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小村落发现皇族后裔?皇族的后人都分布在什么地方?
迄今为止,中华姓氏已经产生了2.2万多个。尚在使用的姓氏只有约5600个。而这些姓氏,大多数都是由上古八大姓演化而来。再往后,姓氏的主要来源,一般都是这几种。有上古传下来的祖先官名为姓的;有受封之后以封国郡邑为姓的;有避难避乱迁徙改姓的等等。在东北的一个小村子,就有这样一群姓氏特殊的村民。神秘的村子竟有皇族后裔这个村子叫六吉屯。这里总共有60多户村民,一半以上都是“东”姓。这个姓氏并不常见,在人口普查的时候,专家发现:这个村子的东姓人口,竟然是明朝皇族的后裔。但是按道理来讲,明朝皇族后代,不就应该是朱元璋后代,该姓朱吗?而且朱元璋将明朝国都定在南京,为什么皇族后代却会跑到东北,在一个小村子里生活呢?迁徙原因令人唏嘘经过专家考证,加上跟当地村民的沟通才了解到:一代一代传到现在,他们东家人已经在六吉屯生活了100多年了。祖先正是姓朱,是为了逃避战乱才隐居到了这里。明末农民起义,崇祯十七年正月,...
姓氏文化 | 2018-08-30 -
古人的名字有什么寓意?取名有什么忌讳吗?
古人对取名字有很大的讲究,用字也比较谨慎而且寓意很深,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古人名字中常出现字的寓意。“富"“贵"福"“禄”:物质和地位的向往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他是正视人们的这种欲望的,不过强调要通过正当的途径去实现。由于有了重义轻利的文化观念,士大夫之家取名总要避开这个方面,但这种强烈的愿望在取名时仍然时有所见。《汉书·王子侯表》中有安檀侯刘福、安国侯刘传富、海常侯刘福、榆丘侯刘受福;列传中有盖宽饶、李广利。至于向往高贵的社会地位,以公.侯、王孙、公子、公孙命名命字,则显得雅逊多了,如窦融字周公、袁安字邵公、魏相字弱侯.张侯字孟侯、司马相如的岳父卓王孙、治黄老之学的杨王孙、刘平字公子.冯异字公孙,都显露出先秦时期贵族对地位的向往。封建官僚政治体制确立以后,以臣字命名的多了起来,唐代有裴贽字敬臣、陈岩字梦臣等,宋代有徐铉字鼎臣、周渭字得臣等,明代有俞臣字臣哉.张元臣等,清代有赵...
姓氏文化 | 2018-08-27 -
中国有5600多个姓氏,只有这5个姓氏从未衰落,看看是你的姓吗?
中华姓氏源远流长。据专家们考证,伏羲是历史上第一个有姓氏的人。据《楚辞》记载“伏羲,古代传说中的部落酋长,即太昊,风姓”。迄今为止,中华姓氏已经产生了2.2万多个。尚在使用的姓氏只有约5600个。但常见姓氏中,这5个姓氏却从未衰落过!一李姓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王者多达60余人。据传说,李姓出自黄帝。李姓的始祖名叫皋陶,是黄帝孙子的后裔。掌管刑罚。而他的后代因为逃难途中曾经躲在一棵李树下,并且以李子充饥,才得以保全性命,所以改姓为“李”。又因为皋陶祖先为嬴姓,故李氏出自嬴姓。唐代三百年间,得到了飞速发展,一下子变成了中国的一个大姓。二王姓王姓,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姬姓,部分源自子姓、妫姓和少数民族改姓。作为中国第一大姓氏,人口大约有八千七百多万,在大陆以北方人居多,在台湾省排名第五。而太原王氏一般却仅仅指周灵王太子晋的后裔。唐朝共出过7位宰相。在宋朝、元朝、明朝时,是全国第1大姓。在历史...
姓氏文化 | 2018-08-26 -
这个姓是广东三大姓之一,在湛江有多条分支,大多源自福建莆田
广东三大姓之一的黄姓。黄跟梁一样,在宋朝不是什么大姓,排到96位,但后来发展得很快,到现在全国约有2700万人,排第七,在广东有500多万人,排第三,而且广东的黄氏人数占全国的19.5%,无疑是比例最高的黄姓省份了。黄姓跟梁姓颇有渊源,据说都是帮助大禹治水的伯益公后代,而且都来自嬴姓。远古时期,在今内蒙古东部、燕山之南一带,为黄姓发源地之一。嬴姓后裔中有姓黄的人,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黄国被楚国所灭。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便以国名为姓。这里又跟陈姓的来历一样了。这样看来,黄姓的起源根本就是在北方嘛,最远到内蒙古了,后来是怎样南下,一直到了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了呢?这里简要介绍一下。找找黄国在哪儿黄国被楚国灭亡后,黄姓族人有少数逃到河南中部,大批则内迁到楚国腹地,定居在湖北等地。战国至秦汉时期,黄姓已经大批搬迁到湖北地区,逐渐形成江陵、江夏两个黄氏郡望,以此为基...
姓氏文化 | 2018-08-25 -
湖广填四川:最大的4个姓氏,看看有没有你的?
“湖广填四川”时的人口迁徙,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作为中国历史上大规模、有组织的人口迁徙,影响深远。当时的四川经历了30余年的战乱,死伤流离,据清政府统计,人口从上千万变成了9万左右。为了重振天府之国的繁荣,朝廷开放了入籍、减税、政绩升迁都多种政策,有人奉旨入蜀,有人求生入属。乃至到迁徙后期,有人为了经商入属。那么,迁移人口里,最大的四个姓氏是哪四个?最大的四个姓氏是哪四个?第一位,李姓。李是四川第一大姓,有615万人,占全省人口的7.47%。当年填四川,李姓人口极多,跟今天李姓成为四川第一大姓有很大关系。而李、理,在古时是通用的,是古代法官的名称,总主征伐刑戮之事。古时的李氏族以冠名。目前李姓也是中国第一大姓,我国李姓人口就高达9500多万。第二位,张姓。张姓在四川本就是大姓。在张飞之前,张姓已进入四川,成为成都地区的大姓之一。在四川的金堂县,大姓张氏,于前清时由麻城迁居金堂县关东外,数世...
姓氏文化 | 2018-08-24 -
祭祖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祭祀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祭祖作为古代祭祀的一部分,在中国古代非常繁盛。《易经》形成于殷周之际,在其诸多卦爻辞中都涉及祭祀的内容,人们以虔诚而频繁的祭祀活动来沟通人神关系。考释几千年前《易经》的祭祀文化,对于我们认识之后几千年的中国古代祭祖活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周易·涣·象传》曰:“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象传》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对于此卦卦辞,《周易折中》是这样解释的:“‘假庙’者,所以聚鬼神之既散也:‘涉川’者,所以聚人力之个行也童片诚以感格,则幽明无有不应。”@当祖考精神处于涣散之时,“王假有庙”喻为聚合神灵,.“利涉大川”喻合人力而济难,所以,人们通过祭祀来感召神灵以保佑自己。《程传》曰:“收合人心,无如宗庙,祭祀之报,出于其心。故‘享帝’、‘立事’,..人心之所传也。紧人心,合离散之道,无大于此。”国由此可见,古人“立庙”的目的通过建立宗...
姓氏文化 | 2018-08-23 -
姓氏文化和家风传承有什么关系?
姓氏是一个人的标签,也是一个家族的符号,对于每一个人、每一个家族,不可或缺。姓氏文化,渊源流长。据说源于太古,先有姓、后有氏。姓是血缘、氏是支脉。夏、商、周三代以前,女子多称“姓”,男子多称“氏”。姓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从女、从生,如姜、姬、姚、赢、姒、坛、妫、妊上古八姓。如今大多数的姓氏,皆由其衍生而来,如姚姓衍生出陈、王、胡、孙、虞、田、袁、车、陆等60多个姓氏。氏,产生于父系氏族社会,盛行于西周的分封制,不仅是部族、宗支的徽号,也是社会地位尊卑、贵贱的标志。部落首领加上“氏”以示尊称,如神农氏、伏羲氏、轩辕氏等。可见当时“姓别婚姻、氏明贵贱”。后来父系氏族代替母系氏族,所有也有血缘由父系所确立。久而久之部落图腾的名称就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识一姓。秦汉以后,郡县制代替了分本封制,姓氏合一,沿用至今。姓氏,作为血缘符号,一个姓氏理应是一个纯正血统的人员组成,但由于改姓、派别不同...
姓氏文化 | 2018-08-20 -
一个郡望只对应一个姓氏吗?看看这个你就知道了!
阳平郡:路。三国魏分魏郡置,治所在元城(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北)。十六国后赵移治馆陶县(今属河北)。隋废。阳翟郡:吕。东魏置郡,治所在阳翟县。隋废。今河南省禹州市。河南郡:卜,于,万,门,王,王孙,元,云,车,介,方,艾,朱,仲长,伊,向,刘,扶,利,邱(丘),库,怀,宋,陆,阿,陈,明,和,佴,周,房,屈,封,柯,种,侯,萧、毛、俞、平、山、廉、闻人,浑,祝,贺,贺兰,骆,高,堵,阎(闫),梁,寇,扈,嵇,疏,赖,甄,路,鮑,窦,褚,綦,潘,穆。秦设三川郡。西汉高祖更名置郡,治所在雒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今河南省西部,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一带河东郡:薛,卫,王,聂,令狐,吕,羊,舌,伯,罗,宗,南,柳,俞,宫,秋,贾,展,堵,裴,褚,蒲,廉,满,暴,霍。秦初置郡,治所在安邑县(今山西省夏县西北)。北魏移治蒲坂(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隋唐河东郡即蒲州。今山西省西部,黄河以东,永济县、夏...
姓氏文化 | 2018-08-19 -
明代建成的瞿昙寺坐落在哪个地方?有什么历史价值?
瞿昙寺座落在乐都县的南山脚下,是我国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组明代建筑群。那里风景幽雅,山水宜人,寺后有靠山,寺前有照山,清泉流水,林木葱郁。寺院建筑古色古香,吸引过万千游客。更使瞿野寺增色的是,距寺院十余里的地方就是一带连绵数百里的莽莽雪山,山峰层次错落,终年积雪。晴天远眺,宛如银屏玉阁,耸立千仞。这座古刹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公元1393年,一位在青海湖海心山修行的西藏僧人名叫桑儿加查实(俗称三罗喇嘛),率众东迁,在瞿昙寺现址修起一座小佛堂。三罗喇嘛到南京贡马,请求护持和赐给寺额。明太祖朱元璋封三罗喇嘛为西宁卫僧纲司都纲,主管这个地区的宗教事务。另外,朱元璋取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的族姓“瞿昙”(今译为乔达摩),为那座小佛堂命名,敕赐金书横匾一方。这块将近600年的明代匾额,现在仍然挂在那座佛堂的内檐门额上方,那座小佛堂因此称作“瞿昙寺殿”,俗称前殿。明王朝历代皇帝承袭了朱元璋扶持瞿昙寺上层,以...
姓氏文化 | 2018-08-18 -
青海有名的塔尔寺是什么时候建成的?有什么历史意义?
塔尔寺位于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南面的莲花山中,距省会西宁市25公里。它与西藏的甘丹、哲蚌、色拉、扎什伦布寺和甘南的拉卜楞寺并称为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是格鲁派僧人和信教群众的宗教活动中心之一。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降生地。宗喀巴成名后,有许多有关他灵迹的传说。据说在他诞生后剪脐带滴血的地方长出一株白旃檀树。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宗喀巴母亲按儿子来信所示,在信徒们帮助下,以这株旃檀树和宗喀巴所寄狮子吼佛像为胎藏,砌石建塔,这是塔尔寺最早的建筑。后来,该塔一再改建易名,成为现在大金瓦殿中的大银塔,是全寺的主供神物,汉语塔尔寺即由此塔得名。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禅师仁钦宗哲坚赞于塔旁建一静房,聚僧坐禅。17年后,再建弥勒佛殿一座,塔尔寺初具规模,取藏名“衮本贤巴林”,意为“十万佛身像弥勒洲寺”。400多年来,塔尔寺逐步发展成一座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方...
姓氏文化 | 2018-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