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端午节

端午节

(节庆)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龙节、重午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龙星既“得中”又“得正”,处在大吉之位,恩施普也,龙德显扬。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端午节简介资料
端阳节、龙节、正阳节、龙舟节、天中节等
端午节
Dragon Boat Festival(龙舟节直译)
驱瘟疫、瘟神(福建、四川、西北地区)、驱五毒、吃粽子、悬香草、雄黄酒、佩香囊 、缠五彩丝线、划龙舟
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
屈原、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等
农历五月初五
天象崇拜,龙图腾祭祀
粽子、五黄、咸鸭蛋、绿豆糕等
每年1次
端午节相关文献
端午节
端午节 ,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年历的一个节日-端午节。这个节日,是我们裹粽子的日子。每一年
查看全文
端午节
端午节,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
查看全文
端午节
端午节 ,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年历的一个节日-端午节。这个节日,是我们裹粽子的日子。每一年
查看全文
端午节
起源端午节源于对恶日(即农历五月,因仲夏瘟疫流行而得名)的禁忌,也是祭龙的节日,许多盛行于世的端午习俗都有驱瘟避疫的成分。虽然中国的端午节常视为纪念楚国诗人屈原与吴国忠臣伍子胥的节日,但不少习俗在之前即已流传,而且不少学者如闻一多考证在屈原投江之前,吴越一带已有端午节存在。端午节最重要的两项活动——竞渡和吃粽子,都和龙有关(见闻一多《神话与诗》的《端午考》),可能是迎涛神祭图腾的习俗。相传古代中国南方吴越人(今江浙一带)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每年五月初五举行祭图腾仪式,以求来年风调雨顺、大丰收。他们把食物裹在树叶或装在竹筒中(即现在的粽子),投到江里去。后来他们还有在这天划着独木舟拜访亲朋好友的做法。高兴时就即兴举行独木舟赛,慢慢演变成今天过端午节这种习俗。名称来源“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
查看全文
端午节为什么叫端午节端午节的由来
马上就到了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大家对这个节日的印象大多是吃粽子、赛龙舟。想必大家很少去了解端午节名字的由来吧,但是也会有很多小伙伴会好奇,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什么要叫端午节,这有什么含义呢? 端午节为什么叫端午节? 其实端午节被叫做端午节主要是与古时的干支计时法有关,而关于为什么叫做端午节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说法一: 五
查看全文
端午节相关标签
端午节
中国传统节日
屈原
传统节日
家族谱大览
東魯端木氏小宗家譜[4卷, 首末各1卷](複本1) : 2冊, 1923
丽水始迁祖 : 端木绅 青田始迁祖 : 端木本华 散居地 : 浙江省丽水县青田县等地
浏览:100
東魯端木氏小宗家譜[4卷, 首1卷, 末1卷](複本2) : 2冊(190頁), 1923
丽水始迁祖 : 端木绅 青田始迁祖 : 端木本华 散居地 : 浙江省丽水县青田县等地
浏览:100
東魯端木氏小宗家譜
原书: [杭州 : 武林印书馆印], 民国11[1922]. 2册 : 世系表. 本微卷缩小42倍率, 请用高度放大阅读机. 始祖 : (周) 端木子贡,讳赐. 南渡始祖 : (宋) 端木八,讳倩,字曼仙. 丽水始迁祖 : 端木绅 ; 端木绶. 青田始迁祖 : 端木本华. 散居地 : 浙江省丽水县, 青田县等地.
浏览:100
东鲁端木氏小宗家谱
原书: [杭州 : 武林印书馆印], 民国11[1922]。 2册 : 世系表。 本微卷缩小42倍率, 请用高度放大阅读机。 始祖 : (周) 端木子贡,讳赐。 南渡始祖 : (宋) 端木八,讳倩,字曼仙。 丽水始迁祖 : 端木绅 ; 端木綬。 青田始迁祖 : 端木本华。 散居地 : 浙江省丽水县, 青田县等地
浏览:0
林氏族谱
林氏族谱
林氏始祖,湖南始祖林思义,林进祚!
浏览:0
惟乙公世糸石涌房
始祖惟乙其先颖川人汉夏阳侯冯异之苗裔也,隋开皇已酉繇𦈡葛起,为高要县尉寻拜徽仕郎,转知广卅参军前后莅政十六载,治绩显著合郡向风遂建籍,南海居焉妣白氏何氏生子五人,朝元朝恺朝端朝网朝纪此敝房族谱舆敝祠神位
浏览:0
端午节导读知识
喝雄黄酒是哪个节日的风俗
喝雄黄酒是哪个节日的风俗
喝雄黄酒是端午节时的习俗。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据说也与屈原有关。屈原投江而死之后,许多人怀念这位伟大的诗人,纷纷自发来到江边,古人认为江中有蛟龙,为了阻止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他们把粽子、咸蛋等食物抛入江中。有一位老医生拿来了雄黄酒,说这酒可以药晕蛟龙,他将酒投入江中后不久,居然真的漂浮起一条蛟龙。人们把蛟龙抬上岸,抽其筋,剥其皮,用雄黄酒抹在它的七窍上,将龙筋缠绕在孩子的手腕和脖子上,据说这样可以让孩子免受虫蛇伤害。后来端午节时喝雄黄酒就演变成为一项习俗。一般的雄黄酒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古代医学不发达,人们会用雄黄酒来祛毒解痒。现代医学发现,雄黄具有毒性,人们便不再饮用雄黄酒了。
浏览量:1989次
端午节放假安排
端午节放假安排
端午节现为我国的法定节假日,一般是3天的放假时间。今年的端午放假安排上来看可以从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2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中获知,在今年2022年的端午节放假时间上是6月3日到5日这三天放假。当然,对于不同行业以及各家单位来说或也会因为生产服务需要的不同有些单位会各有变化,这就要看自家单位的通知和企业内部门安排了。 端午节是我国民俗上的一个重要节日,也能称的上是一个小长假,放假3天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应该适当的安排休息时间。在古代时候端午节是和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的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影响源远流长,在世界上影响都非常广泛,而目前端午节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浏览量:1610次
端午节挂艾草和菖蒲的寓意
端午节挂艾草和菖蒲的寓意
端午节当天的民俗习惯有很多,其中就有关于端午节挂艾叶菖蒲的民俗习惯,这类习惯在全国不少地方都有看见,在每当端午节到来之前,家家户户会购买艾叶和菖蒲组成的植物组合装束,用来挂在自家的门前,从古代民俗寓意上来说主要是用以防蚊、驱虫驱邪,在古籍《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因为艾草是一种药用植物,具有特殊的香味,而五月艾草含艾油又最多,香味更盛,而菖蒲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在中医学说上是一种杀虫灭菌、提神通窍的药物。如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都可以了解到民俗中在门前挂艾草和菖蒲的大致目的。 在民间有谚语云:“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时节,在门口插艾和菖蒲这两种植物是很关键的一种民俗活动。
浏览量:2038次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楚国大臣,一心想要联合齐国对抗秦国。但是屈原的这个想法却遭到了反对,还被陷害、贬黜。在流放途中,听闻楚国已破,伤心欲绝,抱石投进汨罗江。楚国百姓想要保护屈原的尸体免受鱼虾啃食,就往江中投入粽子以供鱼虾食用。后来端午节吃粽子就成了特定的节日习俗。粽子馅料的种类是很丰富的,主要分为咸口儿和甜口儿的。常见的粽子馅料有:碱水、蜜枣、枣泥、花生、绿豆、腊肉、鲜肉、五花肉、豆沙、莲子、八宝、火腿、冬菇、蛋黄、莲蓉、雪菜、红豆、板栗、桂圆、什锦、香芋、紫薯等。粽子还有各种形状的。最常见的是三角粽,还有四角粽、北方小四角粽、牛角粽、马蹄粽、塔形粽、遂昌长龙粽、等等。四角粽也叫枕形粽,因为四个角像枕头,因此得名。牛角粽就是长得像牛角一样,跟古代的粽子长得很像,在广东河源地区比较流行。马蹄粽采用的是芭蕉叶,俗称长粽子,在四川省泸州市很常见。塔形粽是广东地区的特色粽子,外形酷似一座矮塔。长条粽长得很像一节甘蔗,遂昌人称长情粽。
浏览量:1769次
端午节挂艾草的传说
端午节挂艾草的传说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过端午节的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据了解,早在晋代人们已经开始把艾蒿(即艾草)挂在门上。到了南北朝时代,挂艾蒿发展为挂艾人。 端午在门上悬挂艾草、菖蒲的习俗,据说来源于这样一个传说。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这年五月,黄巢大军兵临邓州城下。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在一个村外的路口,遇见一位年轻妇女,背背包袱,一手拉着一个小孩,另一只手却抱着一位年纪较大的男孩,正慌忙逃路。黄巢以为这个妇女不仁,抽刀欲斩,经询问,方知原来大孩子是妇人大哥的遗孤,小孩子是妇人所亲生,她宁愿让自己的孩子受苦,也不愿让侄儿遭罪,为的是不负大哥托孤之意。 黄巢一听,对这位年轻妇人肃然起敬,认为她是天下少有的义妇,于是挥剑砍下路旁艾草菖蒲,让她拿回家去挂在门上,并严令将士:“进军途中,如遇门挂艾蒲者,须加保护。”妇人听了,半信半疑,但她回到城里后,还是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左邻右舍。第二天正是端午节,黄巢的军队攻打邓州城,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了艾草菖蒲。黄巢果然信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领兵离去。从此,端午节挂艾草菖蒲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浏览量:198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