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朝代帝王表

朝代文化
关注问题
回答
2021-07-14
5
1006
中国古代朝代帝王表,要各个皇帝都有登基、退位时间
提交答案
5个回答
荃洁潆
2021-07-14
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 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汉高祖(刘邦)->汉文帝->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 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公元220-280 年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 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东晋 南北朝--公元386-581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 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宋朝--公元960年,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南宋(赵构)(公元1127-1279年)。 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清朝--公元1644-1911年 清朝皇帝顺序表: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速记口诀: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民国再共和, 代代往下传 传说:前4439 ~ 2689年 开创:前2690 ~ 2350年 唐 :前2351 ~ 2251年 虞 :前2252 ~ 2204年 夏 : 前2205 ~ 1765年 商 : 前1766 ~ 1121年 周 : 前1122 ~ 255年 春秋: 前 770 ~ 476年 战国: 前 475 ~ 221年 秦 : 前 221 ~ 207年 汉 : 前 206 ~ 219年 三国: 220 ~ 265年 魏 : 220 ~ 265年 蜀 : 221 ~ 263年 吴 : 222 ~ 260年 晋 : 265 ~ 420年 西晋: 265 ~ 316年 东晋: 317 ~ 420年 六朝: 220 ~ 589年 隋朝: 589 ~ 618年 唐朝: 618 ~ 906年 五代: 907 ~ 1279年 宋朝: 960 ~ 1279年 北宋: 960 ~ 1126年 南宋: 1127 ~ 1279年 金 : 1115 ~ 1234年 元朝: 1271 ~ 1368年 ◎明朝 洪武: 1368 ~ 1398年 建文: 1399 ~ 1402年 永乐: 1403 ~ 1424年 洪熙: 1425年 宣德: 1426 ~ 1335年 正统: 1436 ~ 1449年 景泰: 1450 ~ 1456年 天顺: 1457 ~ 1464年 成化: 1465 ~ 1487年 弘治: 1488 ~ 1505年 正德: 1506 ~ 1521年 嘉靖: 1522 ~ 1566年 隆庆: 1567 ~ 1572年 万历: 1573 ~ 1619年 泰昌: 1620年 天启: 1621 ~ 1627年 崇祯: 1628 ~ 1644-年 ◎清朝 顺治: 1644 ~ 1661年 康熙: 1662 ~ 1722年 雍正: 1723 ~ 1735年 乾隆: 1736 ~ 1796年 嘉庆: 1796 ~ 1820年 道光: 1821 ~ 1850年 咸丰: 1851 ~ 1862年 同治: 1862 ~ 1874年 光绪: 1875 ~ 1908年 宣统: 1908 ~ 1911年
扬禹嫣
2021-07-14
帝 王 即位元年 退位元年 (西周) 武王 B.C.1134 B.C.1116 成王 B.C.1115 B.C.1079 康王 B.C.1078 B.C.1053 昭王 B.C.1052 B.C.1002 穆王 B.C.1001 B.C.947 共王 B.C.946 B.C.935 懿王 B.C.934 B.C.910 孝王 B.C.909 B.C.895 夷王 B.C.894 B.C.879 厉王 B.C.878 B.C.828 宣王 B.C.827 B.C.782 幽王 B.C.781 B.C.771 平王 B.C.770 B.C.720 (东周) 桓王 B.C.719 B.C.697 庄王 B.C.696 B.C.682 僖王 B.C.681 B.C.677 惠王 B.C.676 B.C.652 襄王 B.C.651 B.C.619 顷王 B.C.618 B.C.613 匡王 B.C.612 B.C.607 定王 B.C.606 B.C.586 简王 B.C.585 B.C.572 灵王 B.C.571 B.C.545 景王 B.C.544 B.C.521 悼王 B.C.520 B.C.545 敬王 B.C.519 B.C.476 元王 B.C.475 B.C.469 贞定王 B.C.468 B.C.442 哀王 B.C.441 B.C.441 思王 B.C.441 B.C.441 考王 B.C.440 B.C.426 威烈王 B.C.425 B.C.402 安王 B.C.401 B.C.376 烈王 B.C.375 B.C.369 显王 B.C.368 B.C.321 慎靓王 B.C.320 B.C.315 赧王 B.C.314 B.C.256 惠王 B.C.255 B.C.249 秦 帝 王 年 表 帝 王 即位元年 退位元年 庄襄王 B.C.249 B.C.249 始皇帝 B.C.246 B.C.210 二世 B.C.209 B.C.207 三世 B.C.207 B.C.207 汉 帝 王 年 表 帝 王 即位元年 退位元年 (西汉) 高 祖 B.C.206 B.C.195 惠 帝 B.C.195 B.C.188 少帝恭 B.C.188 B.C.184 少帝弘 B.C.184 B.C.180 文 帝 B.C.180 B.C.157 景 帝 B.C.157 B.C.141 武 帝 B.C.141 B.C.87 昭 帝 B.C.87 B.C.74 宣 帝 B.C.74 B.C.49 元 帝 B.C.49 B.C.33 成 帝 B.C.33 B.C.7 哀 帝 B.C.7 B.C.1 平 帝 B.C.1 A.D.5 孺子婴 6 9 (新)王莽 9 23 (西汉)更始帝 23 25 (东汉) 光武帝 25 57 明 帝 57 75 章 帝 75 88 和 帝 88 105 殇 帝 105 106 安 帝 106 125 北乡侯 125 125 顺 帝 125 144 冲 帝 144 145 质 帝 145 146 桓 帝 146 167 灵 帝 167 189 弘农王 189 189 献 帝 189 220 三 国 帝 王 年 表 帝 王 即位元年 退位元年 (魏) 文帝 220 226 明帝 226 239 齐王 239 254 高贵乡公 254 260 元帝 260 265 (蜀) 昭烈帝 221 223 后主 223 263 (吴) 大帝 222 252 会稽王 252 258 景帝 258 264 乌程公 264 280 晋 帝 王 年 表 帝 王 即位元年 退位元年 (西晋) 武帝 265 290 惠帝 290 306 怀帝 306 311 愍帝 313 316 (东晋) 元帝 317 322 明帝 322 325 成帝 325 342 康帝 342 344 穆帝 344 361 哀帝 361 365 废帝 365 371 简文帝 371 372 孝武帝 372 39
廉念双
2021-07-14
帝 王 即位元年 退位元年  (西周)  武王 B.C.1134 B.C.1116  成王 B.C.1115 B.C.1079  康王 B.C.1078 B.C.1053  昭王 B.C.1052 B.C.1002  穆王 B.C.1001 B.C.947  共王 B.C.946 B.C.935  懿王 B.C.934 B.C.910  孝王 B.C.909 B.C.895  夷王 B.C.894 B.C.879  厉王 B.C.878 B.C.828  宣王 B.C.827 B.C.782  幽王 B.C.781 B.C.771  平王 B.C.770 B.C.720  (东周)  桓王 B.C.719 B.C.697  庄王 B.C.696 B.C.682  僖王 B.C.681 B.C.677  惠王 B.C.676 B.C.652  襄王 B.C.651 B.C.619  顷王 B.C.618 B.C.613  匡王 B.C.612 B.C.607  定王 B.C.606 B.C.586  简王 B.C.585 B.C.572  灵王 B.C.571 B.C.545  景王 B.C.544 B.C.521  悼王 B.C.520 B.C.545  敬王 B.C.519 B.C.476  元王 B.C.475 B.C.469  贞定王 B.C.468 B.C.442  哀王 B.C.441 B.C.441  思王 B.C.441 B.C.441  考王 B.C.440 B.C.426  威烈王 B.C.425 B.C.402  安王 B.C.401 B.C.376  烈王 B.C.375 B.C.369  显王 B.C.368 B.C.321  慎靓王 B.C.320 B.C.315  赧王 B.C.314 B.C.256  惠王 B.C.255 B.C.249  秦 帝 王 年 表  帝 王 即位元年 退位元年  庄襄王 B.C.249 B.C.249  始皇帝 B.C.246 B.C.210  二世 B.C.209 B.C.207  三世 B.C.207 B.C.207  汉 帝 王 年 表  帝 王 即位元年 退位元年  (西汉)  高 祖 B.C.206 B.C.195  惠 帝 B.C.195 B.C.188  少帝恭 B.C.188 B.C.184  少帝弘 B.C.184 B.C.180  文 帝 B.C.180 B.C.157  景 帝 B.C.157 B.C.141  武 帝 B.C.141 B.C.87  昭 帝 B.C.87 B.C.74  宣 帝 B.C.74 B.C.49  元 帝 B.C.49 B.C.33  成 帝 B.C.33 B.C.7  哀 帝 B.C.7 B.C.1  平 帝 B.C.1 A.D.5  孺子婴 6 9  (新)王莽 9 23  (西汉)更始帝 23 25  (东汉)  光武帝 25 57  明 帝 57 75  章 帝 75 88  和 帝 88 105  殇 帝 105 106  安 帝 106 125  北乡侯 125 125  顺 帝 125 144  冲 帝 144 145  质 帝 145 146  桓 帝 146 167  灵 帝 167 189  弘农王 189 189  献 帝 189 220  三 国 帝 王 年 表  帝 王 即位元年 退位元年  (魏)  文帝 220 226  明帝 226 239  齐王 239 254  高贵乡公 254 260  元帝 260 265  (蜀)  昭烈帝 221 223  后主 223 263  (吴)  大帝 222 252  会稽王 252 258  景帝 258 264  乌程公 264 280  晋 帝 王 年 表  帝 王 即位元年 退位元年  (西晋)  武帝 265 290  惠帝 290 306  怀帝 306 311  愍帝 313 316  (东晋)  元帝 317 322  明帝 322 325  成帝 325 342  康帝 342 344  穆帝 344 361  哀帝 361 365  废帝 365 371  简文帝 371 372  孝武帝 372 39
相关问题
给祖先上坟有什么禁忌吗
有的。首先,上坟时忌穿颜色鲜艳的衣服,清明节在扫墓的时候,不宜穿得过于显现,因为扫墓本来就是一件比较严肃的事情,所以着装尽量淡雅一-些, 大红大紫的颜色,在中国具有喜庆的意味,所以不适合在这样的场合出现,当然,清明节除了扫墓以外的时间,比如和亲人一起踏青什么的,衣着倒是没有太多的讲究,主要是看具体的场合吧。 另外,忌嬉笑打闹除了衣着上的讲究,言行举止也要有所讲究,不要在扫墓的时候嬉笑打闹,或者做一些不严谨的举止,因为按照老人的说法,这会惊扰了先人,也是对先人的不尊重的行为。所以扫墓的时候,尽量要恭敬和严谨些,以表达对先人的尊敬。 最后一点就是要注意上坟时的贡品。一般上坟都会带贡品吧,这些贡品是用来祭献祖先的,在没有给先人祭献之前的,人是不能先食用的。而是等_上供之后,大家回到家,再一起分享。如若不然,也是对先人的一种不尊重。没有先人,就没有后人,没有先人辛苦的付出,也就没有后人幸福的现在。所以我们对于先人的尊重,也是需要在清明节的时候体现出来的。
沈姓的祖先是谁?
沈姓在百家姓中排列在十四位,目前来说,其人口是有600万人左右,排列第37位。 其源流很多,但是说的最多的一个源流,大概是出自于嬴姓。沈姓的先祖叫实沈,是黄帝的后裔帝喾之子。实沈氏族后来因与少昊氏部落杂居而东夷化,故为嬴姓。后来,他们建立了沈国。周昭王南征时,嬴姓沈国被灭,其子孙就以国为姓。 夏朝时,夏人建立了姒姓沈国。至周初,蒋国灭了姒姓沈国,沈人南迁到楚地的沈鹿,其子孙也改姓沈。 西周初年,文王的第十个儿子季载被封于沈(今河南平舆北)。公元前506年,姬姓沈国被蔡国吞并,沈国的后人就称为沈氏。 目前沈姓是江浙地区最常见的姓氏之一。
周氏有哪些字辈?
周姓,是中国第九大姓氏,也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之一了。周姓最初是发源于今陕西渭河平原地区。而到今天,周姓主要是分布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形成了沿长江省份、豫鲁两块高比率的分布状况。 周氏的字辈: 1、山东周氏族谱山东省周氏字牌辈序:~隆、茂、庆、传、长、广、生(升)忠、厚、嗣(世)、志、永远、祯(元)、正、方。后又续序:志德开宏运达孝毓富祥教礼培家训信义作保章。 2、四川成都(现湖北恩施自治州)周氏字辈:太祖应朝忠,永远世代兴,丕振仙仁月,长源玉厚坤。 3、益阳大泉周氏字辈:贵文祖志一,永兴万代天,仁学宏宗益,世守绍前贤,继述声名显,由来达孝全,振起三以让,令德庆悠绵。 4、重庆市永川区邓家坳周氏(尚书公后裔)字辈:尚梦应康世,孙宗道仕友,子均仲忠万,以自时大章,华先维继述,裕后乐英贤。秩序本天定,彝伦在人全,谟烈由今绍,奕叶谱相传,家乘恪遵守,祥发永绵延 你还知道周氏有哪些字辈吗?
每年12月10日出生是什么星座?有哪些名人
想问一下每年12月10日出生的人是属于什么星座?在历史上有哪些人是这个星座的啊大概?
出生于12月10日的古今名人有哪些?
在198年前的今天,1815年12月10日 (农历冬月初十),计算机科学先驱爱达·勒芙蕾丝出生。奥古斯塔·爱达·金,勒芙蕾丝伯爵夫人(Augusta Ada King, Countess of Lovelace,1815年12月10日-1852年11月27日),原名奥古斯塔·爱达·拜伦(Augusta Ada Byron),通称爱达·勒芙蕾丝(Ada Lovelace),是著名英国诗人拜伦之女,最著名的事迹为翻译意大利人查尔斯·巴贝奇早期的程式设计书《分析机概论》(analytical engine),爱达对翻译查尔斯·巴贝奇的《分析机概论》所留下的笔记,被认为对现代电脑与软件工程造成了重大影响。 你还知道哪些12月10日出生的名人?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