排列第37位。 其源流很多,但是说的最多的一个源流,大概是出自于嬴姓。沈姓的先祖叫实沈,是黄帝的后裔帝喾之子。实沈氏族后来因与少昊氏部落杂居而东夷化,故为嬴姓。后来,他们建立了沈国。周昭王南征时,嬴姓沈国被灭,其子孙就以国为姓。 夏朝时,夏人建立了姒姓沈国。至周初,蒋国灭了姒姓沈国,沈人南迁到楚地的沈鹿,其子孙也改姓沈。 西周初年,文王的第十个儿子季载被封于沈(今河南平舆北)。公元前506年,姬姓沈国被蔡国吞并,沈国的后人就称为沈氏。 目前沈姓是江浙地区最常见的姓氏之一。
周氏有哪些字辈?
周姓,是中国第九大姓氏,也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之一了。周姓最初是发源于今陕西渭河平原地区。而到今天,周姓主要是分布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形成了沿长江省份、豫鲁两块高比率的分布状况。 周氏的字辈: 1、山东周氏族谱山东省周氏字牌辈序:~隆、茂、庆、传、长、广、生(升)忠、厚、嗣(世)、志、永远、祯(元)、正、方。后又续序:志德开宏运达孝毓富祥教礼培家训信义作保章。 2、四川成都(现湖北恩施自治州)周氏字辈:太祖应朝忠,永远世代兴,丕振仙仁月,长源玉厚坤。 3、益阳大泉周氏字辈:贵文祖志一,永兴万代天,仁学宏宗益,世守绍前贤,继述声名显,由来达孝全,振起三以让,令德庆悠绵。 4、重庆市永川区邓家坳周氏(尚书公后裔)字辈:尚梦应康世,孙宗道仕友,子均仲忠万,以自时大章,华先维继述,裕后乐英贤。秩序本天定,彝伦在人全,谟烈由今绍,奕叶谱相传,家乘恪遵守,祥发永绵延 你还知道周氏有哪些字辈吗?
每年12月10日出生是什么星座?有哪些名人
想问一下每年12月10日出生的人是属于什么星座?在历史上有哪些人是这个星座的啊大概?
出生于12月10日的古今名人有哪些?
在198年前的今天,1815年12月10日 (农历冬月初十),计算机科学先驱爱达·勒芙蕾丝出生。奥古斯塔·爱达·金,勒芙蕾丝伯爵夫人(Augusta Ada King, Countess of Lovelace,1815年12月10日-1852年11月27日),原名奥古斯塔·爱达·拜伦(Augusta Ada Byron),通称爱达·勒芙蕾丝(Ada Lovelace),是著名英国诗人拜伦之女,最著名的事迹为翻译意大利人查尔斯·巴贝奇早期的程式设计书《分析机概论》(analytical engine),爱达对翻译查尔斯·巴贝奇的《分析机概论》所留下的笔记,被认为对现代电脑与软件工程造成了重大影响。 你还知道哪些12月10日出生的名人?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