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在不足2132年中,中国共有皇帝422人。秦始皇嬴政是中国第一位皇帝,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帝制朝代。 中国朝代顺序如下: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十六国【五凉(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四燕(前燕、后燕、南燕、北燕),三秦(前秦、后秦、西秦),二赵(前赵、后赵),一成(成汉),一夏(胡夏)】;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

中国古代历史学者学家有那些?
1回答·1526关注
中国古代历史学家有很多,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历史学家在古代和现代都有,我们这边就讲一下古代的历史学家们,他们大多是对我国当时古代的一些历史有过比较大的贡献的人物,其中就有左丘明、司马迁、班彪、班固、陈寿、常璩、范晔、刘知几、杜佑、司马光、欧阳修、郑樵、洪迈、周去非、赵汝适、马端临、汪大渊、李贽、张燮、顾炎武、王夫之、王鸣盛、赵翼、钱大昕、章学诚。
    1、左丘明(约前502年一约前422年),都君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2、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3、班彪(公元3年-54年),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出身于汉代显贵和儒学之家受家学影响很大。从小好古敏求,与其兄班嗣游学不辍,才名渐显。西汉末年,为避战乱至天水,依附于魄嚣,欲劝说傀嚣归依汉室,作《王命论》感化之,结果未能如愿4、班固(公元32年一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家。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过世,班固从京城洛阳迁回老家居住,开始在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与其弟班超一同撰写《汉书》,后班超投笔从我,班固继续撰写,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的经典诗词赏析
2回答·1444关注
苏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官员和文学家,他其生平学问受到父亲和兄弟的影响较多,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在历史中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三人也合称“三苏”,苏辙亦善书且在书法上也有较深的造诣,著有《栾城集》等行于世,他一生写的诗词也非常多,其中就有晚年所作《游西湖》是一首七言律诗,在诗句中描述市民和鱼鸟对诗人出游西湖的反应,其实也描述了苏辙晚年时期深居简出的生活,以及表达了他寂寞无奈的心情。
    苏辙写诗力图追步苏轼,今存诗作为数也不少,但较之苏轼,不论思想和才力都要显得逊色。早年诗大都写生活琐事,咏物写景,与苏轼唱和之作尤多。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早年的作品《次韵子瞻闻不赴商幕》三首,写得洒脱自然,颇见个性特点晚年退居颖川后,对农民生活了解较多,写出了如《秋稼》等反映现实生活较为深刻的诗。抒写个人生活感受之作,艺术成就也超过早期,如《南斋竹》:“幽居一室少尘缘,妻子相看意自闲。行到南窗修竹下,恍然如见旧溪山。”意境闲澹,情趣悠远。
“海上丝绸之路”的都经过哪些地区?
1回答·1371关注
“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指的是在古代时期的中国对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也有着"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的别称。“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叫法是叫作“广州通海夷道”,而“广州通海夷道”是主要起始于唐代,在当时这是一条沿着我国东南沿海一直通往东南亚、印度洋北部诸国、红海沿岸、东北非和波斯湾诸国的海上航路,从相关古籍来了解,在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广州通海夷道以广州为起点,全长1.4万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途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时间到了明代时期的郑和下西洋更是标志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鼎盛时期,这在当时是对外贸易及文化往来的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此外也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成型期大致在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时期。
    南海丝路从中国经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途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中国境内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有广州、泉州、宁波三个主港和其他支线港组成。
石壁客家祭祖习俗是怎么样的
1回答·1115关注
宁化是驰名中外的客家祖地。自西晋永嘉年间开始,大批中原先民为躲避战乱,辗转迁徙到以宁化石壁为中心的闽粤赣结合地。宁化历史上共有三次重大的客家大迁徙,带来的各姓氏后裔按中原古礼进行族祭。宁化石壁客家公祠是整个客家人的总家庙,坐落于石壁镇石壁村土楼山上,1995年11月落成。壁客家公祠规模庞大,气势恢宏,内供奉着161姓先祖神位。每年10月的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是当地最隆重的公祭。
    族祭(或称私祭、家祭)由同一姓氏后裔共同举办,或在祠堂祠祭,或在祖茔墓祭,敬祖穆宗,慎终追远。
刘弗陵几岁继位?
1回答·1306关注
刘弗陵8岁继位。 汉昭帝刘弗陵,西汉第八位皇帝(含吕后称制时期的前少帝和后少帝),汉武帝刘彻少子,母为钩弋夫人。刘弗陵即位后,霍光、上官桀、金日磾、桑弘羊受武帝遗诏辅政,即位后委政霍光。元平元年四月癸未日,刘弗陵因病驾崩,时年二十一岁,在位十三年,谥号孝昭皇帝,葬于平陵。
    刘弗陵8岁登基
清顺治帝一共有多少位儿子?
1回答·3191关注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满语:ᡶᡠᠯᡳᠨ,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清朝第三位皇帝(1643年—1661年在位),清朝定都北京的第一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生于沈阳故宫永福宫。福临六岁登基,改元顺治,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顺治十八年(1661年),福临去世,终年二十四岁。
    顺治皇帝一共有八个儿子,分别是皇长子爱新觉罗·牛钮、皇二子爱新觉罗·福全、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皇四子荣亲王、皇五子爱新觉罗·常宁、皇六子爱新觉罗·奇绶、皇七子爱新觉罗·隆禧、皇八子爱新觉罗·永干。其中皇三子玄烨继承帝位,为康熙帝
曹操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1回答·461关注
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人物, 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 ,一说本姓夏侯 ,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东汉末年权臣,曹魏政权的奠基者。太尉曹嵩之子。
    魏晋朝的
顺治帝是清朝第几代帝王?
1回答·1582关注
顺治帝是清朝第三代帝王。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清朝第三位皇帝(1643年—1661年在位),清朝定都北京的第一位皇帝。福临六岁登基,改元顺治,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顺治十八年,福临去世,终年二十四岁。庙号世祖,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葬于清东陵之孝陵, 遗诏传位第三子玄烨。
    第三位
中国古代和中医相关的名人有哪些?
1回答·1832关注
请问在古代和中医学相关的历史名人主要是有哪些?我就知道有李时珍、华佗、扁鹊。
    在中国古代有“古代十大名医”的说法,都是一些在在我国历史中在中医学上比较有名、对后世贡献比较大的人物,其中主要有:“扁鹊、华佗、张仲景、皇甫谧、葛洪、孙思邈、钱乙、朱丹溪、李时珍、叶天士”。扁鹊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他曾居住在中丘,蓬鹊山、九仙洞从师于长桑君。扁鹊善用“针石”、“服汤”、“熨”等治病,所著《扁鹊内经》、《外经》早佚。善于运用四诊,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他认为对疾病需要预先采取措施,把疾病消灭在萌芽里,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华佗华佗是东汉末年医学家,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在当时,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在华佗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行医足迹遍及安徽、山东、河南、江苏等地。华佗一生行医各地,声誉颇著,在医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张仲景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他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建安三神医之一,张仲景生活在东汉末期,一生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中对后世影响也较大,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皇甫谧皇甫谧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他是三国西晋时期学者、医学家、史学家,东汉名将皇甫嵩的曾孙,而他的著作《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是非常有名的,而他的成就不光体现在以学上,在文学上也有一定的造诣,从医学来看,在针灸学史上有着很高的学术地位,有“针灸鼻祖”的称呼。葛洪葛洪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字稚川,,他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医药学家以及古代炼丹家。他所著《抱朴子》继承和发展了东汉以来的炼丹术,晚年,他隐居在广东罗浮山中,既炼丹、采药,又从事著述,直至去世。在文学上他也有许多卓越的见解。他的著作,约有五百三十卷,但大多在历史中已经散佚,流传至今的,主要有《抱朴子》和《肘后救卒方》葛洪的医学著作。孙思邈孙思邈是唐代时期著名的医药学家,京兆华原人,相传为楚大夫屈原的后人,在后世被后人尊称为“药王”。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朝廷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在医学上有较大贡献。钱乙钱乙是宋朝时期的历史人物,祖籍钱塘,他是宋代著名儿科医学家。当初先以《颅囟方》而成名,行医儿科,曾治愈皇亲国戚的小儿疾病,声誉卓著,被授予翰林医学士。曾任太医院丞,在多年的行医过程中,钱乙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成为当时著名医家。而他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后人视之为儿科的经典著作,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另有《伤寒指徵》、《婴孩论》等。朱丹溪朱丹溪是元朝医学家、金元四大家之一,字彦修,是婺州义乌人,学者们往往称他为“丹溪翁”。朱震亨医术高明,临证治疗效如桴鼓,多有服药即愈不必复诊之例,朱丹溪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丹溪学派,对祖国医学贡献卓著,后人将他和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一起,誉为“金元四大医家”。他的著作有很多,诸如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丹溪心法》《金匮钩玄》《素问纠略》《本草衍义补遗》《伤寒论辨》《外科精要发挥》等。李时珍李时珍是广为人知的明代时期的医药学家,字东璧,在晚年自号濒湖山人,在历史中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的说法,和当时的“医圣”万密斋齐名。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穷搜博采,历三十年,三次易稿而成《本草纲目》,为我国医学史上一大巨著,而《本草纲目》也是明代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叶天士叶天士是清朝中期医学家,也是温病学奠基人之一名桂,字天士,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他是当时清代时期江苏吴县人,也是“温病四大家”之一。从家族来看,叶天士家族中,世代业医,其高祖叶封山自安徽歙县蓝田村迁居苏州,祖父叶时,甚通医理,父亲叶朝采,益精其术。叶天士自幼耳濡目染,也有志于此道,少时即受家学。他勤奋好学,聪颖过人,是中医学史上温病学派的创始人,其声望地位,并不在“金元四大家”之下,也是名贯大江南北的人物。其著作《温热论》至今仍被临床医家推崇备至。
朱祁钰的年号是什么?
1回答·1527关注
朱祁钰是明朝第七位皇帝,1449年九月―1457年正月在位,在位7年,年号景泰,朱祁钰是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异母弟,母吴贤妃。朱祁钰是明朝迁都北京之后,第一个没有被葬于明朝十三陵的皇帝。
    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