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谱说」董明珠被赶出家谱:是讲规矩还是坏了规矩?
最近,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再度成为话题人物。原因竟是曾经拒绝帮哥哥走后门被踢出家谱。事情是这样的,在格力2019届大学生入职大会上,董明珠称曾与亲哥20年没有往来,家谱里也没她了。起因是经销商找她的亲哥哥拿货,董明珠没同意,结果收到哥哥的绝交信,还被从家谱中除名。直到20年后哥哥生病后她去探望,两人才冰释前嫌。事情一经披露,顿时引来海量讨论。讨论的核心集中在两个:一、女性能不能进家谱?二、该不该给亲戚开后门帮忙?为了搞清楚第一个问题,小谱特地去找了几本解放前的家谱来看。从家谱中记录的名字看,上面确实是没有女性的。为什么?因为家族、宗族的概念是伴随姓氏发展而来的。中国最古老的八个姓氏:姬、姜、姒、嬴、妘、妫、姚、姞。另一说是:姬、姜、姒、嬴、妘、妫、姚、妊。都是女字旁。这是远古母系社会的产物。家族血缘是通过母亲和母亲的母亲来维系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男性在社会分工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越
新闻动态 | 2018-04-08 -
网上祭拜:超越时间空间的怀念!
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打工者,来自福建大山中一个古老的家族。从小我就生活在祠堂边,听老人们讲前辈的故事,教育我们要孝顺、勤快、上进,只有自己努力才能走出大山,去外面的世界闯荡。在老家,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有三个:冬至、春节、清明。每到冬至和清明,回来的人比春节还要多。因为这是扫墓祭拜先人的日子。整个家族的人都会来到祠堂,在族中年纪最大的前辈带领下叩拜先人的牌位,聆听祖训,劝诫我们向上向善。五年前我来到美丽的杭州。我已经有快两年没有回家了。去年是因为无法出行,今年则是因为太忙了,忙到连假期都没有。我想念我的家人,想念我的故乡,想念小镇的青石板路,想念没有车水马龙的宁静山野。一想到再一次没法回去,心里就很难过。觉得愧对家人,愧对逝去的先人。痛苦无奈之际,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知道了一种全新的祭扫方式——网上祭拜。不管身在何处,不管什么时间,只要有一台电脑、或是一个手机,就能在网上给先人搭建纪念馆,在网上...
新闻动态 | 2018-04-02 -
清明节为什么要拔河?历史上第一次拔河原来是在清明节!
拔河是清明节重要的娱乐活动之一。拔河最早名叫“牵钩”、“钩强”,相传春秋时楚国和越国水军交战时,鲁班为楚国设计了一种名叫“钩强”的兵器,用于阻挡和钩住敌船。使用阻和钩需要士兵有很强的力量。因此钩强对拉就成为重要的军事训练内容。到了南北朝时,原本用于水战的牵钩在民间流传开来,特别是在多水的南方,渔民们把“钩强”改造成带有“挽子”的篙作为驾船的工具。而钩强对拉也从军事训练变成民间娱乐活动。逢年过节时,民间就会组织“牵钩”之戏,由人数相等的两队对拉一根蔑子做的缆绳来较量。唐朝时,这种游戏正式改名“拔河”,并成为清明节的习俗之一。每逢祭祀活动,都会出现大型拔河比赛,热闹非凡。唐朝人为什么会喜欢拔河呢?因为唐朝人喜欢体育运动,又喜欢热闹,拔河正对胃口。当然,唐代最典型的运动是打马球。问题是打马球的成本太高了,需要有钱养马不说,从人的护具到马的护具,上好的硬木球杆,成本都很高,普通人家根本负担不起。因...
新闻动态 | 2018-04-02 -
清明网上祭拜,祭拜网VR“云祭拜”带你体验实景祭拜
又是一年清明时,祭扫先人表哀思。清明节是我国四大民间传统节日之一,追思先人功德,重温先贤遗训,涵养良好家风,激荡家国情怀,既彰显出中华民族的孝亲美德,更是建设美好家庭、砥砺报国志向的精神力量之源。近年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包括民政部在内,各地都在大力营造移风易俗、文明低碳的清明氛围,鲜花祭祀、植树祭祀、网上祭祀、家庭追思等方式被越来越多人接受。清明节即将到来,全国陆续进入祭扫倒计时。各地仍将实施错峰祭扫、预约祭扫、网上祭拜等分流和非现场祭扫方式,安全、便捷,低碳、环保,受到民众的广泛好评。祭拜网(jibai.com)立足公益,免费推出了覆盖全国所有区县的VR全景网上祭扫平台。短短一周,3万余座纪念馆,数十万人次通过它体验云上祭拜场景,遥寄对逝者的思念。▲扫码进入祭拜网VR全景公益祭扫平台“爷爷,你在哪里,我好想你。”“妈妈,愿天堂没有痛苦,一路走好。”“愿你...
新闻动态 | 2018-04-01 -
清明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除了祭祖还有哪些习俗呢?
清明节既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就曾提到,清明节是个非常“贪吃”的节日,哪个节日离它近,它就把哪个节日“吞”掉。最典型的就是寒食节和上巳节。这三个节日的日期非常接近,一般都在农历三月上旬,寒食节在清明节前几天,上巳节则在清明节后几天。寒食节通常在冬至后105天。相传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需要禁烟火、吃冷食,祭拜先祖。汉代,特别是东汉,经学兴盛,人们为了彰显孝道,一个寒食节居然要禁火一个月,很多人因此得病去世。唐代规定寒食节变成三天,分别叫大寒食、官寒食、小寒食。上巳节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相传源于纪念黄帝诞辰,即祓禊的日子。魏晋之后,上巳节改为农历三月初三,风俗是水边饮宴、郊外游春。而清明节最初的主要习俗是踏青郊游,大家开开心心地出去玩,户外娱乐活动非常多,且男女共同参与,不但不是个悲...
新闻动态 | 2018-04-01 -
清明祭扫,网上祭拜成潮流,如何进行网上祭拜呢?
清明扫墓、祭拜先人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优良传统,也是人们弘扬孝道亲情,促进家族成员凝聚力的重要活动。但每年清明、冬至、春节等祭拜高峰时节,城市里陵园、公墓人流密集,农村家家户户焚香烧纸、燃放鞭炮,引发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火险隐患等问题,公共土地资源也日益紧张。国家和各地政府意识到平安、文明、绿色祭拜的迫切性,陆续出台各种政策限制胡乱占地。树葬、海葬等新型殡葬方式也应运而生。很多公墓陵园开始思考更加健康、安全的业务模式。如何才能不扎堆、不聚集,不凑热闹,网上预约、控制流量、安全出行,在安全防护的前提下,用一种更加绿色文明的形式去扫墓?以“网上祭拜”为代表的各种安全、便捷的新型祭扫方式逐渐成为清明祭扫的主流。网上祭拜,传承文明网上祭拜是新世纪以来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祭奠方式,它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搬迁到网络上,方便现代人随时随地的利用手机、电脑等设备祭奠逝去的亲人。这种...
新闻动态 | 2018-03-31 -
清明节为什么要吃青团,青团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有咸也有甜的?
清明节为什么要吃青团?青团为什么要做成“青色”?青团里面除了放“糖心”,能不能做成咸的?清明将近,看到超市冰柜摆放着的大大小小圆滚滚的青色团子,阿族脑子就冒出这些奇怪的问题来。青团的由来严格来说,青团并不是清明节的原产,而是寒食节的食物。为什么呢?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讲过,古人有在寒食节不生火的习俗,通常是一到三天。相传寒食节不生火吃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名士介子推。当然这个传说极有可能是古人借助晋文公和介子推的名气来增加寒食节不可以生火的可信度。至于寒食节为什么不能生火,实际上是跟古代的改火仪式有关。冬去春来,也就是在寒食节前后,古人要把冬天烧的柴火换成春天常用的柴火。这一更换,就会有停火和重新生火两个环节。而春天干燥,这两个环节又容易引发火灾,因此才有了寒食节不生火的习俗。既然不生火,就无法做热食。为了填饱肚子,人们会提前准备一些不用生火也能吃饱的东西。但是根据中医原理和古人的认知,
新闻动态 | 2018-03-31 -
蔡氏宗亲举行隆重的祭祖大典,蔡氏的由来和历史名人有哪些你知道吗?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追本溯源、寻根问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3月27日上午,世界蔡氏宗亲隆重举行一年一度的"蔡氏裔孙祭拜二世祖讳仲胡公大典"活动。来自安徽、浙江、江苏、湖北、河南、海南等六个省会的蔡氏宗亲代表相聚上蔡,拜祖省亲,弘扬传统文化,祈愿家族人财兴旺祖国早日圆梦。上午9时许,祭祖大典正式开始。在庄重的礼乐声中,宗族代表、河南省蔡氏宗亲秘书长蔡晓林主持祭拜大典,蔡氏宗亲依次肃立,河南省蔡氏宗亲会会长蔡新宏读祭文。蔡氏宗亲代表上香祭拜,三跪九叩,表达对始祖的追思和缅怀。随后,蔡氏宗亲依序进香、行礼。祭拜始祖蔡叔度仪式结束后,蔡氏宗亲还前往蔡仲陵园祭拜二始祖蔡仲。据悉,近年来,世界蔡氏宗亲一年一度的祭祖活动的有序开展,增加了宗亲的团结和乡谊,促进联系和亲情,也为传承和弘扬蔡氏传统文化,支持参与家族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乡风民俗的文明建设发挥重要作用。扩展资料:蔡姓是...
新闻动态 | 2018-03-30 -
清明节除了扫墓祭拜还能谈情说爱?会不会犯祖先忌讳?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在这首《题都城南庄》里,唐朝诗人崔护用桃花来形容女子貌美,短短几句话,就展现出一段一见钟情、刻骨铭心、见而不得,倍感失落的情感。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诗中故事发生的时间竟是在清明节前后。清明节也能谈情说爱?相传崔护年轻时长得十分英俊,而且才华横溢。有一年他进京赶考,却没考上进士,心情很不好。有人心情不好喜欢找一堆朋友喝酒排解,崔护性格比较孤傲,就独自来到长安城南散心,看到当地有一户人家的院子里花木繁盛,非常漂亮,就想进去游览一番。他上前敲门。少顷,有个年轻女子在门缝里问来者是谁。崔护报上姓名,说自己是游学士子外出踏青,口渴想讨一口水喝。女子取来水,打开门,把水瓢递给崔护,请他在门前坐下喝水,自己则倚靠在门庭里一棵盛开的桃树下等待。崔护喝完水,一抬头,顿时惊呆了——桃花盛开,人更美艳,人面桃花,交相映照。多情的诗人当即坠入爱河难以自...
新闻动态 | 2018-03-30 -
重庆市民政局发布2021年清明节祭扫工作方案 大力倡导文明祭扫
国际在线重庆频道消息:3月24日上午,2021年重庆市清明节祭扫工作新闻通气会在重庆市民政局召开。会议提出2021年清明节祭扫工作要求,即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明节祭扫工作,有序开展祭扫服务,倡导文明低碳的祭扫方式,确保安全有序祭扫。2021年重庆市清明节祭扫工作新闻通气会现场摄影杜亚菲会议通报了2021年清明节祭扫工作的安排情况,提出清明节祭扫的主要方式:分时施策开展现场祭扫、文明低碳祭扫。3月27日-28日、4月3日-5日期间,各殡葬服务机构根据承载量,严格实行预约、限量、分时、错峰祭扫。有需求的市民从3月25日起,可通过“重庆民政”微信公众号网上预约或拨打各殡葬服务机构电话预约,除上述时间外,其余时间无需预约。值得一提的是,网上预约实行“1+4”模式,即只需1人预约可最多4人同行祭扫。此外,民政局大力推广网络祭扫、鲜花祭扫、家庭追思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鼓励祭扫服务机构通过创建“无烟陵园...
新闻动态 | 2018-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