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祠堂祖庙是一个家族来祭祀祖先先贤的活动场所,祠堂的名称最早是出现在汉代,通俗泛意上理解也会称为支祠、家祠、祖祠、宗祠等。在不少时候祠堂也用作办理家族子孙婚、寿、喜、丧等事务的场所,通常在宗族中有需要商议家族大事的时候也常会在祠堂举行。可以说,宗族的祠堂承载记录着一个家族辉煌和传统历史,同时这也是汉名族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与标志,也是中国华夏文明的一种衍生。 作为文明古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而在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伦理中,家族观念可以说是相当重视,如果细分祠堂也有宗祠、支祠和家祠之分。南宋杰出理学家朱熹作《家礼》,始立祠堂之制,从此称家庙为祠堂。当时修建祠堂,有等级之限,民间不得立祠。在古代时做过皇帝和封过侯的姓氏才能称为家庙,其他的通常称为宗祠。从现代留存下来的祠堂来看,全国各地的祠堂建筑都各有风格特点,也留存不少古代建筑,具有不少参考价值。

为什么祭祖、拜神、 要用3只香?
1回答·1319关注
为什么祭祖、拜神、 要用3只香?
    代表祈求:福、禄、寿 福神为执掌祸福,致人以福之神。宋时民俗以道教中的真武大帝为福神。道教中的地位颇高的三官大帝——天官、地官、水官,分治天、地、水三界,考校天人功过,司众生祸福之神。其中天官主赐福,地官主赦罪,水官主解厄,故民俗尊天官为福神,与寿星并列。天官的形象常见于民间年画、版画、衙署壁画以及剪纸等。最著名的画题是“天官赐福”亦称“受天福禄”。《茶番室三钞》引《宣和画谱》云:“五代时人陆晃有‘天曹赐福真君’像一帧。然则今所称天官赐福者,亦有本矣。”天官赐福画面多为天官身着红袍立于海崖,手持一轴诰命,上写“天官赐福”或“受天福禄”四字,或加蝙蝠和儿童。   禄星文昌,主文人之功名利禄。文昌原是天上六星之总称,即文昌宫。六星各有星名,称上将、次将、贵相、司命、司中、司禄等。《明史》的《礼志》称,“梓潼帝君,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殁,人为立庙祀之”。张亚子即蜀人张育,东晋宁康
祠堂每年祭祖都必须献读祭文吗?
2回答·961关注
    是对 还要上贡品一人读祭文几个人就跪拜
祭祖的意义为何?
2回答·1581关注
祭祖人们要做些什么??
    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   南方人流寓北京的,祭祖尤为隆重,大半是八碗大菜,中设火锅,按灵位设杯箸,在除夕、元旦、元夜,都将火锅扇开,随时换菜。旗族人祭祖,满蒙不同,蒙古旗人供以黄油炒黄米面,撤供时炸以香油,蘸以白糖,另有风味。满洲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蜡檀香,静肃异常。除夕夜和元旦供素煮饽饽,上元夜供元宵,每日早晚焚香叩头,献供新茶。祭祖形式虽各不同,大半都是除夕夜悬影,上元夜撤供,亲朋之至近的,拜年时也必须叩谒祖先堂,不独慎终追远至意不泯,因其人敬其祖的美德,也借此保存了。   各地春节祭祖习俗   台湾:从除夕转进春节,三更时分,第一件大事是祀神、祭祖。那时红烛高照,上供
祭祖合适放什么歌曲
2回答·418关注
祭祖合适放什么歌曲
    经典古曲,能表现祭祖气氛的
春节祭祖程序
1回答·276关注
    除夕到来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还有的地方还叩拜玉皇大帝(中国民间信仰中的最高之神)、王母娘娘(玉皇大帝的妻子)。供品有羊、五碗菜、五色点心、五碗饭、一对枣糕、一个大馍馍,俗称"天地供"。由家长主祭,烧三炷香,叩拜后,祈求丰收,最后烧纸,俗称"送钱粮"。人们在春节期间祭祀祖先、叩拜神灵,其实就是给祖先、诸神拜年。 祭献礼仪包括上香、读祝文、奉献饭羹、奉茶、献帛、献酒、献馔盒、献胙肉、献嘏辞(福辞)、焚祝文、辞神叩拜等。有的地方在焚帛烧钱纸时,主祭要在神前献上一杯酒,然后由礼生送至焚帛处,将酒酹在上面,酹时将酒滴成一“心”字,以示祭者献上钱帛之虔诚。在祭祀过程的重要环节,还几次鸣锣击鼓或弦乐伴奏,为祭礼增添热烈。气氛。祭礼结束后,将猪肉、羊肉等祭品分给参祭代表。也有将祭品用于宴请参祭人员,只给少数
让你印象深刻的一次宗亲联谊会、祭祖是什么样子的?发生了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事?
0回答·561关注
任姓祭祖大典有吗?
0回答·372关注
求任姓祭祖祭文
0回答·591关注
带头修祠堂好不好?带头的人会倒霉吗?
0回答·397关注
你知道任氏有哪些出名的祠堂?
0回答·411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