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能型冷空气将横扫,古代的冬天比现在冷吗?
目前,气象台检测到一股全能型冷空气正在酝酿,并在近期横扫我国大部分地区由此带来降温甚至出现寒潮。这也意味着天气越来越冷,要被冻哭的节奏。外出需要加衣保暖,但在室内有了空调和暖气的加持,我们也能应对冷空气。但你知道在古代既没有暖气也没有空调的环境下,他们是怎么度过寒冷的冬天的吗?族谱网小编带大家一起了解下古代保暖措施的发展历程。利用自然方位取暖古代技术不发达,但古人还是很聪明的。早在发掘出的六千年以前的半坡遗址中就有了坐北朝南的建筑遗迹。这也是为了在冬季获取足够的阳光取暖。利用居住环境取暖坐北朝南可以获取充足的太阳,但遇到阴天或者晚上的时候还是会冷。这时候夏商的先祖开始在居住的环境上想办法。他们从阴冷潮湿的地穴里搬了出来开始筑基,把房屋建在地面上。这时候就有了土炕,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烧炕取暖。贵族和皇族也用土炕的原理用上了地暖——地炕,其构造是在房屋的一侧或两侧的廊下或檐下挖一数尺深的烧火坑,...
新闻动态 | 2018-11-03 -
金毛贪玩挑衅马蜂被蛰成史努比,古人养宠物吗?他们是怎么对待宠物的?
宠物狗的饲养在古代的占比也是很大的。据历史资料考证,人类最早驯养狗的地方在中国南部,也就可以说世界上第一只狗诞生在中国秦国。其实还有专门饲养狗的官职叫狗官,在民间也被称为犬人,不过之后,这个词就成为了不良官员的代称。
新闻动态 | 2018-11-02 -
马斯克发中文曹植七步诗,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外是如何传播的?
近日,特斯拉CEO马斯克在微博发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对这一行为,网友大呼马斯克对中国文化的领悟相当到位。其实,近些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向世界推行。不管是精致华美的汉服,还是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都在一步一步走向国外。今天,族谱网小编带大家了解下,我国传统文化在世界各个地方的传播和发展。古代传统文化传播汉唐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譬如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日本的传播,形成了日本的朱子学、阳明学;唐鉴真东渡,中国的佛教文化以及雕塑等传到日本,大量日本遣唐使如吉备真备、高僧空海、阿倍仲马吕等到中国研习中国的文化。如此,使日本的文字、建筑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现在我国难觅身影的十字亭,在日本还有完好的保存。在韩国,影响最大的是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和明清以后的实学思想。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
新闻动态 | 2018-11-02 -
个人信息保护法今起实施,古代是如何保护隐私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于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法律规定了一系列关于保护个人信息保护的问题,切实保护了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你知道古代是如何保护隐私权的吗?隐私权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在我国古代,就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保护,包括诽谤罪的设立,及其在隋朝被隋炀帝取消,到后期的妇女莫轻唤制度。中国的隐私权保护制度具有封建性、等级性、以及伦理性等鲜明的特点,虽然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了封建思想、制度的限制,但是在保护人的隐私上,仍然有一定的作用,在今天仍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今天,族谱网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下古代对于隐私权的保护措施。早在周代之时,周王朝的法律之中就有关于诽谤罪的有关规定,诽谤罪更多的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利益,在维护统治的前提下,维护统治者的隐私。而在唐代,唐太宗李世民,他所倡导的是“直谏”,鼓励大臣与百姓对自己的政策加以评论与职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历代统治者通过平和百姓与自己...
新闻动态 | 2018-11-01 -
女子毕业9年抠出两套房,古人如何勤俭着过日子?
历史上有很多有识之士都以节俭为荣,以奢侈为耻。他们认为节俭有四利,可以养德、养寿、养神、养气(《鹤林玉露》)。具体到家庭而言,更是自古传承着过节俭日子的传统。持家唯有节俭才能绵延长久,奢侈是败家的征兆。
新闻动态 | 2018-10-29 -
今冬拉尼娜发生成定局,古代有遇到过极冷的特殊天气吗?
自从今年的7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是持续下降,这也预计着在10月会进入拉尼娜状态,并且在冬季会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那么拉尼娜就等于冷冻吗?其实并不是的,就目前的数据统计来看,从1951年以来,一共出现了15次的拉尼娜事件,在这15次中,有10次的冬季气温偏低,有5次的气温偏高,所以并不是每个拉尼娜的冬季都会偏低的。那么在如今我们可以比较好的做到防寒工作,所以族谱网小编就想到了,在古代,古人们有遇到过极冷的特殊天气吗?他们是如何进行防寒工作的?图源自网络从史书记载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古代是有出现过四次非常厉害的寒潮的。第一次是在西周时期,关于具体的史料是没有的,但是在一些文章中,有写到周孝王时长江、汉水冻结的情况,还出现了一些“雨雹”,整句是这样描述的:“冬,大雨雹,牛马死,江、汉俱冻”,就单单从这句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当时的天气有多冷了。第二次,关于寒冷期的记载就比较多了,...
新闻动态 | 2018-10-29 -
年轻人月均储蓄1624元,古代各阶层的工资水平是怎么样的?
古代由于经济水平发展有限,工作岗位并不多,除了为朝廷工作的公务员们以外,大多是小商小贩和农民。今天,族谱网小编就带大家看看古代各阶层的工资水平是什么样的?古代官员收入唐代以前,由于受生产力的限制,导致“民以食为天”,因此职场人发工资的形式比较单一,收入水平完全凭借粮食的重量来衡量。一般底层公务员之所以被称为“斗笃之吏”,就是因为他们每天的收入水平基本上用斗宵(一斗为10升,一臂为2升)就可以计算。公务员一日的工资为一斗两升,根据汉代的度量衡换算,月薪40斗,大概是130斤小米,折合成人民币也就在800块钱左右。在有盛世之称的唐代,情况也没有太多的改观,《新唐书》显示,唐代一品官员的俸米是700石(唐朝官员的工资由禄米、土地、俸料三部分构成,后两者没有具体标准无法核算),由于唐代一石约为59公斤,仅700石粮食折合成人民币大概为50万元。到了宋代,情况则变得更为恶劣,开国皇帝赵匡胤推行厚待官...
新闻动态 | 2018-10-28 -
首个国产宫颈癌疫苗获世卫预认证,古代对妇产科的研究有哪些?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国产双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馨可宁)正式通过其预认证,可供联合国系统采购。这预示着我国在妇产科方面的研究和发展又进了一步。你知道,古代对妇产科的研究具体有哪些?对现代的研究和发展有什么作用呢?古代妇产科病名变化古代由于科学技术落后,对病症的研究很有限。有时候连病症的名字都取的不是很合理,以致会对治疗也有所影响。比如妇产科中的胎漏一病,自晋·王叔和《脉经》提出激经一名﹐指怀孕早期每月仍有小量经血来潮,三个月后则自然停止,认为这是阴血旺盛的生理状况,无需治疗。此后在一段很长的时间内,医著均无类似记载。直至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才又提出这一特殊生理现象﹐并且认为忽然大下血也可以是生理性的。李时珍将前者称为“盛胎”,后者称为“漏胎”。病名的变化也表现出对研究的不断深入。又如宋金元时期出现的经血逆行(经行吐蛆)、天癸过期经脉不调(绝经期月经...
新闻动态 | 2018-10-27 -
现仅13%的年轻人没有负债,那么古代没钱了怎么办?
基于房、车的压力,现在的大多数年轻人都背负着沉重的贷款,每月的还款日成为了催命符的存在。数据表明,现在仅有13%的年轻人没有负债,那么古人没钱了怎么办呢?他们能通过什么方式赚钱呢,跟着族谱网的小编来看看吧。一、在朝廷或则官府当差各朝各代总是少不了为朝廷效力的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公务员”。他们为朝廷做事,自然也就由朝廷为他们发放俸禄,俸禄的多少依据职位的高低,就算是最低职位的官员也比普通百姓的收入高上许多,因此许多寒门子弟都寒窗苦读多年,为的就是通过科举考试的途径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但古代的公务员的名额比现在要少的多的,只有少数人可以谋求官家差事,大多数人只能另觅新法了。二、教书古代的参与科举考试的应试人员群体庞大,但最终都是择优录取,大量的人无法进入官场,但他们也是饱读诗书、学识渊博,这些知识储备就为他们提供了另外一种生存之道--教书。古代崇尚教育,无论是达官贵族,还是平民百信,都尽力的为...
新闻动态 | 2018-10-26 -
2022年放假安排出炉,古代的休假制度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吗?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2022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休假制度必然是上班族们关心的问题。那你知道古人是怎么放假的吗?他们有法定节假日吗?其实,古代的休假制度针对的只是从政的官员。历代统治者为了让臣子们尽心尽力,高效办公,所以对休假制度也在不断完善。现代的休假制度从一定程度上说就是借鉴于古代。古代真正有休假的是汉朝。秦朝以前,并没有休假一说,官员按时按点上班如果有急事只能请假,称作“告归”。劳逸不调的工作会让人苦不堪言,没有办公的干劲。汉朝休假制度粗具雏形,有很大地发展,据《汉律》记载,“吏员五日一休沐”,官员每过五日可“休沐”,即洗澡沐浴的意思。大家知道古代官吏蓄发梳髻,头发太长,洗一回很费力,唐代的诗人李山甫头发长达五尺余,每次沐浴后便让碑女把长发“捧金盘承而梳之”,可见古代男子洗一次头有多么不易,故体现了朝廷对官员人文意义上的关照。跟现代相比,汉...
新闻动态 | 2018-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