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省份拟增设育儿假,古代有哪些关于生育的福利制度?
在中国古代,以官方政策推动生育是从春秋时期开始的。奴隶制之下的列国,劳动力的多寡和耕种土地的面积直接影响国力的强弱,所以春秋时代对外掠夺国土和人口的战争成为一种常态。但连年的战争也导致以男性青壮年为主的劳动力大量损失。
新闻动态 | 2018-11-11 -
快板大爷吐槽明星,在古代有哪些隐藏在民间的高手吗?
你知道,在古代,有哪些隐藏在民间的高手吗?族谱网小编带大家了解了解。古代郎中在电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古代皇子公主或者世家大族有人生了重病医不好的时候就会贴告示重金悬赏能揭榜治病的人。而这些人大多是隐藏在民间的摆路边摊或者在小医馆看病的郎中,他们往往比养在皇宫的御医医术更为精湛。比如康熙时期的名医叶天士就是出自民间。这些人为什么要躲在民间而不去环境和待遇更好的皇宫或者世家大族呢?主要还是因为民间病症比较多,能接触到不同的病症对于锻炼医术也有很大的帮助。而且民间大多是穷苦百姓,很多名医都是医者仁心,给老百姓义诊。古代屠户说起出自民间的屠户,最有名的就是《三国演义》中的张飞。虽是屠户出生,但重在力气大,力能扛鼎。所以才会被刘备识中和关羽当了其左膀右臂。还有刘邦的得力部下樊哙以前是卖狗肉...
新闻动态 | 2018-11-11 -
双11族谱网会员权益大升级,国学视频免费看
双11族谱网会员权益大升级,国学视频免费看
新闻动态 | 2018-11-10 -
12306能买船票了,古代对交通工具是怎么管理的?
交通工具是不可或缺的出行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交通工具越来越便利化,人们出行也不再受到距离的限制。因为交通工具和道路的不完善,古人的出行就没有这么便利了,那古代究竟是怎样管理交通工具的呢?跟着族谱网的小编来看看吧。图源网络古代的交通工具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畜牧力,一种是人力。一、畜牧力车。(1)牛车。最早的畜牧力车就是牛车,牛车是在商代时期发明的,既可以用来载人,也可以作运输之用。图源网络牛车的发展其实是有原因的。第一,牛在古代是一种常见的畜牧。第二,古代畜牧业发展迅速,产品过剩,牛就用来拉车了。第三,古代的道路坑坑洼洼,牛行走比较慢,乘坐体验比较好。(2)马车。马车和牛车的出现时期差不多。但古代的马比牛车更高贵得多。马车可以载人也可以运货,同牛车一样。图源网络马车后来多用于战场上。在战场上,善用马能够杀掉更多敌人。甚至在一些朝代,皇上规定所有的武职官员都必须骑马。所以说,马车在后来交通工...
新闻动态 | 2018-11-10 -
积雪破纪录,内蒙古居民战雪,古人是如何应对暴风雪的?
内蒙古通辽强降雪7日,8日持续46小时,积雪的深度已经打破了1951年以来的记录,强降雪的核心时段已过,但是仍有小雪,如果后期积雪不能尽快消融的话,是很有可能引发白灾的,所以居民们都开始抗战冰雪,清扫街道,抢救棚屋。族谱网小编由此想到,在古代,古人们面临如此大的雪灾的时候,是如何应对的呢?其实在古代,不仅仅是暴风雪,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也是非常多的,就拿魏晋南北朝时期来说,有相关的史料记载就讲到:“有旱灾600次,水灾56次,风灾54次,地震53次,雹灾35次,瘟疫17次,蝗灾14次,饥荒13次,霜雪和沸雪各2次,其中魏晋灾害304次。”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自然灾害有多严重了。图源自网络当然雪灾本身可能没有这么严重,但是在雪灾来的时候,其他灾害也会相继发生,从而造成了冬季雪灾加重,而这些灾害的危害也使得人民的痛苦加剧,导致当时的人们物资匮乏,在寒冷的冬季,如果发生雪灾的话,人们在物资匮乏,衣物...
新闻动态 | 2018-11-10 -
教授用功夫击退劫匪,中国功夫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210年)统一中国中部地区后,士兵之间的战斗技巧逐渐发展为关中拳,后被称为洪拳。在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摔跤,击剑,剑舞和剑术很流行。例如著名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新闻动态 | 2018-11-09 -
强寒潮是在打脸全球变暖吗?全球变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在立冬前后,一场大范围的强寒潮席卷我国中东部地区,东北地区还遭遇了大暴雪,这暴雪和大风,都让人感到非常寒冷,与此同时,联合国气候大会的议题还是控制全球变暖,这不禁让人觉得强寒潮是在打脸全球变暖,不过寒潮与全球变暖看似是对立的,实际上并不矛盾,甚至变暖趋势也没有改变。那么全球变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今天就让族谱网小编带你去了解一下吧。图源自网络其实在人类的历史上出现暖冬已经不止一次了,从很多历史文献记载以及一些石笋,湖泊沉积物还有冰芯等自然载体中可以推算出,迄今1万年来,全球出现过两个阶段的暖冬:一个是距今3500年到6000年前;一个是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6000年至3500年前的全新的世纪大暖期,使得地球年均的温度要比现在高出2~4℃左右,全球是普遍温暖的,那时候的中国也是持续暖冬的,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气候,使得人类的食物更加丰富,活动的范围更加广阔,同时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和民...
新闻动态 | 2018-11-09 -
酱油醋都涨价了,古代做菜都放什么调味品?
中国古代的调味料大多是取自自然环境的天然调味料,或经过简单、传统的工序加工而成的,盐、梅、酒是最先出现的三大烹饪调味品。传为商王武丁作的《商书》佚文《说命》三篇,下篇有“若作酒醴,尔惟麹糵;若作和羹,尔惟盐梅。”注渭:“酒醴须麹糵以成,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先秦文献有云:“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记载了盐、梅、酒的制作之序以及在烹饪中的重要作用。
新闻动态 | 2018-11-08 -
寒衣节是什么节日?有哪些习俗?
“十月一,送寒衣”,这是一句民间俗语。意思是农历十月初一是给已逝亲人送寒衣的时候。寒衣节除了送寒衣还有哪些习俗?寒衣节又是形成于什么时候,你知道吗?寒衣节由来寒衣节,是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汉族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据考证,早在周朝时,农历十月初一是腊祭日,这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礼记.月令》中描述了周代腊祭的情形:以猎物为祭品,天子在社坛上祭祀日月星辰众神,在门闾内祭祀五代祖先,同时慰劳农人,颁布新的作息制度。《诗经.豳风.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逐渐要冷了。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称授衣节。宋代沿袭唐代的十月初的节日十月朔,有了三个固定的节日习俗:授衣、祭祀和开炉。十月初天气变冷,所以皇帝授令给边关将士赐锦袍、御寒的衣物。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汴梁九月“下旬即卖冥衣...
新闻动态 | 2018-11-05 -
中国粮食库存处于历史高位,那么古代各朝代如何存粮?
11月3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的秋粮收获接近尾声,全年丰收已成定局,产量将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所以现在的库存总量是充足的,也是出于历史高位,族谱网小编看到此消息,突然就想到了,在我国古代,各朝各代是如何存粮的,其存粮情况如何?就跟着小编一起去探索一下吧。粮食,一直是一个国家的根本,那么对于人口众多的我们来说,粮食储存的问题更是重中之重了,那么说到储存粮食,我们肯定会先想到的是存粮最多的隋王朝,在当时隋朝两任皇帝修建了为数众多,容量巨大的粮仓,在巅峰时期的存粮储蓄甚至可以供全国人民食用50年。图源自网络像成千上万的人汇聚在一起,有挑着荆筐的壮汉,有背着竹篓的夫人,有拿着笸箩的老人,也有抱着瓦罐的小孩,每个人都在排队领粮食的场景,就是在隋大业时期,李密在洛口仓开仓放粮的场景,在这之后的11年间,洛口仓的储粮也有2400万石,折合一下将近有30亿斤。粮食对于出于...
新闻动态 | 2018-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