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谱说堂号】遍及全国,人才辈出的熊姓,你知道它的堂号故事吗?
熊姓,一个曾有72个望族的古老姓氏,起源早,人才多,是我国人口排名第72的大姓,人口接近四百万。熊姓最原始的先祖是祝融的后代鬻熊,鬻熊也是陆终第六子季连的后裔。周文王时期被封为护国候。周成王姬诵时,追封功臣后裔,他的曾孙熊绎受封于楚蛮,建立楚国。此后,熊姓成为楚国的国姓。除了从鬻熊发展而来,熊姓还来源于居邑名。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相传黄帝生在寿丘,长于姬水,居轩辕之丘,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又称有熊氏。黄帝的后代中便有人以地名为姓,称熊氏。还有一部分熊姓是少数名族汉化后改姓而来,比如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中的熊姓。熊姓发展至今,人才辈出,《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熊姓历代名人105位,占总名人数的0.23%,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八十九位。熊姓名人北宋居多,我们所熟知的经学家熊安生、熊梦祥就是宋朝人。如今,熊姓居百家姓第68位,广泛分布在我国的江西、湖北、四川、湖南等省,占据熊姓总人口的66%...
新闻动态 | 2017-12-24 -
【阿族说帝王】身为一朝之主不通政治,却被称为“千古词帝”
十国(902年—979年)是在唐朝之后,与五代几乎同时存在的十个相对较小的割据政权的统称,其中南方有九个,即南吴、南唐、吴越、南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闽国,北方一个为北汉。今天阿族,先带大家了解下南吴、南唐这两国的皇帝。南吴南吴(902年—937年)杨行密所建,吴最强盛时,有今江苏、安徽、江西和湖北等省的一部分。唐天佑二年(905年)杨行密去世,其子杨渥即位,大权旁落。937年(吴天祚三年)为南唐所灭,吴共历4帝,36年。一、吴太祖杨行密杨行密(852年—905年),902年即位,在位3年,唐末江淮地区割据势力。902年(天复二年)封吴王,为五代十国中南吴国的实际开国者,905年(唐哀帝天佑二年)十一月病逝,谥武忠王,武义年间改谥孝武王,后来其子杨溥称帝时,又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二、吴烈宗杨渥杨渥(886你那—908年)905年即位,在位3年,杨行密之子。杨行密在位时任牙内诸军...
新闻动态 | 2017-12-24 -
【小谱说堂号】上古八大姓之一的姚姓,它的堂号来源你知道吗?
上古有八大姓氏:姬、姜、姒(si,四声)、嬴、妘(yun,二声)、妫(gui,一声)、姚、妊(ren,四声)。百家姓中的大部分姓氏都是从这八大姓氏中传承衍生而来。这八大姓氏并没有完全演化成其他姓氏从此消失,而是一直传承下来,比如姚姓。作为上古八大姓氏之一,姚姓就是从舜帝传承而来。相传舜帝出生在一个叫姚墟的地方,因此以姚为姓,取名姚重华,他的子孙代代相传,成了姚氏。姚氏的起源还跟舜的妻子“葵”有关。上古时期多为母系氏族社会,女性社会地位相对较高,所生后代大多以母姓为姓。舜的妻子名“葵”又是女性,她的后代便以“女+葵”姚为姓。还有一支也源自舜的后代。春秋时期,舜的子孙建立姚国,后来虽然姚国灭亡了,但姚国的后人仍以国名为姓。除了这三支,其他姚姓大多是少数民族迁移后改姓而来。姚姓作为上古大姓,衍生出来的姓氏多达七十多个,如陈、王、胡、孙、虞、田、袁、车、陆等姓氏。自诞生后至春秋期间,姚姓主要在河南...
新闻动态 | 2017-12-23 -
【中华点将录】 赤壁之战的真正指挥官,东吴基业的开创者,为何成了心胸狭隘的大反派?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公元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一场决定天下大势的南北决战在长江之畔一个名叫赤壁的地方展开。赤壁旧址赤壁之战的对阵双方,一方是统一大半个北方、又刚刚取得荆州的曹操大军;另一方则是孙权和刘备联军。然而苏轼苏东坡在词中却只提到了“周郎”,并没有刘备和诸葛亮的名字。这位“羽扇纶巾”的周郎,就是赤壁之战的真正主角——周瑜。曲有误,周郎顾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城人(今安徽舒城)。巧合的是,三国时期另一位名士、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字子瑜。诸葛瑾比周瑜大一岁,同是东吴重臣,正应了他们的名和字,一武一文,堪称一时瑾瑜。周瑜出身庐江周氏,家中几代人都是大汉官员,本人更是风度翩翩、姿容俊朗,从小便文武双全、志向不凡,还精通音律,弹得一手好琴。有一次周瑜一边与亲
新闻动态 | 2017-12-23 -
【小谱说堂号】被《跑男》带火,史学家司马迁故乡的“韩城”和韩姓有什么关系?
最新一期跑男又带火了一个地方,陕西的韩城。位于黄河边的韩城是一座真正意义上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城市。这里有“陕西第一府”之称的韩城状元府,是三百多年西北地区唯一一位状元王杰荣归故里的居住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的故乡。也是家喻户晓的谚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的“河西”。同时也是“鲤鱼跃龙门”的地方。而最出名的韩城古城,始建于隋朝,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是陕西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也是中国六大明清古城之一。韩城历史悠久,具有很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但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韩城还是位列百家姓(北宋)第15位的韩姓的起源地。自从大禹凿开龙门以后,原本荒凉的韩原变成了依山傍水的好居所,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安身、耕种,随着人口的增加,韩原也逐渐变成了一座国家重镇。公元前1039年,周成王为了守护疆土、稳固政权,派自己的弟弟来到这片地处黄河边上的韩原,并帮助他建立了韩侯国。韩侯国在周成...
新闻动态 | 2017-12-22 -
【中华名臣谱】凭借高超的专业能力,在危难时刻保全性命的天才建筑师
公元880年(唐僖宗广明元年)12月22日,大唐东都洛阳被黄巢起义军攻陷。这座屹立于中原大地的千年古都再一次遭受战火洗劫。洛阳城最早修建于西周。周朝取代殷商后,为了更好的控制东方,就在周公的主持下在洛水之北修建新城作为国家的陪都,首建洛阳。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阳。洛阳第一次正式成为王朝首都。春秋战国时期,洛阳一直都是东周王朝名义上的都城。洛阳再一次成为国家首都是在公元25年,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建立东汉。之后的曹魏、西晋也以洛阳为国都。洛阳第二次成为天下中心。经历了十六国的动乱,洛阳破败不堪,直到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洛阳,洛阳才再一次成为天下中心。然而好景不长,北魏分裂成东魏西魏,东魏定都邺城(今河北临漳),西魏定都长安(今西安),东魏西魏又分别被北齐和北周取代。洛阳因为正好位于两国交锋的中心,再度被战火摧毁。直到隋朝一统天下,洛阳才迎来新生,成为
新闻动态 | 2017-12-22 -
【小谱说堂号】是奸商也是忠臣,一代传奇吕不韦的姓氏传承
历史剧《大秦赋》自开播以来,好评不断。剧情高度还原历史、演员也都演技在线。剧中有众多很受观众喜爱的演员和人物,其中最受欢迎的当属段奕宏饰演的吕不韦,亦正亦邪,诙谐而不失大气。吕不韦此人,既是精明的商人,也是一代大家。他经商有道,家产富可敌国;又极具眼光,在他的谋划下,两代秦王成功上位。没有吕不韦,异人或许会一辈子被囚禁在邯郸,或是被愤怒的赵国人杀死;更不会有嬴政奋六世之余烈,以秦王之身一统天下的壮举。来到秦国后,吕不韦官至丞相,同时广招门客,主持编撰了包揽“天地、万物、古今”的奇书《吕氏春秋》,对春秋战国时期知识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主要讲讲吕不韦的祖辈传承。吕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姓氏源流主要有三:一是源于上古八大姓中的姜姓相传帝舜晚年赐伯夷为吕氏,吕氏作为神农氏后裔之一,最早是姜氏的重要分支。后来吕氏部族从羌族人中分出,从甘肃东部向东迁徙到申川之北的吕川
新闻动态 | 2017-12-21 -
【传奇】纵横四海:海上丝绸之路背后的东方海盗之王
2007年12月21日,一支完全由中国人组成的打捞船队浩浩荡荡地驶向位于珠江口以西、距广东省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处的南海海面。就在前方不远处的海面下方,“南海一号”,一艘800多年前的南宋古船,正静静等待着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南海一号”整体出水11点30分,随着南海一号沉箱底梁露出水面,这艘在水中沉睡800多年,长30.4米,宽10米,高4.5米,船体保存相当完好的宋代古船成功出水,被送往新家“水晶宫”。静静躺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里“水晶宫”里的“南海一号”“水晶宫”是专门为“南海一号”定制的新家。“南海一号”必须在温度、微生物生长情况与真实海洋环境相同的水中进行保养和脱盐几个月。此后考古人员才能进入沉箱内进行文物挖掘和清理。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南海一号”沉没的地点正好位于海上丝绸之路在南海的起点附近。它的出水,不仅印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存在,更是集中展现了中国古代先...
新闻动态 | 2017-12-21 -
【中华大宗师】陨落的神星,一代科学巨匠郭守敬
公元1271年12月18日,大蒙古国可汗忽必烈下诏改国号为“大元”,元朝建立。国家初建,百废待兴。正当忽必烈南征北战之际,一颗冉冉升起的科学新星即将在这个新兴国家散发耀眼的光芒。他就是集水利、数学、天文成就于一身的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出生寒微,祖父相依公元1231年(金哀宗正大八年),郭守敬出生在河北邢台一间简陋的农舍中。郭守敬父母早亡,从小和祖父郭荣相依为命。祖父郭荣学富五车,尤其精通算数和水利,很早就发现了孙子天分过人,便将一生所学倾囊相授。郭守敬勤奋好学,别的小孩都在嬉戏玩闹的时候,小郭守敬蹲在地上算祖父出的混合计算题;别的小朋友围在一起斗蛐蛐的时候,他在用树枝编织简陋的浑仪。艰苦求学,钻研发明1248年,有“行走的百科全书”之称的刘秉忠回乡为父守丧,并在邢台紫金山收徒讲学。刘秉忠是忽必烈的心腹谋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且有丰富的建筑经验,曾亲自设计营建了元大都(今北京)皇城。听说刘秉忠...
新闻动态 | 2017-12-18 -
【小谱说堂号】身长九尺的一介樵夫,武姓后人为何以他为堂号?
公元705年12月16日,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因病去世,享年82岁。武则天才情卓越、政治手段狠辣,她的一生传奇又励志,有功也有过。今天我们且将是非功过放在一边,来讲讲她的姓氏传承。武则天祖父武华,隋朝大臣,武周建立后,被追封为文穆皇帝,庙号显祖。父亲武士彟(yue)是唐朝开国功臣,曾资助唐国公李渊晋阳起兵,名列“太原元谋功臣”之一,官至工部尚书。武则天继位后,追谥武士彟为无上孝明高皇帝,庙号太祖。武姓源流众多,主要来源如下:一是源自周平王的少子姬武相传周平王少子出生的时候手掌中有“武”字的纹路,周平王认为这是上天赐姓,天命难违,于是将其赐姓为武,虽然他本人仍叫姬武,但其后代大都以武为姓,相传武则天一脉就是姬武的后人。姬武一脉如今主要分布在河南一带,也叫河南武氏。二是源自宋武公据《风俗通义》记载,春秋时期宋国的宋戴公有个儿子,原名司空,因死后的谥号为“武”,所以人们也将其称之为宋武...
新闻动态 | 2017-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