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知识】从姓氏字辈看中国历史上八次重要的北人南迁
很多南方朋友在查阅家谱字辈表时会发现,自己这一支的姓氏往上几代或十几代,经常会标注在某个时间从某某地方迁徙而来。导致姓氏家族大规模迁徙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战乱,且大多是从北方迁徙到南方。族人在来到新的聚居地后,往往会重开字辈。因此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大多数姓氏,往上都能追溯到某个古老的中原姓氏上。中国历史上大规模北人南迁有八次,小规模南迁更是不计其数。秦朝征服岭南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开始着手平定岭南地区的百越之地。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领50大军征讨岭南。秦军分5路,先占领番禺一带(今广东)并留军驻守,另外30万秦军西赴广西地区与当地的越人作战。战争胜利后,秦王朝将岭南地区划入版图,南征军团也留在当地。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官方大规模移民和开发岭南地区。秦末大乱,任嚣病逝,赵佗趁机割据岭南,将南征军团截留在岭南建立南越国。永嘉南渡永
新闻动态 | 2018-02-07 -
【冷知识】从姓氏字辈看中国历史上八次重要的北人南迁
很多南方朋友在查阅家谱字辈表时会发现,自己这一支的姓氏往上几代或十几代,经常会标注在某个时间从某某地方迁徙而来。导致姓氏家族大规模迁徙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战乱,且大多是从北方迁徙到南方。族人在来到新的聚居地后,往往会重开字辈。因此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大多数姓氏,往上都能追溯到某个古老的中原姓氏上。中国历史上大规模北人南迁有八次,小规模南迁更是不计其数。秦朝征服岭南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开始着手平定岭南地区的百越之地。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领50大军征讨岭南。秦军分5路,先占领番禺一带(今广东)并留军驻守,另外30万秦军西赴广西地区与当地的越人作战。战争胜利后,秦王朝将岭南地区划入版图,南征军团也留在当地。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官方大规模移民和开发岭南地区。秦末大乱,任嚣病逝,赵佗趁机割据岭南,将南征军团截留在岭南建立南越国。永嘉南渡永
新闻动态 | 2018-02-07 -
【小谱说堂号】乾隆身世之谜,他和陈家洛到底是不是亲兄弟?
金庸在小说《书剑恩仇录》中提及了海宁陈氏的一件秘辛:当朝皇帝弘历和陈氏之子陈家洛是亲兄弟。也就是说,弘历不是雍正的儿子,而是大学士陈世倌的儿子!天地会总舵主陈家洛故事是这样的:雍正皇帝胤禛还在当皇子时,与海宁陈氏相善,两家时有往来酬酢。这一年恰巧两家都生孩子,月、日、时辰皆同。胤禛命人抱来看看,等孩子被送回时,陈家发现已经易男为女,大惊失色,但是不敢追究,更不敢声张。没有多久,康熙去世,胤禛即位。陈氏之子由此成了皇帝。也有人说,陈氏之子抱进雍亲王府第时是王妃暗中偷换,雍正帝也不知道。等弘历成年即位,也怀疑自己是陈氏所出,所以数度亲赴海宁察访,一定要弄个明白。还有人传说,弘历自知不是满族,在宫里时常穿汉人服饰,有一天还穿着汉人的衣服问别人像不像汉人。乾隆一生六次南巡,有四次住在海宁陈家,就是为了回家省亲。最后一次临走时步至中门,对陈氏说:“以后除非是天子临幸,这门不要轻易开户。”从此这座门就...
新闻动态 | 2018-02-05 -
【冷知识】氏族文化与姓氏宗亲会
姓氏宗亲会是怎么创办起来的,有什么作用?
新闻动态 | 2018-02-05 -
【冷知识】“大娘”不是年纪大,“三郎”本是富贵家:古人的家族排行密码
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曲尘。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唐宪宗元和十二年清明刚过,被贬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做司马的白居易,收到好友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李宣寄来的新茶。好友的关心让身心俱疲的白居易非常高兴,便写下这首《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来表达他对李宣赠予新茶、用新茶来激励自己的感激之情。李宣,就是诗中李六郎。白居易为何要把李宣写成李六郎呢?这就要从古代国人对男子的称呼说起。李,是姓氏。六,是排行。郎,是古人对男子的一种称谓。郎,在现代是非常亲昵的称呼,譬如:新郎、郎君。但是在古代,郎不仅是称呼,也是官职和身份。《古今大战秦俑情》张艺谋剧照电影《古今大战秦俑情》中,张艺谋饰演的蒙天放的官职就是“郎中令”,相当于中央警卫部队指挥官。而郎中令当中的郎,就是秦汉时期一个重要的官职——郎官。郎官,一般由贵族、功臣子弟和身家清白...
新闻动态 | 2018-02-04 -
【阿族说时令】农历小年到底是哪一天?南方人错了还是北方人错了?
小年到家家户户扫房忙,擦窗除尘迎大年。贴上年画拜灶神,祁求来年好运缠。大包小包购年货,人人脸上笑开颜。人们常说“过了小年就是年”。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过小年的日子也不同。北方人说是腊月二十四,南方人说是腊月二十三。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南方大部分地区之所以保留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老传统,是因为这一天是传统的祭灶日。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是除夕。但是在北方,特别是从清朝中后期开始,由于皇家是在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民间也跟随皇家提前一天,也就是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小年来历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
新闻动态 | 2018-02-04 -
【小谱说堂号】山西洪洞大槐树:八百多个姓氏从此迁出,后来都去哪里了?
不论在河南、山东,还是在河北、安徽……大半个中国上了年纪的人都会唱这样一首歌谣流传:“咱是山西洪洞县老鹳窝底下的人。”村里的老人们还会让孩子们看小脚趾甲,说祖上只要是从山西洪洞县老鹳窝底下迁来的,最小的那个脚趾甲都是两瓣的。为什么说是从山西洪洞迁来的呢?这一切要从元末明初的战乱说开去。元朝对老百姓的盘剥是异常残酷。到了元末,水、旱、蝗、疫天灾不断。各地百姓活不下去,纷纷起义。天灾人祸和战乱使中原各省十户九空,人口锐减。与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地相比,山西遭受的战乱和天灾相对较少,社会也比较安定。邻省难民因此纷纷流入山西,使山西人口更加稠密。明朝建立以后,中原地区劳动力严重不足、大片荒地无人耕种、财政收入很少。而山西则是人多地少,资源紧张。朱元璋因此决定采取移民屯田的政策来平衡全国人地关系。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的50多年时间里,明朝政府组织了8次大规模移民,涉及18省近500州县的800...
新闻动态 | 2018-02-03 -
【阿族说时令】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的“立春”,有哪些习气风俗?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妇孺皆知的二十四节气歌中,第一个“春”字指代的节气就是立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又名正月节、岁节、改岁、岁旦等。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干支纪元,以寅月(正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在传统观念中,立春有吉祥的涵义。人们将有“双立春”的农历年视为大吉年份。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在我国传统农耕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秦汉以前,南北各地风俗文化不同,一些地方岁首礼俗所重的不是阴历元月朔日,而是干支历廿四节气的立春。立春岁首对于传统农耕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重大的拜神祭祖、纳福祈年、驱邪攘灾、除旧布新、迎春等庆典均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后举行,这一系列的节庆活动不仅构成了后世岁首节庆的框架,相关的民俗活动也一直流传至今。立春习俗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
新闻动态 | 2018-02-03 -
【阿族说帝王】陈桥兵变后,柴荣的儿子神秘,柴姓后人现今何处?
公元960年2月2日(后周显德七年正月初三),大周禁军在开封城北的陈桥驿发动兵变,拥立殿前都点检赵匡胤为皇帝。两天后,周恭帝柴宗训被迫让位给赵匡胤。北宋建立,仍定都开封。赵匡胤“陈桥兵变”之时,周世宗柴荣还有3个儿子活着,可在宋朝建立后不久,其中的2个居然神秘失踪了。这2个曾经的“皇子”究竟去了哪里?他们失踪的背后又有怎样的隐情?在欧阳修所著的《新五代史》中,关于柴荣的后人,有着极为诡异的记录:从这段记录中可以看到,周世宗柴荣一共有7个儿子,前3个都被后汉政权杀了;剩下4个中最大的一个就是后来的小皇帝柴宗训,还有一个柴熙谨在柴荣活着的时候(乾德二年)就夭折了。也就是说,柴荣去世时还有3个儿子活着;可在北宋建立后,柴宗训的另外2个活着的小弟弟居然失踪了。如何处理前朝皇族,特别是皇子对历朝开国皇帝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事情,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国家动荡。数百年后,一个不知所踪的建文帝就闹得朱棣一生心神
新闻动态 | 2018-02-02 -
【小谱说堂号】陇西多贵族,陇西十六大名门望族详解
陇西因在陇山以西而得名,自古为四塞之国,兵家必争之地。陇西在古代孕育了很多的世家大族,并以关陇贵族集团而闻名,现在就陇西的十六大名门望族进行一一详解。陇西李氏:东晋十六国时,陇西李氏在乱世中崛起,自李弇出仕前凉张轨后开始研习儒学,家族社会政治地位上升。南北朝时陇西李氏与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并为中原五姓七族高门。李氏的主要郡望为陇西郡、赵郡、顿丘郡、中山郡、广汉郡、渤海郡、襄城郡、江夏郡、梓潼郡、范阳郡、南阳郡等。李氏的主要堂号为陇西堂、青莲堂、太白堂、延平堂、西平堂、赵郡堂、平棘堂、玉树堂、树伦堂、忠愍堂等。唐朝建立以后,李姓成为皇姓,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陇西牛氏:牛姓的得姓始祖是周代宋国君主宋微子后代、宋国司寇牛父。宋武公时,西戎犯宋,牛父曾率军败敌于长丘,后不幸殉国。因其为国而死,后世子孙即以其字为氏,称牛姓。他们尊牛父为牛姓的得姓始祖。牛...
新闻动态 | 2018-02-02