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谱说堂号】《大秦赋》中的死对头秦国和赵国,八百年前居然是一家人!
战国时期,赵国一直是秦国最强劲的对手,不仅处处与秦国为敌,一代雄主赵武灵王还曾绕道河套从陕北溜进秦国腹地侦查,继而扬长而去,惊出秦国上下一身冷汗。秦国正是在干掉赵国后才得以从容一统天下。战国中期诸侯割据可就是这么一对不共戴天的死敌,八百年前居然有着同一个祖宗。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关于秦国和赵国先祖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舜的时代。据《史记》记载,舜时,秦和赵的先祖大费就“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妥妥的操兽师。大费有两个儿子,长子大廉,次子若木。若木的四世孙费昌是驾御马车的能手,并依靠出众的车技,驾驶战车帮助商汤打败了夏桀。而大廉的玄孙孟戏和中衍,则是商朝国君帝太戊的专职司机。从此以后,大费的子孙就靠着给殷商国君驾驭马车屡立功勋,逐步成为商朝的诸侯。从驯养动物到为国君驾驭马车,大费家族的每一代人都是“车王”,家族绝技就是飙马车。商朝末年,中衍的玄孙中潏生了一个儿子叫
新闻动态 | 2017-12-30 -
【中华大宗师】咏鹅以明志,一代正义才子骆宾王的坚守之路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洪掌拨清波。创作出这首妇孺皆知、脍炙人口的诗作——《咏鹅》的作者骆宾王,于1336年前的今天——公元684年12月29日逝世。他是7岁成诗的少年天才,也是刚正不阿的官场“老顽固”;是文采斐然位列“初唐四杰”之一的才子,也是坚守正义、发檄文声讨皇帝的“不怕死”之辈。他的一生到底有多传奇,我们一一分解:七岁成诗的少年天才公元626年(唐高祖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的同一年),骆宾王出生在浙江义乌的一个普通读书人之家。由于父亲常年在外,幼年骆宾王一直跟着祖父生活,骆宾王这个名字就是祖父翻阅古籍,从易经“观国之光,以利宾于王”中得来的。骆宾王在祖父的教导下,背诗文、读古籍,小小年纪就学识不浅。7岁那年,骆宾王读书累了,就跑去河边游玩,看到河里的一群大白鹅游来游去,红色的脚掌拨弄着绿色的水波,有趣极了,于是脱口而出:“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新闻动态 | 2017-12-29 -
【阿族说帝王】一个被称为“贼王八”的无赖,为何会成为一朝皇帝?
接着上篇文章,我们继续来讲讲前蜀、后蜀的皇帝们。前蜀前蜀(907年—925年),王建所建,定都成都。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二主,共三十五年。一、蜀高祖王建王建(847年—918年),903年即位,在位16年。少年时无赖,以屠牛驴和贩私盐为业,乡里称为“贼王八”。黄巢起义时,王建投军,隶属忠武军,长安沦陷时,他奋不顾身的护驾,号为“随驾五都”,为忠武八都的都将之一,被唐僖宗封为西川节度使、壁州刺史,十军观军容使田令孜也收他为养子。唐僖宗还长安后,升为御林军宿卫将领。886年,唐僖宗又逃往兴元(今陕西汉中),任命王建为“清道使”。此后他开始招募部众,向四方发展势力。891年,王建派精兵二千奔往成都,为陈敬瑄所阻,王建攻破鹿头关,取汉州,攻彭州,大败陈敬瑄五万兵,随即攻占成都。陈敬瑄与田令孜开门出降。此后几年,王建以成都为根据地,先后迫降黔南节度使王肇,杀东川...
新闻动态 | 2017-12-29 -
【小谱说堂号】被影视剧抹黑,被历史误解的靳氏先祖靳尚的后辈传承
2015年,一部演绎战国时期秦国女政治家芈月的历史剧《芈月传》上映并引起剧烈反响。演员阵容强大,故事励志深入人心。但里面有一个并不怎么起眼的小人物却完全被影视剧黑化。那就是姜峰饰演的靳尚。姜峰饰演的靳尚靳尚,芈姓,靳氏,名尚,郢都(今湖北江陵纪南城)人,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夫。在正史中,靳尚是一个十足的奸臣。在《芈月传》中,靳尚和张仪郑袖联手扰乱楚国,是个不折不扣阴险狡诈的小人。《屈原传》更是把屈原的死因归结于靳尚。靳尚因此遗臭万年。据王逸所著《离骚经序》中记载,当时两人同为楚国大夫,但屈原才能在靳尚之上。靳尚因此对屈原有了嫉妒之心,开始设计陷害屈原。在《屈原列传》中,靳尚对屈原的陷害描述的更为详细。有次,楚怀王命令屈原起草楚国法令,靳尚想要抢占这个功劳,便想将屈原撰写的初稿抢过来,但遭到了屈原的拒绝,靳尚为此怀恨在心,便去楚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称屈原接到此命令后过于骄傲自大,吹嘘起草法令...
新闻动态 | 2017-12-28 -
【中华名臣谱】为寻找的皇帝,开创大明海上传奇
1418年12月28日(明成祖永乐十四年),是郑和第五次下西洋送19国使者回国的日子。本次远航,郑和的船队有宝船36艘、战船180艘、坐船300艘、马船700艘、粮船240艘,规模宏大,盛况空前,再一次彰显了大明朝的强盛。此时的郑和已经45岁。自永乐三年首次出海,迄今已有十三年。十三间,他率领大明船队劈波斩浪,远涉重洋,诛海盗,平藩乱,开拓数万里海疆。三保太监郑和那么,成就一段海上传奇的郑和,他的早年又是怎么样的呢?他又是如何为皇帝所信任,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和外交家呢?今天,阿族就和大家来聊一聊郑和。坎坷童年志未泯郑和,公元1371年(明太祖洪武四年)出生在云南,本姓马,自小聪明好学,更喜欢在滇池里游泳划船,幻想着哪天能驾驶大船出海远航,前往传说中的圣地。因此,幼年的郑和没有坐在书桌前日复一日的背诵圣贤之言,而是努力锻炼身体,学习与航海有关的知识。公元1381年(洪武十四年),朱...
新闻动态 | 2017-12-28 -
【中华大宗师】怼天怼地怼皇帝,钢铁直男韩愈的愤怒人生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时值正月,大雪纷飞。51岁的韩愈站在瘴江边,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句。因直言劝谏,一代文学宗师被贬潮州,等待他的却是逆境中的绝处逢生。“唐宋八大家之首”、“百代文宗”、“文章巨公”,贴在他身上的标签数不胜数,但真正的韩愈到底是什么样的?文起八代之衰公元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韩愈出生在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一个官宦世家。韩家世代为官,韩愈的起跑线原本高于旁人。谁曾想出生两个月后,母亲病故,不到三岁,父亲也病逝。年长三十岁的长兄韩会接替了抚育弟弟的重任。长兄如父,兄嫂对他视如己出,尽心照顾。然而六年后,韩愈还未成年,长兄也去世了。不到十岁的韩愈只能跟着寡嫂前往宣城,过起了颠沛流离、寄人篱下的孤苦生活。公元786年(唐德宗贞元二年),18岁的韩愈决定离开宣城,孤身一人背...
新闻动态 | 2017-12-25 -
【小谱说堂号】遍及全国,人才辈出的熊姓,你知道它的堂号故事吗?
熊姓,一个曾有72个望族的古老姓氏,起源早,人才多,是我国人口排名第72的大姓,人口接近四百万。熊姓最原始的先祖是祝融的后代鬻熊,鬻熊也是陆终第六子季连的后裔。周文王时期被封为护国候。周成王姬诵时,追封功臣后裔,他的曾孙熊绎受封于楚蛮,建立楚国。此后,熊姓成为楚国的国姓。除了从鬻熊发展而来,熊姓还来源于居邑名。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相传黄帝生在寿丘,长于姬水,居轩辕之丘,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又称有熊氏。黄帝的后代中便有人以地名为姓,称熊氏。还有一部分熊姓是少数名族汉化后改姓而来,比如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中的熊姓。熊姓发展至今,人才辈出,《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熊姓历代名人105位,占总名人数的0.23%,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八十九位。熊姓名人北宋居多,我们所熟知的经学家熊安生、熊梦祥就是宋朝人。如今,熊姓居百家姓第68位,广泛分布在我国的江西、湖北、四川、湖南等省,占据熊姓总人口的66%...
新闻动态 | 2017-12-24 -
【阿族说帝王】身为一朝之主不通政治,却被称为“千古词帝”
十国(902年—979年)是在唐朝之后,与五代几乎同时存在的十个相对较小的割据政权的统称,其中南方有九个,即南吴、南唐、吴越、南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闽国,北方一个为北汉。今天阿族,先带大家了解下南吴、南唐这两国的皇帝。南吴南吴(902年—937年)杨行密所建,吴最强盛时,有今江苏、安徽、江西和湖北等省的一部分。唐天佑二年(905年)杨行密去世,其子杨渥即位,大权旁落。937年(吴天祚三年)为南唐所灭,吴共历4帝,36年。一、吴太祖杨行密杨行密(852年—905年),902年即位,在位3年,唐末江淮地区割据势力。902年(天复二年)封吴王,为五代十国中南吴国的实际开国者,905年(唐哀帝天佑二年)十一月病逝,谥武忠王,武义年间改谥孝武王,后来其子杨溥称帝时,又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二、吴烈宗杨渥杨渥(886你那—908年)905年即位,在位3年,杨行密之子。杨行密在位时任牙内诸军...
新闻动态 | 2017-12-24 -
【小谱说堂号】上古八大姓之一的姚姓,它的堂号来源你知道吗?
上古有八大姓氏:姬、姜、姒(si,四声)、嬴、妘(yun,二声)、妫(gui,一声)、姚、妊(ren,四声)。百家姓中的大部分姓氏都是从这八大姓氏中传承衍生而来。这八大姓氏并没有完全演化成其他姓氏从此消失,而是一直传承下来,比如姚姓。作为上古八大姓氏之一,姚姓就是从舜帝传承而来。相传舜帝出生在一个叫姚墟的地方,因此以姚为姓,取名姚重华,他的子孙代代相传,成了姚氏。姚氏的起源还跟舜的妻子“葵”有关。上古时期多为母系氏族社会,女性社会地位相对较高,所生后代大多以母姓为姓。舜的妻子名“葵”又是女性,她的后代便以“女+葵”姚为姓。还有一支也源自舜的后代。春秋时期,舜的子孙建立姚国,后来虽然姚国灭亡了,但姚国的后人仍以国名为姓。除了这三支,其他姚姓大多是少数民族迁移后改姓而来。姚姓作为上古大姓,衍生出来的姓氏多达七十多个,如陈、王、胡、孙、虞、田、袁、车、陆等姓氏。自诞生后至春秋期间,姚姓主要在河南...
新闻动态 | 2017-12-23 -
【中华点将录】 赤壁之战的真正指挥官,东吴基业的开创者,为何成了心胸狭隘的大反派?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公元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一场决定天下大势的南北决战在长江之畔一个名叫赤壁的地方展开。赤壁旧址赤壁之战的对阵双方,一方是统一大半个北方、又刚刚取得荆州的曹操大军;另一方则是孙权和刘备联军。然而苏轼苏东坡在词中却只提到了“周郎”,并没有刘备和诸葛亮的名字。这位“羽扇纶巾”的周郎,就是赤壁之战的真正主角——周瑜。曲有误,周郎顾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城人(今安徽舒城)。巧合的是,三国时期另一位名士、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字子瑜。诸葛瑾比周瑜大一岁,同是东吴重臣,正应了他们的名和字,一武一文,堪称一时瑾瑜。周瑜出身庐江周氏,家中几代人都是大汉官员,本人更是风度翩翩、姿容俊朗,从小便文武双全、志向不凡,还精通音律,弹得一手好琴。有一次周瑜一边与亲
新闻动态 | 2017-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