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点将录】守一城而捍天下,四百余战未尝一败,护大唐半壁江山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大唐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反叛,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就此爆发。叛军席卷河北,很快攻陷大唐东都洛阳。安禄山随即在洛阳称帝,国号“大燕”。名将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先后兵败潼关,叛军攻入关中。唐玄宗仓皇出奔,逃往四川避祸。次年,太子李亨于灵武称帝,史称唐肃宗,号令天下兵马勤王平叛。唐军与叛军数十万人鏖战中原,消耗巨大。唐军背靠四川天府之地,尚可勉力支撑,但随着安西四镇援兵和各地募兵到来,原本可以提供粮草的南阳、中原各地又沦为战场,百姓逃亡,粮食供应日渐紧张。叛军形势更加严峻,经受战火的河北、中原根本无法支持数十万大军所需。双方同时把目光投向富足的南方。经过东晋及南朝数百年开发,隋唐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已得到长足发展,荆湖,江淮,都是重要粮仓。故而唐玄宗一早就派永王李璘经略南方。严重缺粮的叛军更是急需江南钱粮赋税,在攻取开封后...
新闻动态 | 2017-12-16 -
【小谱说堂号】读书最少的开国宰相,赵姓“半部堂”由来
赵姓,宋代《百家姓》排名第一。其始祖是颛顼帝子孙造父。据《姓纂》一书记载,造父本是周国驾车大夫,因助周穆王平定徐偃王之乱,被周穆王赐封赵城为封地。造父便以封地之名作为家族之姓,并世代相传。造父也成了赵氏的先祖。春秋战国时期,赵衰辅佐晋文公称霸。赵衰的子孙自此成为晋国显贵。到了春秋末期周威烈王时,赵氏家族的权势地位进一步扩大,与同为公卿的魏、韩两家瓜分晋国,自立为诸侯,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此后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赵国国力强盛,与其他六国并列为战国七雄。秦灭六国,一统天下,但赵姓的地位和影响并无削减,秦汉之际一直是河北望族,族人弟子遍布天下。赵氏后人赵佗还在岭南建立南越国。公元960年,陈桥兵变,后周大将赵匡胤龙袍加身登上帝位,赵姓从此成了国姓。为了讨好宋太宗赵光义,吴越一个宗室公子在编写《百家姓》时把赵姓放在第一位,赵姓便成为百家姓之首。赵匡胤能够黄袍加身,离不开一个人的谋划
新闻动态 | 2017-12-15 -
【中华名臣谱】不是将军,却凭爱国之心成为抗金名将
提到宋金战争,相信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岳飞,特别是岳飞被十二道金牌召回,最后被赵构和秦桧用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南宋就此失去半壁江山的故事。长期以来,岳飞的悲剧英雄形象根深蒂固,实际上南宋时期还涌现出很多著名的抗金人物。今天阿族就和大家介绍一位曾经在战场上大胜金军、直接导致金朝皇帝完颜亮死于兵变之人——【虞允文】。虞允文于宋徽宗大观四年十一月二日(1110年12月14)出生在隆州仁寿县(今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幼时聪慧,七岁即能提笔作文,被誉为神童,母亲去世后,虞允文极度悲伤,从此在家照顾父亲,直到父亲去世才重新出仕。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5年),虞允文考中进士,获授彭州通判,后改为权知黎州、渠州。当时的宰相是秦桧,虞允文等蜀地文士皆不得重用,秦桧死后,虞允文才在中书舍人赵逵的推荐下就任秘书丞,官至礼部郎中、中书舍人。上面简单地介绍了下虞允文的早期经历,现在让我们回归正题。说到虞允文,...
新闻动态 | 2017-12-15 -
【小谱说堂号】杨氏“四知堂”,竟有如此传奇的来历!
“四知堂”前话杨氏在重庆市潼南县双江镇金龙村,有个叫“长摊子”的四合院,始建于清同治元年,木结构悬山顶,占地八千多平方米,在这座四合院的正厅门上,挂着一块“四知堂”的金色牌匾。这座古宅便是杨氏的“四知堂”。杨姓人分布在全国各地,“四知堂”也有成百上千。杨姓人为何被称为“四知堂”这还得从杨氏的先祖杨震说起。杨震,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人。而他所在的家族,就是两汉魏晋时大名鼎鼎的弘农杨氏,始祖为汉昭帝时期的丞相、司马迁的女婿杨敞。相传司马迁被汉武帝处刑后,其未曾公诸于世的足本《史记》便由女婿杨敞收藏。杨震作为杨敞之后,不仅聪明好学,热衷钻研各种学问,而且为人廉洁。杨震从小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学成之后,没有像常人一样考举做官,而是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设塾授徒,传道受业,一做就是三十年。杨震收学生从不问贫寒贵贱,因此四方求学者络绎不绝,学生多达几千人。杨震画像听得他卓越的才能和高洁的品质,朝廷便派人...
新闻动态 | 2017-12-14 -
【阿族说帝王】战争达人也是宠妻狂魔,哪个才是真实的他?
明成祖朱棣,明朝的第三位君主,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明惠宗朱允炆之叔父,年号永乐,42岁登基为帝,在位22年。“奉天靖难”、北征蒙古、讨伐安南、加强削藩、迁都北京、创建东厂、设立内阁、驻军哈密、远航西洋、《永乐大典》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统统都打着朱棣的标签,阿族今天就带大家来聊聊这位文治武功卓绝的一代雄主。战争达人朱允炆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有理想有抱负,但是没能力,既想做个仁义之君,又想以雷霆手段解决藩王问题,终日沉浸在自己的理想世界里不可自拔,理想主义色彩浓厚,否则也不会输掉“靖难之役”。同朱允炆相比,朱棣就是战争达人,手段狠辣,能力出众,尤其是军事指挥能力,在明朝帝王中位列前茅;同时也好大喜功,组织下西洋、迁都北京、编纂《永乐大典》等,都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政绩;朱棣执政二十余年,南征北战,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靖难之役洪武二十三年,朱棣完成了人生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军事首秀”,以...
新闻动态 | 2017-12-14 -
【小谱说堂号】堂号一词怎么来的,你知道吗?
堂号一词,最开始是为了记录考生们考试的名次,清代科举,童生经县、府、院三级考试合格成秀才,府考时取中前十名者被列为堂号。后来,堂号成了名门望族一家的户号,一般正厅门上都会有一块匾,上面写着“某某堂”,例如:吴昌硕祖家被称为“三让堂吴家”、瞿秋白祖家被称为“八桂堂瞿家”等等。还有些文人,习惯给自己取一个堂号作为个人的“斋名”,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艺名。例如宋代文人蔡京的“六鹤堂”、陆游的“双清堂”,元代文人黄公望的“三教堂”,明代文人汤显祖的“玉茗堂”、吴文华的“济美堂”、谭元春的“岳归堂”,清代文人秦荣光的“养真堂”、陈廷庆的“谦受堂”等。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堂号还是多用于同一家族的祠堂号。以前,家族人丁兴旺,数代同堂,就给这个大家族起一个统称,也就是堂号。现在,大多同姓族人聚集的地方,会共建一个共同供奉祖先,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也就是祠堂,这个祠堂的名字,就叫做堂号。我们经常听到的“三槐堂...
新闻动态 | 2017-12-11 -
【阿族说帝王】在众多荒废朝政的皇帝中却能清廉勤政,这个好皇帝是谁你知道吗?
五代十国并非指一个朝代,而是指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一般是指介于唐末宋初的这一段历史时期。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政权。后梁后梁是五代的第一个朝代,907年,梁王朱全忠(朱温)篡唐称帝,国号“梁”,建都开封,史称后梁,唐朝正式宣告灭亡,中国历史进入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共历三帝,前后17年,因为皇帝姓朱,为与南北朝时期的南梁相区别,故又称朱梁。一、后梁太祖朱晃朱晃(852—912)907年即位,在位5年,朱温曾被赐名朱全忠,称帝后改名朱晃,家庭世为代儒生,祖父朱信,父亲朱诚都是以教书育人为业。907年废唐哀帝,自行称帝,改名为晃,建都开封,国号为“梁”,史称后梁,后人称为后梁太祖。在位期间颇重视农业发展,下令两税之外,不得再加赋税,但因连年战事,民不聊生,910年发生柏乡之战,与晋王李存勖矛盾加剧,往年宫廷内陷入权利斗争,皇后张氏临终前劝他:“君人中英杰,妾无他...
新闻动态 | 2017-12-11 -
【修谱说】中国人为什么要建那么多祠堂,祠堂和族谱有什么关系?
在传统家族文化中,族谱和宗祠是必不可少的两大内容,编修族谱是为了寻根问祖、联结血脉、承上启下、增知育人,那么,宗祠起什么作用呢,我们今天详细讲讲。宗祠,也叫作宗庙、祖祠、祖厝,最常用的两种叫法是家庙和祠堂。宗祠不仅是供奉祖先牌位和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也是商议家族大事、执行家法族规的地方。上古时期,宗祠为天子专有,士大夫以及平民是不能私自建祠堂的。周代以后,士大夫逐渐开始建立宗祠,以便供奉祖先和举行祭祀。到唐五代时期,民间开始建造家族祠堂,清代以后,祠堂开始在各大家族繁衍开来。最开始,民间每个家族的祠堂必须建立一个奉祀高、曾、祖、祢四世神主的祠堂四龛,而且还要从现田中每龛取二十分之一作为祭田。祠堂作为族权和神权交织的中心,还需要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设立宗长管理全族事务,下设宗正、宗直负责族内的家族大事和家法族规。在古代,宗祠是集合家国法制为一体的场所,既要有国法的体现,又要增设家法,具有强烈...
新闻动态 | 2017-12-10 -
【阿族说帝王】在战乱中统一又在战乱中灭亡,这个一百多年都处在战乱中的朝代你知道吗?
晋朝(265—420),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和东晋两个时期,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属于六朝之一。265年司马炎自立为皇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此后是绵延16年的“八王之乱”,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灭西晋,建立了十六个国家,史称“五胡乱华”。两晋总历时155年,共传15帝,420年,刘裕建立宋朝,东晋灭亡。西晋皇帝一、晋宣帝司马懿司马懿(179—251),字仲达,三国时期的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修水利等经济有重要贡献。逝于73岁,谥号“宣文”,葬于首阳山。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
新闻动态 | 2017-12-10 -
【阿族说帝王】历经三百多年,疆土辽阔经济繁荣,却因一人导致国灭,你知道是那个朝代吗?
元朝,公元1206—1368年,由元太祖铁木真开创,在元顺帝时期覆灭。元朝一共有15朝皇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王朝,虽然疆土辽阔,但是统治残暴,导致元朝快速覆灭。一、孛儿只斤·铁木真太祖铁木真(1162—1227)1206年称汗,在位22年。铁木真,姓奇渥温,名铁木真,蒙古族人。1206年,被蒙古贵族推举为“成吉思汗”,之后进行大规模的侵略扩张,逝于1227年,庙号太祖。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271年元朝建立后,追尊成吉思汗为元朝皇帝,谥号法天启运圣武皇帝。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西亚、中欧的黑海海滨。成吉思汗立国后,势力益盛,实行千户制,建立护卫军,他的众子们,较为著名的思维分别为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成吉思汗分封了了术赤和察合台为国主,选定窝阔台为继承人。临终遗嘱:利用宋金世仇借道宋境,联宋灭金。其子窝阔台和拖雷尊此遗策,于窝阔台汗六年(1234)灭金。...
新闻动态 | 2017-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