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十大建筑,最后一个古诗中常见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有名的建筑,像秦始皇陵,耗费无数人力财力修建的地下宫殿;“天下第一宫”阿房宫,跟秦始皇陵、秦直道、万里长城和称的“秦始皇的四大工程”之一等等。今天我们列出十大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建筑。乾陵乾陵,唐陵中的杰作,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成于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龙二年(706年)加盖,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秦始皇陵秦始皇陵,中国第一座皇家陵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寝,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历时39年,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现已探明的有400多个。赵州桥赵州桥,天下第一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的洨河...
历史文化 | 2018-04-19 -
古代下聘礼必备八样是哪八样?为什么要“三书六聘“?
三书六聘,三媒六礼。结婚娶亲,女儿出嫁,是人生大事,是喜事,应该大操大办,摆酒席,把新娘子迎娶进门。中国古代关于结婚的习俗有很多,很多习俗文化流传至今,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简化,但是其中的精髓,依然被保留。三书六聘、三媒六礼是指哪些三书六聘即三书六礼,是古代的一种婚姻制度。三书指的是聘书、礼书和迎书,六礼指的是婚礼过程中用的文书,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三书六礼的传统婚俗历史悠久,可以追溯至西周。西周时期的“婚姻六礼”,对其后各朝代婚姻的形式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古代某些朝代,男女若未完成三书六礼的过程,婚姻便不被承认为明媒正娶;嫁娶仪节的完备与否,直接影响婚姻的吉利。不过,在不同的朝代时期,婚俗礼仪也有所不同。四聘五金是指什么当今时代一对新人举办婚礼的时候,男方通常会给女方买三金或五金,四聘五金更像是为了把给聘礼说得好听点,而出现的词语,四聘五金可以理解为男方给女方聘礼,表...
历史文化 | 2018-04-12 -
司马氏寻根问祖:东晋灭亡后,司马氏的后人都去了哪里?
说到司马氏,最著名的人物莫过于太史公司马迁、冢虎司马懿、和砸过缸的司马光。实际上司马是一个极为古老的姓氏,主要来源于“司马”这一官职。司,执掌;马,军队。司马简单来说就是执掌军队的人,后来与司徒、司空一同位列三公,是国家的最高军事长官。这个古老的姓氏几经沉浮,有过风光,险些灭绝,最终顽强的延续下来。姓氏源流渊源一:源于程姓出自西周掌管军事大权的大臣程伯休父,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程伯休父生二子:长子仲庚、次子仲辛。仲庚后来继任其父大司马之职,其子孙以官职为姓氏,称司马氏,为司马氏始祖;仲辛承袭安定侯,其后人移居太原,仍称程氏。该支司马氏与程氏是同宗同源。宋国,楚国,晋国,各国都有司马,以司马为姓。渊源二:源于陈姓、田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名将司马穰苴。源流三: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大司马子反(熊侧、公子侧)。其后人中有以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司马氏,世代相传至今。另外,楚国的司马期思县公、司马子...
历史文化 | 2018-04-06 -
巴蜀文化正在探究中,咸阳礼泉县大力发展“唐文化”!
近年来,礼泉县加快全域产业融合,用“+旅游”拓展产业广度,用“旅游+”做深产品的丰度,充分抓住唐文化、果文化、水文化、俗文化,精心策划,巧妙利用。让文物更生动充分依托唐昭陵、唐建陵的深厚文化背景,把唐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做强。一是抓好两座帝陵的本体保护和利用,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建设唐文化公园和遗址公园,打造唐陵文化大道,让环境和主人的身份,和游客的仰慕相适宜。全力打造唐昭陵—大袁家旅游区,联合申报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二是打造宗亲文化和根祖文化这张牌,让更多的唐室名人后裔进入礼泉祭祖,更好地宣传礼泉,投资礼泉。三是启动昭陵博物馆扩建工程,改变现代陈列现状,通过表演、体验、参与等更多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于乐,更好地传承唐代文化,讲好唐代故事。四是抓好文创产品开发,刺激景区二次消费。五是抓好学术研讨,在唐代书法、军事、治国理政等方面深入研究,建立唐代文化研究高地。让御果更鲜活礼泉县每年游客在100...
历史文化 | 2018-03-26 -
汉文帝刘恒勤政爱民,为什么说他是“躺来的皇帝”?
汉文帝刘恒生于公元前203年1月15日,是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曾受封代王,是西汉的第五位皇帝。汉文帝刘恒刘恒在位23年,期间体恤民情、勤于政事、轻徭薄赋,让汉朝一步步从“楚汉战争”和“诸吕之乱”的创伤中走出,逐步走向强盛。然而这位中国历史上的千古明君,一生所经历的苦难与艰险众多,甚至能用如履薄冰来形容,同时也是一位极为幸运的皇帝。幸运的“漏网之鱼”刘恒母亲薄姬本是魏王豹的姬妾,后来魏国被汉军攻灭,薄姬成为俘虏,被好色的刘邦纳入后宫,春风一度生下了刘恒。但当时刘邦最宠爱的是戚夫人,薄姬尽管生下了儿子,在后宫里却不受重视。母亲不得宠,刘恒自然也没能得到刘邦太多关注,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庶出皇子。母子俩一直过着战战兢兢,朝不保夕的日子。正是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刘恒在母亲薄姬影响下渐渐养成了谨慎小心、沉稳内敛、坚毅刚强的性格。8岁那年,刘恒在吕后的授意下被封为代王(今山西北部,靠近匈奴的边境),从此远...
历史文化 | 2018-03-26 -
古代皇帝的“佳丽三千”,皇帝是如何宠幸的?
很多人都觉得对付家里的一个女人就已经很麻烦了,要是多几个怎么受得了啊。虽然羡慕古代帝王的生活,但却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么古代帝王后宫三千怎么对待呢,其实皇帝面对的可不止是佳丽三千,很多佳丽从生到死都没有见到皇帝都是很正常的,虽然皇帝有绝对的权威,但也需要一定的手腕。宋代文人周密的《齐东野语》卷19《后夫人进御》中记有五代时期梁朝的国子博士崔灵恩的一套理论。乍一看,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再一想,崔灵恩的那套理论既不符合常理,又几乎没有可操作性,显然是一种理想化的设计。《后夫人进御》中说道:凡夫人进御之义,从后而下十五日遍。……其九嫔已下,皆九人而御,八十一人为九夕。世妇二十七人为三夕,九嫔九人为一夕,夫人三人为一夕,凡十四夕。后当一夕,为十五夕。明十五日则后御,十六日则后复御……凡九嫔以下,女御以上,未满五十者,悉皆进御,五十则止。后及夫人不入此例,五十犹御。故《内则》云:“妾年未满五十者,...
历史文化 | 2018-03-24 -
唐朝有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除了长孙无忌你还知道谁?
公元643年3月23日,唐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跟随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功臣,第一次在凌烟阁中展示了大画家阎立本所绘24位功臣的画像,人称“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司空、凉州都督、河间元王李孝恭司空、莱国成公杜如晦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文贞公魏徵(魏征)司空、梁国公房玄龄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申国公高士廉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尉迟敬德特进、卫国公李靖特进、宋国公萧瑀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褒忠壮公段志玄辅国大将军、夔国公刘弘基尚书左仆射、蒋忠公屈突通陕东道行台右仆射、郧节公殷开山荆州都督、谯襄公柴绍荆州都督、邳襄公长孙顺德洛州都督、郧国公张亮光禄大夫、吏部尚书、潞国公侯君集左骁卫大将军、郯襄公张公谨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礼部尚书、永兴文懿公虞世南户部尚书、渝襄公刘政会光禄大夫、户部尚书、莒国公唐俭光禄大夫、兵部尚书、英国公李勣(徐茂功)徐州都督、胡国公秦琼凌...
历史文化 | 2018-03-23 -
古代帝王的谥号和庙号有什么区别?太宗是李世民的庙号还是谥号?
历史上的帝王,我们经常会用汉高祖、汉武帝、隋炀帝、唐太宗来称呼他们,而不是直接叫他们的名字。实际上,高祖、武帝、太宗这些称号,都是他们去世后,后人对他们一生功过是非的评价。可以区分为谥号、庙号。那么谥号和庙号又有什么区别?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谥号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官方根据他生前事迹、道德修养等情况,给予其一个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据国学大师王国维等人考证,谥号制度形成于西周中期。周朝时,天子、各国诸侯、卿大夫及夫人有获得谥号的资格。汉朝规定只有生前封侯的人死后才有资格获得谥号。唐朝规定职事官三品以上者有资格获得谥号。而文人士子的谥号则由其亲友或门生故吏所赠,称为私谥,与朝廷颁赐的不同,不具备官方性质。谥号最初只有“美谥”、“平谥”,是后人对先人功绩的怀念。而那些作恶或没有贡献的国君,死后就没有谥号。用没有谥号来表示“恶谥”。“恶谥”同样起源于...
历史文化 | 2018-03-22 -
历史上喜欢改名的名人除了徐悲鸿、郭沫若,你还知道哪些?
姓名既是一个人的符号标志,也是一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由于中国文字意象繁复微妙,不同文字的结合常给人一种或简单,或深奥,或粗俗,或典雅的印象,不同的姓名也直接反映着命名者的心理和素养。历史上关于改名的趣事很多,古往今来很多名人都有改名的经历。施耐庵《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原名叫施彦端。他在江阴游学时,大财主徐麟羡慕他的才学,就请他在东林庵讲学。施耐庵一边讲学,一边还进行写作。施耐庵一天,他写到《水浒传》中石秀智杀裴如海,头陀敲木鱼这一段时,突然想到了东林庵珍藏的木鱼木槌,心中疑惑不解,便向徐麟问道:“你这庵里的木鱼木槌为啥要像宝贝一样珍藏呢?”徐麟说:“这庵里原先住着一位老和尚,他念经拜佛时一边念经,一边敲木鱼,专心致志而且用心极诚。”说着,他指着木鱼木槌说道:“我珍藏它们是想让人们懂得,读书、做学问就是要专心致志。”施耐庵听了,连连点头,说:“我们写书,也要有那种专心致志的精神啊!...
历史文化 | 2018-03-22 -
清宫剧中的姓氏为什么那么长?这些姓氏后来都改成什么姓了?
不管是小时候还是现在,我们接触最多的宫廷剧无疑就是清宫剧了。据统计,以“唐宋元明”为背景的电视剧,一起加起来都比不上清宫剧的数量。清宫剧比别的剧总是有特别之处,那就是让人印象深刻的长长的姓氏。随着满蒙民族与汉族在长期共同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其生活习性逐渐发生变化,有意无意地效仿汉族文化,久而久之,他们的姓氏也随之变化。等到清朝灭亡之后,满族的姓氏也逐渐向汉族姓氏演变。那么,具体是哪些姓氏呢?A安--安佳鄂--鄂齐卓他、倭依特、西林觉罗敖--敖佳、敖勒多尔B白--巴雅拉、巴岳特(蒙)、白佳(蒙)巴--巴岳特(蒙)包(鲍)--辉图、博尔济吉特、伊勒根边--额尔吉卜--卜佳步--步勒默齐特(蒙)C蔡--蔡尔佳、赛米尔、比渣穆常--常佳曹--曹尔佳、伊尔根仓--仓佳陈--玉抹、费谟迟--迟佳崔--崔珠克D杜--杜鲁穆、图克坦、杜拉拉、生都、杜尔根基特(蒙)董--董鄂戴--戴尔佳、戴佳EF富(傅、付)...
历史文化 | 2018-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