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67 查看了 《汶邑王氏族谱志[17卷]》
186***167 查看了 《王氏族譜》
186***167 查看了 《王氏族譜》
186***167 查看了 《1.正定王氏家传 [6卷]》
186***167 查看了 《1.正定王氏家传 [6卷]》
186***167 查看了 《1.正定王氏家传 [6卷]》
186***167 查看了 《王氏族谱 [10卷]》
186***167 查看了 《王氏族谱 [10卷]》
138***886 查看了 《1.李氏宗谱》
狄子渊 查看了 《刘氏宗谱 [10卷]》
186***167 查看了 《汶邑王氏族谱志[17卷]》
2025年8月24日 星期日
搬家 结婚 入宅 领证 订婚 安葬 入学 理发 修坟 赴任 破土 祈福 祭祀 安香 拆卸 订盟 沐浴 启钻 裁衣 开光 嫁娶 纳采 移徙 冠笄 塑绘 谢土 斋醮 作梁 入殓 移柩 治病 整手足甲 更多...
文献精选荐读: 当天更新(40篇)
置顶寻根
查看置顶寻根
悬赏金:  100
彭氏宗亲正在寻根
姓氏:
地址:重庆市-县-巫溪县
始祖/祖辈:
备注:重庆巫溪巫溪彭家庄彭性善公枝脉: 迁徙简介: 彭尚德爷爷谈,在巫山大昌有近支?何时从何地入川待考。 D字派: D1老字派,光绪丁未年碑文载: 连仲泽性瑞永有正端方,及第登科杲四海美名扬. 荣华富贵喜禄位高寿长。万古流传远家道兴隆昌。 D2使用字辈:忠泽善瑞永,有正德明长,应开文运世,绍启祖宗昌 希望找到湖广填四川那支人迁移过来的!
提供线索
悬赏金:  100
王氏宗亲正在寻根
姓氏:
地址: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
始祖/祖辈:王居礼
备注:老人讲老家是山东大王庄,是王姓家族,是先祖挑扁担闯关东到辽宁的昌图县两家子镇小大洼村,但山东大王庄现在是什么地方不详。字辈为:居、雨、国、印、殿。寻是什么堂号。
提供线索
悬赏金:  100
王氏宗亲正在寻根
姓氏: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赉特旗
始祖/祖辈:王世吉
备注:1900年前后山东莱州府掖县大王庄王氏一辈三个字一辈两个字,上一辈是世字辈,世字辈的子辈是两个字且都是王字旁,如王世吉有子王環和王瑞,兄弟二人于1926年前后逃难到黑龙江哈尔滨一带,后1938年哈尔滨战争,王瑞逃到博克图辗转到里山店,我是王瑞孙女,寻找王環后人以及祖籍现地址
提供线索
悬赏金:  100
刘氏宗亲正在寻根
姓氏: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
始祖/祖辈:
备注:族谱载自江西南昌梓溪迁湖北汉川,南昌祖父刘辰翁,汉川七世祖回江西得(国太以玉文)七字辈,往下再取字辈,延续以至二十五辈,找江西有字辈有″国太以玉文″的族亲,也有可能是吉安的,提供信息对接正确者另有酬谢
提供线索
悬赏金:  1,000
顾氏宗亲正在寻根
姓氏: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
始祖/祖辈:开五郎
备注:江西信丰、安远、大余、南康、章贡五区县的一支顾氏1-25代字辈为: 1-5代:开寿慧永仲, 6-10代:缺失,(邦朝元增思,模拟推测,不完全准确), 11-13代:缺失,(天崇文,模拟推测,不完全准确), 14-15代:光达, 16-20代:荣耀宗祖盛, 21-25代:肇起定贤良。 这支顾氏堂号为:武陵堂,迁入始祖相传为:开五郎(可能是郎名制)。始迁信丰县,后人开枝散叶,先后分迁安远、大余、南康、章贡(均为同宗同支,至今共同修谱)、广东(迁广东支始祖相传为仁公,为当时十大房中之长房,但不知是第几代人,估计在4-11代之间,因广东支联系中断,4修谱即未参与)等地。 从字辈排序看,这支顾氏自始迁祖开五郎始至良字辈,已有25代,600多年历史。因族谱遗失,缺失6-13代字辈,其他字辈也可能有误。 请问这支顾氏自哪里迁来江西信丰的?与哪里顾氏同宗同祖同支脉或字辈相同?缺失的6-13代字辈中应含有:邦、思、朝、元、增,天,但不知其字辈排序,那么缺失6-13代字辈是什么?
提供线索
悬赏金寻根
查看悬赏金寻根
刘氏宗亲正在寻根
悬赏金:  100
刘氏宗亲正在寻根
姓氏: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
始祖/祖辈:刘玉杰
备注:先祖刘玉杰(音)1850年左右离开苏州阊门,族谱失散,父辈回忆字辈中有“玉、士、长”等字(音)。恳请苏州宗亲帮助。
提供线索
董氏宗亲正在寻根
悬赏金:  168
董氏宗亲正在寻根
姓氏:
地址:重庆市-市辖区-北碚区
始祖/祖辈:董彦达
备注:元末江西吉水董君进(登进士),其墓在吉水县洞背村。其子董彦达(官陕西都督府,云南巡按诰对光禄大夫)生子董仁高(官辰州府知府、升贵州参议诰对资政大夫)、董仁厚、董仁敦;明朝永乐二年董仁高奉旨入蜀伐皇楠(地点在蜀东南今渝东南、黔东北,那一带生长着优质金丝楠木。),见今渝东南酉阳县龚滩董家寨风景秀丽,便卜居董家寨桃花堆(董家寨应该是董家住居后得其名),期间董仁厚落业合州龙多山(今合川)、董仁敦落业垫江县新场今新民镇;而后三仁之父董彦达葬彭水县龟池。目前清谱向上最远到董君进,希望能对董君进向上继续寻根,感谢支持!!!
提供线索
胡氏宗亲正在寻根
悬赏金:  10
胡氏宗亲正在寻根
姓氏:
地址: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
始祖/祖辈:明八公
备注:寻从江西省金溪县鼎山胡家迁到各地的族人
提供线索
周氏宗亲正在寻根
悬赏金:  1
周氏宗亲正在寻根
姓氏:
地址:安徽省-宿州市-萧县
始祖/祖辈:周西见
备注:
提供线索
韦氏宗亲正在寻根
悬赏金:  10
韦氏宗亲正在寻根
姓氏:
地址: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
始祖/祖辈:
备注:
提供线索
今日寻根
查看今日寻根
193***2995分钟前查看了《龙氏族谱 [存卷]》193***2995分钟前查看了《龙氏族谱 [存卷]》ㅤ99145分钟前查看了《重庆开县彭氏族谱》
131***1345分钟前查看了《田氏家谱 [不分卷]》 南华穹火7分钟前查看了《剡西沈氏宗谱[6卷]》 南华穹火7分钟前查看了《剡西沈氏宗谱[6卷]》
姓氏源流及家庭宗族姓氏寻根文化百科
查看更多
族谱文化
查看更多
安徽绩溪胡氏家谱
安徽绩溪胡氏作为徽州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宗族之一,其家谱文化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与家族传承。以下从源流分支、家谱存世情况、获取途径及最新动态等方面展开详细说明:一、源流与分支:超越“四大胡氏”的多元谱系传统认知中绩溪胡氏分为“明经胡”“金紫胡”“龙川胡”“遵义胡”四大支系,但最新研究显示,其实际源流至少包含六支。根据元代《新安六县大族志全集》和明代《新安名族志》记载,迁入绩溪的胡氏分支包括市东派、遵义坊派、东门派、湖里镇派、西街派和龙川派。其中:明经胡氏(李改胡):始祖为唐昭宗之子胡昌翼,因避朱温之乱由李姓改胡姓,以经学传家,名人包括胡雪岩、胡适。金紫胡氏:始祖胡舜陟为北宋抗金名臣,获封金紫光禄大夫,家族以经学研究著称,“礼学三胡”(胡匡衷、胡秉虔、胡培翚)为其代表。龙川胡氏:东晋散骑常侍胡焱为始祖,聚居龙川村(今大坑口),明代胡宗宪、近代胡锦涛均出自此支。遵义胡氏:以明工部尚书胡松为代表,分楫、格、柏、松四派,注重仕宦与礼教传承。此外,湖里镇派(明经胡分支)、西街派等小支系亦有独特的迁徙与发展脉络。二、家谱存世现状:从纸质典籍到数字化资源绩溪胡氏家谱保存情况差异显著,目前可查的22部家谱中,明经胡氏占12部,金紫胡氏3部,龙川胡氏2部,遵义胡氏1部。具体分布如下:实体馆藏:绩溪县档案馆:藏有《龙川胡氏宗谱》《金紫胡氏家谱》等,曾为湖南卫视《非常靠谱》栏目提供胡适相关资料。宅坦村博物馆:保存明代嘉靖版《龙井胡氏族谱》(胡适一支最早家谱)及清乾隆版《考川明经胡氏统宗谱》,是村级博物馆中罕见的宗族文献宝库。国家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收藏《考川明经胡氏宗谱》《绩溪金紫胡氏家谱》等多种版本,部分可通过“中华寻根网”在线查阅。数字化资源:大谱师官网:2025年上线免费家谱数据库,开放862部、6272册家谱,含绩溪胡氏相关谱籍,支持OCR文本识别。云家谱网:提供《明经胡氏续修龙井派宗谱》等电子版下载,需注册后获取。国家图书馆中华寻根网:收录绩溪胡氏家谱书目,部分可在线浏览全文影像,需注册后使用。三、获取途径:从线下机构到宗亲网络直接查询:实地访问:前往绩溪县档案馆(地址:绩溪县华阳镇良安路)、宅坦村博物馆(临溪镇宅坦村)查阅实体家谱,部分需提前预约。线上检索:通过“中华寻根网”(www.chinagenealogy.cn)或大谱师官网(myfamilybook.cn)输入关键词,如“绩溪胡氏”“龙川胡氏”,筛选谱籍地、年代等条件进行查询。宗亲协助:龙川胡氏宗亲联谊会:可联系修谱负责人获取新版《龙川胡氏宗谱》(2024年捐赠上海图书馆),地址:绩溪县瀛洲镇龙川村。胡氏宗亲网论坛(hszqw.com.cn):发布寻根信息,与各地宗亲交流,例如查询金紫胡氏“经解三胡”支系的详细世系。学术研究:参考《绩溪胡氏源流考辨》等论文,或《中华姓氏谱——胡姓卷》《徽州宗族研究》等专著,了解谱系考证方法与分支演变。四、最新动态:续修与文化传承家谱续修:龙川胡氏于2024年完成宗谱续修,新增世系内容并捐赠上海图书馆,用户可通过该馆特藏部申请查阅。明经胡氏龙井派(宅坦村)近年启动续谱工作,可联系当地宗亲获取进展。文化活化:宅坦村依托桂枝书院(安徽省最早书院)举办家谱展览,结合“三雕”艺术展示宗族文化,游客可实地感受胡氏耕读传家的传统。绩溪县博物馆推出“徽州宗族”专题展,系统呈现胡氏家谱的编纂体例与名人手迹,如胡适家族的《上川明经胡氏宗谱》序言原稿。五、余姚胡氏关联:独立支系与寻根建议宁波余姚胡氏主要为柏山胡氏分支,始祖胡从于后周显德二年(955年)由常州迁居余姚云柯乡,与绩溪胡氏无直接关联。若在余姚寻根,可重点关注:烛溪胡氏宗谱:现存清嘉庆十七年(1822年)版本,记载胡梦阳支系迁徙历程,藏于余姚市档案馆或胡氏宗祠。柏山胡氏宗亲会:通过余姚市姓氏文化研究会联系,查询柏山、竹山等分支的世系记录。
49人阅读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
浙江省百姓家谱文化研究会,成立于2017年3月,是经浙江省民政厅批准,由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主管的民间非营利性社会团体,致力于挖掘、传承和研究家谱文化。作为国内首家以家谱文化研究为主题的社会团体,该研究会得到了省内外家谱文化研究者、爱好者的大力支持。现在研究会总部设立在宁波三生(中国)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内。研究会以“传承家谱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宗旨,业务范围广泛,包括百姓家谱文化交流研究、知识培训,策划、指导家谱编纂出版服务,承办村镇史志、谱牒修编业务,以及收藏、展览、保护家谱历史文物等。自成立以来,研究会已吸收会员580余人,积极举办各类活动、研讨会,并出版《浙江家谱文化》季刊,为推动家谱文化的普及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此外,研究会还启动“浙江家谱数字化工程”,对珍贵的家谱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便于后续的研究和保护。目前,已收集到1万多册百姓家谱,1000多册地方志和其它历史书籍,并创建了雁荡山百姓家谱电子大数据库,为省内外百姓及海内外炎黄子孙提供寻根问祖的数据平台。浙江省百姓家谱文化研究会将继续秉持初心,深入挖掘和传播浙江省的百姓家谱文化,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16781人阅读
李姓李氏堂号大全
根据中国信息报2022年发布的百家姓排名数据,李姓人口在百家姓中排名第二,人口过亿,是著名的超级大姓。李姓是中国历史上建立政权最多的姓氏,称帝称王的有60多位。李氏声名显赫、人才辈出,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李姓发源于今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一带,后来,一支迁到了陇西,在甘肃,陇西李氏这一支分出三十九房。另一支迁往赵郡,今河北邯郸,分为东、南、西三组。所以陇西堂、赵郡堂就是李氏比较著名的堂号。李氏家族的堂号有很多,以下是李氏296个堂号大全,供大家参考。陇西堂、赵郡堂、中山堂、大理堂、辅尧堂、利贞堂、晋文堂、道德堂、道根堂、蟠根祠、仙根堂、犹龙堂、养德堂、紫气堂、东来堂、柱史堂、峄山堂、楷模堂、龙门堂、登龙堂、见龙堂、会龙堂、耕读堂、三鉴堂、恒鉴堂、卫封堂、郁林堂、鸣风堂、哕风堂、花萼堂、萼辉堂、联辉堂、太白堂、青莲堂、莲瑞堂、步莲堂、长发堂、春华堂。邺架堂、架书堂、拥书堂、西平堂、忠武堂、乐圣堂、鹿洞堂、伯鹿堂、景星堂、三俊堂、柳汁堂、弘农堂、赐廉堂、文靖堂、五知堂、丛桂堂、忠憨堂、延平堂、甲秀堂、二得堂、龙湾堂、圣颐堂、延古堂、克孝堂、爱敬堂、百宦堂、百忍堂、报本堂、本立堂、本源堂、昌后堂、承德堂、承惠堂、承启堂、炽昌堂、崇本堂、崇德堂、崇厚堂。崇俭堂、崇礼堂、崇伦堂、垂裕堂、春浦草堂、椿荫堂、萃涣堂、萃文堂、存德堂、存仁堂、得一堂、德生堂、德寿堂、德馨堂、德裕堂、德泽堂、登瀛堂、登云斋、迪德堂、丁兴堂、东莲堂、笃亲堂、笃庆祠、笃谊堂、端本堂、惇本堂、惇典堂、惇睦堂、惇叙堂、惇裕堂、敦本堂、敦复堂、敦厚堂、敦伦堂、敦睦堂、敦善堂、敦修堂、敦叙堂。恩本堂、芳庆堂、福景堂、福善堂、福荫堂、富德堂、根本堂、耕心堂、耕余堂、古香堂、谷存堂、光裕堂、光远堂、广居堂、函道堂、合敬堂、宏义堂、鸿嗣堂、厚德堂、厚世堂、怀本堂、怀德堂、怀古堂、怀远堂、黄土祠、积庆堂、积善堂、集义堂、继述堂、介福堂、介石堂、介祉堂、锦心堂、锦绣堂、景莲堂、敬爱堂、敬德堂、九如堂。居安堂、居仁堂、聚顺堂、克绳堂、礼义堂、立德堂、两仪堂、留余堂、鄮峰草堂、懋熙堂、绵远堂、明德堂、睦本堂、睦族堂、慕义堂、南津祠、念根堂、凝翠堂、凝道堂、凝瑞堂、培嗣堂、培元堂、平泉堂、平西堂、期颐堂、启后堂、亲睦堂、清白堂、清源堂、庆余堂、全生堂、全树堂、劝文堂、悫存堂、仁寿堂、仁孝堂、仁义堂、荣贵堂。如在堂、瑞本堂、三福堂、三可堂、三培祠、三田堂、善庆堂、尚德堂、尚书祠、尚义堂、申及堂、慎德堂、绳武堂、绳永堂、绳正堂、师俭堂、师礼堂、世德堂、世经堂、世祀堂、世亨堂、世怡堂、世泽堂、树本堂、树德堂、树伦堂、树务堂、顺德堂、顺和堂、思保堂、思承堂、思敬堂、思世堂、思孝堂、思永堂、四部堂、四共堂、四行堂。四教堂、四平堂、松鹤堂、飧诚堂、特达堂、天和堂、天生堂、天叙堂、同会堂、同善堂、万树堂、万叶堂、望思堂、味经堂、五福堂、五经堂、务本堂、仙籽堂、孝睦堂、孝思堂、孝友堂、兴让堂、修斋堂、叙乐堂、叙伦堂、宣睦堂、雅雨堂、延古堂、衍庆堂、一本堂、怡安堂、贻泽堂、义兴堂、懿德堂、荫福堂、雍睦堂、雍穆堂、永公堂。永思堂、永言堂、永忠堂、余庆堂、芋香堂、裕合堂、裕令堂、源远堂、允福堂、载福堂、湛露堂、肇福堂、著存堂、枕经堂、正德堂、正元堂、致和堂、秩伦堂、中和堂、忠恕堂、忠贤堂、忠孝堂、种德堂、重伦堂、重庆堂、追远堂、梓谊堂、宗建堂、尊亲堂、尊制堂等。参考资料:中国家谱堂号溯源顾燕著
10796人阅读
名人历史
查看更多
神农氏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传位五百三十年。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7418人阅读
宋太宗赵炅怎么读
赵炅,汉语配音:zhàojiǒng,北宋第二位皇帝,在位22年(976年至997年)。开宝九年即位,改名炅,改元太平兴国。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并且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位期间,改变唐末以来,重武轻文陋习。至道三年(997年),赵光义去世,庙号太宗,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葬永熙陵。
7594人阅读
查良镛怎么读
查良镛读作:zhā、liáng、yōng。查良镛即金庸,浙江嘉兴海宁人,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与古龙、梁羽生、温瑞安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四大宗师”。金庸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48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并被调往《大公报》香港分社。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1985年起,历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之一,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1994年,受聘北京大学名誉教授。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2007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荣誉教授。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2010年,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
5389人阅读
家族寻踪
查看更多
范阳卢氏
范阳卢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著名大族,源自姜姓,因封地卢邑而受姓卢氏,秦汉时期卢氏子孙迁居至涿水一带后,定居在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曹魏时置范阳郡而涿县属之,后世遂称“范阳涿人”(即范阳卢氏由来)。始祖卢植以儒学显名东汉,北魏太武帝时,卢玄“首应旌命”入局朝廷,太和改制入“卢崔郑王”四姓高门,号称“北州冠族”。唐代位列七姓十家,出宰相八人,与博陵崔氏、清河崔氏合称“崔卢”。
8303人阅读
免费家谱查询
可以免费查询家谱的办法通常有分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通常来说线下家谱查询通常来说我们可以去图书馆、档案馆、资料室、家族祠堂、博物馆、收藏馆等等,一般来说针对线下的我们可以在确定寻根地、祖居地、姓氏字辈、堂号、郡望等尽可能多的收集到宗族信息之后来进行寻访,通常无论是线上进行家谱查询还是线下这些基本的家谱查询信息必不可少。从线上免费查询家谱的渠道和方式方法来看就更加多样化,从线上的免费家族谱查询渠道端口来看,更多还是集中在网站平台一类较多,此外一些网站平台还会提供一些软件类家谱查询的入口,例如手机APP应用或是PC客户端软件,或是小程序等,在现在软件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大环境驱使下移动端的查家谱相关联应用可谓异军突起,宗亲人群使用的频率并不比网站平台端来的少,但究其用户便捷化查询操作和使用来看,网站平台端可直接进行查询的功能会比其他方式来的方便的多。家谱信息免费查询的方式往往建立在对家谱信息大数据查询和基本阅览方面,就从线上家谱免费查询的方式来看,无论从网站的网页平台端还是在一些移动或pc的客户端来看,大多家谱查询系统的功能在功能的设置上也会分为免费部分和收费部分,如族谱网的家谱查询功能就相对典型,在对所有姓氏进行查询和部分阅览时就是免费的,但纵观线上家谱查询市场环境来看,目前大多在对家谱数据大数据查询以及部分家谱概要信息的阅览时能免费基础查询的还是不少的,虽然免费家谱查询的工具较多,但宗亲在选择进行免费查谱的过程中更应注意平台数据的专业度以及数据的丰富可参考性,尽可能的选择哪些专业性强,且家族谱数据丰富的平台进行查询为好。可查询的线下方式:各类图书馆、档案馆、姓氏文化研究中心、资料室、家族祠堂、博物馆、收藏馆可查询的线上渠道:PC网站端、Wap移动端网站、小程序功能页面、PC端安装软件程序、移动端APP程序应用
10773人阅读
博陵世家崔氏
博陵崔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著名大族,源自姜姓,因封地崔邑而受姓崔氏,西汉时期崔仲牟定居于涿郡安平县(今河北省安平县),逐渐发展壮大,因安平县后属博陵郡,后世遂称“博陵安平人”(即博陵崔氏由来)。博陵崔氏在东汉时跻身名门,北魏时期虽门第低于以清河崔氏为代表的四姓,但在北齐北周时全面上升为一流士族,至唐代有六房位列七姓十家,尤以博陵第二房最为显赫。
9092人阅读
姓氏大观
查看更多
安徽王氏家谱字辈查询
安徽王氏家族分支众多,不同地区的字辈体系差异显著,且常与家族迁徙史、郡望渊源紧密关联。以下结合公开资料及宗亲会信息,为您提供针对性查询建议:一、典型分支字辈示例琅琊王氏望江世芬堂字辈:永信志得守,彦本从之道,应时自大兴,万年常克绍,学业徵官符,文章启榜兆,敦修源裕世,云仍由兹肇。该分支强调“信”“守”等品德,后融入“学业”“文章”等文化追求,体现明清时期科举文化对宗族的影响。绩溪王氏字辈:玉大元祥兆,安邦维义诚,宏开能绍业,积德庆长春,俊杰辉光显,家声永茂庭,骅骝驹骥骕,龙凤鹿麒麟,卜吉谦恒益,希贤智勇仁,俭勤忠信让,均正适时平。此字辈融合儒家伦理(如“仁”“义”“诚”)与祥瑞意象(如“龙凤”“麒麟”),反映徽商文化中“贾而好儒”的特质。天长市王氏字辈:玉祥兆庆保,万永进长春,俊杰名增显,家声自茂庭,安邦定国荣,文光昭盛世,大吉谦恒益,德仁希贤智,俭勤忠信义,秉本从业道,应善运远兴,均正适时平。其字辈与绩溪王氏有相似性,但更强调“安邦定国”的家国情怀,可能与明清时期皖东地区的军事背景有关。其他地区亳州王氏:已知“继尚敬,体,新,明……”,推测与北方移民带来的宗族传统有关。临泉县王氏:允,鸿,国,伟,启。宣城郎溪王氏:朝,文,世,贵(前四代)。二、查询路径与资源宗亲组织联络新安琅琊王氏宗亲联谊会:地址:安徽省祁门县云顶山庄3排2号电话:0559-4511993该联谊会覆盖皖南地区琅琊王氏后裔,可提供祁门、歙县、绩溪等地的分支信息。三槐堂王氏:太和县龙口支系宗谱现存于太和县档案馆,记录明洪武年间自山东迁徙的历史,可联系当地档案馆查询。档案馆与图书馆资源安徽省档案馆:收藏《新庙王氏宗谱》等地方谱牒,反映铜陵、安庆等地的宗族发展。地方图书馆:如安庆市图书馆藏有《潜山琅琊王氏宗谱》,记载璧公后裔迁徙至皖西南的历程。线上平台与学术研究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提供全国王氏源流数据库,可按地域筛选安徽分支。家谱馆(河南省家谱文化研究院):论坛有安徽王氏专题讨论,用户可上传已知字辈寻求宗亲匹配。学术论文:如《明清家谱行辈字例述》分析安徽王氏字辈中的伦理符号,可通过万方学术云检索。三、查询技巧与注意事项精准定位需明确祖籍地(如“安庆怀宁”“合肥肥东”)、已知字辈(至少3-5代)及迁徙时间(如“清初”“太平天国后”)。例如,安庆琅琊王氏多为唐王璧后裔,而皖北王氏可能与山西、山东移民相关。实地调研建议宗祠考察:皖南地区(如绩溪龙川、祁门苦竹港)保留较多明清宗祠,碑刻中常记载字辈信息。方言比对:部分偏远地区的字辈发音可能与书面记载不同,需结合当地方言(如徽语、江淮官话)分析。
98人阅读
包姓算不算稀有姓氏
包姓不算稀有姓氏。包姓是中国百家姓之一,其起源多元,主要源于风姓包氏,出自远古三皇之首包羲太昊伏羲氏,此外,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申包胥的后裔也以包为姓,还有部分包姓源于少数民族汉化改姓,如蒙古族孛儿只斤氏、满族乌雅氏等。从人口数量来看,在2015年中国姓氏排行榜中,包姓位列第184位。有资料显示,当代包姓人口约为65万,为全国第181位大姓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52%,其中汉族包姓人口约八十多万。而蒙古族包姓人口约380万人,是蒙古族第一大姓。若将汉族和蒙古族等各民族的包姓人口合计,包姓人口数量较为可观。从分布范围来看,包姓分布广泛。汉族包姓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福建、广西、安徽、四川、江西、海南、山东等地。蒙古族包姓主要分布在内蒙、外蒙、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青海、甘肃、云南等地。此外,包姓在历史上名人辈出,如北宋的包拯,以刚正不阿、清正廉洁著称,被后世称为“包青天”,其事迹广为流传,极大地提升了包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有唐代的包融、包何、包佶等,在文学领域颇有成就。这些名人的存在也使得包姓在历史文化中占据一定的地位,进一步说明包姓并非稀有姓氏。
68人阅读
朝鲜半岛安东权氏
安东权氏作为朝鲜半岛权氏最核心、最具影响力的本贯之一,其历史脉络贯穿新罗、高丽、朝鲜王朝乃至现代,不仅在政治、军事、文化领域留下深刻印记,更形成了独特的家族文化与社会地位。以下从家族发展阶段、核心政治影响力、文化贡献、家族制度与文化、现代社会踪迹五个维度展开详细介绍,进一步丰富其历史图景。一、家族发展的四大关键阶段安东权氏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随朝鲜半岛政权更迭逐步积累势力,可分为四个核心阶段,每个阶段都奠定了其“望族”地位的基础:1.起源与奠基期(新罗末年-高丽初期)身份转换的起点:如前所述,始祖权幸(本名金幸)是新罗王室庆州金氏后裔,曾任古昌郡郡守。新罗末年(9世纪末-10世纪初),政权动荡,甄萱建立的后百济攻陷庆州,新罗景哀王自杀,王室血脉四散。权幸审时度势,率部投奔正在崛起的高丽太祖王建,成为其核心追随者。“权”姓的由来与开国之功:在高丽统一“后三国”(新罗、后百济、后高句丽)的战争中,权幸多次献策破敌,尤其在平定后百济的战役中展现出卓越的战略眼光。高丽太祖王建为表彰其“能炳几达权”(意为“洞察时机、通达权变”)的才能,正式赐姓“权”,并将其封地置于安东(今韩国庆尚北道安东市)——“安东权氏”的本贯由此确立。初期地位:权幸被列为高丽“开国功臣”,其子孙被纳入“勋贵阶层”,获得世袭官职的特权,为家族后续发展埋下伏笔。2.势力扩张期(高丽中期-朝鲜王朝初期)政治渗透与联姻:高丽王朝时期,安东权氏通过科举(高丽模仿中国科举制)进入官僚体系,同时与王室、其他望族联姻(如与庆州金氏、海州崔氏等),逐步成为“两班”(朝鲜半岛贵族阶层)核心家族之一。朝鲜王朝的“过渡优势”:14世纪末,高丽王朝衰落,李成桂(朝鲜太祖)建立朝鲜王朝。安东权氏因未深度卷入高丽末期的“亲元”“反元”党争,且部分族人(如权踶的父辈)支持李成桂的改革,得以在王朝更迭中保留势力,甚至进一步提升地位。3.鼎盛期(朝鲜王朝中期-后期)“权氏政治”的巅峰:朝鲜王朝中期(15-17世纪),安东权氏达到权力顶峰,尤其在明宗、宣祖时期(16世纪),家族成员几乎垄断朝廷核心职位——据《朝鲜王朝实录》记载,这一时期安东权氏出过多位领议政(朝鲜王朝最高官职,相当于宰相)、左议政、右议政,以及吏曹、兵曹判书(相当于吏部、兵部尚书)。军事功绩的加持:16世纪末,万历朝鲜战争(朝鲜称“壬辰倭乱”)爆发,安东权氏的权栗成为朝鲜军队总司令(都体察使)。他在“幸州大捷”中以数千兵力击退日军数万主力,保住朝鲜王室退路,被誉为“朝鲜的岳飞”。此战后,安东权氏的声望从“文臣望族”扩展为“文武双全”的顶级家族,甚至获得明朝廷的认可(明神宗曾赐其“忠勇”匾额)。文化领域的垄断:除了政治、军事,安东权氏在文化领域也占据主导地位。家族推崇程朱理学,多位成员成为朝鲜“性理学”(朝鲜儒学核心流派)的代表人物,如权尚夏(1641-1721),他是朝鲜王朝后期“南人党”的精神领袖,曾担任成均馆大司成(朝鲜最高学府校长),其著作《石洲集》是朝鲜性理学的重要典籍。4.近代转型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王朝衰落中的“存续智慧”:19世纪末,朝鲜王朝沦为日本殖民地(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签订),传统“两班”贵族势力瓦解。安东权氏并未因王朝覆灭而消亡,部分族人转向实业、教育领域——例如,有的成员在安东地区创办新式学校(如安东权氏私立学堂),有的投身近代工商业(如纺织、航运),成为韩国近代化的早期推动者之一。家族身份的“去贵族化”:1948年韩国建国后,废除“两班”制度,安东权氏从“政治望族”转变为“文化符号性家族”,但其家族祠堂、族谱、祖训仍被保留,成为韩国“本贯文化”的重要代表。二、核心政治与社会影响力:不止于“当官”安东权氏的影响力并非仅体现在“出高官”,更在于其对朝鲜半岛政治制度、社会结构的塑造:1.对“两班政治”的塑造朝鲜王朝的“两班政治”本质是贵族共治,而安东权氏是这一制度的“核心玩家”之一。家族通过“门荫制度”(贵族子弟直接入仕)与科举结合,形成“父子相继、兄弟同朝”的政治网络——例如,权栗的父亲权辙曾任兵曹判书,儿子权䞍曾任吏曹判书,祖孙三代皆为朝廷重臣,这种“家族政治链条”在朝鲜王朝中期极为常见,也奠定了安东权氏“百年望族”的基础。2.与王室的深度绑定:“外戚世家”的角色安东权氏多次与朝鲜王室联姻,成为重要的“外戚家族”,进一步巩固权力:显德王后(1418-1441):朝鲜文宗李珦的王妃,安东权氏出身(权擥之女),其子为朝鲜端宗李弘暐。她在世时,安东权氏成为“国舅家”,家族成员得以进入内廷任职,直接影响王室决策。其他联姻:除了王后,安东权氏还多次将女儿嫁给王世子、宗室,如宣祖时期,权氏女子嫁予定远君(朝鲜仁祖的祖父),使家族与后期王室血脉深度融合。3.地方势力的掌控:“安东为根基”安东权氏的本贯在安东地区(今庆尚北道安东市),家族在此经营数百年,形成了“地方豪强+中央贵族”的双重身份:土地与经济:家族在安东拥有大量良田、山林,通过“佃农制”控制地方经济,同时垄断安东地区的手工业(如纸张、丝绸),成为地方经济的主导者。地方治理:安东地区的地方官(如安东府使)多由安东权氏族人或亲信担任,家族甚至拥有私人武装(“家兵”),在高丽至朝鲜王朝初期,可自行平定地方叛乱,相当于“地方诸侯”。
126人阅读
宗祠印迹
查看更多
曾氏祠堂
曾氏祠堂长52.8米,宽18.5米,高9.7米,占地面积976.8平方米,规模宏大,气度不凡。古祠始建于明朝永乐2年(公元1404年),于永乐7年落成,系当地曾氏开基之祖荣千九郎为祭祀始祖曾子(即曾参)而修建的。坐落于江西省全南县城厢镇镇仔村境内,是谓宗圣公祠,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古祠。在全南是凤毛麟角,在整个赣南亦不多见。
8189人阅读
蔚氏家庙
蔚氏家祠位于山东东平县沙河站镇沙南村东南部,始建于明隆庆五年(公元一五七一年),至今已有441年历史。蔚氏先祖德恒公于明洪武四年(公元一三七一年)奉诏东徙,由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居于兹,而后忠厚传家,诗书继世,人丁兴旺,敬业相承。明隆庆五年(公元一五七一年),九世继儒率众会社,于蔚家村祖茔奉立祖碑,修林种树,立旺柱四至,又于沙河站祖居建立祠堂,奉祀先灵,是为时思堂蔚氏家祠奠基之始,至今已有441年历史。后经明季之乱,兵灾屡至,神堂被毁,谱碟失传,及至康熙丙子(公元一六九六年),蔚氏十三代弘业,弘毅等焦劳族事,率众议:重立祖碑,再树神堂。蔚氏合族一体同气于康熙三十七年(公元一六九八年)重修祖碑,计议再树神堂。经数十载积蓄筹划建设,族长弘谟焦劳操持,乾隆二十五年(公元一七六零年),时思堂蔚氏家祠焕然一新,蔚氏先灵各归本位,合族欢欣雀跃。
7757人阅读
翁山翁氏宗祠
翁氏宗祠位于泰顺翁山乡外垟村坑底自然村,始建于清雍正六年。一到宗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汪清池,池中有一条飞腾金鱼雕塑,池边坐着姜太公雕像,寓意翁姓子孙人才辈出,心系社稷。正门是一座牌楼,上方写有“翁氏纪念馆”,门两侧对联两幅,分别是“天开脉贯翁山有涯,神迁灵祈京兆无疆”和“炊天饭甑气冲霄汉,依地燕窠雏跃神州”。两联把翁氏宗祠的地理位置,翁姓始祖的来龙去脉,翁姓子孙的志向胸怀表现出来。进入正门,拾阶而上,台阶两侧是石雕栏杆。栏杆中间嵌有中华孝道故事的雕板,有“弃官寻母”、“擒虎救父”、“哭竹生笋”、“鹿乳奉亲”、“孝感动天”等。走上台阶,从侧门踏入宗祠。前楼为功德楼,镂花刻鸟,挑檐翘角,黄瓦覆顶,丹朱漆色。这里每年被用作奖学的地方。翁氏祖辈崇尚耕读,历来重教,学风浓郁,人才辈出。翁氏的起源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圣君周文王,相传周昭王即位三年之后,在一次狩猎大柔山时偶遇汪氏女子,知其有才德,将其带回宫中,封为汪山夫人。据传,汪氏怀孕十二个月分娩,生一男孩两手握拳三日不开。后周昭王亲自来掰,却应手而开。手开之时,但见其左掌纹像篆文的“公”字,右掌纹似篆文的“羽”字,合二而成“翁”字。周昭王感到十分惊奇,认为是吉祥之兆,遂赐姓为翁,起名叫溢,赐邑食采于翁山,是为翁姓开山鼻祖,其子孙以邑名为姓,世代相袭。
7111人阅读
历史综合
查看更多
澧县鸡叫城遗址
鸡叫城遗址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涔南乡,属新石器时代屈家岭、石家河文化时期遗存(距今约5300~4000年)。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3月31日,中国国家文物局公布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名单,鸡叫城遗址在列。鸡叫城文化内涵丰富,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此一大型聚落遗址,对研究原始社会发展和国家起源提供了实物证据。在鸡叫城聚落群面积不到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相关遗址的年代从彭头山文化到肖家屋脊文化,展示了该范围史前时期从简单社会到复杂社会连续6000年的演变情况,覆盖了中国史前社会文明化历史的全过程,是长江中游史前文明进程的缩影。孙家岗遗址的F13房屋结构及朝向,在长江中游地区史前到商周这段时期中,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孙家岗墓地的土坑墓及墓葬形态与高堰村石家河文化墓地、城河王家塝墓地屈家岭文化墓葬,可谓一脉相承。要继续沿着这些线索,追寻在“最早的中国”的形成时期,长江中游是以怎样的方式和途径融入其中的。
7430人阅读
湖南常德市
常德市,古称“武陵”“朗州”,湖南省辖地级市,位于湖南北部,江南洞庭湖西侧,武陵山下,史称“川黔咽喉,云贵门户”,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的重要城市。全市总面积1.82万平方千米。根据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常住人口5279102人。常德城名源自《老子》“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历史故事“刘海砍樵”“孟姜女哭长城”以及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等浪漫主义情结贯穿常德城二千多年的历史,开创了常德独有的“善德文化”。常德市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首届魅力城市、国际湿地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华诗词之市等称号。2022年,常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74.52亿元。2022年4月,第三届全国文明城市湖南省常德市因创建工作滑坡被取消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7719人阅读
蝶恋花 欧阳修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一说南唐词人冯延巳)的词作,此词描写闺中少妇的伤春之情。上片写少妇深闺寂寞,阻隔重重,想见意中人而不得;下片写美人迟暮,盼意中人回归而不得,幽恨怨愤之情自现。全词写景状物,疏俊委曲,虚实相融,用语自然,辞意深婉,对少妇心理刻画写意尤为传神。作品原文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7413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