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谱说堂号】宗族祠堂与祠堂文化 (上)
宗族祠堂是汉族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既是旧时宗族制度的产物,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也是汉民族悠久历史的象征与标志,更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文化的延伸。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传统文化渊源流长。祠堂文化作为地方民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祠堂文化的繁荣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祠堂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象征和民俗文化的代表。祠堂作为中国民间保存最好的一种古建筑群体,祠堂留给后人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千秋功过,于祠堂可见一斑;华夏祖先,从祠堂可知谱序流传。时代在发展,宗族观念不仅没有消亡,反而在新时期被赋予了更多的历史价值。修缮祠堂不仅是对中国历史遗迹的补救,也是对家族祖先长辈的缅怀和尊敬。祠堂简介祠堂起源于氏族社会逐步解体之后,是由同一个祖先所生、自成系统的血缘亲属集团与地缘组织统一而成的宗族组织,在居室外独立建造的祭祖、尊贤、求神的场所。汉代正式出现祠堂的名称。宗族通过祠堂尊祖...
新闻动态 | 2018-01-05 -
【小谱说堂号】中国十大名人祠堂,你去过几个?
一、湖南汨罗屈原祠湖南汨罗屈原祠始建于汉,原址无考。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将它移建至玉笥山上。今存建筑有正殿、信芳亭、屈子祠碑等。正殿为砖木结构,单层单檐,青砖砌墙,黄琉璃瓦覆顶,风格古朴秀雅,全殿三进,中、后两进间置一过亭,前后左右各设一天井,布局谨严宏敞。祠内有百年桂树多株,每逢中秋节,黄、白花盛开,馨香四溢,令人陶醉。二、淮安韩侯祀祠淮安韩侯祀祠位于江苏淮安市镇淮楼东约200多米处,是纪念汉初军事家韩信的祠。韩侯祠是淮安城著名的名胜古迹。韩侯祀祠始建年代不详,但唐代已有诗文记述韩侯祠,韩侯祠建有大殿、中殿、前殿,以及其他一些附设建筑。祠庙坐北朝南,东西宽约23米,南北长约130米。前为大门,门上挂“汉韩侯祠”匾额,中殿是穿堂,道中立一石刻碑记,后殿前檐有走廊,殿内设神台,帷幕佛龛,韩信坐像置于龛中,两山墙内嵌韩信事迹和明、清名人题词石刻。主殿后有一座3间两层楼房,楼前有株大银...
新闻动态 | 2018-01-04 -
【阿族说帝王】坚持变法,打造北宋最后辉煌,可叹英年早逝!
宋哲宗赵煦生于公元1077年1月4日(宋神宗熙宁九年),原名赵佣,宋神宗赵顼第六子,曾被封为延安郡王,北宋第七位皇帝。宋神宗病危时立他为太子。元丰八年,神宗去逝,赵煦登基为帝,改元“元祐”。赵煦即位时年仅9岁,出身将门的高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临朝听政。元祐更化隐忍八载高太皇太后辅政期间,因不赞成神宗生前的变法改革,便重新起用司马光为门下侍郎、吕公著为尚书左丞,执掌朝政;邀请年过八旬的四朝元老文彦博付出,担任平章军国重事。司马光以“太皇太后以母改子”作为理论依据,着手废除将王安石辛苦推行的新法。1085年(元丰八年,赵煦二月即位,沿用先帝年号)七月,司马光首先废除保甲团教,半年之内,方田均税法、市易法、保马法等相继被废。次年初,司马光病重,将废除新法的任务交给吕公著,并随即提出废除免疫法,不顾旧党中范纯仁、苏轼、苏辙等人反对,五日内废除免疫法、恢复差役法,并将蔡确、章惇先后罢为地方官,此年八...
新闻动态 | 2018-01-04 -
【阿族说时令】元旦是怎么来的?元旦跟新年到底有什么区别?
元旦新年元旦,又被称为“新年”。从字面上看,元就是“开始”;旦,就是“日子”;元旦二字合起来就是“开始的日子”,特指每年的第一天。但现在我们所说的元旦,即新年的1月1日,和中国古代所指的元旦并不是同一天。因为现在我们使用的是世界上通行的公历(也叫阳历),而中国古代使用的是农历(也叫阴历)。因此现在我们所说的元旦,实际上是公历“新年”;而古代的“元旦”则是现在的农历大年初一。在中国古代,元旦又被称为“元辰”、“元初”、“元春”,意为农历新年和春季的开始。历朝历代的元旦和正月并不一致(大体是随当时的风俗和历法而变化)夏朝以孟喜月(夏历元月)为正月,商朝以腊月(殷历十二月)为正月,周朝以冬月(周历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延续秦国习惯,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到了汉朝,汉武帝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正月初一)定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爆竹声...
新闻动态 | 2017-12-31 -
【小谱说堂号】《大秦赋》中的死对头秦国和赵国,八百年前居然是一家人!
战国时期,赵国一直是秦国最强劲的对手,不仅处处与秦国为敌,一代雄主赵武灵王还曾绕道河套从陕北溜进秦国腹地侦查,继而扬长而去,惊出秦国上下一身冷汗。秦国正是在干掉赵国后才得以从容一统天下。战国中期诸侯割据可就是这么一对不共戴天的死敌,八百年前居然有着同一个祖宗。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关于秦国和赵国先祖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舜的时代。据《史记》记载,舜时,秦和赵的先祖大费就“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妥妥的操兽师。大费有两个儿子,长子大廉,次子若木。若木的四世孙费昌是驾御马车的能手,并依靠出众的车技,驾驶战车帮助商汤打败了夏桀。而大廉的玄孙孟戏和中衍,则是商朝国君帝太戊的专职司机。从此以后,大费的子孙就靠着给殷商国君驾驭马车屡立功勋,逐步成为商朝的诸侯。从驯养动物到为国君驾驭马车,大费家族的每一代人都是“车王”,家族绝技就是飙马车。商朝末年,中衍的玄孙中潏生了一个儿子叫
新闻动态 | 2017-12-30 -
【中华大宗师】咏鹅以明志,一代正义才子骆宾王的坚守之路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洪掌拨清波。创作出这首妇孺皆知、脍炙人口的诗作——《咏鹅》的作者骆宾王,于1336年前的今天——公元684年12月29日逝世。他是7岁成诗的少年天才,也是刚正不阿的官场“老顽固”;是文采斐然位列“初唐四杰”之一的才子,也是坚守正义、发檄文声讨皇帝的“不怕死”之辈。他的一生到底有多传奇,我们一一分解:七岁成诗的少年天才公元626年(唐高祖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的同一年),骆宾王出生在浙江义乌的一个普通读书人之家。由于父亲常年在外,幼年骆宾王一直跟着祖父生活,骆宾王这个名字就是祖父翻阅古籍,从易经“观国之光,以利宾于王”中得来的。骆宾王在祖父的教导下,背诗文、读古籍,小小年纪就学识不浅。7岁那年,骆宾王读书累了,就跑去河边游玩,看到河里的一群大白鹅游来游去,红色的脚掌拨弄着绿色的水波,有趣极了,于是脱口而出:“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新闻动态 | 2017-12-29 -
【阿族说帝王】一个被称为“贼王八”的无赖,为何会成为一朝皇帝?
接着上篇文章,我们继续来讲讲前蜀、后蜀的皇帝们。前蜀前蜀(907年—925年),王建所建,定都成都。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二主,共三十五年。一、蜀高祖王建王建(847年—918年),903年即位,在位16年。少年时无赖,以屠牛驴和贩私盐为业,乡里称为“贼王八”。黄巢起义时,王建投军,隶属忠武军,长安沦陷时,他奋不顾身的护驾,号为“随驾五都”,为忠武八都的都将之一,被唐僖宗封为西川节度使、壁州刺史,十军观军容使田令孜也收他为养子。唐僖宗还长安后,升为御林军宿卫将领。886年,唐僖宗又逃往兴元(今陕西汉中),任命王建为“清道使”。此后他开始招募部众,向四方发展势力。891年,王建派精兵二千奔往成都,为陈敬瑄所阻,王建攻破鹿头关,取汉州,攻彭州,大败陈敬瑄五万兵,随即攻占成都。陈敬瑄与田令孜开门出降。此后几年,王建以成都为根据地,先后迫降黔南节度使王肇,杀东川...
新闻动态 | 2017-12-29 -
【小谱说堂号】被影视剧抹黑,被历史误解的靳氏先祖靳尚的后辈传承
2015年,一部演绎战国时期秦国女政治家芈月的历史剧《芈月传》上映并引起剧烈反响。演员阵容强大,故事励志深入人心。但里面有一个并不怎么起眼的小人物却完全被影视剧黑化。那就是姜峰饰演的靳尚。姜峰饰演的靳尚靳尚,芈姓,靳氏,名尚,郢都(今湖北江陵纪南城)人,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夫。在正史中,靳尚是一个十足的奸臣。在《芈月传》中,靳尚和张仪郑袖联手扰乱楚国,是个不折不扣阴险狡诈的小人。《屈原传》更是把屈原的死因归结于靳尚。靳尚因此遗臭万年。据王逸所著《离骚经序》中记载,当时两人同为楚国大夫,但屈原才能在靳尚之上。靳尚因此对屈原有了嫉妒之心,开始设计陷害屈原。在《屈原列传》中,靳尚对屈原的陷害描述的更为详细。有次,楚怀王命令屈原起草楚国法令,靳尚想要抢占这个功劳,便想将屈原撰写的初稿抢过来,但遭到了屈原的拒绝,靳尚为此怀恨在心,便去楚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称屈原接到此命令后过于骄傲自大,吹嘘起草法令...
新闻动态 | 2017-12-28 -
【中华名臣谱】为寻找的皇帝,开创大明海上传奇
1418年12月28日(明成祖永乐十四年),是郑和第五次下西洋送19国使者回国的日子。本次远航,郑和的船队有宝船36艘、战船180艘、坐船300艘、马船700艘、粮船240艘,规模宏大,盛况空前,再一次彰显了大明朝的强盛。此时的郑和已经45岁。自永乐三年首次出海,迄今已有十三年。十三间,他率领大明船队劈波斩浪,远涉重洋,诛海盗,平藩乱,开拓数万里海疆。三保太监郑和那么,成就一段海上传奇的郑和,他的早年又是怎么样的呢?他又是如何为皇帝所信任,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和外交家呢?今天,阿族就和大家来聊一聊郑和。坎坷童年志未泯郑和,公元1371年(明太祖洪武四年)出生在云南,本姓马,自小聪明好学,更喜欢在滇池里游泳划船,幻想着哪天能驾驶大船出海远航,前往传说中的圣地。因此,幼年的郑和没有坐在书桌前日复一日的背诵圣贤之言,而是努力锻炼身体,学习与航海有关的知识。公元1381年(洪武十四年),朱...
新闻动态 | 2017-12-28 -
【中华大宗师】怼天怼地怼皇帝,钢铁直男韩愈的愤怒人生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时值正月,大雪纷飞。51岁的韩愈站在瘴江边,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句。因直言劝谏,一代文学宗师被贬潮州,等待他的却是逆境中的绝处逢生。“唐宋八大家之首”、“百代文宗”、“文章巨公”,贴在他身上的标签数不胜数,但真正的韩愈到底是什么样的?文起八代之衰公元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韩愈出生在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一个官宦世家。韩家世代为官,韩愈的起跑线原本高于旁人。谁曾想出生两个月后,母亲病故,不到三岁,父亲也病逝。年长三十岁的长兄韩会接替了抚育弟弟的重任。长兄如父,兄嫂对他视如己出,尽心照顾。然而六年后,韩愈还未成年,长兄也去世了。不到十岁的韩愈只能跟着寡嫂前往宣城,过起了颠沛流离、寄人篱下的孤苦生活。公元786年(唐德宗贞元二年),18岁的韩愈决定离开宣城,孤身一人背...
新闻动态 | 2017-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