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源于
古代的
角子。早在三国时期,魏国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后来,更出现了
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偃月形馄饨”和“南宋时的”燥肉双下角子“。
我们还可以看到1300多年前完整的
唐代饺子。它是从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的
唐墓里出土的。出土时,一只饺子和四只馄饨放在一个
木碗中。由此可见,至少在唐代,饺子已传入
我国的边远地区。
清朝有关
史料记载说:“元旦子时,
盛馔同离,如食
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
交子之义。”又说:“每届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
白面做饺食之,谓之
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
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这说明新春佳节
人们
吃饺子,
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

瞿瑞浚
2021-07-15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