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苏门四学士”是哪四个人?
0回答·1220关注
“苏门四学士”指的是唐朝诗人苏轼手下的四个弟子,他们分别是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他们都是精通文学的大才子。他们的故事你知道吗?
姜姓的历史有多久?
0回答·1955关注
姜姓来源于远古的炎帝神农氏,为许多文献如《元和姓氏》、《说文解字》、《新唐书》记载。《水经注》云:“岐水,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作为“三皇”之一的神农氏,出生于陕西岐山西南方的姜水河畔,即以姜为姓,子孙世代相传。姜姓与姬、媙等20个古姓均起源于公元前两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是我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与姜同为神农氏后裔的还有齐、甫申、吕、纪、许、向等姓。 姜姓历史悠久,是中华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姜姓的起源与发展都有历史脉络可考。 传说中的炎帝,号烈山氏,亦即神农氏。因生于姜水(今陕西岐山县),便以姜作姓。姜姓在历史的演进中分布于华夏各地,在这个过程中也有的后裔改为别的姓氏。 商周:四岳是由姜姓的羌族发展出来的四支胞族,在和姬姓部落结成联盟之后,他们与“子姓”商族平行发展。他们所结成的盟军后来打败了殷纣王,灭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 春秋:春秋时代的齐国,就是倚了姜氏后裔发展成为五霸之一。齐国在齐威王时,又成为战南),便以姜为姓。姜姓在历史的演进中分布于华夏各地,在这个过程中也有的后裔改为别的姓氏。 夏朝:夏朝,炎帝后裔伯夷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县西),建立吕国。另外姜氏后裔还建有申、许、齐等诸侯国。申国原居今陕西、山西间;许国在今河南昌东;齐国建都于今山东淄博市东北临淄北。根据《史记·周本纪》的记载,周族部落系古戎人的一支,为姜姓,也称姜戎,原在瓜州(今甘肃省敦煌西),逐渐东迁,公元前638年迁至晋南,属于晋国。 汉代:居住在今山东、河南的姜氏在西汉以前已发展成为关东大族,至西汉作为关东大族迁至关中,此后居天水(今属甘肃)。东汉还有姜诗,广汉(今四川谢洪县南)人,发展为较为著名的一支。这说明汉代已有居住于今江苏、四川的。唐代出现了九真(今越南清化省)姜氏。唐宋:唐宋时期还有分布于今河北、河南、江西、浙江、安徽、山东及广东的。 明清:明清时期今山西、陕西、贵州、湖南、福建、湖北等省也有姜姓的聚居点。
杨姓的历史有多久?
0回答·2203关注
杨姓作为中国人口排名第六的大姓,大约占了全国3.19%的人口比例。杨姓的历史也相当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初期,周成王将自己的三弟叔虞封在了唐,也就是现在山西闻喜县东北,史称唐叔虞。唐叔虞的次子杼为杨侯,这就是杨姓的开端。到了东周恒王时期,杨国被灭,这一支杨姓族人一直活跃在山西洪洞、陕西咸阳和河南洛阳三角地区,后来经河南、穿河北、涉湖南、越南岭进入广东。 还有一说是杨姓起源于赐姓,在古代因为建树功勋很多人都会被赐予大姓,赐姓具有光宗耀祖的意思,比如隋唐时候杨义臣本姓尉迟,他的父亲尉迟崇为国捐躯后义臣被养于宫中,因为常常在隋文帝杨坚身边引起了隋文帝对于他父亲的追忆,于是下诏赐予皇室姓氏杨。 另有一说是改性,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汉化改革,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时候有姓“莫胡芦”,后因为汉化改革的进行改为“杨”氏。
赵姓的祖先是谁?
0回答·2096关注
中国汉族的赵姓始自公元前十世纪的西周中期,至今已有三千年历史。赵姓是由西周时期的嬴姓大宗直接转化而来,所以说赵姓即嬴姓。 赵姓的得姓始祖是周穆王的御车大夫,名为造父。造父本为嬴姓,是当时嬴姓宗族的领袖,他是嬴姓始祖柏翳(因治水有功且帮助舜调驯鸟兽,舜赐其姓嬴)的嫡系后裔。由于帮助周穆王镇压徐偃王(嬴姓庶族)叛乱,立下巨功,周穆王以赵城赐给造父作为世袭食邑(赵城本系造父家族居住地,其高祖蜚廉在商纣灭亡后避祸并葬于赵城以东的霍泰山),由此造父家族被称为赵氏(现代常称之为嬴姓赵氏)。造父家族由嬴姓转化成为赵氏,象征嬴姓最终走向没落。造父的庶系侄孙“非子”被周孝王封到秦亭做王室附庸并受命祭祀嬴姓先祖,但由于非子为赵氏族人,使得秦国公族亦始终不脱离赵氏(史记: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秦亡后,嬴姓失祀,嫡(赵国)庶(秦国)两支皆为赵氏,赵国赵氏的部分庶族衍生分化出马氏、原氏、屏氏、耿氏、邯郸氏、主父氏、冬日氏,秦国赵氏的部分庶系公族则改氏为严、梁、白、裴、秦、谷、高等氏。
历史上有皇帝姓何吗?
0回答·4447关注
有的,北汉末帝刘继元,本姓就是何姓。 刘继元,五代时期北汉君主,被辽朝册封为英武帝,世祖刘旻外孙,睿宗刘钧外甥、养子。少主刘继恩弟。其母刘氏为刘旻之女。 刘氏先嫁薛钊,生子继恩,后嫁何氏,生继元,二人都做了舅父刘承均(刘崇之子)的养子。天会十二年(公元968年)七月,北汉睿宗刘承均因宋军压境,国势日窘忧愤而死,刘继恩即位。 扩展资料: 广运六年(979年)正月,宋太宗消灭了泉州和吴越的割据势力之后,便集中兵力,御驾亲征北汉,分派潘美等率领数十万大军,分四路会攻太原。 五月一日,晋阳城西南的羊马城首先陷落,北汉宣徽使范超、马步军都指挥使郭万超,先后出降。四日,宋太宗亲自起草诏书,劝喻刘继元投降,承诺“当保富贵”;已经致仕家居的马峰也进宫劝降。 六日的凌晨,宋太宗率领诸将领在太原城北连城台上举行受降仪式。刘继元率领官属身着白衣纱帽在台下俯伏请罪。宋太宗当即封刘继元为特进、检校太师、右卫上将军、彭城郡公,赐给京师甲第一区,每年都优加赏赐。于是,刘继元乐不思蜀,悠游岁月,于淳化二年(991年)寿终正寝。
出生于12月7日的古今中外历史名人有哪些?
0回答·1552关注
在150年前的今天,1863年12月7日 (农历十月廿七),意大利作曲家马斯卡尼诞生。在190年前的今天,1823年12月7日 (农历冬月初六),德国数学家利奥波德·克罗内克诞辰。在203年前的今天,1810年12月7日 (农历冬月十一),德国生理学家索多·施旺诞生。你还知道哪些?
弘农世家是哪个姓氏的?
0回答·7913关注
“弘农”是杨姓的郡望,所以“弘农世家”是杨氏的氏族。一般世家前面的都是姓氏的堂号。类似的还有颖川世家、西河世家、九牧世家、济阳世家、六桂世家、中山世家、陇西世家、江夏世家 你还知道哪些姓氏世家?
全国现存的复姓一共有多少,各是什么?
0回答·2901关注
一般来说,复姓氏指两个及两个以上汉字组成的姓氏,我国现在存在的复姓一共是有81个,分别是: 阳、太史、端木、上官、司马、东方、独孤、南宫、万俟、闻人、夏侯、诸葛、尉迟、公羊、赫连、澹台、皇甫、宗政、濮阳、公冶、太叔、申屠、公孙、慕容、仲孙、钟离、长孙、宇文、司徒、鲜于、司空、闾丘、子车、亓官、司寇、巫马、公西、颛孙、壤驷、公良、漆雕、乐正、宰父、谷梁、拓跋、夹谷、轩辕、令狐、段干、百里、呼延、东郭、南门、羊舌、微生、公户、公玉、公仪、梁丘、公仲、公上、公门、公山、公坚、左丘、公伯、西门、公祖、第五、公乘、贯丘、公皙、南荣、东里、东宫、仲长、子书、子桑、即墨、达奚、褚师。
唐氏宗祠有哪些?
0回答·5248关注
宗祠,又叫祠堂、宗庙,是用来供奉与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也象征着我国儒家传统文化。唐姓在中国《百家姓》中排名64位,在姓氏人口排名25位。总的来说,唐氏的规模还是非常大的,那唐氏的宗祠有哪些?
12月7日是大雪的节气吗?
1回答·1205关注
请问今年12月7日是大雪节气吗?历年大雪节气都是几月几号的样子?
    今年12月7日是大雪农历节气。大雪是属于24节气之一冬天的第三个节气,在这个时候太阳的到达黄经255度,通常来说在公历上每年的时间大多在12月的6日至8日左右的样子,例如今年就是7日,大雪从字面理解也是一个气候的概念,代表着大雪期间的气候特征,气温和降水量和前几个节气有着很大的区别,尤其在气温上比之前来的更低,而实际气象上下雪最多的根据地区不同下雪量也各有区别,所以节气“大雪”并不代表着气象预报上的大雪。在历史古籍中,元吴澄撰作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至此而雪盛也。”作品中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节气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在农事上大雪期间的适当降雪还能有利于农作物的生产呢。
大雪节气的古诗有哪些?
0回答·1183关注
大雪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也意味着天气愈来愈寒冷。但这个大雪时节,很多诗人却喜欢写诗来言志。都有哪些写大雪的诗呢? 《雪诗》 张孜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 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汁滴。 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你还知道哪些写大雪时节的古诗?
12月7日在历史上发生的大事
0回答·4678关注
在每年的12月7日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很多的大事要事,当天在阳历中距整年结束还有24天,从历史中发生的大事要事来看,这一天发生的事件有:“武则天登皇位、黄盖乌林火烧曹军、北宋官员何执中逝世、充气轮胎受专利保护、1896年郁达夫出生、英国天文学家查尔斯·达尔文次子-乔治·达尔文逝世”等。
修宗祠、修族谱到底有什么意义?
0回答·2456关注
一个族人的意思外,更重要的是要在全体族人之中形成一股向心力,团结全体族人,使大家处于同一价值观念之下。寻根留本,清缘备查,增知育人,血肉联情,承前启后。可见编修家谱的意义重大。家谱能告诉你,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修家谱是一种社会关系的追踪,为的是让自己内心的势力丰满,穷人是找回一点自信,富人是找到自己致富的依据,官人则是为了稳固脚下的根基。 家谱的存在,一者是表示后人的孝心,二者是不忘先人,传承家风精神。从远古至历朝历代,再到今天,谱书之风代代相传,先祖的名字和精神流传至今,这就是修家谱的作用。先人千辛万苦创业育人,为本家、为社会做出来重要的贡献,不能从我们后世人手里丢掉,必须通过修家谱记录下来。 宗祠同理,修缮宗祠是一种生生相息的寻根意识,可以使这个家庭有更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一个人不管漂泊多远,总是望不了自己的家乡,所以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人们将自己祖宗的事迹记录下来传给后人,一个家族有了族谱,有了宗祠才能更加繁荣昌盛,延续千年。
一部完整的家谱中哪些内容是必要的
0回答·1791关注
一部标准的家谱应该具备谱名、像赞、谱序、目录、谱论、凡例、家训、世系、传记、谱跋、领谱字号等是一项内容。 一、谱名 谱名中最重要的是谱籍和姓氏,即是什么地方、什么家族的家谱,为什么这样要这样写?更准确的反映家谱作为“史书”来反映信息,不然,编修的人当时明白,经年累月之后,转之何人何地?便无从查考,给后人寻根带来巨大困难。 二、像赞 人物像赞有各种表达,或始祖,如三皇五帝,也可以是近祖,或者迁祖,还可以是自古到今的家族内非凡的人物,特别杰出的人才。以昭示后人发奋图强。 三、谱序 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四、目录 全部家谱内容提要,以便检索。 五、谱论 谱论,即谱学理论,从司马迁开始历代都有名家,如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朱熹,王阳明,比如章学诚的《文史通义》曰:“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且有天下之史,有一国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传状志述,一人之史也;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郡府县志,一国之史;综纪一朝,天下之史也。 六、凡例 凡例,即修谱的原则,规定,比如哪些人可以入谱,哪些人不能入谱,对人的次序的排定,哪些内容怎么去写等等,就是规定家谱里面都有什么,这个显示出编修之人的主观态度,如明朝家谱对女性入家谱,就很明确的规定:丈夫之后跟原配,接着依次是:继配,侧室,妾,纳,除原配外,这些二三四五老婆不可以有名字,原籍,生卒,等,这个男尊女卑的“名分”观念,尤是对女性的一种变态的歧视。 七、家训 不要误解,《家训》不是家谱内容,这里为了突出家训的内容做个配图,中国是家天下的社会结构,名门望族是一大特色,家训家风起了很重要的教育作用。 八、世系 世系是家谱内容的核心部分,从家族第一世开始,记载其生卒,婚配,事略,墓葬,其人如何?一目了然。 九、传记 传记,不是每个人都有,是对家族内的杰出人物,立功立德之人的具体描写,反应出这些人物的杰出品质, 垂范后辈,是榜样力量。可分内传。外传,内传是五服之内,外传是五服之外,还有列传,分门别类,比如家佣,二三四老婆中的贞烈之妇,可做列传,这已经不适合今天。 十、谱跋 上图是梅曾亮的家谱跋语,他自夸了一下,“知岩”以乡兵保障宣州,然后对家族的分派流迁做了陈说,所以跋语就是做谱之后的感想,经验,过程等含有者的寄托之语。 十一、领谱字号 家族支派繁多广布,必须有字号,作为验证, 跟对号入座一样。家谱一般就包括上述内容,除此之外比较重要的包括,祠堂,敕封,艺文,契约等还有一些图表,制作时可根据原谱内容确定。没有原谱,就必须另起创谱,不使历史中断,再根据个人情况确定内容。
拜把子有哪些习俗?
0回答·3182关注
拜把子在古代十分常见,最出名的就是桃园结义三兄弟:张飞、关羽、刘备。拜把子需要先拜天地,之后结拜之人对拜,然后是上香,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说誓词,也就是结拜之后需要做到的要求和对违背的惩罚。拜把子还有什么其他的习俗吗?
龚氏的祠堂在哪里
0回答·2208关注
龚氏大宗祠位于中江县冯店镇黄坪村,建于清代,无具体年限可考,但原有之规模宏观,直至抗日期间仍保留完整。迄今,又历四十余春秋,然而因久年失修、法善管理、风雨侵蚀,屋面破损,破陋不堪。终在乡族亲倡议、准备鸠资重修。屋面拆除重盖,里外加以粉、漆、装潢,得以焕然一新。 2012年3月经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归入中江县不可移动文物名录,是由四川省中江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认定的,于二〇一二年三月十二日公布。序号:0497,地址:中江县冯店镇黄坪村, 年代:清,名称:龚氏宗祠,类别:古建筑, 保护级别: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坐落在中江县冯店镇黄坪村盆地,四周群山叠翠,风景秀丽。龚氏大宗祠系三进四落式的砖木结构建筑。有大厅二栋、大小客厅26间,住房104间,占地5600平方米。这座结构严谨、气势非凡的宗祠造型,充分体现了龚家宗法制度的汉族传统建筑艺术,在中国极为罕见,宗祠祭典代表着汉族祖先信仰的优秀文化形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出生于12月8日的古今中外历史名人有哪些?
0回答·1822关注
在148年前的今天,1865年12月8日 (农历十月廿一),芬兰伟大的作曲家西贝柳斯诞辰。在152年前的今天,1861年12月8日 (农历冬月初七),法国早期电影艺术家梅里爱诞生。你还知道哪些?
请问河北满族尤姓的始祖以及分布?
0回答·2166关注
尤姓是中国典型的南方姓氏,始自10世纪,在百家姓中排第19位,在台湾第八十四大姓,在大陆当代姓氏中排第124位,约占大陆汉族人口的万分之七点五,多生活在南中国一带。 那么如果说是源于满族的话,满族取尤姓的也有很多家族的,比如说格勒氏、岳克氏、尤舍布氏... 等,虽然同是满族尤姓,却未必同宗。 如今,尤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福建多此姓,有传福建尤姓约占全国汉族尤姓人口的四分之一,但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福建户籍尤姓人口有近六万,比例约占全国尤姓的百分之六。河北、河南、江苏、北京等省市亦多此姓。另外,尤安礼随父由江苏省长洲(今苏州)徙居武昌,尤求由长洲移居太仓。清代尤萃由浙江嘉兴徙居平湖。山东临沂尤姓亦多。
宗祠名联是什么?
0回答·949关注
各个姓氏的宗庙祠堂都会在大门、内殿或戏台题有对联,这就是宗祠名联了,对联的内容,大多是歌颂祖德宗功,或是述说本族家史,或是劝喻勉励后人。读后回味无穷,催人奋进。 以下是部分宗祠的代表性名联: 邵阳宁玉公祠联: 真天上寿星,父子八人七百岁; 作庙中祭主,春秋两祀亿万年。 安徽阜阳宁氏宗祠联: 勤学直书,应念先人之德; 辅君佐霸,当弘乃祖之功。 城步蓝氏宗祠联: 创立功成,继续黔国; 重光伟绩,绍恢汝南。 隆回刘氏宗祠戏台联: 际玆寝庙重新,假优孟衣冠,登上舞台,好把火风汾水,谱入管弦,齐声唱出汉家天下; 恨彼倭奴进犯,借梨园鼓角,唤起群众,发扬关义岳忠,捍卫民族,勠力光复祖国河山。 广西武鸣县刘氏宗祠联: 敦本本自踪,须向祖宗寻旧德; 步云云有路,好从诗礼问前程。 大水田廖氏宗祠戏台联: 放眼乾坤大舞台,说什么富贵功名,盗窃帝王都一瞬; 寄身天地小游戏,留得些悲欢痕迹,英雄儿女各千秋。
黄姓历史上有啥名人不?
0回答·1913关注
有,不仅有,还有十三位之多。 一、黄歇(前314年-前238年),楚国江夏人,原籍楚国属国黄国(今河南省潢川县)。战国时期楚国大臣,是著名的政治家。 二、黄霸(前130年—前51年),字次公,汉族,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西汉大臣,事汉武帝、汉昭帝和汉宣帝三朝。 三、黄香(68——122年),字文疆,今云梦县人,以孝闻名,以才著称,忠孝两全,德才兼备,是东汉著名的孝子、贤臣、清官。 四、黄凤麟(555-626年),湖北江夏郡黄州黄冈县黄鹤乡仁义村人,中华黄姓历史上第一位状元。 五、黄守恭(629~712年),字国材,号一翁,唐贞观三年(629年)生。先祖黄元方,唐淮南道光州固始人,任东晋晋安郡太守,后隐居侯官(今福州)黄郑巷(今黄巷)。紫云黄氏开基祖。 六、黄岸(674-756年)字宗极号魁杰,唐初隐士黄冲公子,入闽始祖黄元方字彦丰嫡系十一世孙。 七、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 八、黄仁泽(865—945年),又名黄讽,字仁讽号仓山生。福州侯官仓山下林(古称白林)人, 唐乾宁乙卯科武状元,官节度巡官(系中华黄姓第一武状元)。 九、黄峭(871—953年),讳名岳,字仁静,号青岗,后裔尊称峭公或峭山公。 十、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清风客、山谷道人、涪翁等,又被后世尊称为豫章黄先生。 十一、黄道婆(1245---1330年),又名黄婆或黄母,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人。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家、技术改革家。由于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以及推广先进的纺织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在清代的时候,被尊为布业的始祖。 十二、黄飞鸿(1856---1925年),原名黄锡祥,字达云,号飞鸿,幼名飞熊。原籍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西樵岭西禄舟村,生于1856年8月9日(清朝咸丰六年七月初九)南海县佛山镇。南拳流派洪拳名家岭南武术界的一代宗师,也是位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